#坦克400的OTA升级体验感觉400有电的情况下油耗还是可以的。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一个来回差不多1000公里。出发满油满电,从出发到回来加了一次油320块,目前续航显示554,掉了3格油,150的电费 五一出行坦克 400 油耗表现反馈 五一假期我驾驶坦克 400 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一个来回,总行程约 1000 公里。出发时车辆满油满电,回来后加了一次油,花费 320 元,目前续航显示 554 公里,掉了 3 格油,此外还花费了 150 元电费。 在行驶过程中,我设置车辆驾驶一直是混动经济。整体油耗表现让我比较满意,考虑到坦克 400 的较大车身和重量,这个油耗水平可以接受。 期间没有一直开空调,速度慢了就开窗通风,还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油耗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驾驶习惯、路况、载重等。因此,每个人的实际油耗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你对坦克 400 的油耗表现感兴趣,建议你在实际使用中进行测试,并结合自己的驾驶情况来评估。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车主的反馈和专业的评测,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升级了ota后感觉也非常好 坦克400升级OTA后,用户的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安全更贴心:无钥匙进入可设置仅开启主驾车门,降低风险。 ● 便利性增强:越野场景下组队更便捷,地图功能可共享位置、发送群组消息。 ● 使用体验优化:功能显示更直观全面,中控和仪表信息同步,新增越野模式、USB音乐播放列表分类、动力模式选择按键、下拉页面等。 ● 车机功能提升:高德导航更智能,增加红绿灯读秒显示;QQ音乐独立,操作更丝滑;新增露营模式,可放大显示麦数,快捷操作打开功能。 📉 能耗分享 🙋🏻 情况介绍 🚘 车辆信息 🚘 车型名称 🚘 车型年款 🙋🏻 情况介绍 🚘 车辆信息 🙋🏻 情况介绍 🗺 旅行攻略 🚖 车辆感受 📷 美图分享 📅 使用情况 💬 故障描述 📍 我要投诉 💰 费用明细 🧮 选车对比 ✏️ 新车初体验 📊 满电续航 📉 能耗记录 🔎 内外造型 📏 空间体验 💡 用料质感 📋 总结 🚗 外观设计 🧮 驾驶体验 🚖 空间感受 📉 续航/油耗 🗒 真实感受 🔎 槽点反馈 ✏️ 独家秘籍
#提车作业-宝马3系北京提330LI 选车提车用车分享 选购 本来没有购车计划,但是看现在的车价格都非常便宜,就说看一看,年底购车,结果一看就压制不住躁动的内心了,虽然非常喜欢小A3,好开,好停,改装花了10来万全是心血,但是30而立的年纪还是要回归家庭,选一台能家用的车,长途旅行能给家人带来一些舒适感。因为上一台车是奥迪,所以一开始也是先看的奥迪,一个玩过车的人,40的A4直接pass掉,45的A4 四驱,还下放了S4的地盘,真的太运动了,悬架很硬并且后排座椅也非常硬,车机也不是很智能。A6的45 四驱版本也看了,预算也够,但是老破小大家懂得都懂,停车真是太费劲了,而且后排乘坐也非常不舒服。Q5L也看了,本人还是比较偏向轿车的,SUV欲望一般,而且后排也不舒服PASS掉了,奥迪现在好像后排都不是很舒服。太运动了,C级车本来很商务的做的也很不舒适。