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行也,行还是不行?【购车背景】:家里有一辆16款的宝来,主要媳妇上下班用车,目前已经将近11万公里,八年间任劳任怨,除了被媳妇磕碰过几次,没有任何小毛病,这里给小宝来点个赞,希望能再陪伴家里下一个十万公里。由于刚需,需要再添置一辆家用车,兼顾假期自驾游,家庭第二辆车早就规划好要换辆SUV,这里面也一直浏览懂车帝,关注有没有合适的车型。从去年开始增购车辆开始正式提上日程,平时也有意无意给媳妇吹风😂。 【选车过程】:根据家庭情况,基本上有以下几个需求:1.五座SUV2.预算在20万上下。前前后后看过以下几个车型:①途观,20万价位的车型必定绕不过途观,加上家里有一辆宝来,对大众的车还是有感情基础的,试驾过一次,总体来说中规中矩,很好上手,没啥新鲜感,内饰塑料感强烈,PASS②揽巡/探岳,揽巡是真的大,满足我对大五座SUV的需求,试驾了几次,考虑到使用场景和油耗,PASS,探岳外观比较帅气,就是比途观还小了一圈,PASS③ID4X,考虑到油耗,中间也想过购买电车/增程/插混车型,试驾过几次ID4X,行驶质感和油车没有差别,厚重感十足,车友圈也经常看帖子,最后考虑到电车后期维修,电池更换费用,省那点油钱根本不够,个人认为作为汽车最基本的安全属性,新能源这块儿目前还无法和油车媲美,所以最终放弃新能源车型④国产车型,试驾过星途,看过瑞虎系列,星越L,国产这个价位也就这几个品牌的车型,但是对自主车型始终打不起兴趣,PASS⑤凡尔赛cx5,试驾过一次,怎么说呢,造型独特,动力够用,更像是旅行车,当时由于马自达价格砍不下来,差点定了凡尔赛,还好最后坚持下来了。看到这里,各位车友是不是觉得我挺纠结的,哈哈,没办法,还是经济实力不允许咱冲动呀,接着选。无意间在懂车帝看到CX50,之前对马自达的印象停留在多年前的马六和“你坐马自达,怪不得你塞车”,看了车友的用车评论,b站上看了关于车子的评测和车主用车感受,感觉还不错,就去4s店试驾了几次,之所以选择马自达我觉得出于以下几点吧:①帅气,外观大气稳重,长长的车头看着就有一种高级感,“东瀛宝马”真是并非浪得虚名;②动力总成可靠,虽然自吸➕6AT比较老套,纸面动力参数比不上一些小排量涡轮,但胜在可靠,经过多年的市场考验,后期维修保养便宜,省心;③还是外观,真是帅气,尤其是刚洗完车,外观看起来真是漂亮,感觉选50,外观占了70%,哈哈。 【落地价格】定的2.5智行,铂钢灰。过完春节谈过一次,基本上没啥优惠,下来得19往上,销售说不着急用车可以等等,3月份可能官降1万。三月底谈过一次,加上各种补贴、大客户,能谈到18整,销售说为了季度冲量,需要当天订车,考虑到不着急用车,就没定,想着再拖拖是不是还能再优惠点,期间也去试驾了凡尔赛对比,4月份又谈了一次,基本上还是跟3月份一样,实在谈不下来,落地18.9,贷10.4一年免息,大客户加置换9000,提车两个月内返还,相当于18整落地,2.5智行铂钢灰,等了10天,通知提车,正好还能赶上政府的消费券抢券,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省3000,4S店送的脚垫、车膜、首保,其他啥也没有,脚垫车膜太垃圾,自己买的,行车记录仪都不给,真是太抠,没办法,销售说这个价位实在送不了,自己买了的记录仪 【用车感受】:提车半个月,跑了将近700公里,五一跑了将近300公里高速,其他都是上下班使用,上下班单趟10公里左右,基本上都是高架①动力:自己觉得够用,本人开车不是急性子,加上之前的宝来是自吸1.6,所以并没有觉得肉,前段还是比较窜的(相较宝来),高速上提速也可以,只要敢踩,动力就会有,家用够了②内饰:前排还可以,后排塑料感太强,做工不是太精致,主驾座椅感觉有点窄,这个价位的内饰跟国产里面肯定没法比,放在合资里面属于主流水平吧,都大差不差③噪音:胎噪大,车内目前没发现异响,可能跟我听音乐有关系,听不见异响④操控:可能是马自达的强项了吧,开起来不像开大车,转向精准,车很整,真的是60过弯不用踩刹车,开起来很有信心。 刚提车,里程还不到一千,就想起来这么多吧,后面有其他情况再跟大家分享
