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汽车315💔 爱车吐槽 2023年7月份提车,以日常通勤为主,使用至今未发生过事故。2024年1月份远程启动后走到车辆跟前发觉发动机怠速响声中夹杂一阵阵类似蛐蛐叫声,机舱右侧及右前轮处异响最明显。录视频发帖咨询时偶然发现右前轮毂有氧化现象,车开到售后与异响问题一并检查。 经检查,异响判断可能是涡轮响声,等天气转暖会有改善:轮毂氧化经过检查后向厂家打了索赔报告,临近春节长安福特厂家索赔审核人员放假,初八开工后咨询得知长安福特厂家没有批准轮毂的索赔申请。后来通过其他途径投诉,耗时一个月时间最终右前轮毂索赔成功,本来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重点来了,就在轮毂更换过程中,出于好奇,起身去车间现场查看8个月8300公里的刹车盘磨损程度如何,结果发现了图一红框内的情况,最先注意到的是被拆掉轮毂的轮拱里,从底盘里伸出来一根弯曲的铁杆,当时脑海里设想“嗯?应该不会是哪里断了吧,这可能是防止减震器跟下支臂接触碰撞的限位器”。 还是忍不住去问了正在扒胎的维修师傅一嘴,师傅可能没听进去,继续着扒原车胎工作。自己又回到车旁,把手机伸到左前轮拱里拍摄录像,对比后才意识到右前轮拱里这根铁杆确实是有差别,把照片录像发到车友群咨询,才知道防倾杆断裂了!于是赶紧把照片塞给维修师傅看,维修师傅看了没说话直接叫来了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过来后询问有无发生过事故,表示通常事故车才会断防倾杆。当即联系了长安福特厂家索赔审核人员,检查发现断裂面已经有生锈,下支臂附近没有事故痕迹,按照厂家要求对断裂处多次拍照录像取证。因为是周日,要等到周一厂家审核人员上班才能出审核结果。维修师傅担心防倾杆连杆(李子串,事后做功课得知)绞进轮毂里,帮忙给拆了下来,并告知更换前防倾杆大概耗时一天,需要拆卸元宝梁。 总结一下:如果我没去注意机舱异响,就不会发现右前轮毂氧化,也就不会耗费一个月时间去维权;轮毂更换过程不去看刹车盘磨损情况,最终也就不会发现右前轮拱内前防倾杆断裂。 关键问题是这个防倾杆什么时候断裂的我都没有察觉出来!之前开了7年轿车,没怎么开过SUV,自认为SUV车型转弯倾斜点正常,毕竟重心比轿车高。一辆8个月行驶8300公里铺装路的长安福特锐际,因为配件质量问题就要拆卸副车架,这运气真是爆棚!!! 截止发帖,未收到厂家对于索赔申请的答复。
#理想发布全员信反思MEGA问题看完内容,觉得李老板反思很时刻,但是又总觉得哪里不对。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是关于MEGA。 李老板认为是搞错了“0到1”和“1到10”的区别。我能不能理解为“定价定高了,应该按1定价,不应该按10来定价”。如果是这样,我觉得是对的。除了纯电以外,和L系列相比,只有外观的区别,没有太多实质区别,尤其是内饰和空间,很多人看完实车转头定了L9。所以从成本来讲,MEGA应该主要是设计成本和营销成本比较高。 此外,关于MEGA实际上是一个赛道的选择问题。我应该算是L7的准用户,我身边大部分选择L系的朋友,都是考虑全家出行的舒适性。都是纯电车,目前还给不了大家彻底拜托里程焦虑,尤其是MPV,主要就是为了长途。增程方案特别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其实“增程+50度电池”是非常黄金的解决方案。在城里200公里左右,不用天天充电,长途加油说走就走。所以我想说,MEGA的问题其实不是“0-1”和“1-10”的问题,而是受众范围本身就小,加之定价过高,这两个才是核心问题。 二是关于回归L系的用户价值。 作为一名HR,对李老板关注十几年,一路从之家关注到现在,我觉得李老板还是一个非常有眼光、能做到知行合一、知错就改的企业家!2024年初的这些问题,出在了“知”的偏差,而非“行”的错误。现在“知”有所改变,“行”上我是对李老板有信心的!预测一下接下来的几个动作,看看能不能准: ①为了提现用户价值,双腔空悬会出现在7和8的中高配上,有可能是选装,也有可能ultra直接给。所以改生产线这样的动作不是小事儿,但是这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并不是大问题,只有他有决心,他就能做好。 ②价格会回归理性,直接降价的方式未必好,但是有其它方式,比如保险补贴、高配车型购置税补贴、选装基金提高等。现在有很多客户等着降价入手,网上大把潜在客户预期是3W,这个价格和年前老款优惠比也就基本持平甚至还没到那个幅度。价格是决定占有率的最重要因素,降价是无法避免的顺应市场的方式。 ③要快,不能等。今年的整体情况并不太好,刚刚发布的数据,前两个月个人所得税总额下降很厉害,说明大家年终奖都少了或者没有了。购买欲望会下降。可能现在降价订单就到手了,1个月以后降价人家就不买了。而且,还有问界M8在路上,现在不降,等2个月后,很多人会愿意再等2个月等M8出来对比对比再说。这就错过了最佳时机。 ④用户价值其实就是“性价比”,即使千百万的豪车也是一样,只是老百姓追求的“性能”是实用,豪车车主追求的“性能”是牌面,离不开“性价比”。理想现在的高毛利大家也都看见了,客户还是希望能够有合理的价格购入最好的车。 综上,划重点: ①深入了解用户需求,该增加的配置都加上,比如双腔空悬,差不了几千块成本; ②价格,不管用什么方式,抓紧给大家一个符合预期的政策; ③抓紧时间,不能等,4月即是决战之时。 ④MEGA价格调不调整都不重要,销量不会涨,也不会影响品牌价值,做好L系是王道。