然后就看了沃尔沃S90,V60和XC60公路小坦克,XC60和V60后排太小了,而且宝华顶配才有,订车的话周期也很长,S90并且车有点大,还是停车难吗,并且虽然车价很便宜,但是后期维修保养什么的有点太贵了。最后看了宝马3系,烧机油问题,我一个开奥迪的,我怕宝马烧机油么?别看我小A3是1.4T,但也是1000公里将近1升机油呢,总共加4升机油,只能跑5000公里(改装前就烧所以跟我刷程序没关系)。传动轴问题,看了好多都是说过了磨合期就好了,问题不大,试驾了一下325,有一说一,对于开车的人来说有点无聊,刹车也软,油门也软,轮胎跟地面解除的反馈几乎为0,并且刹车急的话前后点头,但是抛开驾驶和刹车点头外,乘坐是真舒服,毕竟我的主要购车意向就是乘坐感受优先,然后车机系统非常好用,老头乐开多了也没开过电车所以宝马的8.5车机真是惊艳到我了。而且本来对后驱车也非常有好感,稍微纠结了一下是A4 45四驱,还是3系330,最后选择了宝马。然后找个销售就开始聊价格,因为觉得分期麻烦,所以想全款购车,第一家就想到了家门口百旺新城店,我直接点名了真的有点太失望了,我某车之家预约销售,了解我是全款加选配之后说有人联系我,等了2天都没人联系,找了一个之前在店里干过的销售要了一个在职人员的联系方式,联系之后跟他说了我的需求,销售跟我说,让我去别的家看看,他们家没配额,就算有配额也要等3个月以上,然后朋友都推荐我问问四惠那家店,销售态度很好,但是无奈实在是离我太远了,最后去的公司旁边的4S店,在来广营那边,跟销售聊了聊,全款裸车32,贷款裸车30,其他的项目也是贷款合适,最后选择了分期,选配了19寸轮毂和电动腰部支撑,最终落地35.8 不含利息,利息是一年1万1,分五年可以第一年后还清,反正我也是要全款的,所以准备第一年还清,加上这利息也才36.9比全款合适太多了。 提车用车油耗 2月29号订车,4月23号生产,4S店4月24号发来车架号,4月29号车就到店了,4月30号手续办齐,5月1号当天带这家里人一起提车,办了提车仪式,送了2只小熊和4个小熊钥匙链,还有一次除甲醛。5月1号小长假北京短途玩了3天,开了270多公里,油耗很惊喜,平均油耗7.4左右,最拥堵的时候最高油耗9.2个最低的时候正常开没开ECO模式5.9个油....同志们这可是330。。。不是325也不是320。。 感受 缺点明显:刹车油门脚感太软,刹车点头严重,路感很差,想体验驾驶乐趣的朋友,听劝到手一定要改刹车和避震,不要加平衡杆儿,更换刹车和避震没太大问题,如果更改加强杆就破坏了整体协调性不建议,虽然咱们玩车不那么专业也是玩了3年多改装了。 优点:很安静,提车前都在说宝马的防爆胎很滑噪音很大,882批次轮胎是普利司通P0,实际使用上跑G7高速,最高跑到了130,跟以前车比,简直安静极了,市区跑车内体验感觉跟没有发动机一样,平稳安静。座椅很软,路感差的好处就是,过坑砍的时候在车内感觉很微弱,1123最新版车机 加速平顺的不得了。车机系统ID8.5非常好用,已扔掉carplay,导航可能是因为我开的陌生路段比较少,没觉得特别难用,抬头显示简直是神器,买车前还想着会不会遮挡视线,使用后真香。哈曼卡顿的音响 网上都在喷,我这个木耳真是没听出来哪里不好,有点像索尼,比较注重重低音,人声可能差一些。 对于减配。。我只针对机器盖有话说,机盖上的隔音棉没有了,但是发动机罩子,我看以前的拆车视频就是个普通的塑料罩,现在罩子下面塞满了隔音层,我不知道这算减配还是说对于问题标准定位,其他的减配只能说从运动转型到舒适的妥协,我不知道对于你们城市中开车有什么影响,都在说驾驶乐趣,我想知道有几个真的下过赛道?知道赛道啥时候对你们开放不。。什么懂车都买330标轴,Li不是原汁原味,在市区能感觉到什么区别?别说市区了,高速上也没区别呀。。标轴后排能拉长腿妹妹么。
