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ICONA INSIGHT | 线性回归:新势力的脱胎不换骨

    Icona意柯那设计头像Icona意柯那设计头像
    Icona意柯那设计2023-02-01

    NEV‘s styling evolution

    2023春节刚过,这不仅是时光的新旧交替,汽车市场这两年的发展也是让人感觉到了这种气象。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的鲸吞、中国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新技术对汽车的全面“侵占”等等,无一不让人感觉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颠覆的时代。

    今天,ICONA要和大家聊的是造车新势力:最疯狂的2015年,据不完全统计,有上百家造车新势力 “虎视眈眈”,而时至今日,行业和消费者的眼里似乎只有“蔚小理”+“哪威零”的三大三小,让人不免感叹世事多变。

    以下,ICONA就从汽车设计的角度,以蔚来为案例,分享一下新势力们从早期的激情澎湃、甚至略显怪异的身份宣示、再到如今的自信、纯粹、平和心态的“心路历程”。这既是新势力们顺应时代的选择,也是它们涛头弄潮的硕果。


    年少周郎何处也

    NEV blossom

    2003年特斯拉成立,2012年初代Model S发布,世界汽车行业的电气化革命开始进入主流视野。


    2014年蔚来成立,2017年底初代ES8发布,中国汽车行业的电气化“超车”开始疯狂加速。


    其后的故事,我们基本都有所了解:在新势力破土而出的压迫下,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下,在车市整体负增长的阴影下,中国汽车行业借着积蓄已久的人才和资本储备,开始了一次面向世界的“反卷”,力求在新赛道加速超车。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图3


    五年过去,当年剑拔弩张、气势逼人的蔚来们,确实改变了行业,其中的佼佼者们也在波诡云谲的电气化赛道站住了脚跟。相比几年前的青涩面貌,它们在岁月的雕琢下成熟了吗?无趣了吗?那些锋利的棱角都被磨平了吗?


    冰上第三步

    New generation

    2022年12月24日,NIO Day 2022如期而至。之前多少受困于信息安全事故的蔚来,此刻仍显得意气风发。从产品层面而言,此次品牌日发布了两款车型:换代的ES8和全新的EC7。如果说EC7是一支鸣镝利箭,代表了蔚来在细分市场进一步开疆拓土的野心,那么ES8显然更为重要,是一柄冷冽长刀,蔚来既要用它格挡对面的斧钺,守住初创的疆土,也要用它劈向逐渐明朗的新大陆,攫取更多的财富

    以“如履薄冰”的比喻来说,初代ES8是蔚来从岸边伸出右脚,在冰面上迈出的第一步,而ES6、EC6乃至ET7,ET5等等,都是右脚站稳之后迈出的左脚,也就是第二步。走过冰面的人都知道,前两步固然艰难,但新手经常摔在第三步,因为刚刚站上冰面的左脚还不一定站稳,此刻把原本稳定的右脚从冰面抬起,自然容易重心偏移,动作变形。ES8作为蔚来早期的立足之基,一旦要动,那这“第三步”必须要走得清晰明确,不能犯错误——当然,左脚也必须稳稳立在冰面上提供支撑,看起来ES6和ET7们做得还不错。

    图4


    见到新ES8的第一刻,相信许多人的反应是:套娃了!

    图5


    的确,蔚来NT2平台的车型,基本拥有了统一的前脸风格,可以想见,等到ES6和EC6改款/换代,它们也会统一到这个体系下,成为蔚来前脸2.0世代的成员。


    这三个世代明显代表了三种设计语言的探索,虽然都很“蔚来”,但却各有独特的技法与风格,体现出清晰的脉络和明确的意图:越来越典型、形副其实的电动感;越来越平和、褪去情绪的智能感;越来越自信、洗脱噱头的大方感。

