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特斯拉FSD入华尚未得到批准知情人士:特斯拉FSD入华尚未得到批准,马斯克曾寻求获得部分数据 10月18日消息,今年以来,特 斯拉FSD (Full-Self Driving,全自动驾驶系统)即将落地中国市场消息不断。对此,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支持其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先行先试部分FSD功能,但FSD入华尚未得到监管部门批准,相关评估工作还在进行中。马斯克曾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希望获取部分视频数据用于系统训练,并承诺这些数据可交由相关部门进行严格审核。 9月初,特斯拉AI团队发布产品路线图,其中,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和欧洲推出完全自动驾驶(FSD),但仍有待监管批准。关于这一时间线,知情人士均表示:“进展并没有那么快“,当前,相关工作仍处于评估阶段,相关部门正紧锣密鼓地对自动驾驶技术、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判与深入分析。专家表示,FSD能否在华快速落地的核心问题主要在于如何采集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以及数据怎样安全合规。目前,特斯拉是委托有资质的中国企业进行相关测绘活动。 对此,接近特斯拉人士告诉中国日报,马斯克曾向相关部门提议,希望能够直接获取部分非敏感性的视频数据,以便用于训练其自动驾驶系统。并主动建议可以有专门的政府团队来对这些视频数据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数据安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明确规定了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坐标、影像、点云及其属性信息等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行为,都属于测绘活动。内资企业必须依法取得相应测绘资质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测绘活动。外商投资企业必须要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开展。 专家表示,当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频设藩篱之际,中国政府则以一连串务实的行动表明,中国的的开放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自动驾驶的实现是一个复杂且多阶段的过程,需要多一点耐心,让智驾真正在中国“生根发芽”。
#小米SU7 Ultra征战纽北遗憾收场雷军在第五次年度演讲中,正式对外发布了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发布会现场用了不少强悍的参数以及极致的轻量化来修饰。只是对于这款车,雷军自己都说“买不起”,这也意味着原型车注定不会量产,能量产的小米SU7 Ultra必然针对原型车做减法。 而在年度演讲结束之后的一场直播中,雷军透露了小米SU7 Ultra的价格——“有点小贵,但不会特别贵”。这句话透露的信息极为有限,直至今日才有更多预测消息传开来。 据透露,小米汽车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发布小米SU7 Ultra,投资银行、证券和投资管理公司高盛预测小米SU7 Ultra可能在明年售出4000辆,平均售价约为80万元人民币,这部分收入将占据品牌汽车板块总收入的5%左右。 官方对小米SU7 Ultra的估价和销量预测暂未回应,但不得不说这一预测已经不算保守:80万级别的小米SU7 Ultra,意味着要与保时捷等豪华品牌的传统燃油跑车直接竞争,作为国内最畅销的跑车之一,保时捷718去年在国内的销量也不过在4600辆左右。 可能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小米是“性价比”的代名词,但自从发布首款汽车小米SU7之后,消费者越发看重小米的产品品质,而且愿意为一款20多万的小米产品付费。如今,小米汽车在汽车行业逐步站稳脚跟,而且以小米SU7的高热度来看,小米SU7 Ultra说不定真能达到保时捷718的销量水准。 小米SU7 Ultra量产版 比原型车少了什么? 小米SU7 Ultra原型车确实带来不少技术性震撼——超过1500匹的综合马力、1.97s的零百公里加速时间、最高2145kg的下压力,再加上全碳覆盖件等用料水平,小通保守估计这款原型车的售价大概率要到百万元以上。 原型车的任务是为了在纽北赛道留下一个可观的成绩,而量产版最重要的是给用户带来极致的性能体验和操控体验。因此,小米SU7 Ultra量产版不会达到“全碳覆盖件”的用料水平,更有可能只在关键部位采用碳纤维材料,这也是小米SU7 Ultra量产版价格下探的主要原因。 比较有看点的是在关键技术方面,小米SU7 Ultra量产版大概率会延续小米SU7 Ultra原型车的同款硬件,比如小米SU7 Ultra原型车所搭载的双V8s+V6s三电机全轮驱动、AP制动卡钳、赛道专用制动盘以及麒麟2.0赛车专用电池等。 