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S7提车作业今天是我提车的第二天了也来分享一下我这400公里的一个体验感受吧 在店里售后提车的时候 我觉得还是非常OK的 他们售后服务态度也挺好(销售服务那边我就不想说话了 全程忽悠 一路走完了之后 后面就全部推给售后服务只负责让你锁单,这也是第一次购买新车 有一些流程还是不太清楚 还不会砍价) 虽然中间出了一些小插曲 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很OK的 新车 味道还是比较重的 我已经开了这么多公里 味道还在 只是稍微淡了一些 后面想着放一点东西在车上吧 刚可以回家的时候。因为这车头枕是带音箱的当时没有安装头枕 回去20几公里就感觉有点磕的头疼了 因为这个车的座椅它是属于比较突出来的 你靠在上面没有那么贴合,这个车的主驾驶是拥有腰托的 但是这个腰托说实话我是真没有用 因为他腰部的位置本身就比较突出 我这个体重根本压不下去,后面枕头垫了一下 基本 基本感觉OK了 驾驶方面,这个车还是很ok的我在高速上的时候有尝试过一个级速是可以达到一百八另外这个车开起来给人有一种车身比较紧解释的感觉,就是整车质感比较紧 不会说有空散的感觉 但是这个底盘的调校确实有一点一般,因为他前面跟后面的底盘减震感觉同不了步,在一些连续的路面不平整的路况 这个车就会有一种坐船的感觉 但是偶尔一两个不平整的路面就还好 他能的抑制得住, 这是方向盘的一个灵敏度 还有整车的一个智能化 还是很OK的 我特别喜欢用它的台显(晚上我个人觉得不是特别好,我有的时候经常关掉了,因为前面会有一段 视野被遮住 导航挺好用的)跟 IACC(但这个东西不能信任,因为我当天在开的时候,它识别不了路桩通跟一些快速插队的车) 不过这个车调教的音箱 我还想吐槽一下 这音箱条件好拉卡买回来之后,最好自己稍微调动一些要不然那个声音感觉差很多 总结:底盘在日常市区够用 音响需要后期自己调一下 IACC只能让你轻松一些 台显导航提示很喜欢 新车异味比较大 不知道后期怎么样 坐垫偏短 坐姿偏高,腰部支撑比较厚 续航能力 需要等回去加满油看一下 头枕音箱也是很好用的不会让声音很杂 回头率和询问率很高 注:本人身高一米七一 体重120 以上都是我对这台车的一个 简单的评价 不喜欢别喷 本来文凭不好素质也一般😒 也是希望这台车越做越好 毕竟我也是深蓝S7的车主,做大做强 再创辉煌,✊ 嘻嘻嘻嘻(⁎⁍̴̛ᴗ⁍̴̛⁎)
#保养攻略保养周期里程:8900公里 火花塞更换周期:29500公里 机油:嘉实多极护0-40 机油滤芯:原厂机滤 空气滤芯:曼牌 火花塞:博士双铂金 因淄博爆火,作为一个地道淄博人,出淄腾地的想法以酝酿许久,刚好六月份和家人有闲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开始了。整个六月是高强度用车,捷达带着我们一家三口去草原,上高原,看了夏天的雪(祁连山),吃了西北的沙,这一路可以说是路况时好时坏,但是除了轮胎,我一点都不担心车会出问题把我们扔在路上。因为平时养护从来不将就,从首保开始就用全合成机油,因不带DPF用油范围很宽泛,高速跑的多就9000一换油,市区跑的多就7000一换油。可能很多人还停留在全合成机油必须一万一保养,不然就是过度保养浪费钱,在这不解释,简单举个例子,我跑高速一个小时能跑110公里,你跑市区一个小时可能也就20多公里,到发动机运行的时间是一样的,而且高速是最佳工况,所以我个人用车感觉驾驶体感可决定换油周期,感觉车怠速声音大,急加速抖动无力,加油感觉动力迟滞我就回去换机油。除了换机油外火花塞也是一个消耗品,大众的涡增的车都要求每20000㎞换火花塞,正常情况下我自己30000公里以内换,因为大众的点火频次很高(自行科普)。