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骑行照我先来说说对这款车的第一印象吧:首先,杏灰色非常适合女孩子,而且快到秋天了,暖色调非常复古又贴近自然。店里对比了下,860的杏色不同于860-E的杏色,冷色调的杏色在自然光下偏白,整体不浮夸却又不失高级感。 24款ATX860最大的提升是新款禧玛诺CUES 2✖️10变速套件,拓宽的使用场景,性能极大提升。而且车架管型更接近XTC系列,相比860-E的单盘能够适应更多路况,还有一体盘这里实在是性能好又很好看,高级大气。座垫更新成了短鼻运动坐垫,还是在基础上加了软化保护。总之看了这么多,这款ATX860应该是捷安特ATX系列的天花板了,好看又好骑,就等下周末出街了~
#晒出你的骑行照之前买过一辆山地,但最近心又痒痒还想买一辆能通勤能周边山地游的新车。因为水平就小白入门,所以认真的对比了好几轮,还是决定入手捷安特24款ATX830(相信捷安特这个牌子),这款科技蓝颜值不错,性价比是真的高。 选车过程:在防盗方面曾经考虑过折叠车,但后来试了一些折叠+公路系列,全车不够大气。公路车没有山地车减震好,一些不太平顺路面体感非常刺激。有考虑价格的性价比,最后选了这款,感觉真不错。铝合金车架比较稳,这个价位通常就这样了,Shimano 禧玛诺Cues 2*9变速 配速城市通勤也算是够了,铝合金线控锁死避震前叉又能在山地骑行保证稳定性,刚好处在能文能武的边界。40/26t中空大齿盘,性能不说,比例大小也是兼顾了颜值协调。很喜欢!
#晒出你的骑行照晒下我的老伙计吧,是我第一辆自组的自行车,捷安特ATX Team Bike。陪我骑行一万多公里,从高山骑到海边,从成都漂到北京。从第一次妙峰山是骑他上去的,当时花了快80分钟。那时候可真菜哈哈,不过也是真的快乐,可以没日没夜的骑好几十天。怀念那段时光,也怀念我的老伙计,是他让我彻底爱上了骑行。 优点: 1、价格实惠: ATX Team系列通常是价格相对实惠的自行车,适合那些刚开始涉足山地骑行的骑手或预算有限的人。 耐用性: 捷安特通常以坚固和耐用的车架设计而闻名,这在山地骑行中非常重要,因为这种骑行环境可能会对自行车施加一定的冲击和压力。 适合入门级骑手: ATX Team系列的设计可能更适合初学者和轻度骑手,它提供了相对舒适的骑行体验和容易掌握的控制性能。 适应多种地形: 这款自行车可能适用于轻度越野、城市骑行和小型山地路径等不同类型的骑行。 缺点: 性能限制: ATX Team系列可能不适合追求高性能和高强度骑行的高级骑手。其设计可能更偏向休闲和入门级骑行。 限制性的几何设计: 入门级山地自行车的几何设计通常比较保守,可能不适合那些希望追求激进驾驶体验的骑手。
#辣评新车大众途观L在今年3月份,也就是上个月才刚刚进行小改款,发布了24款的3款新车型,这才过了多久,大众途观Lpro就要在4月25日的北京车展正式亮相了。大众途观Lpro是途观,也可以说不是途观,毕竟变化太大了,从外观到内饰,从车机到辅助驾驶,完完全全的改头换面,甚至都可以说这次的改款是个大改款了。 (1)外观方面:仿佛从一个兵哥哥变成了一个小鲜肉的感觉,之前的途观L,妥妥的男孩子开的车,大气的前脸和凌厉的腰线,现在的途观Lpro,前脸卡哇伊,有点ID系列的混搭进来的感觉,车身的线条也进行了模糊处理,侧面免得更加的圆润。整体的造型其实更偏向于现在很多新能源车的设计,年轻人或许会更喜欢这种造型,尤其是刚结婚的小夫妻,途观Lpro看起来就很年轻运动。 (2)智能化方面:谁敢想象这样的内饰会是合资车的内饰,会是大众的内饰。想当年从大众速腾换车,去看途观L的时候,媳妇说这内饰跟咱们的速腾有多大区别,说是换车了,又感觉好像没换车。如今再来看大众途观Lpro,不知道的以为是一台新能源车呢。中控大屏幕配备了很多娱乐软件,副驾驶的屏幕也让驾驶变得更方便,据说车机芯片用的是8155芯片,虽然没用目前很热门的8295芯片,但是8155在途观Lpro上,对大众的车机来说已经是一次质的飞跃了。