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心得清明跑了一趟长途,北京-杭州.目前OTA版本是5.1 简单说说感受,减震很舒服,车机很优秀,NOA新版也很优秀. 路上除了进休息区和高速收费口以外,全程NOA.自动变道也设置上. 呆着无聊,我拿了PAD连车内WIFI,放在中控看抖音,一路看一路走. 我去年东北往北京走的时候,延吉到吉林睡了一路,到吉林有人加塞被别醒了. 我倒是觉得不让驾驶员看视频或没有互动的话,驾驶员会很快睡着,倒不如给他看视频,保持清醒状态更安全点. 我家人开的时候,坐后排接投屏,继续看抖音.我老婆在路上看完了风语者全套. 不爽的是后排座椅不是零重力的,到目的地的时候尾椎骨疼,然后24款就变成零重力的,次奥. 去年是有地图盲区,穿越盲区的时候经常刹车,今年LCC完美覆盖了,真的是什么都没做就到目的地了. 而且过匝道已经非常优秀了,游刃有余.我老婆高速直线不敢开NOA,但是每次过匝道都开.(有时候就是无法理解这女人的思维) 这NOA驾驶技术已经是打赢80%以上的驾驶员了. NOA有4个不好的感受,一个是增程器逻辑,一个是过大车逻辑,一个是自动并线逻辑,一个是跟车距离. 增程器逻辑: 时速120平地上跑增程器基本上听不到声音,路上只有风噪和胎噪声,真的是静如处子. 但是稍微有高低不平的地方,上坡增程器上转速就叫唤,下坡又降转速,听着乌昂乌昂的好闹心. 其实增程器应该分几个档,然后每个档位就保持一个速度,功率不够电池出,功率多了存到电池里,肯定安静的一匹。 过大车逻辑: 不知道哪个智障想出来的,但凡有帆布外包的大车,必减速,然后跟大车同步. 正常人过大车是尽量远离它,没把握就换车道,或者远光闪,转向灯提醒,鸣笛提醒,然后等对方稳住了再超. 而且超车不是匀速超,一般是加大油门快速超,超车的时候最好有速度差,最差情况剐蹭的时候丢个后视镜而已. 现在这种同步慢速超车的话,万一粘在一起了就无法脱离了,搞不好副驾位卷入车底了. 因为大车横穿原因正常有3种,一个是驾驶员犯浑,一个是有大的坑,还有就是横向阵风. 后两种是无法避免的.你这操作是硬把自己肋骨塞过去,让人打. 自动并线逻辑: 虽然有很多无效变道,最起码比我老婆强很多,这点值得肯定. 但是还是太磨叽,只要有车流,跑着跑着它就跑到最后了. 匀速120跑,碰上前车120降到110,才能触发变道,正确应该是120速度快跟上前车且能变道,马上变. 现在是120降速-110-变道加速-120降速-110-变道加速...,坐在车里的全给晃醒不说,那个增程器吴昂吴昂的叫唤也闹心. 变道的核心逻辑是不能降速,因为你的车速降下来了,别的车道的车速还在120,你程序判断肯定不敢啊. 而且左后方&右后方跟车安全距离推算太远,并线距离非常非常非常充足但是不敢变. 跟车距离: 以前一个版本是有跟车距离的设定来着,后来怎么又没了. 高速120时速的时候,跟车距离一定要长,要足够足够足够长,最差得给用户一个选择的余地啊. 这次跑的时候,只要车流密集,AEB报警是常态,就是因为距离.