火花塞更换完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怠速不会突然抖动,加速有力油耗会降低,因为燃烧充分除了降低油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碳污染。说到碳污染很多人都会说加95#就不会有机碳,我想说的是你加98#也照样会有机碳,日常3000㎞加一瓶G17,跑高速的时候效果最为明显,但是也有缺点,那就是会污染我们的机油,缩短换油周期。很多人以为燃油宝是智商税,我想说流言止于智者,不要等到你们的气门由于机碳磨损关闭不严才知道什么是碳污染(211发动机气门是60°夹角)。个人养车见解,有不同意见咱们评论区探讨
#懂车帝众测一,关于坦克400“共创”开启 1,5.17日有幸参加完毕坦克400第一季“共创”,首先什么是共创,车主和开发部门,第一次面对面。这就是技术前置,提前了解用户态度,用户想法,帮设计团队,打开思路, 2,哪些车主参与了,越野老炮,技术老炮同行,高尖端人才,高校技术人员,工程师,越野爱好者,内测官门,以及女用户代表等,一同参与 3,此次“共创” 二,“共创”的经历 2024/05/17 参加了一场用时超过几次个半小时的设计团队“共创”的活动 直入主题:主要是针对OTA 1.2版本真实版推送之后,车主对使用感受,使用想法,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使用后针对功能优化,提出建议,展开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沟通交流活动,印象最深刻的是,用心再沟通,真心希望‘长城造’坦克系列,车机系统会越来越智能。 一)此次交流围绕下面几个话题 1.坦诚的交流,以模块为单位来进行; 2.此次设计团队、产品经理与真实用户沟通(灵控球),可见长城在新产品上的慎重态度; 3.与用户直达交流,后期有迭代的规划; 二)共创事件的意义讨论: 1.长城开始改变「大象转身」,在营销端魏总亲自上,在产品端,智能化也在践行全面to C,这样才可以赢得口碑。 2.用户和技术直男门交流起来也并无障碍。 3.可以对市场给出更快高效的反应,需要具备很好的用户和市场感知的能力。 三)灵控球的产品体验评价 1.快,它是兼具成长型的应用,会持续迭代。 2.用户和产品形成双向反馈,带来惊喜。 四)下面说说真实体验: 零控球从1.0版本只有简单的卡片管理,到逐步增加自定义,再到把地图功能融入其中,可以全屏下,也可以卡片式下,坦克400是长屏16.2寸,可以放4个卡片,同时可以看到地图/音乐/天气/胎压以及自定义功能 ; 体验建议: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可以自定义各种功能,能自定义位置,可以按需布置,更加灵活; 未来建议:希望零控球是智慧球,彰显,智慧智能时代的设计和使用初衷,希望零控球更加智能,语音人机交互,语音控制,解放双手,希望更加主动服务,例如上车对天气,环境,安全提醒,行驶中对前方路况有预判,抵达后有安全提醒等,真正做到主动服务,智慧服务,才是最智慧的产品,希望未来更好。 三,后续,目标 灵控球,向智慧球发展,主动服务于用户的概念,正在不断尝试 剧透完毕 谢谢阅读
#人人写点评【操控】 宝马3系的包容性自不必多说,在这个级别的车的序列里,此车说自己第二,一定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吧。人车合一的感觉简直不要太好。 【舒适性】 俗话说开宝马坐奔驰。舒适性是仅仅次于奔驰的存在。后来空间也足够使用,翘起二郎腿这是没有问题的。 【动力表现】 毕竟是2.0T的N20B20发动机加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轻松驾驭这台动力怪兽,高速超车自不在话下。尤其是让每个男人心潮澎湃的推背感,想想副驾上那个口口声声喊着“你好坏,我好喜欢”的风情万种的女人,这是年轻的你,拒绝不了一台宝马3系的原因。 