    图7


    1.0世代的初代ES8,承载着蔚来杀入汽车市场的凌厉锐气,必须打出蔚来独有的特色,让行业和消费者记住。因此它选择“浓墨重彩”,用明确的材质和分件,强化中心的X-Bar特征(图中黄色勾边的蓝色区域),并用整体化的“哑铃”形前脸主特征(图中深浅三种蓝色一起组成的部分),向下扣住深色的保险杠(图中红色部分),营造出“左右顶天立地,中间削薄集中”的凶悍表情,并在上下两块之间“含”住一个进气格栅(图中绿色部分)。整体来看,其前脸仍保留了【左右大灯+中间格栅】的组件,但用解构的手段重塑了前脸格局,营造出新意

    然而从当下回望,我们也不难看出,当年颇有些惊世骇俗的ES8前脸,仍保留了许多“油车时代”的遗存:哑铃形布局是为了在横向上立体分层,消解电动车的“厚”,追求更“运动感”、“跑车感”的宽扁效果;前脸的视觉主题仍是“凶狠强烈”的情感传达;以及,虽然不那么需要,它还是保留了一个“冷却格栅”,来迎合用户的审美惯性


    进化到1.5世代的ES6、EC6甚至ET Preview(ET7的最初原型),蔚来开始转变思路:缩小了格栅区域,将远近光模组从哑铃形里移出,重新分配到了上下两块之间的黑色部分。这样,哑铃形更加紧凑轻巧,上下两部分也更为均衡,从1.0的“泰山压顶”演变为“上下对峙”。

    从这个过渡状态(也是销量颇佳的一代)我们可以看出蔚来在尝试“悦纳自我”:其一是压缩了格栅的尺寸,并将其隐没于黑色“W”形之中;其二是不再如此忌惮“厚度”,虽然仍致力于立体化,削减单层厚度但可以接受上下平行堆叠的多层结构带来的整体厚度。另外,这一代前脸展现出“去情感化”的趋势,显得更理性,也显露出横向雕塑特征的初步萌芽(图中黄色线条),这都是回头看时值得关注的特征。


    到了最新的2.0世代,可以看出,蔚来不妥协地、自豪地展示出电动车的身份,完全摒弃了冷却格栅的视觉拟态,也在事实上消解了曾经的“哑铃”或者“X形”特征,而是通过“整体面罩挖出必要零件的面具手段和水平明暗分界的雕塑特征,让自己的前脸“厚而有味”,告别扁平凶猛,拥抱理性智能。

    从带着妥协的抗争,到身心合一的重塑。可以说,蔚来前脸的发展史,就是电动车在中国市场奋斗史的缩影


    蔚来们的理想,理想们的未来

    The evolution

    视角转向侧面对比,同样自信的转变,却有新的细节和侧重。

    图10


    直观来看,各位也多少能分辨出,初代ES8显得更有活力和冲劲,也更紧凑。而新款ES8则显得更平稳,更顺畅,也更大。

    确实是更大了——新款长度5099,比旧款长了77毫米,或者说,长度是旧款的1.015倍。

    但视觉上,好像不止增加了1.5%啊。

    确实,也正是真实尺寸之外的造型技法,证明了(也实现了)ES8或者蔚来品牌的明显意图。

    图11


    车身的硬特征线很足以说明问题。看似两条走势接近的肩线,却因线条的比例、深度和下探尺度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车身比例与姿态——当然,拉直的窗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图12


    老款ES8的前后轮包特征非常强烈,并在延伸至座舱中部时“刻”得很深,与下方特征搭配形成X形特征,也可以说是一种哑铃形。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际较长的车身富有变化,缩短视觉长度。而新款则弱化了它们的横向入侵和纵向深切,让这两个轮包区域成为整体水平感的有机组成部分,提供一些变数,但不那么多,万不能破坏水平条带的延伸感。

    图13


    与之对应,车身的姿态也从“崎岖的俯冲”调整为“雍容的平行”,曲面上不再追求强烈肌肉感,动势上也不再追求前冲的桀骜不驯,变得修长均衡,像一款加厚的旅行车,或是动感一些的MPV。

    如果说上面这些都还不够明显,我们不妨看一看外饰视角下的“三排侧窗”,当然这不是车内的实际视野,但却能说明,设计师想不想让我们注意到第三排。


    还挺明显的,是吧?