#众测主题赛具体路况如下,前段高速约170公里,无堵车,全程基本速度110左右,两大两小,行李50斤大米,鸡鸭蛋五箱,衣服两袋,还有杂七杂八的菜水果之类的。后段国道大概65公里,前面35公里左右限速100,基本都是90以上速度跑,后面基本都是快速道,只有四个红绿灯,速度基本在60-70之间。高速开始纯电续航大概62公里,智能保电45%,下高速后一直纯电优先,纯电续航少于20㎞后,发动机介入就比较频繁。总的来说,这么大一个车,这个油耗实在有点惊喜,时间比较长是因为高速服务区没熄火开空调歇了二十分钟左右,到家后也是行李搬了十几分钟后才去停车。 到今天提车也快两个月了,总里程也将近3000公里了,顺便谈谈对传祺e8这个车的整体感受。首先是空间,买这个车,很大程度是因为老婆心心念念要买一个七座大空间的,e8虽然尺寸不算大,5米不到,但内部空间真的感觉不比5米多的小多少,加上后座可以收纳,大四座模式爽歪歪。 其次,是外观内饰方面。外观中规中矩,对比了几种颜色,还是黑色最酷,而且外观整体视觉上看起来更精致一点,晚上点亮灯,超级炫酷。内饰因为看到米色座椅塑料板容易划伤等问题,加上这个米色太深,老婆超级不喜欢,无奈选择黑色,其实要是有白色内饰,我一定会选。 第三,关于配置问题,一开始看车友圈,对副驾没有加热通风,后排空调暖风等问题比较介意,实际使用下来,其实感觉没那么糟糕,但肯定有胜于无。没有小桌板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自己加装又怕座椅不质保,没办法,买了一张可以支在车内的折叠桌,写下写作业都可以了。后视镜这个价位,没有盲区提醒,也没有双曲率,有点抠了。整体来看,广汽传祺e8,内饰驾驶员看得见的地方基本拉满,后排特别是最后一排,没有氛围灯没有扬声器,塑料感满满,这估计是学到了两田的精髓。 最后是动力和油耗问题。说实话,让人惊喜!纯电模式下就不用说了,加速杠杠滴,发动机行驶中介入无感,不看仪表提示,真的没感觉,网上讲的发动机巨响,那应该是怠速工况下,目前没遇到过。上了高速,油门响应也是很积极,加速到150,很快很轻松,比我之前的奇瑞艾瑞泽7强大太多了!高速驾驶室估计是双层玻璃原因,噪音明显好于后排,作为一款主打家用的mpv来说,这点让人不是太满意。高速油耗挺不错,纯电在这个季节,应该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冬季制热估计会差不少,不过电车都是这样,可以理解。纯电续航上下班20公里,基本可以做到一周一充,每次大概20度点,一个月电费差不多30块钱左右,挺省! 顺便上几张五一旅途美图,希望能加精!第一次发这么长的贴,真不容易
#辣评新车💠主观点 20-30万,就能拥有迈巴赫体验的整体转向随动。同时蟹行模式也让这款接近5米的大车在日常各种场景操作更佳灵活。 正如我的观点:之所以说整体转向随动系统是L6最大的亮点,因为目前在全球带有整体转向随动系统的量产家用车中,智己L6已经是最便宜且实用性功能最突出的一款。 对于一般家庭用户而言,灵蜥数字地盘整体转向随动,配合空悬CDC,得到的是真百万级底盘体验。 💠其他观点 昨天去看了实车,由于这个价位区间的直接竞品和间接竞品太多了。从参数层对比都差不多,尤其是车这种东西,放那里看看参数也体验不出什么感受,劝各位真的买车,就去深度试驾。开完以后放一段时间,再想想看什么点还能让自己记忆犹新,打动自己选择。老百姓用车都是掏自己钱买车,谁一天没事搞极限测试。 可能也是我个人试驾了很多新能源车,对比目前的新能源产品,在内外饰层同质化已经很严重,已经缺乏特别亮眼的直观感觉。 🔹附其他内外饰小点: 1.整体外饰设计:溜背造型,大面积曲面设计,车体线型流畅顺滑,侧边底部黑色饰板是亮面装饰件(原以为是更实用的防刮擦饰板) 2.尾部Led交互灯:可以与后车单向交流 3.