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小米SU7 Ultra量产版可能会为了拉低购车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小米SU7 Ultra的性能感,比如推出双电机版本或者不同续航版本,或者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底盘调校,去掉夸张的外观套件等等。 除此之外,小米SU7标准版在实用性、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拓展配件等方面展现出来的优势,都有可能在小米SU7 Ultra量产版上延续。一切的“减法”都有可能,只要小米SU7 Ultra量产版的技术实力与小米SU7四驱版有明显的区分,小米SU7 Ultra量产版在品牌中的地位就立住了。至于一年能不能卖出4000辆,可能就看价格是否给力。 今年小米汽车只推出小米SU7一款产品,目前还拿到不少订单量,官方会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这款产品上。“性能”并非大众消费者所需,即便“米粉”众多,但也不会有太多消费者愿意为过剩的性能表现和操控质感付出更高成本,但小米SU7 Ultra作为一款标杆级产品,其战略意义远大于市场意义,即便年销量可能不到5000辆,车企投入的精力只多不少。 当然,这一切只是高盛的预测而已,现在已知的准确信息非常稀少,比较肯定的是小米SU7 Ultra会在明年发布,而且既然是“Ultra”版本,那肯定要比小米SU7四驱性能版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80万元级 小米SU7 Ultra硬刚极氪001 FR 80万元级别的纯电动性能车,小通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指导价为76.90万元的极氪001 FR。 还记得在极氪001 FR的上市发布会,官方直接拿出燃油车时代的传奇布加迪威龙进行加速对比,而且成为首款跻身浙赛圈速榜前20的国产品牌量产车,网上对“电动车只会在中前段傻快”的质疑也在当时被打破。 市面上敢做性能车的品牌非常少,而做到极致的产品基本动用非常顶级的技术,与之相对的是上百万的售价,海外品牌积累了多年的市场口碑才换来消费者的认可。 作为纯电性能车的尝鲜者,极氪001 FR迅速换来市场的认同。按照官方的说法,极氪001 FR目前每月限量交付99辆,而在去年11月就已经宣布未来一年的量就已经售罄。 可以想象,80万级别的小米SU7 Ultra,在硬实力方面至少要与比布加迪威龙更快的极氪001 FR看齐,而且小米SU7 Ultra如果真能在明年推出,就能狠狠打脸极氪“友商们,五年内造不出来”的狂言。
#要收购玛莎拉蒂?奇瑞回应百年玛莎,毁于微商。 中国汽车市场上,类似这样的段子有N个,包括且不限于“百年福特、毁于某安”、“百年奔驰、毁于X汽”等等,但被“微商”毁掉,目前只有玛莎拉蒂这一个品牌。 玛莎拉蒂摊上这样的段子,大概是因为它的三叉戟车标辨识度太高,几年...查看全文
车友请坐:北美电动汽车初创公司Fisker被法院批准破产! 外媒10月12日消息,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Fisker获得法院批准其破产清算计划,此前该公司开展了最后一刻的7x24H谈判,以保住该公司约3000辆Ocean SUV剩余库存的4600万美元销售额。 法院允许该公司用出售车队后的剩余资产偿还债权人。由于未能与日产汽车达成合作关系, Fisker已于6月申请破产保护。 Fisker于2007年在美国创办,由Henrik Fisker创立,其以自己的姓氏创立了这家Fisker电动汽车公司,但因经营不善,最终于2013年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次年破产后被收购。两年后的2016年,Henrik Fisker重整旗鼓成立Fisker Inc,并在2020年10月通过反向收购登陆纳斯达克。 自2023年来,Fisker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进入2024年后。今年2月底,Fisker在发布财报的同时宣布计划裁员15%,并指出没有资金来源的话,可能不足以支撑未来12个月的发展; 3月,因股价异常低,纽约证券交易所启动Fisker股票的摘牌程序;5月,Fisker称若无法履行债务,将不得不在30天内申请破产保护,随后的5月14日,Fisker获得350万美元融资,但仍在寻求帮助其维持运营的方案;5月29日,Fisker宣布裁员数百人。到了6月,Fisker在特拉华州申请破产保护。 据公告,Fisker Inc.和其他美国子公司以及美国以外的子公司不包括在破产申请中。另据,Fisker提交的破产申请资料显示,其资产估计为5亿至10亿美元,负债在1亿至5亿美元之间, 预计债权人数为200-999人。财报显示,在过去的3年里,Fisker运营亏损为14.59亿美元,净亏损为19.58亿美元。其中,2023年Fisker实现营收2.73亿美元;运营亏损4.17亿美元;净亏损为7.62亿美元;截至2023年底,Fisker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25亿美元,受限制现金为7045万美元。 除面临资金短缺外,Fisker产品交付后也面临多次召回。今年6月28日,Fisker召回截至今年5月生产的全部2023款Ocean车型,召回数量为12523辆,涉及美国本土、加拿大和欧洲市场。 