#我与007的日常选购攻略 🙋🏻 情况介绍 首先给从自身的需求出发,给用车场景做一个定位,注意此场景能满足九成的情况足以,不要过于求全面,当然世事无绝对,真是特殊且需要妥协请放在最后考虑。 我将用车情况大致精简成以下两种 通勤工具、周末出游:上班族大多数用车场景,首选经济、其次稳定、最后驾驶欲望; 商务长途、旅游自驾:对应长途驾驶的用车场景,首选舒适、其次稳定,最后安全 💰 费用明细 车辆选购要考虑售价和后期养护成本,按自身承受量力而行,我将购车款定在20W左右 🧮 选车对比 简要用车需求:以我自身为例,符合第一种情况,每日通勤在90公里左右,周末不定时家庭短途游,假期有长途需求,并希望在原有车辆的基础上做一次全面提升。 具体来说:换车前是17款的昂克赛拉2.0,对于车辆性能稳定、有驾驶欲望,但经济性对比当年同级的高尔夫稍显不足,至少多1个油,当年没选择大众是主要因为干式双离合问题刚出现还没有定论,用车7年中除了前点烟器保险憋过3次(之前车载充电器有问题,换了盯盯拍的就不再烧了)可以说没有出过其他故障,还有就是后排空间较局促。 心路历程:换车的想法是在1年前开始,随着年限增加用车经济性问题逐步凸显,包括油耗增加和更换老化配件的费用,还有一些是对于2.0的158马力确实在车流中力不从心了,起步尤甚。 期初的考虑范围固守传统燃油车,1.燃油车经过了市场的长期验证,更加符合通勤车稳定的特性;2.燃油车形成了固有的价格体系(包括品牌溢价和车辆本身产品力),可以很快速缩小到具体几个品牌的车型。 结合需求和市场现有车型,再将心里价位封顶在20W,基本上是A+到B级车,新车方面:名爵MG7、影豹传奇、大众迈腾;二手车:宝马320li或GT、奥迪A4、阿尔法罗密欧的朱丽叶,对于新能源倒是没太关注,主要电池耐用+廉价感给我的固有印象不是太好,提不起兴趣。 转变:不过来到23年,这一整年国产的纯电车从市场端开始发力着实让人刮目相看,首冲是BYD在这一年逐步追上并在Q4返超特斯拉荣登全球新能源销量第一,其次是新势力蔚小理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内部竞争加剧催生更多选择,尤其是进入Q4,比亚迪的宋L、极氪007相继发布,终于从车型、价格、综合产品力上满足了我对此次升级的需要。 与自己的需求对比: 1.经济行自然是新能源车的最大优势,已北京为例,自有充电桩是0.45元/度,已充满电能正常行驶400公里计算,4天充一次电,一次30~50元,看电池容量 2.BYD有各车型的销售体量佐证、极氪有001市场背书都给我选择上的信心; 3..这两个更趋近于传统轿车,相对于新能源市场上主力SUV来说,更符合我的驾驶习惯,从观看网上评测和自身试驾后都感觉不错,另外比22年推出的汉、小鹏P7各方面都得到了升级; 车型最终选择:在试驾过两款纯电车型后,又听说领克要推出CMA2.0的混动领克07,按子品牌定位应低于极氪纯电,也加入考察范围,不过最终因迟迟无法得到确切消息而作罢。回到前面的两个车型:宋L的优势在于自有动力电池、车辆驾驶舱设计上更传统、高端产品带来的品牌光环;极氪007的优势在于驾驶感觉(尤其加速、制动)上更趋近于传统车辆、智能驾驶较突出、001车型的成功; 最终的选择是,极氪007,而原因也更多是由于其驾驶感觉上的平滑过渡,降低从传统燃油车转变到新能源车上磨合期,配置上:1.因为对自己智驾使用场景预计非常低;2. CDD减震驾控感受会更好,所以选择了同价位的四驱版本。在使用的半月时间内基本验证了自己的分析,分享给屏幕前的各位。 ✏️ 新车初体验 驾控上指向精准,侧倾得到很好抑制,加减速不突兀,感觉上接近燃油车,这点我很喜欢 续航春秋400公里,夏延长50,冬至少缩短50,满足我的需要 驾驶位不必说,后排空间比较舒适,满足家人出行需求 前后备箱相对较小