掀背尾厢:整体空间大且规整,利用率高 4.整体内饰设计:简约,深得特斯拉真传,一个产业带的工程师都是一脉相承🤣🤣 5.半幅方向盘:销售说打满1圈半,可以选配全幅,两边拨片用于调节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6.后排座椅:整体真的足够宽敞,前排正常驾驶位情况,175cm/85kg,后排两拳多。并且带小角度靠背调节。 7.磁吸拓展:前排座椅后方的磁吸功能有点鸡肋,展车上带了个磁吸小镜子,尝试拿下来,一不小心就掉下来了,不去机械连接稳固。我手机带了Tech21的防护壳以后吸不住。
#夏季自驾好去处五一带家人杀奔厦门,顺带测试下阿维塔11表显续航达成率 二大一小,满电730表显,全程24度空调+副驾视频+95%路程智能驾驶…百度里程和表显里程对比:抵达厦门百度显示里程269.1…车机表显293(满电730-剩余续航里程)…达成率:269.1/293=91.84%…续航折扣不到9折…总体还是满意👍…
#天籁提车日记一、个人情况介绍 这是我第一台车:新款天籁2.0L优享版白色。读书那会就听到这个车,从2022年就开始看,当时只有第七代,黑武士在路上真是太帅了,下定决心要拿下,出了新款后还是想了想买新款白色。 我是一名IT行业的职员。提车已经有两个多月了,目前行驶了约5000公里。平时这辆车主要是用来周末出游,也经常用于家庭聚会和朋友聚餐。 二、购车预算 我的购车预算是在20万元左右,从我关注的时候还是20左右的,2023年一整年降价了4-5万,终于到年尾的时候忍不住拿下回家过年,去到了十六七万,已经完全符合我的预算,而且性价比较高。 三、选车过程 当时看了雅阁,凯美瑞,凯迪拉克,迈腾,都各自有优缺点,最后选择了大天籁 四、价格方面 天籁2.0优享版珍珠白 指导价199800元 裸车价149500 贷款60000元24期 月供2500元 首付108000元 购置税13000 保险5000 上牌500 总成交价168000元(不含车船税30元一个月,包含购置税保险上牌所有费用,后续无其他费用) 赠送:三年五次保险套餐(含人工费),贴膜,地毯,头枕,车载打气泵,车载吸尘器,灭火器,香薰,雨伞,面膜(送的东西多是因为在规定的日期推迟了一个星期才到车,所以要了很多赠品) (也跟其他车主聊过这个价格还是挺不错的,相对来说在佛山提车价格稍微低一些,也欢迎跟我讨论) 五、购车攻略及建议 在购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多参考懂车帝的参数配置,多去试驾确认好车型后,再多对比几家4S店价格,不要听太多网上的车评人吹,多跟真实的天籁车主沟通,再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不要盲目跟风购买。 六、用车初体验 1、外观感受方面 天籁的外观设计比较时尚大气,尤其是新款的尾部设计很吸引人,后面的车灯也换车LED灯,侧面的线条也是很帅,很袖长,但是个人觉得车头设计稍显保守,缺乏一些个性,没有第七代那么犀利,显得老头乐一点了。 2、配置感受方面 天籁的配置比较丰富,尤其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车联网功能很实用。但有肯定没有现在国产电车那些功能那么多,(2.0L优享版,我觉得差的就是carplay,锁车自动升窗功能了,其他基本齐全) 3、内饰感受方面 天籁的内饰做工精细,用料考究,整体感觉比较舒适,这沙发坐的确实比其他同级别的车好的多。内饰设计略显保守,但个人也喜欢简约风格。(氛围灯只有前排有,后排竟然没有,这个差评) 4、空间感受方面 我身高175cm,体重65kg,前排空间宽敞舒适,就是前排的座椅腿托断了点,踩油门时悬空(可以去试试探路的明显加长了舒服多了)后排空间也足够,三个成年人坐在后排不会太拥挤。