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出行计划车况介绍: 我的小灰灰是22款1.6T臻。到现在满打满算陪伴我1年3个月了,截止目前行驶28848公里,其中三分之一左右为高速,不到三分之一是高架或者快速路,三分之一多点是市区道路。每周大概上下班代步300km左右,每天60km左右。算正常用车水平吧。 最近一次保养后,纯冬季用车累计行驶2600km左右,平均油耗8.8L/百公里。最近一次加油的单箱油,综合油耗8.84L/百公里。 综合实际油耗,截止上次加油,累行驶28776km,平均油耗,8.11L/百公里,合计平均油费0.65元/公里。 换车计划: 最近几年不考虑换车了,没钱没办法。未来换车打算换插混车型,等几年插混车型也成熟了,刚好可以考虑置换了~ 出行计划: 对于外出打工的打工人来说,得来不易的春节长假,当然是春节返乡的呀。 老家在河南省驻马店,目前在苏州工作。春节返乡大概740km,不堵车被迫跑路的情况下。8个小时可以到家。 中途只需要加油一次就可以,全程加上油费与过路费差不多不到900块钱吧。当然第二箱油是用不完的。 返回家后,就是往返对象家的跑的。差不多也就往返260km,过路费80多块钱。至于跑几趟,就看心情喽~ 出行准备: 首先,检查轮胎,是否有破损鼓包,顺便清理下花纹内的小石子。其次是检查下车辆油液液位是否正常,过低就去售后处理下。然后把玻璃水加满,并备2瓶零下15度的玻璃水备用。最后准备路上的零食啥的。哈哈哈,期待回家。 车辆建议: 对于跑长途返乡来说,首先是辅助驾驶,是最能改善驾驶体验的,不会太累了。前几年回家开的是16款1.2T的雷凌回家的,一点辅助驾驶,是真的累。全程下来,腿抖,脚酸的。 其次就是隔音方面的了。如果长途高速至少做下全车隔音,路上会舒适很多。心情美美的,才不会太累。 期待升级: 1.期待厂家OTA升级高德地图,可以升级到7.1版本就行。有红绿灯读秒功能就可以。 2.车机芯片升级,虽说是幻想,但是能升级就行,花钱升级也可以。1.6的车机是真慢。春节回家长途都不敢用车机导航,闪退坑我好几次了😒。不能一直准备一个手机导航以防万一呀? 各位车友,也可以分享下,春节出行计划。带上“#春节出行计划”分享即可,快来分享下吧~
#智己LS7提车作业智己LS71500公里体验 选车篇 最近几年感觉身边的电车越来越多了 我的油车也开了近10万公里了 年前就产生了换辆车开开的想法 正好遇到特斯拉带动的降价潮(对特斯拉的毛坯房相当抗拒) 也看到了问界的降价广告 问界比较吸引我的点是零重力座椅和华为加持 当时一度想要去体验下定 但在偶然间看到了智己LS7广告 嗯 也有零重力座椅 好像功能更强大 而且全系标配空气悬挂 超大前挡玻璃 功能也比问界要丰富 当然 预算也要涨一涨 /(ㄒoㄒ)/~~ 于是周末约上好友去试驾 顺便也就近试驾了比亚迪汉和蔚来ET5 先说汉吧 我个人不太喜欢汉的内饰 油车味道太重 智能化也一般 虽然性价比还可以 而且买的人多有一定保障 但没感觉 ET5的话对我来说空有点小了 我大概1米8 而且我不接受换电方案(增程和换电的这种过渡方案我都不太接受)(ET ES系列)上100度电性价比太低 虽然蔚来的销售也坦承了车价其实包含了10-15万的服务和品牌(我要是认可这个 我直接就去买BBA不好吗)我还是只认可到手的价值 说一句题外话 我感觉ET5这个车型确实做的挺符合女车主的需求和审美的 综上最后选了智己 然后我的老毛病犯了 一路加配置 加预算最后定了PRO😂 提车了(。・ω・。) 谷电一度电0.308元 上牌完成 提车篇 提车不是很顺利 因为太赶了 我定的莫奈青提车会慢一点 这个是下定前就确认好的 我看APP里一直没动静就不管了 谁知道4月初交付给我打电话 问我明天能提车吗 我就有点懵(为买车准备的钱还在理财产品里 还好是T+1赎回)但是确实太想提车了 第二天上午请假去验车提车(因为T+1,钱到中午才到账,还因为限额折腾到下午两点多)还好在验车环节比较顺利 没遇到什么问题 然后自己买保险 上牌 贴车衣窗膜冰甲脚垫 驾驶篇 目前开了有1500公里 去过苏州 宁波 在城市道路和高速高架上体验都还不错 就是在细碎颠簸路段有点压耳感 在宁波奉化体验了山路的各种弯道 过弯的侧面支撑感很好 很稳 没有飘的感觉 综合能耗在20.3(比预计的高 但能接受 )午休在车上睡的很舒服(这点很赞) 改进篇 最后还有一点很不好 就是DLP投影大灯的功能目前还不完善(没有L7的DLP导航投影,没有L7的各类投影预设动画。。。)