#新车试驾共试驾了两次,一次是在常州一次是在那个南通,两次里面常州那个就感觉四儿子店试驾员非常应付了事,就在内部场地开了个五分钟,就停下来了,没有太多的体验感,然后南通那个就开的比较多了,首先要试驾了一下那个烂路,整体感觉的话就是怎么说底盘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差,走烂路的时候是那个晃,主要左右晃的特别厉害,呃晕车人群最好不要坐后排,我妈就晕车坐后面,然后要说驾驶体验,其实还行,就这个价位颜值上,你没得挑,SUV里面就是了,S7最帅个人认为啊,应该是大部分都这么认为的,动力方面的话,反正加速推背感还是有的,然后悬架再怎么说,也不是筷子悬架,然后智能驾驶方面的话,感觉用起来有点难受,个人可能不太喜欢,主要可能也是我个人原因吧,他变道的时候你那个他辅助驾驶多多少少有点碍事,然后怀档这个东西熟悉几天,应该就差不多可以了,然后空间的话,这里的确是挺大的,在就是他那个没有仪表盘,那个hud其实用起来挺舒服的,况你这还是arhud,就你往哪走,他都会给你指明方向的,但是这个肯定是不如华为的那个的,华为那个是直接那个路口他都能直接给你指向在哪里,然后深蓝这个的话是会标志,你大概什么时候可以转,当然不是一个价位的,要啥自行车,然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价格问题,从深蓝3月一点点消息开始,到5、6、月吧上海展览,就开始关注了,一看是给的什么优惠,我忘了,反正不是贴息就是其他什么优惠,大概4、5千的样子,然后到国庆的时候又给他换成了包保险大概五六千的样子、然后保险结束了,是6千的优惠,然后到年底了,就是那个官方6千变成8千了,然后到过年之后8千变成1万了,然后一直到现在还是1万,还有一些优惠,比如说保养的那个,一开始818吧,然后变成999了,现在200m好像都没有保养套餐了,大家发现什么问题没有?傲慢,可能深蓝也是因为去年吧,深蓝s103大降价导致的一个客户那个口碑崩掉了,现在估计有心理阴影了,价格战也不跟人家一起了,要保持车的一个平滑保值率嘛,说实话,我个人是不太介意这样的,简单来说,一个班里面,有好多学生,有有好多外国过来的交换生,也有好多国内的顶尖的尖子生,然后嘛这边有一个学生的亲戚家的儿子转学过来了,到了这个学期期末,班主任在宣布了,你们这些尖子生,总不能比外国过来的交换生要差吧!来我帮你们指点一下,晚上补课,然后那几个尖子生就开始晚上上晚自习补课,然后交换生也觉得,尖子生都这么认真了,我们也得认真,那现在尖子生和交换生,都在拼命的学习,复习做功课,他们的成绩自然而然的就上来了,而这个转学生呢,他觉得没必要,还是按时的学习那平时他的成绩呢,是在中上游,这样一卷,结果显而易见了,那他在坚持什么呢?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坚持的,并不是当前一个环境下,他所要做的,就好像社会主义终极形态,肯定不可能是在现在就能完成的,正如那句我国正处于也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现在就实践未来的那些做法,很明显,这样是不理智的,就好像学霸学神学渣的关系,根本没有什么学神,大家都是要努力才能变成的学霸,不努力就变成学渣,大家理想都中是什么形态?那你不不认真不努力,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可能吗,所以最常态的是学渣,仅有一些努力了,能得到好成绩的,那才叫学霸,那这个转校生呢?他是不想努力,也想成为学神,甚至不愿意做学霸,啧啧啧,真看不透,可能这就是眼光的差别吧,人家的眼光已经放往后几亿年了,咱们还在人家认知中的原始形态挣扎呢,那这样一个小故事,其实很明显了,这些外资合作的,其实就是外国过来的交换生,那像一些本地企业那就是学习比较好的尖子生,一些新势力其实就是转学生,深蓝这种其实就是转学生中的特殊例子,而转学生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就可能变成倒车尾,深蓝的特殊在哪呢?他他和尖子生是有亲戚关系的,它可以让尖子生帮他,那具体帮不帮那是他们的家事,但是深蓝这个转学生呢,他不想熬夜学习,那成绩就有一点点下滑,不努力就变成学渣的命,他有当学霸的资质,但他偏偏以为自己是学神,这样的教训历史上,其实多了是了,他自己其实再怎么说也比其他的转学生要好,但是他偏偏不够努力,结局可能比有基础的尖子生,以及有深厚经济基础的交换生,甚至是努力的转学生,远远超过,这其实也普遍是一个2024年的一个当前那个情况,谁如果是像深蓝一样,光辉可能也只能保留在今年了,希望他要好好反省,做出一个像样的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