不过途观Lpro有一点我不太喜欢,目前看流出来的视频和照片,中控部分几乎没保留什么实体按键,甚至模式调节都设置在了旋钮屏幕上,让驾驶时的盲操变成了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如果分心去进行操控,还容易发生危险。这点希望在正式量产的时候考虑进去。 (3)辅助驾驶方面:据说这次途观Lpro用了大疆的智驾,上一次听说用大疆智驾的还是五菱的云朵,咱不敢跟华为的智驾比,只要大疆的智驾能能媲美小鹏的辅助驾驶就满足了,那这台车就可以被称作“最聪明的油车”了,具体怎么样,等车展过后,我去试驾再给大家进行辅助驾驶方面的深度分享。 最后就是价格方面,这次的大众途观Lpro要和大众途观L两代车同堂销售,目前途观L销售的主力车型330tsi两驱智享版京津冀地区落地18.2万左右了,按照330顶配悦享版算,目前基本上19万就能提车。个人预测途观Lpro330版本应该在24.98w左右,指导价提高1.28w,卖一段时间再开始放出优惠,落地20.5w左右,毕竟如果再贵的话就去买途昂了。大家觉得途观Lpro会不会上市就是王炸,直接20.98w330tsi起售?
#辣评新车应该是有很多人早就开始期待这款车了,从理想L8发布到理想L7发布,有一部分人一直在期待发布理想L6,毕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需要大车,即使是理想L7的车身尺寸也非常大了。那么理想L6虽然数字比较小,但是车一点也不小的,依然是大5座的SUV车型。那么下面就来以我的角度说说这辆车。 外观其实没什么可说的了,一看就知道是理想的车,但是单看前脸,能区别出来L67还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吧,除非对这辆车的细节研究的非常透彻,反正我是没看出来什么区别,也不能像发布会说的是最长的星环灯带,我去拿尺子量吧。尾部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就是牌照位置的区别了。L6全系是不带空气悬挂的,离地间隙要比其余的L系列车型要高的。可以说理想是家族化设计贯彻的最彻底的车企了,虽然分不清L6789,但是一看就知道是理想的车。我感觉这套设计还是挺好看的,不夸张,也不老气。 内饰还是这样,两块大屏幕,没有仪表盘,方向盘上有块区域显示常用信息啥的。中控也没有按键,设计的是简洁的风格,最开始理想的大屏幕还是比较有争议的,现在来看,好多车企设计的车内屏幕一个比一个大,好像都接受了,如果新车给了一个小屏幕,现在应该也会被吐槽吧。理想L6还是有个大区别的,就是后排是不带“大电视”的,主要还是全景天幕的区别,没有地方安装电视了。 理想L6比L7短的那部分长度,应该就是后排空间的区别了,L7有超大的后排空间,即使短了那些,理想L6的后排空间在同级别依然也是有优势的。 最后说说这个定价吧。现在发布了理想L6只有两个配置,pro和max,分别售价是24.98万和27.98万,而且这两款车除了辅助驾驶和辅助驾驶相关硬件的区别以外,其他配置完全一样的,以我来看,pro版本更适合买,贵了3万的配置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特别的需要。我感觉后期可能会出air版本,简配一些配置,然后拉低一下起售价格,我是感觉25万的价格还是有点高了。 现在同价位的竞争对手最大的一个肯定是问界M7了,肯定会有很多人作为对比的车型,无论大小还是价格,高度重合了。还有今天降价的特斯拉ModelY的起售价格也来到了24.99,是买增程还是纯电。还有其他的一些国产同价位的车型,理想L6是理想家族最便宜的一款车了,不知道后期的销量什么样,最晚应该在6月也能看到正常的月销量了,到时候看看是否能扛起理想的销量大旗。