而在6月初,Fisker申请召回全部2023款Ocean汽车,共计6864辆。此后也先后在7月和8月分别召回所有2023-2024年款Ocean汽车,共计7545辆以及部分2023-2024款Ocean车型,共计7745辆。 在汽车行业,Fisker被视为是特斯拉的主要竞争对手,但两者在车市的地位天差地别。目前Fisker旗下仅有Ocean一款在售车型,售价区间为37499美元-68999美元(约合人民币27.4万-50.4万元)。数据显示,2023年Fisker共生产10142辆新车,但由于物流限制,仅交付4929辆新车。今年7月,为获得资金,Fisker将约3300辆Ocean以最高4625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汽车租赁公司American Lease LLC。 作为美国“造车新势力”之一,Fisker也曾寄希望于中国市场,早在去年10月,Fisker就宣布将在中国上海开设首家销售体验店,并开始推进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布局,Fisker想要进入中国市场也并不容易。据最新报道,Fisker计划在10月9日于特拉华州威尔明顿举行的法庭听证会上,要求美国破产法官批准其清算计划。如今Fisker已到了生死存亡时刻,后续其将何去何从,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 新车一血
#特斯拉公布无线充电专利北美电动汽车初创公司Fisker被法院批准破产! 外媒10月12日消息,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Fisker获得法院批准其破产清算计划,此前该公司开展了最后一刻的7x24H谈判,以保住该公司约3000辆Ocean SUV剩余库存的4600万美元销售额。 法院允许该公司用出售车队后的剩余资产偿还债权人。由于未能与日产汽车达成合作关系, Fisker已于6月申请破产保护。 Fisker于2007年在美国创办,由Henrik Fisker创立,其以自己的姓氏创立了这家Fisker电动汽车公司,但因经营不善,最终于2013年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次年破产后被收购。两年后的2016年,Henrik Fisker重整旗鼓成立Fisker Inc,并在2020年10月通过反向收购登陆纳斯达克。 自2023年来,Fisker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进入2024年后。今年2月底,Fisker在发布财报的同时宣布计划裁员15%,并指出没有资金来源的话,可能不足以支撑未来12个月的发展; 3月,因股价异常低,纽约证券交易所启动Fisker股票的摘牌程序;5月,Fisker称若无法履行债务,将不得不在30天内申请破产保护,随后的5月14日,Fisker获得350万美元融资,但仍在寻求帮助其维持运营的方案;5月29日,Fisker宣布裁员数百人。到了6月,Fisker在特拉华州申请破产保护。 据公告,Fisker Inc.和其他美国子公司以及美国以外的子公司不包括在破产申请中。另据,Fisker提交的破产申请资料显示,其资产估计为5亿至10亿美元,负债在1亿至5亿美元之间, 预计债权人数为200-999人。财报显示,在过去的3年里,Fisker运营亏损为14.59亿美元,净亏损为19.58亿美元。其中,2023年Fisker实现营收2.73亿美元;运营亏损4.17亿美元;净亏损为7.62亿美元;截至2023年底,Fisker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25亿美元,受限制现金为7045万美元。 除面临资金短缺外,Fisker产品交付后也面临多次召回。今年6月28日,Fisker召回截至今年5月生产的全部2023款Ocean车型,召回数量为12523辆,涉及美国本土、加拿大和欧洲市场。 而在6月初,Fisker申请召回全部2023款Ocean汽车,共计6864辆。此后也先后在7月和8月分别召回所有2023-2024年款Ocean汽车,共计7545辆以及部分2023-2024款Ocean车型,共计7745辆。 在汽车行业,Fisker被视为是特斯拉的主要竞争对手,但两者在车市的地位天差地别。目前Fisker旗下仅有Ocean一款在售车型,售价区间为37499美元-68999美元(约合人民币27.4万-50.4万元)。数据显示,2023年Fisker共生产10142辆新车,但由于物流限制,仅交付4929辆新车。今年7月,为获得资金,Fisker将约3300辆Ocean以最高4625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汽车租赁公司American Lease LLC。 作为美国“造车新势力”之一,Fisker也曾寄希望于中国市场,早在去年10月,Fisker就宣布将在中国上海开设首家销售体验店,并开始推进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布局,Fisker想要进入中国市场也并不容易。据最新报道,Fisker计划在10月9日于特拉华州威尔明顿举行的法庭听证会上,要求美国破产法官批准其清算计划。如今Fisker已到了生死存亡时刻,后续其将何去何从,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 新车一血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9月交付超8.8万辆第300万辆整车下线,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诠释中国智造新速度! 