#坦克400的OTA升级体验感觉400有电的情况下油耗还是可以的。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一个来回差不多1000公里。出发满油满电,从出发到回来加了一次油320块,目前续航显示554,掉了3格油,150的电费 五一出行坦克 400 油耗表现反馈 五一假期我驾驶坦克 400 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一个来回,总行程约 1000 公里。出发时车辆满油满电,回来后加了一次油,花费 320 元,目前续航显示 554 公里,掉了 3 格油,此外还花费了 150 元电费。 在行驶过程中,我设置车辆驾驶一直是混动经济。整体油耗表现让我比较满意,考虑到坦克 400 的较大车身和重量,这个油耗水平可以接受。 期间没有一直开空调,速度慢了就开窗通风,还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油耗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驾驶习惯、路况、载重等。因此,每个人的实际油耗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你对坦克 400 的油耗表现感兴趣,建议你在实际使用中进行测试,并结合自己的驾驶情况来评估。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车主的反馈和专业的评测,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升级了ota后感觉也非常好 坦克400升级OTA后,用户的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安全更贴心:无钥匙进入可设置仅开启主驾车门,降低风险。 ● 便利性增强:越野场景下组队更便捷,地图功能可共享位置、发送群组消息。 ● 使用体验优化:功能显示更直观全面,中控和仪表信息同步,新增越野模式、USB音乐播放列表分类、动力模式选择按键、下拉页面等。 ● 车机功能提升:高德导航更智能,增加红绿灯读秒显示;QQ音乐独立,操作更丝滑;新增露营模式,可放大显示麦数,快捷操作打开功能。 📉 能耗分享 🙋🏻 情况介绍 🚘 车辆信息 🚘 车型名称 🚘 车型年款 🙋🏻 情况介绍 🚘 车辆信息 🙋🏻 情况介绍 🗺 旅行攻略 🚖 车辆感受 📷 美图分享 📅 使用情况 💬 故障描述 📍 我要投诉 💰 费用明细 🧮 选车对比 ✏️ 新车初体验 📊 满电续航 📉 能耗记录 🔎 内外造型 📏 空间体验 💡 用料质感 📋 总结 🚗 外观设计 🧮 驾驶体验 🚖 空间感受 📉 续航/油耗 🗒 真实感受 🔎 槽点反馈 ✏️ 独家秘籍
时睦华:问界M7对比理想L6超浓缩版
时睦华:问界M7对比理想L6超浓缩版
#奔驰C用车心得1.电车到油车的决定 本人上海打工人,去年12月份动了买车的念头。一开始想买的是电车,但因为绿牌政策,要等7个月居住证,就耽搁了。后面算了下账1.在我没有充电桩的情况下,电车平时省的不多(就一万公里);2.还有扑朔迷离的电池更换问题,天天再吹电池革命。3.没有一夜暴富的话,使用寿命应该会在10年以上(家里老车子14年的大众,开起来完全没问题)。在考虑油车以后,就在今年3月份,正式开始看车。 2.价格预算 价格预算在30个以内,原因有:最重要的是相应国家号召,最近经济发展(哈哈);短期不买房,不如先买车耍耍;较长时间内不太可能置换,所以尽我能力上了最好的车了;个人条件中等(没拿家里一毛) 3.准备 因为学完驾照开车不多,所以先租车子练了下手,有大众朗逸,帕萨特,雪佛兰。这段经历主要帮我感受下不同的车子,和心仪车进行比较。其实应该也看看电车的,感受感受,但买车上头了。还有就是疯狂刷知乎、b站、抖音、懂车帝,看相关评测,学习各种技术名词。 4.试驾选车 从试驾到买车,总共花了2周。第一周周末试驾了凯迪拉克CT5,第二周试驾了奥迪A4L和奔驰C。下面是我的一些不太准确的主观感受:凯迪拉克是真的不错。