    再想想看,ES8除了招牌的女王副驾,竟也做起了VIP座椅,有心人就不难领会,这把长刀的刀锋,似乎是隐隐有所指向。

    图15


    说来也怪,ES8车尾设计的风格,也和理想新发布的L9呈现出“趋同进化”的面貌——这倒不可能是抄袭,而应该看作合肥与北京的两家新势力领军者的“英雄所见略同”。对这种大尺寸的、更像MPV的SUV而言,横向水平的尾灯看起来是最安全的选择:简洁明了,延续了前脸和侧面的水平感,也持续提供了“大空间”的暗示。

    图16


    定位高端、注重全方位体验质感的蔚来,与定位务实、注重大空间与核心体验,尤其是乘坐舒适性的理想,终于在旗舰级、舒适导向的大号SUV市场相遇了。几年前定位明显不同的“纯电高性能SUV”ES8和“实用奶爸车”理想ONE,最终殊途同归,在智能汽车更擅长的“乘坐体验”领域展开角逐,就像李斌所说,“没有超跑性能的MPV不是好SUV。”而近似的设计造型,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大型新能源汽车的某种必然方向:褪去燃油特征和运动感,理性简洁,不忌惮厚度和水平元素的流畅造型。

    其实与蔚来类似,理想也在经历一样的“洗白”过程。虽然实质上仍是增程式混合动力,但理想也在明确坚定地洗去“非电动”的特征,最典型的就是冷却格栅的隐去,而隐性的变化,如特征线的“软化”、平行线的增多,也在悄然发生。

    图17


    视角再广阔些,蔚来理想如是,广州的朋友小鹏也如是。


    小鹏的第一款车型G3就已经讨巧地运用了上文中新款ES8的一些技巧,比如简洁的无格栅前脸。但大量锋锐的雕塑感特征线和费尽心机的“分色减薄”,仍然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从2019年的G3到2022年的G9,同为SUV,我们一样能看出小鹏的语言迭代。


    大量圆滑过渡替代了上个时代的“火焰燃烧”正反弧棱线,降低风阻的同时,车身从雕塑语言向电子产品语言进化的步伐同样轻快

    多说一句,小鹏的迭代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从2016年的Beta版G3到2019年的量产版G3,再到2021年的改款G3i,我们也能看到门把手的隐藏、特征线的隐去、传统大灯的解构……燃油SUV的痕迹逐渐抹去,小鹏在有限的修改范围内,尽力兑现了自信的“新能源”质感。


    作为新能源新势力的代表,蔚小理三家的演变映射了整个行业的风向。事实上,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子品牌,也多多少少经历了这个过程。随着对市场份额和消费者思想的占据,新能源车型们从早期激情澎湃,甚至略显怪异的身份宣示,回归到更自信、更纯粹、更平和、更通用的方向,用干净的前脸、水平的特征、理性圆润的曲面和,塑造电动与智能时代的主流。这既是新势力们顺应时代的选择,也是它们涛头弄潮的硕果。第一代新能源车的造型看起来落后甚至怪异,但也正是这些先行者,为如今的半壁江山奠定了基础。

    当然,时代的变革总是此起彼伏,一些棱角“磨平”的同时,新的头角也正在萌出……

    图21


    参考资料

    图1/2/10/15/17/18引用自Wheelsage

    图3引用自微博@电动星球小新

    图4/20/21引用自汽车之家

    图5/6/7/8/9/11/12/13/14/19为自制

    *本文为ICONA发表的设计观点分享,文章不含任何商业目的,其引用的图片、LOGO、车型名称和品牌均属各自法定著作权所有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ICONA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ICONA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后台留言,获取相关转载须知。

    次阅读
    1评论
    13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1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