#辣评新车小米su7发布会对标保时捷Taycan,理想L6发布会对标保时捷卡宴 发布会上这么讲的,希望年轻的家庭用户,能够用不到三分之一的价格就能够买到保时捷卡宴这个级别的产品 1️⃣价格竞争力 全新理想L6 pro-24.98w 全新理想L6 max-27.98w (理想L7价格31.98w-37.9) 现实一点,别跟保时捷比了,同级别的问界M7三月销量18512台,霸榜第一。L7第二10768台。第三第四分别是L9和L8。很明显L6是准备抢25-30万之间的市场份额,pro版本价格方面跟问界M7的低配一样,竞争力很强。 2️⃣配置分析 1外观基本就是小一号的L7,绿色和灰色要另加10000块,有点小无语。内饰跟L系列也是根本分不清楚 2同样的价格,四驱马力408匹,比m7后驱多了136匹,总功率300瓦,比m7多了100瓦。官方发布百公里加速5.4秒,比m7快了2.4秒,动力方面比m7强上不少 3后排标准三人大沙发配置。真皮座椅标配三个软枕,电动调节,三座加热,两座通风。全车19个音响。全景天幕不可开启,但有遮阳帘还是好的。全系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标配CDC减震器,乘坐舒适度应该不会太差。 4贵三万元的max版本主要区别在于提升了智能辅助驾驶,除了自主超车变道、自主避让,自动泊车等,改为双处理器芯片,增加了一颗激光雷达和城市NOA功能。另外升级到铂金音响系统,加了8.8升冷暖两用压缩机冰箱,更适合自驾旅游。 3️⃣销量预测 首先,在这个价格基础上,盲猜会超过自家的L7,并且大概率降低L7的销量。32w的L7上月能卖都能卖10768台,预测25w的L6大概率超过问界m7,夺得五座增程式suv榜首
#辣评新车【油电同价就换车】作为首批坦克300车主,从提车到现在已经3年多的时间了。这3年的时间,可能我比较幸运,没有出现天窗漏水,发动机过热等一系列问题,小坦克也帮我赚足了眼球,第一次去岳父岳母家,媳妇亲戚们都来围观,而后的几年里,它一直带着我们东奔西跑,现在跑了3万公里,平均油耗12个油,在油价越来越高的今天,说实话,有点心疼了。 坦克300的插混版本,当年就嚷嚷着要出要出,一嚷嚷就是3年的时间。如今在北京车展终于要跟大家见面了,关于坦克300Hi4-T,我给不太了解的朋友分享一下这台车的情况以及适用人群。 (1)Hi4-T与其他插混的区别:坦克300的Hi4-T与其他插电混动的工作原理其实不一样,坦克的混动技术是把电机置于变速箱前,电机通过变速箱放大扭矩,与发动机一起输出动力,在越野环境中能够提供强劲的动力和大扭矩,当电池没电了,坦克300的发动机是单独工作提供动力,动能回收会给电池充电,发动机是不会分出去一部分输出给电池充电的,这也是目前在越野场上,在亏电时能保证输出的最优方案。而市面上类似于比亚迪的插混技术,电机都在变速箱后,电机直接作用于轮上,没有经过变速箱放大,而且在亏电时,发动机会分出一部分输出给电池充电,这就是很多插混车高速动力表现不如纯油车的原因。 (2)选买建议:因为Hi4-T的工作模式的原因,亏电油耗并不会太低,而且因为加了电池,车身重了很多,满载质量超过3吨,如果你只是喜欢坦克的外形,不需要强大的越野能力,买插混只是单纯为了省油,家里不具备充电条件,那就去选个哈弗猛龙,长城的hi4模式,或者其他插混的车,因为插混的坦克300不会给你省太多的油;如果你是为了增强动力,摆脱坦克因车身重带来的加速迟滞,增加动力输出平顺性,为了越野时能够瞬间迸发出大扭矩,那坦克300Hi4-T是你的最佳选择。 (3)价格方面:坦克300 Hi4-T的定位还是在越野方面,所以价格注定低不了。越野界还有带大梁的插混的就是绿牌的牧马人,五六十万。之前我曾幻想过坦克300Hi4-T可以像坦克500那样“油电同价”,但是坦克500的纯油是3.0t发动机,跟坦克500 Hi4-T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油电同价。价格方面我盲猜一手24.98w起吧,比纯油顶配高3.3w,减去购置税也就高1.5万,这个差价基本上大家也能接受。 不过我还是希望老魏能给点力,搞个油电同价,来个23.98w交个朋友,这样我立刻马上去置换掉我的小坦克,也不知道现在还能值多少钱。