当时租着完帕萨特去开凯迪拉克,感觉就是CT5开起来非常稳,地面颠簸感几乎没有(也可能是那段路的问题),转弯非常丝滑。第二周去开奥迪,可能是没租车过去,就没有明显对比的感觉,所以忘记差不多了。有一点印象很深刻:奥迪车子有股不太好闻的味道。然后就是奔驰C,因为刚开完奥迪,奔驰给我的感觉就是,方向盘非常轻,刹车非常软,起步很舒服,还有奇怪的跺一脚的自动驻车功能。 实话说,最后选奔驰,就是因为标。CT5尊贵和A4L豪华,C260L,价格都在30以内,260贵2个。以10年,20年的维度来看,这辆车会陪伴我很久,而这2个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影响很小。这些配置的差异,性价比到底怎么样,千人千口。我选择牌子响一点的,短暂的满足我的虚荣心,然后该干嘛就干嘛,让这件事过去。 5.下单 跑了3家奔驰4s店,在3.30号那天,最后以30个落地价(包含利息),定下了白色c260。价格优惠了11.5,但是有1个多的装潢,再加上贷款10个的利息,还有一个后来加的2年延保(碰撞每年每次送3k,就当买个心安了)。经过20天以后,在4.20号,终于提上了新车(等得我心力憔悴)。 6.感受 好吧!我感觉时间漫长,但才提车一个星期。让我总结感受写下来,才发现和以前看到的评测很类似。当时只看懂文字,现在才对文字有了真实感受:1.优点是起步快,驾驶转向很舒服,操控性不错。2.驾驶辅助很实用(虽然可能是辆车都有),碰撞预警,倒车影像,雷达,车道偏离辅助,自适应巡航,都在开车过程中亲身体验,并感觉到了便利、安全。3.坐在车内感觉非常好(独立的空间、很棒的氛围灯),感觉有了可以容纳自己的小天地。但对应的缺点也有:1.起步发动机声音大,这个的确有。2.悬挂,这可能不是缺点,只是不算优点。我上班路上井盖好多,开过去颠簸感还是比较明显的3.让人蛋疼的刹车点头,我停车老是刹车点头。也学着用网上的办法——快要刹停的时候,松一点刹车,但是收效甚微。4.行车记录仪提示传输速度过慢,给我断开了。这个我不确定是不是u盘问题,后面格式化了u盘,待观察。另外请教下这个48v电机,什么时候充电?感觉刹车有时候充,有时候不充,没摸清规律。 我的感受可能更多是第一次拥有爱车的感觉,就算是加上租车,开车经验不算丰富。关于我上面提的各种点,欢迎讨论,指教。最后附上爱车照片。刚拍的,天有点暗了
#我与007的日常选购攻略 🙋🏻 情况介绍 首先给从自身的需求出发,给用车场景做一个定位,注意此场景能满足九成的情况足以,不要过于求全面,当然世事无绝对,真是特殊且需要妥协请放在最后考虑。 我将用车情况大致精简成以下两种 通勤工具、周末出游:上班族大多数用车场景,首选经济、其次稳定、最后驾驶欲望; 商务长途、旅游自驾:对应长途驾驶的用车场景,首选舒适、其次稳定,最后安全 💰 费用明细 车辆选购要考虑售价和后期养护成本,按自身承受量力而行,我将购车款定在20W左右 🧮 选车对比 简要用车需求:以我自身为例,符合第一种情况,每日通勤在90公里左右,周末不定时家庭短途游,假期有长途需求,并希望在原有车辆的基础上做一次全面提升。 具体来说:换车前是17款的昂克赛拉2.0,对于车辆性能稳定、有驾驶欲望,但经济性对比当年同级的高尔夫稍显不足,至少多1个油,当年没选择大众是主要因为干式双离合问题刚出现还没有定论,用车7年中除了前点烟器保险憋过3次(之前车载充电器有问题,换了盯盯拍的就不再烧了)可以说没有出过其他故障,还有就是后排空间较局促。 心路历程:换车的想法是在1年前开始,随着年限增加用车经济性问题逐步凸显,包括油耗增加和更换老化配件的费用,还有一些是对于2.0的158马力确实在车流中力不从心了,起步尤甚。 期初的考虑范围固守传统燃油车,1.燃油车经过了市场的长期验证,更加符合通勤车稳定的特性;2.燃油车形成了固有的价格体系(包括品牌溢价和车辆本身产品力),可以很快速缩小到具体几个品牌的车型。 结合需求和市场现有车型,再将心里价位封顶在20W,基本上是A+到B级车,新车方面:名爵MG7、影豹传奇、大众迈腾;二手车:宝马320li或GT、奥迪A4、阿尔法罗密欧的朱丽叶,对于新能源倒是没太关注,主要电池耐用+廉价感给我的固有印象不是太好,提不起兴趣。 