后备箱空间很大,可以容纳大型行李箱和购物物品。 5、动力加速方面 很多人都说2.0L的天籁很肉,但是我觉得还是够用,确实我也开过2.0T的加速更猛一些,但是我平时开,家用2.0L够用了,而且经济实惠,有时挂一下S档也会嗷嗷叫,挺舒服,超车也不感到吃力。(千万不要开习惯了后再开ECO模式,那会感觉到超级无力) 6、操控感受方面 在低速行驶时,天籁的操控感觉比较轻盈,打方向灵活准确。但在40-60时速时,过弯时转向明显感觉到人都飘一边去了,原因也是底盘太软了,转大弯时一定要减速道40以下(之前开过宝马的车,操控就很好,转弯不会往一边偏,底盘就很硬,很结实) 7、油耗感受方面 在高速使用时,天籁的油耗表现较为节省,大约为5.8升/百公里左右。在市区行驶时,油耗略有增加,约为7.5升/百公里。总平均油耗约为6.9升/百公里。我个人还是市区开的多一些。 8、舒适度方面 乘坐天籁的舒适度较高,座椅柔软舒适,家人和朋友乘坐后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悬挂系统对颠簸的吸收能力也很好,特别是过减速带和坑坑洼洼的地方没啥感觉(之前开的宝马和其他的车,过个井盖那震的,区别就非常大)整体下来天籁还是非常舒服的,毕竟以舒适为主的一款车。 9、隔音方面 天籁的隔音效果比较出色,国道和高速行驶时车内噪音较小,刮风天气下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前排的双层夹胶玻璃还是非常隔音的,后排就差一丢丢,车载音响也一般般够用(出了2.0T的顶配有9个音响,其他的都是6个,后门的两个洞是没有音响的,摆设的) 以上就是本人为大家分享的提车日记,欢迎大家评评论留言! 目前在佛山南海千灯湖,车友们可以找一起出出车,拍拍照一起去玩玩。最后,感谢圈主云飞指导!!!
#用车心得1.操控性能。1.5T加电机够用,特别是超车很给力,5.1走太行山路,上坡超车小能手,只要油门给足,一切不是问题。 2.电池问题。随车充:家充:快充=8:1:1,随车充5个多小时,家充2.5小时,快充有时得1.5小时。充过最多的一次电是18.7度。从提车到现在每个月都有一两次电量为零,自动用油,看网上说车子设计有保护余量,总感觉电池坏了可以换。 3.驾驶模式的问题。平时市里一直用电,高速智能,感觉这样相对省钱。 4.续航问题。本人满油满电跑高速加少量市区最多跑过980km,高速都是智能、不保电、开导航,预计耗干油电也就是1000。 5.高速油耗。本人市区几乎不用油,测试不出油耗。高速智能模式120的油耗是6.4,110的油耗是5.8。应该是风阻的问题。噪音还可以接受。 6.配置问题。本人提的是星舰版,不想自己再加装过多的配置,感觉已经足够。 7.缺点问题。车机反应慢,倒车影像尤为突出,刚提车不适应它的反应速度,挂上倒档就走,碰过两次后屁股。车机蓝牙存在问题,有时电话声音次次啦啦,需要重启车机才能正常。车皮太薄,后门碰过,自己用木头顶出来了的,感觉太薄了。前排出风口太低太小。作为主驾很少能像大众汽车一样感受到空调的威力。
#提车日记不多说,好车!很满意,冠军版那些小问题都解决了,而且冠军版当时正好也降价。最满意的就是操控,确实稳,急转弯也比较有信息。车身刚度40000多牛米,太硬了,唯一一个因为车太硬安全方面扣分。全系标配11个气囊,看到过海豹各种碰撞测试,以及车友们的严重碰撞,车子都没有起火的,安全性能在电车里绝对是第一梯队。itac,ctb等20多项黑科技加持,我认为是比亚迪里最值得买的车。原谅我有点过于喜欢,唯一觉得差点的就是智能驾驶一般,但对我来说够用,还是不太相信智能驾驶