#辣评新车全新问界M5 全新问界M5在4月23日就要发布了,趁着新车还没发布,聊聊个人对新款问界M5的看法,不喜勿喷。 一、指导价谁给的自信,新款必降。 现款问界M5的指导价24.98-33.18W,新款必降,原因有三: 第一、参考自家问界M7的指导价,问界M5的定位本身就低于M7,所以指导价必然会低于M7(目前M7的指导价在24.98-37.98W)。除非问界系列不想好好卖,不然不会有现阶段有点混乱的定价。 第二、新能源电车目前内卷很严重,这个价位阶段的竞争对手价格普遍低于24.98这个起售线,并且电池等重要价格大头零件的价格都已经降下来了,同时新款M5预计不会有太多的改变,对于新款的研发和制造成本本身就会降低很多,所以新款M5的价格必然也会下来。 第三、有的人会说这样的价格,问界的核心信仰足以支撑。其实对于问界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问界M5这车永远单单只有华为这个核心,随着时间的变化,信仰的价格必然下降,因为大家都是用真金白银在支持,总不能为了别人追求的高利润(企业生存必然的),而让消费者去长久买单,谁都不会是傻子。 二、外观需要调整,不调必不火 这里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就是在别人眼里来说,新款如果跟老款没有太大的区别,按照大多数人买车的习惯,怎么会去选择让别人看不出明显差别的新车呢?第二、就是在自己眼里,再好的车,再好的外观设计,都是一时的,都总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同时人的审美会疲劳,看惯的总没有新鲜的好。同时审美这东西本来就会随着时间变化,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追求。现款整体来说谈不上丑,但是2022年上市,到现在的2024年,总不能算外观跟漂亮吧,外观不换怎么都说不过去。 三、卖点依旧单一:鸿蒙智驾 相信绝大多数买这车的消费者,都是冲着华为去的,甚至更多人愿意相信这就是华为造的车,很多宣传也这样整的。作为中国人,咱们都应该支持华为,支持国产,不过这也要结合自己的消费能力,同时支持国产也并不是问界这一个选择。 鸿蒙智驾在现阶段的部分领域,确实是比较领先的,但也还有很多地方是其不太领先的,比如车机与人的交互上、城市无高精地图的领航上等。 另外不得不考虑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就是当下很多开车的人并不依赖辅助驾驶,甚至基本不用辅助驾驶。所以问界M5在车辆传统的三大件上,也得不断下功夫,造就新的媲美智驾的买点(去官网上看M5的介绍,绝大多数都是在介绍鸿蒙智驾和相关的东西)。这里不是说赛力斯的造车能力不信,只是相比国内的很多车厂以及国际大厂,必然有不小的差距存在。
#辣评新车工信部最新公示,银河E5亮相了,作为银河系列第4款车型,也是首款全球车型。外观方面与E8神似,风格一样,外观比较漂亮。不知道北京车展会不会亮相~ 各大论坛看到好多媒体文章推测15~20万、15万起等字眼,我不认为可以卖到15万起步。 一、车型定位猜测 说到价格,肯定要先知道车型定位。银河系列目前才出3款车,L6 、L7和E8,还有将要发布的E5。根据规律,L系列应该是插混序列,E序列为纯电序列;单数为SUV,双数为轿车。 轿车可以分为:2为微型车,4为小型车,6为紧凑型车,8为中大型车。 SUV可以分为:1、3为小型车,5、7为紧凑型车,9为中(大)型车。 不过国产车,基本都是大尺寸,小级别的定位,紧凑型车干到合资车中新车的尺寸。 综上所述,E5应该是小一点紧凑型车型,与L6差不多小半级别,价格应该差不多(同级别SUV比轿车贵),银河L6指导价为:10.38-14.98万元。 二、竞品价位分析 对标竞品车型,紧凑型纯电SUV有很多宋Plus、埃安Y、元plus、哪吒X和icar03等。 icar03尺寸比较比较小,但是价格不便宜呀,就不作价格参考了。 