我就是冲着DLP这个功能上的顶配 ……(后来联系客服 告诉我现在在测试中 后续会推送 但还是有点不满意) 总结 这车还不错 想要的和需要的基本满足 前脸看上去像妙蛙种子 哈哈V●ω●V #燃斗,冲击1.8亿公里!# #成就最好的自己# #智己LS7提车日记#
#入圈打卡-上汽大众ID.6X半年,开了小5000公里,讲讲用车感受 正好上海在搞新能源置换补贴,心想开了5年的标致5008要不换了吧(东风标致雪铁龙不争气啊,二手车残值有点惨,怕他跑路后更惨。。。)研究了一段时间,不是大众粉哈,只是我发现大众ID6居然是纯电7座中最便宜的。。。什么鼓刹不在乎。 1. 关于D档和B档:D档行驶,感受跟油车挺像的,作为开了十几年车的老司机,很适应这种感觉,底盘,避震也挺好的,比新势力要好。D档的滑行距离比自动挡的油车还长。刹车挺重的,跟之前开的标致比重挺多的,适应了一个多月,习惯后觉得不重了。B档的话最终还是放弃了,摸索了下,油门要控着,就算不加速也要控,否则一松拉拽力很大,刹车倒真的省了。习惯上要改的挺多,之前路口转弯右脚放刹车上,用B档的话就不能离油门了,感觉不安全。用B档的话也感觉不到刹车重了,踩得少了。 2. 电耗:电耗还可以,可能我开车不猛,春秋天在城市开说不定真能开到标称的617公里。不开空调秋季低速14左右,开高架更低一些,暖和些能到12。开过几次冷空调,可能短距离行驶,感觉空调挺费电,怎么开都要17甚至更高,主要是短距离行驶比较多,电耗下不来;冬天三温暖开起来再高一些。春节开了个苏州小长途倒还行,电加热空调开开,高速公路最高不超110公里/小时,电耗17左右。 3. 倒车影像变形太严重了,说是为了全景能看更广,一开始严重不习惯呀,几周后稍微适应些了,跟之前的标致油车区别太大了。 4. 车机的确算短板,联通的网络信号感人,但可以说不算大问题,对我来说不太在乎,导航能用就行了,大部分时间用手机导航地图更准确用得更习惯。车安全好开最重要,花里胡哨没大用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5. 原装的行车记录仪看上去不咋地算是勉强能用吧。都啥年代了,希望后续推出的车型可以集成行车记录仪。ETC弄了个微信的ETC助手的二代,办信用卡的话可以全额退押金相当于免费办理。 总的来说,半年开下来还是比较满意的,家充很方便。
#聊聊你的Dream Car其实本不打算写出来,主要是怕被人喷,说我要钱不要命,但几个月亲测下来之后,还是想分享出来,为有需要的伙伴提供参考意见,当然我只是分享出来给伙伴们看看,认同的可以点个赞留个言什么的,不认同的可以发表意见,但请不要乱骂人,善言结善果 新手小白一枚,提车天逸 Beyond主要是被外观和内饰吸引,驾驶之后,体会到一个舒适,当然我也没开过别的车,不理解有几个朋友还很怕开车,而我呢有点喜欢开车,特别喜欢长距离的,也许是新鲜劲没过吧,反正目前是越开越喜欢。 咳咳,跑题了,书接上文,犹记得是提车2个多月,总里程2000多公里,然后一天晚上带朋友回家,转弯没注意,后轮干到马路牙子上了,但当时我也挺虎的,毕竟是新手,车都没停,直接就一脚油门回家,到家之后才发现轮胎胎侧刮了一个长口子还挺深的,轮毂也蹭花了一点,当时那个心疼呀,好在车胎不漏气,当晚就问了很多朋友和老司机,人家一看照片基本都说,这胎要么直接换新胎,要么你开车小心点,别开太快,市区暂时开开可以,但千万别上高速!所以的人都说胎侧不能补,补了也没用,但说实话,咱也就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一查一条新胎都接近1200了,哎,这点就要吐槽一下了,雪铁龙用胎太良心了,直接就干米其林的,良心归良心,但换胎就让我心滴血呀,这才2000多公里就换胎,于是很头铁的想:反正我很少上高速,车胎也不漏气,暂时先开开。