#别克E5用车体验白驹过隙,算了下E5提车快满一年了,说一下用车的感受吧,1.经济性:电车城市道路通行,确实很省钱,一个月电费平均200到300块钱,我没有家充桩,都是在外面充电,如果有家充会更少,相对油车确实会节省很多.2.驾驶感:因为是我的第一辆车,我也不确定驾驶感是不是顶级,包括底盘质感,没有体验过其他的车,但是这个车给我的感受就是挺稳的,当然请不要激烈驾驶,尤其是转弯并线的时候,如果特别激烈操作侧倾感觉会很严重。加速很线性,动能回收设置为默认设置,驾驶感偏向油车,坐在后排也不会有晕车的感觉,刹车前半段偏软,需要提前掌控好刹车距离。3.空间:空间比较大,满足了全家人出行,一米九的同事做外副驾驶位,也没有觉得拥挤,前排座椅包裹性不错,支撑性也很好,可以调整座椅腰背的填充支撑,后排空间也不错,唯一一点就是后排座椅靠背时间久了腰会不舒服,建议厂家改良一下。4.智能化:只能说只有语音控制还可以,响应速度很快,可以满足日常的通行使用,基本上除了车灯不能通过语音控制,大部分功能都可以。5.安全性:本人是新手,所以驾驶比较谨慎,从不轻易并线以及插队,但是看到网上的E5事故专题,感觉安全性还是可以,辅助驾驶里的主动刹车设置,目前为止救了我好几次了,替我避免了很多事故,建议新手不要嫌报警声烦,一定要打开这些安全辅助驾驶。说一下不足的地方,每个车品控不一样,出现的问题也不一样,我觉得我还是买到一辆品控很好的车,至少目前让我开起来很安心。,但依然有一些点让我不满意。1.OTA更新不稳定,最近一次3.1的更新,更新完成后,在高速路上突然踩油门突然失去动力,最高时速只能到60迈,去4S店重新刷新了电控模块。2.前排驾驶风噪有点大,看了网上也许是通病。胎噪不好说也有,不知道这静音轮胎到底怎么提现静音的。3.终控台莫名其妙的异响,问了车友他们也存在这种情况。4.千万别相信厂家的保价协议简直是把消费者当孩子耍,你知道它降价了,但是真要维权你又无法提交有利的证据,果然企业法务团队也不是吃素的,真想维权建议找专业律师帮忙。5.电车维修还是太贵。尽量谨慎驾驶避免全责。6.一定要找口碑好的4S店买车(我的4S店还不错),否则真的闹心。7.车机系统有的时候无缘无故死机,只能重新启动,所有设置全都恢复出厂设置。8.续航在冬天简直惨不忍睹,乐观估计跑300左右已经是极限了。9.没有算力卡的车,就别指望它能帮你停车入库了,想体验下自动倒车入库,竟然跟我说没有可用车位,特么停车场是空的空的,如果有想买E5的车友,如果在意智能化,建议选择其他品牌的车子。
#别克E5用车体验白驹过隙,算了下E5提车快满一年了,说一下用车的感受吧,1.经济性:电车城市道路通行,确实很省钱,一个月电费平均200到300块钱,我没有家充桩,都是在外面充电,如果有家充会更少,相对油车确实会节省很多.2.驾驶感:因为是我的第一辆车,我也不确定驾驶感是不是顶级,包括底盘质感,没有体验过其他的车,但是这个车给我的感受就是挺稳的,当然请不要激烈驾驶,尤其是转弯并线的时候,如果特别激烈操作侧倾感觉会很严重。加速很线性,动能回收设置为默认设置,驾驶感偏向油车,坐在后排也不会有晕车的感觉,刹车前半段偏软,需要提前掌控好刹车距离。3.空间:空间比较大,满足了全家人出行,一米九的同事做外副驾驶位,也没有觉得拥挤,前排座椅包裹性不错,支撑性也很好,可以调整座椅腰背的填充支撑,后排空间也不错,唯一一点就是后排座椅靠背时间久了腰会不舒服,建议厂家改良一下。4.智能化:只能说只有语音控制还可以,响应速度很快,可以满足日常的通行使用,基本上除了车灯不能通过语音控制,大部分功能都可以。5.安全性:本人是新手,所以驾驶比较谨慎,从不轻易并线以及插队,但是看到网上的E5事故专题,感觉安全性还是可以,辅助驾驶里的主动刹车设置,目前为止救了我好几次了,替我避免了很多事故,建议新手不要嫌报警声烦,一定要打开这些安全辅助驾驶。