10月11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发布信息显示:第300万辆中国智造特斯拉正式下线。(北美好莱坞we robot Rivan等等也在发布…两岸互动🤣) 这是上海超级工厂下线的第300万辆特斯拉,据信息显示,下线的第300辆车型是一辆Model Y。 事实上,上海超级工厂作为全球产能最高的整车超级工厂,在汽车制造领域,一次次的上演着特斯拉速度——来自特斯拉的数据显示:上海工厂从0到100万辆,用时32个月;从200万辆到300万辆,仅仅同时13个月。 与此同时,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还是特斯拉全球出口的产量担当。 据特斯拉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累计交付约130万辆,其中上海超级工厂今年前三季度交付车辆达67.5万辆,占特斯拉全球前三季度交付半数以上,上海超级工厂已成为特斯拉全球出口中心的C位。 从累计数据来看,上海超级工厂在特斯拉全球接近700万辆的销量中也贡献了其中接近半数的产能,是特斯拉当前当之无愧的“产能担当”。 探析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巨大成功,则不难发现: 一方面得益于特斯拉在汽车制造工程领域进行了众多各项,带来了如一体压铸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特斯拉产品的制造效率。 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中国得天独厚的政策支持、纯电产业链的完整度以及中国技术工人的纯熟技术度和勤劳智慧。 二者的结合,才造就了特斯拉这一有史以来效率最高的工厂,才为特斯拉和世界汽车工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里程碑。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第一个超级工厂,也是中国首个外商独资的整车制造项目,当前上海超级工厂的产业链本土化率已超过95%,员工99.99%都是中国人。 所以,在此我们可以说:上海超级工厂的成功,不仅是特斯拉的成功,也进一步诠释了中国智造的新速度!
#聊聊爱车智能化#新能源车辆究竟靠不靠谱? 打火机出现,火柴消失了,打火机究竟靠不靠谱? 计算器出现,算盘消失了,计算器究竟靠不靠谱? CD出现,磁带icon消失了,CD📀究竟靠不靠谱? 手机出现,BP机消失了,手机究竟靠不靠谱? 数码相机出现,胶卷没市场了,数码相机究竟靠不靠谱? 智能手机、4G,5G出现,回家不上电脑了,微信出现,短信没人发了! 新能源车辆(液体电池车🚎绝对不是终局)出现了,内燃机油车越卖越少了!趋势难逆,历史的进程滚滚向前🚎🚎🚎🚎🚎🚎🚎🚎🚎 在探讨新能源车辆时,我们不能忽视氢能源汽车的重要性。(目前丰田、以及整个欧洲ZF的科技树走向都是全面押宝氢能源)氢能源汽车以氢气作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将氢气与氧气反应产生电能,驱动汽车运行。与传统的内燃机油车相比,氢能源汽车具有零排放、高能量密度、快速加氢等优点。 氢能源汽车在环保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它们在运行过程中只排放水蒸气,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对环境友好。同时,氢气的能量密度高,意味着氢能源汽车具有明显高的续航能力。此外,如果加氢过程够快,与目前的电动车充电相比,更能满足用户对快速补能的需求。 然而,氢能源汽车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氢气的生产、储存和运输成本较高,导致氢能源汽车的价格相对较高。其次,氢气的储存和运输需要特殊的设施和技术,目前相关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此外,氢气的生产过程如果依赖于化石燃料,则无法实现真正的零排放。 尽管面临挑战,但氢能源汽车仍被认为是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氢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将逐步降低,相关基础设施也将得到完善。此外,氢气的生产过程也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实现,从而实现真正的零排放。 氢能源汽车是新能源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们在环保、续航能力和补能速度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面临成本和基础设施等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氢能源汽车有望在未来成为新能源汽车真正的主流?拭目以待吧。
不过,其实这个说法是以一个长期驾驶着装有绞牙避震的轿车司机而言,人生赢家可以抬头昂首去开车,而我们这些Loser就天天担惊受怕地低头看着路面,哪怕一坨拱起的沥青都可以拿了你的油底壳的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