虽然决定先开开,但那段时间既关注轮胎的优惠,也会关注能不能补胎,甚至差点就采纳了朋友的意见:后轮直接换2个马牌,换下的那个米其林好胎留着当备胎,但我有点强迫症,左思右想之后还是没换。 之后某一天小红书给我推荐了一个硫化补胎的视频,而且那个店家就在无锡,离我不远,看视频效果很不错,但我竟然在苏州查了一圈都没有一家能做硫化补胎的,问了几个朋友都说没听过,网上呢褒贬不一,其实有时候我也不太相信网上的言论,很多都被资本家侵蚀了。于是我就直接私信店家要了地址和价格,地址离我50公里,来回就是一百公里,能接受,我还挺享受长途开车的,价格是200多,说实话这价格真的不便宜,要不是胎贵,补啥哟,直接换新的了,店家说补好保终身,我查了一下那家店,发现都开了十几年了,感觉应该靠谱,大不了就花钱买教训,于是定好日子直接开过去,路途就不用说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到了看店铺门面挺大的,里面要补的轮胎堆的真多,大部分都是补胎侧,因为机器就只有一个,所以要等,闲聊的时候我也问了为什么都说胎侧不能补,老板说很多是不懂的轮胎厂家被忽悠了,补胎哪有换胎赚钱,我这里的胎,大部分都是同行的车胎,一边忽悠不懂的换新胎,一边自己的车拿到我这边补,这也让我感叹这世道。后面我也纳闷为什么苏州都没有这个硫化补胎,老板说这个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补的,是要花钱学手艺,还要买专门的设备,而且补一次胎至少要3个小时,就这样我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轮到我了,最后用时3个多小时,我的轮胎从机器里出来了,我看了一下,手艺真不错,完全融入,软硬都一样,不注意看都不知道这是补胎留下的印记,老板说后面更不容易看出。就这样装车回家,这一趟也让我打开新思路,就目前两个多月的用车体验来看,这胎补的完全没问题,当然平时上下班也就高架走的多,速度最高100多码,所以后续再说,反正观察下来没啥问题,先就这样,后续再看吧,下图都是当时补好胎拍的,明天再拍一个上传。
#用车心得我的2023款xt5至臻版从上海的4s店提车转眼就3个月了,给一些真实的驾驶体验给车友们,有什么误差,请大家多多包涵。 车辆使用起来总体还是符合我的期望的。虽然现在车价略有下探,现在分期的话(4左右年利率,贷款15-20w,一年可提前还款),24款蜂鸟28w绝对能落地,库存至臻版29w也能落地了,但是大家不都说早买早享受嘛 从12月初提车到现在差不多三个月,总共8000+公里,已经首保过一次。这里不得不吐槽下凯迪的4s店,保养的时候把5升机油全部加进去了。4s店师傅还说机油加到超过机油尺最上限也是正常的。。。。。 关于油耗,我现在平均是8+。我平时上班路况比较好,基本都是高架和高速。如果市区比较多的话,应该油耗比我高一点。 这车提速感觉也是中规中矩,感觉只在中间段的时候加速比较给力。以前试驾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4s店开的是运动模式,感觉比我现在起步加速快多了,也可能是我现在是自己的车,不舍得大脚轰油门了 虽然后排车窗玻璃不是双层的,但是总体的隔音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隔音效果好,我在70-90时速的时候,经常能听到混动电池的电流声。提车一个月的时候,就能听到驾驶位头顶上有异响了,最后发现是眼镜盒发出的 一开始还担心不贴玻璃膜会不会晒成狗,暂时看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反而因为没贴任何玻璃膜,视线特别亮,看什么都非常清楚。 经常一家几口周末出去2个小时左右车程的自驾游,后来平坦的地板和可调节角度的座椅给旅途增加后排乘客的舒适度。 最后还是想说,至臻版的座椅通风和acc全速自适应巡航是真香,这两天苏州天气我都开通风了,去杭州自驾游ACC也省了不少。要不是钱不太够,后悔没上铂金