说一下不足的地方,每个车品控不一样,出现的问题也不一样,我觉得我还是买到一辆品控很好的车,至少目前让我开起来很安心。,但依然有一些点让我不满意。1.OTA更新不稳定,最近一次3.1的更新,更新完成后,在高速路上突然踩油门突然失去动力,最高时速只能到60迈,去4S店重新刷新了电控模块。2.前排驾驶风噪有点大,看了网上也许是通病。胎噪不好说也有,不知道这静音轮胎到底怎么提现静音的。3.终控台莫名其妙的异响,问了车友他们也存在这种情况。4.千万别相信厂家的保价协议简直是把消费者当孩子耍,你知道它降价了,但是真要维权你又无法提交有利的证据,果然企业法务团队也不是吃素的,真想维权建议找专业律师帮忙。5.电车维修还是太贵。尽量谨慎驾驶避免全责。6.一定要找口碑好的4S店买车(我的4S店还不错),否则真的闹心。7.车机系统有的时候无缘无故死机,只能重新启动,所有设置全都恢复出厂设置。8.续航在冬天简直惨不忍睹,乐观估计跑300左右已经是极限了。9.没有算力卡的车,就别指望它能帮你停车入库了,想体验下自动倒车入库,竟然跟我说没有可用车位,特么停车场是空的空的,如果有想买E5的车友,如果在意智能化,建议选择其他品牌的车子。
#博世:问界M7事故车未搭载博世智驾近期发生的问界M7事故,尤其是4月28日报道的追尾洒水车起火事件,已经引发了社会公众和行业内部对车辆安全性能的深切关注。该事故中,车辆的A柱发生变形,且起火点疑似位于增程器区域,这样的情况使得人们对于问界M7的安全设计、材料选用以及应急处理机制产生了疑问。尽管事故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但这些讨论已经触及到几个关键点: 1. 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效能:在一些报道中提到了AEB系统是否有效介入的讨论,这直接关系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公众和专家都在关注AEB系统在关键时刻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危险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碰撞。 2. 智驾系统的整体响应能力:这些事故促使人们反思当前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包括系统识别障碍物、决策制定及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3. 车辆结构安全与设计考量:A柱的变形引起了对车身结构强度和乘员保护能力的质疑,同时,像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元素在紧急情况下的实用性也被重新评估,特别是它们是否可能影响救援行动的迅速展开。 4. 厂商责任与监管要求:这些事件促使相关部门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审视,同时也要求厂商不仅要提升产品技术,还要加强安全测试和质量控制,确保消费者安全。 华为和赛力斯作为问界M7的关联企业,以及相关的零部件供应商,正面临外界对其产品安全性能的严格审视。他们需要通过公开透明的调查结果、积极的技术改进和有效的沟通策略来回应公众关切,并重建市场信心。同时,监管部门的调查结果和后续措施也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标准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