转变:不过来到23年,这一整年国产的纯电车从市场端开始发力着实让人刮目相看,首冲是BYD在这一年逐步追上并在Q4返超特斯拉荣登全球新能源销量第一,其次是新势力蔚小理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内部竞争加剧催生更多选择,尤其是进入Q4,比亚迪的宋L、极氪007相继发布,终于从车型、价格、综合产品力上满足了我对此次升级的需要。 与自己的需求对比: 1.经济行自然是新能源车的最大优势,已北京为例,自有充电桩是0.45元/度,已充满电能正常行驶400公里计算,4天充一次电,一次30~50元,看电池容量 2.BYD有各车型的销售体量佐证、极氪有001市场背书都给我选择上的信心; 3..这两个更趋近于传统轿车,相对于新能源市场上主力SUV来说,更符合我的驾驶习惯,从观看网上评测和自身试驾后都感觉不错,另外比22年推出的汉、小鹏P7各方面都得到了升级; 车型最终选择:在试驾过两款纯电车型后,又听说领克要推出CMA2.0的混动领克07,按子品牌定位应低于极氪纯电,也加入考察范围,不过最终因迟迟无法得到确切消息而作罢。回到前面的两个车型:宋L的优势在于自有动力电池、车辆驾驶舱设计上更传统、高端产品带来的品牌光环;极氪007的优势在于驾驶感觉(尤其加速、制动)上更趋近于传统车辆、智能驾驶较突出、001车型的成功; 最终的选择是,极氪007,而原因也更多是由于其驾驶感觉上的平滑过渡,降低从传统燃油车转变到新能源车上磨合期,配置上:1.因为对自己智驾使用场景预计非常低;2. CDD减震驾控感受会更好,所以选择了同价位的四驱版本。在使用的半月时间内基本验证了自己的分析,分享给屏幕前的各位。 ✏️ 新车初体验 驾控上指向精准,侧倾得到很好抑制,加减速不突兀,感觉上接近燃油车,这点我很喜欢 续航春秋400公里,夏延长50,冬至少缩短50,满足我的需要 驾驶位不必说,后排空间比较舒适,满足家人出行需求 前后备箱相对较小
#懂车帝众测车型: 东风标致408追光 用车环境: 80%市区,20%高速 车辆评测: 适合家用,车内对比同级别A+级轿车有绝对的空间优势,作为一家百年车企,车辆的功能稳定。 使用感受: 本人用车将近一年时间,给我最大的体验就是空间是够的,本来虽然说不高,但是也有175,对我来说驾驶位是完全够我活动的,甚至偶尔睡个觉都不会显得空间太拥挤,其次是动力也足够,作为一台拥有A+级别的家轿车来说,本车拥有170匹的马力,1.6T的发动机,不管是爬山还是干嘛的动力都是充足的。
#辣评新车对于启源A07,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电池真的是便宜太多了。放眼于一年半前的2022年年底,那会儿13万多只能买秦120的中配。710的公里的汉ev 价格要奔到30万去了。现在13万多的价格就能买到和汉尺寸差不多的A07,这在之前是根本没办法想象的。 第二个相比于旧款,厂家不再以阉割配置来切分价格。以最低配为例,启源A07基本上就给到了满配。全车标配L2级的自动辅助驾驶和360全景影像。要知道之前最低配的新能源,往往只给倒车影像而不给360全景的。价格13万多的中型轿车,还给到了座椅加热和通风的舒适性配置。在这块配置实在是没得黑。 好吧,那就说说缺点,车友圈逛了半天,客观来看的话就是启源作为长安子品牌,其品牌力还是有待提高,没有经过市场充分验证。二就是710顶配的电池没给到宁德时代。 但2900的轴距的中型轿车,以前13万多就能买个轩逸,现在能给到你A4L豪华车的尺寸。我觉得就相当于你想吃西红柿炒鸡蛋,结果同样的钱食堂给你端上来了葱爆羊肉… 不过,网上对比也终究只是纸面参数。一个车的做工用料你不去看实车你永远是不知道的。二来驾驶质感,操控这个也都得实际上手评测。 实事求是的讲,还是一文价钱一文货。很多车友乘坐电车都会晕车。电车的加速和刹停还是跟油车相差很大,这一点建议多带带家人去试驾一下,别家里人乘坐受不了,到头来车也买了就很不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