【驾驶感受】 首先让我说下精神层面的驾驶感受,当年这车一开出去,那是相当的享受路人那种带点仇恨又有点羡慕的眼神的,被人羡慕嫉妒恨的感觉真的不要太好。 其次再说使用过程中的驾驶感受,这些年我换了好几台车,唯独留着身边不曾更换的车就是这台3系,人车合一的感觉真的不能更加完美,用指哪打哪形容不到位,应该是懂你的宝马是你打哪他指哪。 【油耗】 因为本人驾驶习惯相对温柔(副驾有小姐姐的情况下另当别论),所以我的油耗相对降低,综合路况油耗8.2L/100km,高速路况下6.8L/100Km。 【最不满意】 这个车要是说不满意的地方,还真的勉强能说出那个几个。 首先就是车内门把手的问题,在夏天天热的时候,门把手的橡胶会老化融化,每开关门一次就像是抓了一把嚼过的口香糖,那真的是叫一个尴尬。尤其副驾上来一个小姐姐的时候,一手黏糊糊,会不会考虑这坨黏糊糊的东西来自何处,好感度瞬间降为零,我认为这是这个车子最低级的错误。 其次,冷车状态下发动机的声音太大了,有点像柴油车。我以为我的车是个个例,但是去私儿子店问了下,原来是这个车的通病,年限长一点的车甚至能听到非常清脆的气门声变成哈雷摩托车的马蹄声。 【最最最最不满意】 青岛大友宝4s店的服务,让我感到感到十足的厌恶。2019年,我的车右侧前大灯出过一次事故,在大友宝4s店更换了大灯,更换完毕后在无意间发现了更换后的车灯与原车的大灯发出来的光是不一样的,原车偏蓝色,但是大友宝给我更换的灯光偏黄色,我质疑他们给我更换的不是原厂大灯找回去之后,他们给我的说法就是一定是原厂的,我提出灯光颜色不同之后也没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咬住一定是原厂的大灯,然后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便不再搭理我,最后不了了之了。这一点与宝马这个品牌价值不太相匹配,自此之后我再也没有去过这个4S店。
#城市SUV有必要上四驱吗两驱和四驱的主要区别在于驱动方式、结构、性能、经济性和适用场景等方面: 1. 驱动方式:两驱车辆只有两个轮子驱动,可以是前驱或后驱;四驱车辆则是四个轮子都具有驱动功能,可以是全时四驱、分时四驱或适时四驱。 2. 结构和原理:两驱车辆的转向和驱动结构紧凑,前轮负责转向,后轮负责驱动;四驱车辆的结构更为复杂,需要有中间差速器以调整前后轮的转速差。 3. 性能:四驱车辆在爬坡、起步、加速和操控性上具有优势,通过性好,适合在恶劣的路况下行驶;两驱车辆的动力和操控性相对较弱,但更省油,经济性更好。 4. 成本:两驱车辆的制造成本和保养成本相对较低,因为其传动结构简单,传动部件少;四驱车辆的制造成本和保养成本相对较高,因为其传动结构复杂,传动部件多。 5. 适用场景:两驱车辆更适合城市代步和经济型车辆,四驱车辆则更适合越野、山地、雪地等复杂路况的行驶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买车更多考虑的是油耗和后期保养费用,城市开的话四驱没必要,还是选择两驱的多一些吧
#用车心得🙋🏻 情况介绍 我的东风标致4008是2021年5月26日上牌,版本是2019款 改款 360THP 尝先版,据说这是1.6T是国六b后的第一批汽车。当时指导价是18.97,我提车时裸车优惠3.5左右。 🗒 真实感受 我是在疫情之后换车的,有过两次在后备箱过夜的经历。这三年,我去的地方并不多,我的第一部车是东风标致207,别看207的马力小,我的开车技术也在练,但我去过九宫山、武当山,去过河南南阳、去过江苏南京、还去神农架度假,去韶山冲游玩。反观这三年,车子变大了,从小轿车变成了SUV,越野能力提升了,可出门的机会却少了,你说这是不是一种无奈? 正因为出远门的机会不多,每次出发前, 我总是提前收拾一下汽车,检查一下胎压,添加好玻璃水,如果时间允许,我还会洗个车,哪怕是自己提两桶水简单擦洗一下。下面这张图是湖北襄阳的一个新农村村落。