#众测主题赛坐标贵州,昨天去汽车城看车,路过非凡店,就顺路进去看看,一下就被F7和R7的颜值吸引了,逛了一圈之后选择试驾了F7。以下是试驾感受: 优点: 1.颜值极高。白色F7是少有的360度无死角的好看,前脸凌厉不失优雅,侧身线条流畅符合空气力学原理,车尾饱满但不臃肿(之所以试驾F7没选R7,就是R7车屁股翘的太高,不是很喜欢)。 2.加速线性。这点至关重要,因为大家都知道驾乘电车相对油车容易晕车,但这款车驾乘质感体验十分好,我女朋友全程坐后排,试驾期间加速减速启停可能十几二十次,都没有出现任何不适感。 3.底盘扎实。试驾路线路面铺装不是很高,坑坑洼洼很多,而且途中过了几次减速带和井盖坑,底盘感觉很稳,减震舒适不颠簸,底盘不散,而且过坑洼没有听见有什么异响。 4.转向灵活。方向盘跟随感很好,指哪打哪,而且车轴距那么长,掉头却很快,可能两车道多一点就完成了,没有任何困难的感觉。 5.适合家用。我女朋友是特别喜欢棕色内饰的质感,前排三联屏,后排也有一款屏幕,一家五口坐进去也不会拥挤,头部空间腿部空间都大。而且全景天幕后排视野观感极佳,昨天有阳光直射但不觉得晒,不知道夏天怎么样。 辅助驾驶功能和电池续航这些由于试驾时间太短,没有仔细感受就不评价了。 缺点: 1.刹停点头。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驾驶技术不到位,每次等红绿灯刹停之后点头都很严重,车身明显向前冲了一下,车速很慢也会有,虽然以前我开的车不多,但都没有这么明显的车身晃动。陪试驾的员工说是可以调,不知道有没有用。 2.刹停驻车不太好用。等红绿灯等,我都是缓慢减速停下来,但是如果缓慢刹车刹停之后,车辆驻停功能(不知道专业称呼是否准确哈哈)是不会启动的,你直接放刹车的话车还会继续往前溜,必须刹停之后再深踩一下刹车才会驻停,开的车不多不知道其他车是不是也这样。 3.胎噪比较明显。可能是因为无边框玻璃以及路面不太平整的原因,胎噪还是比较明显的,速度越高越明显,不过整体来说静音效果还不错。 最后说说价格,我们看的次低配版本是20.49万元,这是已经官降之后的就没有其他现金优惠了,选白色车漆要加4000块(销售说可以免),保险6000多退少补,上牌费用130,实际落地价格在21万元多一点。按揭免手续费,如果只贷款五万的话,有个五年0息的政策,不过感觉有点难,首付就得十六万差不多。如果贷款超过五万就没有零息政策了,3.8的贷款利率好像是。其他的现金优惠听销售意思是没有了,赠品什么的还没深入了解。 想听听各位彦祖的意见
#奔腾吧#提车日记 【情况介绍】 之前家里有两辆两厢小车,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就打算置换一辆换一个空间比较大的车,选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看的suv居多,随着看的车多了某音就给推各种车,我停留最多的就是b70这款车,大数据就一直给我推,一直给我推,说实话我确实被它的外观吸引了。 【买车过程】 之前考虑了哈佛h6,宋plus,还考虑过电动广汽埃安(考虑没车位不方便充电后来就放弃了)但是看到b70的时候我就放弃之前的纠结,再加上某音上各种车友分享的视频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果断的选择了b70,咨询附近城市几家4s店,正在纠结配置的时候某音又推了我一把,各种公户车上线了,价格不是一般的香啊!7-8个达不溜落地,当天就咨询当地车贩子,我们当地车贩子手里最高配置就是悦享,看了看配置够用就悦享,经过长达一天与车贩子唇枪舌战聊到了全包9.5落地,价格确实香,双12当天去提的车。 【提车费用】 购车地点:聊城 购买车型:第三代1.5T自动悦享型70周年纪念版 购车时间:2023年12月 裸车价:8.5w 落地价9.5w 拿到钥匙以后,除了目送,其他的啥也没送 【爱车初体验】: 外观感受:尺寸决定气场,车身长度四米八,前脸有点像林肯z又有点像浴皇大帝尤其那个大灯真的太喜欢了,自己又改装了贯穿灯和发光车标。改完以后从前面看非常强势。远远看去非常漂亮。前脸和车尾还有整个车身很耐看。最满意的就是掀背尾门的,打开的时候真的很帅 动力感受:1.5t的动力我个人感觉很够用,深踩油提速很快,地板油的时候还微微有点翘头,高速超车也是稳得一批。我是觉得没有肉车只有肉人,舍得大脚油门,红路灯你永远都是第一个。40码以后的后段持续加速,动力输出也够用,至于顿挫感,好像除了电车,都有吧?可以接受 驾驶感受:悦享版本电子档杆,仿皮座椅开,起来挺舒服的,不过感觉方向来的应该有点慢(可能之前开两厢车开的)。速度一百噪音确实有,但没有网友说的那么夸张,我觉得在合理范围内,听个音乐完美解决,底盘是真的稳,转弯什么的都不漂,稳归稳,但是真的硬,不夸张地说,就适合在板油马路上跑。