宋plus尺寸算紧凑型天花板了吧,价格也算紧凑车型最高了,不用参考。 综合参考下来,与E5最接近的埃安Y与哪吒X,这2款车型起步价都是9.98万元,如果要与这2款车型进行竞争的话,也可能9.98万元起步,顶配估计15万左右。 三、品牌价值影响 由于还未发布,车身用料,配置暂时不知道,仅从申报表分析。E5与其他紧凑型电池类型都是磷酸铁锂电池,区别就是电池品牌。按照2023年动力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蜂巢能源排第6名,算不上一线品牌。甚至在这几款车型里,蜂巢能源算是最差的。 再加上电机为吉利子公司星驱动力(22年成立)产品,也不算是一线品牌,产品市场验证也不足。因此价格方面可能会更低一点。 四、价格预测 综合以上因素,结合银河E8定价区间。我认为银河 E5价格区间为9.58-14.88万元。至于会不会有四驱版本,个人感觉应该不会有,国产紧凑型纯电车型,四驱版本基本很少。价格太贵,可以买更大一点的车型了。具体价格猜测如下~ 450km(也许有更低续航):9.58万元; 550kmPro:10.58万元; 550kmMAX:11.58万元; 650km星舰远航版:12.88万元; 650km:星舰智驾版:14.88万元。 (注:车型小,可能电池更小,续航达不到这么多,也许会在这个基础上再减少100km。) 以上仅为个人猜测,各位车友意下如何?
吴伟奇11:想入手一辆柴油版的路虎揽胜运动,了解一下17款是不是比16款之前的问题要少没那么容易坏。这款车开起来如何。和16款之前有什么区别
#理想发布全员信反思MEGA问题看完内容,觉得李老板反思很时刻,但是又总觉得哪里不对。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是关于MEGA。 李老板认为是搞错了“0到1”和“1到10”的区别。我能不能理解为“定价定高了,应该按1定价,不应该按10来定价”。如果是这样,我觉得是对的。除了纯电以外,和L系列相比,只有外观的区别,没有太多实质区别,尤其是内饰和空间,很多人看完实车转头定了L9。所以从成本来讲,MEGA应该主要是设计成本和营销成本比较高。 此外,关于MEGA实际上是一个赛道的选择问题。我应该算是L7的准用户,我身边大部分选择L系的朋友,都是考虑全家出行的舒适性。都是纯电车,目前还给不了大家彻底拜托里程焦虑,尤其是MPV,主要就是为了长途。增程方案特别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其实“增程+50度电池”是非常黄金的解决方案。在城里200公里左右,不用天天充电,长途加油说走就走。所以我想说,MEGA的问题其实不是“0-1”和“1-10”的问题,而是受众范围本身就小,加之定价过高,这两个才是核心问题。 二是关于回归L系的用户价值。 作为一名HR,对李老板关注十几年,一路从之家关注到现在,我觉得李老板还是一个非常有眼光、能做到知行合一、知错就改的企业家!2024年初的这些问题,出在了“知”的偏差,而非“行”的错误。现在“知”有所改变,“行”上我是对李老板有信心的!预测一下接下来的几个动作,看看能不能准: ①为了提现用户价值,双腔空悬会出现在7和8的中高配上,有可能是选装,也有可能ultra直接给。所以改生产线这样的动作不是小事儿,但是这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并不是大问题,只有他有决心,他就能做好。 ②价格会回归理性,直接降价的方式未必好,但是有其它方式,比如保险补贴、高配车型购置税补贴、选装基金提高等。现在有很多客户等着降价入手,网上大把潜在客户预期是3W,这个价格和年前老款优惠比也就基本持平甚至还没到那个幅度。价格是决定占有率的最重要因素,降价是无法避免的顺应市场的方式。 ③要快,不能等。今年的整体情况并不太好,刚刚发布的数据,前两个月个人所得税总额下降很厉害,说明大家年终奖都少了或者没有了。购买欲望会下降。可能现在降价订单就到手了,1个月以后降价人家就不买了。