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归隐山田,还有开车的必要吗? 这三年没有去过大山,也没有挑战过成佛坡或者十八拐那样的山路,连下图这种比较缓的山路都很少经过。今天把电脑上的照片翻了一遍又一遍,发现去过好玩的地方真的不多。但是否好玩也是相对的,比如下面这个地方,是在武汉蔡甸一个无人看管的山头,有市民发现了这里有动物化石,那段时间还上了新闻,于是我带上铲子铁锹,约上带孩的朋友一起去“挖矿”,尽管没什么收货,可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有时趁着夕阳西下的间隙,在湖边走一走。有时趁着外出的闲暇,隔窗远眺。似乎时间可以暂停,美景可以入怀。 还是回到汽车本身,我的开车路线比较单一,工作日往往两点一线,节假日偶尔跑个小长途。而小长途的路线也比较固定,由于距离不远,高速通行时间也就是三到四个小时,如果忍一忍不进服务区也可以,而我在服务区加油的次数更是少的可怜。一般也就是是在服务区垫一下肚子就重新上路,如遇遇到前方堵车,我会进入服务区多休息一会儿。 实事求是的说,4008在高速公路上的操控性比207好了不少。我清楚地记得早几年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由于对一台快速加塞到我前方的车辆表示不满,我地板油超过了它,然后也来了一个变道,我感到自己的右后轮离地了。从此后,我开207上高速低调了不少。尽管在市区开合的时候,我仍然自诩“沌口飙车小王子”,但在高速公路上,我还是要认清现实,车子小、马力小。 4008在我手上开了三年,我还从来没有试过地板油,以为不用地板油我已经可以飙到140码,并超过一切我想超过的车辆。之前的207是有ABS的,每次年检总会猜出来,我自己也踩出来过两次。4008是有ESP的,买车第一年在一个十字路口我快速右转,ESP闪了一下。而今年初的两次大学和冻雨,ESP更是经常点亮。我这是18.97万指导价的尝先版,没有多路况,不过并不妨碍我在冰雪季出门办事。出车前做好检查,轮子上的积雪和玻璃上的积雪及时清理,合理的跟车、正确的选择路线比多路况更好使。 既然是油车,那就少不了要谈到油耗。这三年我只清空过一次油耗,清空前好像也是六点几的油耗。在上周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我在七千多公里中平均速度是40,平均油耗是6.6,我一直使用的是92#汽油,没有使用过添加剂。尽管我自备了灭火器,搭电电线和拖车绳,但我的备胎从来没有用过。 🔎 槽点反馈 说一下用车三年遇到的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每年夏天跑高速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次或者两次胎压警报,但到达目的地后检查,轮胎并没有漏气的迹象。我今天检查了一下,前轮胎压居然到了2.8,可能是店里怕我长时间不充气,故意给我按照上限打的。我放了一些气,左右都调成2.5观察一阵子。提个建议,如果能换成带胎压显示就好了,让我可以知道哪条轮胎漏气了,让我心里有数,便于检查应对。 另一个问题是去年我自己检查发动机舱的时候发现冷却液已经低于下限,到店检查后,给我更换了水泵,质保期没年费更换。由于我发现的早,对我用车没有任何影响。再者就是本月更换和维修了两个车门的B柱装饰板,原因是我感觉这里有异响发生。不得不说,修是修好了,但看了维修过程,我好想感觉不修也能接受。 ✏️ 独家秘籍 去年我自己疏通了一次天窗,并不是因为发生了堵塞,是我在论坛或者车友圈聊天中,有些车友建议每年都自己检查一下,防范于未然。 车友会不是吃吃喝喝,也不只是相约跑山,而是交流用车经验,我觉得挺好的。最后在回到这台,我感觉这台车正值壮年,以我的经验,这台车至少还能开十年。一台车没有几个时间,一个人也没有几个十年,且行且珍惜!