而且地盘很低,过年的时候回家路过那种带坡度的火车道口的时候,车里满员,会碰到底盘。可能是因为我这个版本不是独立悬挂的问题吧 乘坐感受:这个车空间还是比较大的,驾驶起来不会很拘谨,反正就是能伸开腿,座椅感觉短了点,长时间驾驶稍微有点疲惫。我午休都是在副驾驶睡觉,本人1米79往上,椅子放下来够不到头枕,往下腰部悬空买了头枕腰靠完美解决,睡起来还是挺舒服的,后排空间也挺大还有后排出风口和后排充电口感觉很满意了。后排的座椅就是把沙发装进了车里,这下去是半躺的姿势,腿部空间可以叠二郎腿,头上略微压抑,应该是掀背设计牺牲了一些头部空间。 油耗:这辆车基本上就是上班代步用,我家到公司3.5公里,冬季提车油耗比较高12个多我问修车的朋友他说从你家到公司机油还没热你就到了他能不费油吗?现在天气暖也要11个。只有高速和高架能达到7-8个油。然后油箱比较小50L的油箱在山东小加油站剩一格油95加满也不到300块钱,其他的都挺满意。 功能体验:空调冬天给力,制冷现在还没用过。有一点就是不开空调的时候偶尔他也会出热风,一直搞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这个车机都说拉胯,刷嘟嘟以后车都开出去一个路口了才启动完毕,手机互联功能比较少,跟车友沟通后需要蓝绿厂手机能解锁很多新功能,基本上我就蓝牙听个歌其他的功能也不用无所谓了。纪念版本和普通版本的区别是车机也带联网和远控功能。APP用的比较少,基本上就用来看看有没有忘记锁车。 缺点:非要我说说缺点,那还是车机吧,内置软件少,减震过硬,底盘我个人觉得比较低,在乡村路上碰过地盘。 感谢圈主推荐
#奔驰C用车心得23年11月中旬在秦皇岛提车,到现在也开了3个多月8000公里,先说优点侧身线条真是好看奔驰的整体感觉就是高级,内饰方面对比其他同级车型真是遥遥领先,可恶的一点是我买车的时候正好赶上简配豪华氛围灯。提车一个星期804满配版本就出了,可惜着急用车而且特意等这个石墨灰色,我车应该是在小岛出现的第一辆石墨灰的c级,个人感觉对比黑色车漆质感上要更好一点,尤其打完蜡。外在的优点讲完了接下来就是内在驾驶感受了,首先一点起步顿挫严重,市区巡航时一挡升二挡不积极导致拖拽感很强,但是经济模式下会改善很多。第二刹车前段太软刚开始开的时候很不习惯,但是制动力没问题正常车水平。油门又太重动力输出延迟严重,对比宝马那油门反应那真是天差地别,但是奔驰给c级的定位是家用行政级也就多少有点心里安慰。第三地盘避震方面我感觉其实应该是优点,减震偏硬但是过弯的支撑出人意料,过弯时很舒服让人很有信心,油动了要是再跟脚些,偶尔跑跑也很不错。第四动力方面整体确实稍肉,但是没有肉车只有肉人,所有我现在的市区油耗12升。提车去了趟沈阳一路高速没用定速巡航到家仪表油耗显示6.9升,120公里时才1500转,应该是为了这个个1.5t专门调教的。总结c级作为家用车总体表现还行只能说是还行但是就外观品牌来说这车是真有吸引力外加现在这车30出头就提车也算是行了
#人人写点评2023年10月提车,到目前行驶了9200公里,HEV3100公里,平均油耗4.6升,发现了几个小问题: 💔 爱车吐槽 1、打转向灯之后往同方向转,方向盘有异响; 2、空调异味; 3、行驶中车内总有莫名其妙的异响,来自不同地方; 4、空调出黑油; 5、后尾灯水雾; 6、方向跑偏问题; 7、胎躁和风燥比较大,71领航版的是单层玻璃; 8、71领航版没有一键升降车窗,下车熄火前,需要自己多扳一扳车窗按钮; 9、OTA更新少的问题,我个人基本上不更新,一直保留出厂版本; 10、转弯半径大,有时候往后倒一把; 11、宋PRO属于城市suv,悬挂和减震适合城市道路,行驶在城乡结合部和乡村道路的时候,成绩就不太喜人,驾驶体验也相对较差; 12、高速行驶速度超过100km/h以后,刹车踏板的震动还是很明显的,车主可以把脚尖轻轻搭在刹车踏板上感受; 13、水杯架的设计不合理,在档把后面一点,放了普通瓶装水之后,会妨碍挂档,我自己是把水放在车门下方物品槽里; 14、远光灯如同手电筒,亮度太暗,太散,已去4s调整过一次,提升不大,只好安慰自己,聊胜于无,属于是物理层面上在夜间限制车主的驾驶速度; 00后的第一辆车,综合而言还是很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