而且,还有问界M8在路上,现在不降,等2个月后,很多人会愿意再等2个月等M8出来对比对比再说。这就错过了最佳时机。 ④用户价值其实就是“性价比”,即使千百万的豪车也是一样,只是老百姓追求的“性能”是实用,豪车车主追求的“性能”是牌面,离不开“性价比”。理想现在的高毛利大家也都看见了,客户还是希望能够有合理的价格购入最好的车。 综上,划重点: ①深入了解用户需求,该增加的配置都加上,比如双腔空悬,差不了几千块成本; ②价格,不管用什么方式,抓紧给大家一个符合预期的政策; ③抓紧时间,不能等,4月即是决战之时。 ④MEGA价格调不调整都不重要,销量不会涨,也不会影响品牌价值,做好L系是王道。
#人人写点评比较留心的朋友们会发现在大改款之后的M7的5座版,在后备箱和6座同样提供了顶棚出风口,甚至有销售会专门提到这是为了5座版本的空调舒适性所刻意为之。如图1。 但如果你纵览当下的汽车产品,就是会发现几乎没人任何一台5座车型是提供三排出风口的,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遥遥领先? 「三排车的空调方案」 三排车的空调方案和二排车空调方案的最大区别就是三排车会提供一个额外的后空调箱来保证二三排的舒适性。而5座车型则只通过一个前空调箱来保证整车的舒适性。前空调箱通常布置在防火墙前端,而后空调箱通常布置在在D柱的正下方。 在不同的车型上,空调出风口的位置有很多: - 第一排有IP上的出风口和脚部出风口 - 二排有扶手箱后端出风口、一排座椅下面给二排出风的出风口、B柱出风口、顶棚出风口等可选位置 - 三排有脚部出风口、C柱出风口、顶棚出风口等多个 可选位置。 在不同车型上,前后空调箱的方案会有所不同,但都遵循就近原则,因为越近冷热损失越小: - 一排都是前空调箱来负责,三排都是后空调箱来负责,二排由前后空调箱各负责一部分,或者都由前空调箱来负责。整体的空调性能前面大概是后面的2-3倍。 - 在当前相对主流的方案就是前空调箱负责1排而2排的脚部出风,后空调箱负责三排和二排的顶棚出风。同时也可以将中控后端的空间解放出来放置储物或者空调等配置。像L8/L9、X9、D9等最新的三排车型都是对应的方案。 「5/6座车型的平台化方案」 如果只单个考虑5座或6/7座车型,空调的方案是非常明确的。但如果考虑到共平台的5座和6/7座车型。那空调方案就会有所不同。 比如L7和L8其实可以看做是同平台的5座和6座车型: - 为了保证二排的舒适性和成本,L7开发了一套全新的前空调方案, - 因为如果是在L8的前后空调箱的基础上拿掉后空调箱,在失去了二排顶棚出风口之后,二排的舒适性显然不能保证。所以L7在二排是中控后端出风口和脚部出风口的方案。如图2。L8则是带后空调箱的顶棚出风口方案,如图3。 - 如果L7和L8使用一样的前后排空调箱的方案,每台L7就会因为多一个空调箱而多背至少大几百块的成本,相比全新前空调箱的开发费显然是不划算的。20万台车就是多至少1个亿的成本。 反过来看M7,之所以有三排的顶棚出风口是因为5座版本和6座版本是一样的前后空调箱的方案,这其实可以说明几个问题: - 在M7的前期规划中,是没有考虑过5座版本,突入起来的改款的5座版使得已有的方案并不能使用前空调箱满足5座版本的需求 - 在中期改款的研发过程中,由于时间、平台内饰件共用性等一系列原因,也没有选择重新开发一个能够单独满足5座需求的空调箱 - 对于中期改款销量,尤其是5座版占比的预测其实是不乐观的,因为本质是算账的问题。如果不单独给5座版本开发前空调箱,只要总体销量不大,5座版本占比不高,不重新开发前空调箱就可能是划算买卖。因为总的多出来的成本小于开发费用。 但很显然,M7的热销出人所料,年销量朝着20万以上进发,而且5座版的占比更是达到了75%。如果当初能够从所谓中期改款的5个亿开发费用里拿出来小小千百万,就能给5座版重新开发一个空调方案。 而慷慨的5座版的三排出风口,我们也没有机会在下一代的M7上再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