#辣评新车智己的L6发布了,价格多多少少也算是有很大的惊喜了,19.9万起步,给了一个75度的电池,216kw的电机,标配还有一系列的智驾系统,以及号称很智能的灵蜥底盘,即使是这样,我依旧不太看好他的销量,下面我从外因和内因简单分析一下为啥不大看好。 内因:智己这个品牌,营销及它目前的销售渠道。 品牌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智己目前出过智己L7,LS7,LS6,除了LS6最高卖到接近1万一个月,现在在一两千辆徘徊;虽然智己背靠着上汽这颗大树,但是如果销量不好的话,也可能会想飞凡一样并入到其他品牌里面,到时候整个销售以及售后都会有问题,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车时肯定会有这部分的考虑,尤其是现在电车竞争这么大,意外倒闭的太多了,花20万买个家用车的还是会考虑多一些。 销售渠道:为啥单独说下销售渠道呢,我是见过一个商场的智己店铺关闭的,其实关店来说挺正常的,但是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会让普通用户有点不放心。客观来讲,目前智己的门店也是不如其他竞争对手多的,从目前可知的资料来看(懂车帝),智己的门店大概是140家,竞争对手:特斯拉大概是300家,小鹏大概是500家门店,极氪大概是327家门店,基本上现在智己只有对手门一半的门店数量,如何去支撑智己品牌几万一个月的销量呢? 营销:说实话,如果不是上次因为和小米的碳化硅电机,在我印象中智己这个牌子的车子并没啥营销特点,除了外观长得像阿斯顿马丁外,一致强调自己的车子是运动型车,但是现在的电车基本上都会强调自己的什么底盘和运动结构,太千篇一律了,没有让用户眼前一亮的点;品牌传播力不强,门店不多,就会导致用户的认知比较少,甚至不知道这个牌子,如何能卖好一辆车呢? 外因:目前中国市场的纯电领域的竞争压力太大了,新车层出不穷,降价力度越来越夸张。 说几个这个价位下,主要的竞争对手:特斯拉的model3,小米的su7,极氪007,还有比亚迪系的,宋L,海豹ev,海狮07ev;车身尺寸差不多的情况下,大家都是号称是运动型车,车内空间也是大差不差到哪里去的,最后对比的就是配置和驾驶感受。但是驾驶感受目前我试驾的感觉,除了比亚迪系列不运动外,007,su7,model3的驾驶感觉都还可以,我目前还没试到智己L6,不知道它的驾驶质感如何,后期试驾了再更新感受。 再说目前营销声量比较大的智驾系统,反正智己车上的这一套系统虽说全系标配了智驾,纸面数据挺好看的,具体到真实路况能不能达到小鹏的水平另说,能不能和理想蔚来比拼一下都犹未可知,就在前两天还爆出智己LS6在停车场停车时,撞到柱子了,用户是开启的驾驶辅助系统,对此我对它的智驾水平要打一个大问号的。 加速性能几家差异并不会很大,上面说的底盘驾驶感受不一定能拼得过,目前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它的灵蜥底盘的玩法了,可以实现四轮转向。这个驾驶上起来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好感,但是单凭这一点就想把整个车的销量提升上来时有些难的。 最后简单说下购买推荐,因为标配的东西都太多了,普通用户直接买最低配的就行了,可以享受到目前厂家宣传的引以为豪的四轮转向和智驾系统。竞争太激烈了,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