#人人写点评对于本次系统更新内容,功能上没有太多想说的(没有魅族手机等于没更新,又画饼了)。值得一提可能也就是能耗管理有所改善及能耗界面区分了电耗和油耗显示。 更新完1.3版本系统加上苏州的气温回暖,纯电续航表现较之前改善很多,80%高架+地面道路,跑了104km,剩余续航18。相比1.2.1版本,差不多气温,路程,路况下纯电续航在100-105左右。待更多后续观察,虽然功能上更新了寂寞,但能耗上真有优化,还是要给产品部门点个赞。 期待夏季开冷空调后的续航表现。
#我的海豹EV海豹700续航用车心得 我这辆是22年12月份买的车,北冰蓝700续航的,那时候落地快27了。算是首批韭菜了。买了之后3个月跌3W的那波。买这个车子纯粹是因为我爸妈觉得我需要一辆代步车,然后我自己选了一下,在20万以上的价格看了一圈之后BBA全部排除掉,就只剩下海豹、极氪001、哪吒s了,哪吒要等很久,001的转单有点恶心人,在当时的条件下选了海豹。家里车位小,大的车子买不了。买了之后给我的感受就是,如果在那个时候能再给我一次选择车子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海豹,只能说在那个时候,他是唯一的选择。但是,如果可以改颜色的话,我会选择黑色或者白色。蓝色还看是好看,就是太容易脏了。白色+悬浮顶挺好看的。(我都悬浮顶了,应该不像滴滴车了吧/狗头)这一年,车子有2次小磕碰,去4s弄漆面,第一次弄的没问题,第二次色差挺明显的。也挺折腾人的。白色和黑色就没有这个烦恼了。 驾驶感受: 有一说一,驾驶感没得话说,贴地飞行的感觉,就是比SUV稳,和十几万的轿车对比一下,驾驶感是能够体会出来的。海豹很明显路感清晰,响应灵敏,没有明显的抛跳感。这时候有朋友要问了和amg之类的车子相比呢?很抱歉,没开过。我只是买了个提速6秒左右的买菜车而已。 车机智能化驾驶: 诶,这个就要说道说道了,众所周知,BYD的智能驾驶就是一坨DB。海豹当初在宣传的时候,海豹两侧的“海豹鳍”的地方是设计有雷达的,而实际上市的时候并没有实装。实车搭载了5颗摄像头、6个超声波雷达和3个毫米波雷达。比亚迪已经为海豹车型申报了激光雷达罩专利,这表明未来的海豹车型可能会搭载更高阶的智能驾驶系统,包括激光雷达技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相信买海豹的车主和考虑海豹的车主都不是冲着他的智能驾驶去的。但是,海豹的智能驾驶也不是不能用吧。在高速和高架上还是可以用用的。说说我的实际例子:温州有条高架桥叫做瓯海大道。我从娄桥上桥,前往机场方向,这段路上,我只需要按下方向盘上的复位/设定按钮,即可开启辅助驾驶模式。我把车子开到最左侧,然后开启了车道保持,成功的开到了机场附近,并没有所谓的“画蛇”的现象。在一些弯度较急的地方,也是能开过去的。L2是辅助驾驶能用,但是,对于我这种急性子,我还是选择自己开吧。如果开车的时候调整一下心态,不赶这么2-3分钟时间,让车子自己开,智能驾驶还是挺爽的。 在倒车方面,急停过2次,一次的是有个行人在后面急速跑过去,一次是电瓶车突然开过去...这个功能对我这种新手还是挺好的。前面的智能刹车,我只遇到一次,前面车道窄了些,车子自己急刹了,属于是误判了。 前2张图片是4s店做的漆面,可以看出有色差,让4s店重新做了。 还是挺喜欢这个车的,我为它配上了悬浮顶。有一说一,挺好看的吧?
#新款极氪001抢先体验不知不觉,2023款001已经陪我走过了快一年,2024款001都进工信部名单了,前脸改成了FR的运动风,好不好看仁者见仁。回顾快一年的时间,从猎装造型出市,到中途稳住,再到现在24款001更进一步,可以说见证了国产电车这几年的发展道路。 电车现在的发展就像是十年前的手机,每一代的升级都是巨大的,每年都有硬件软件上的突破和优化,以为个把小时充满还行,现在缩短到半个小时。以为续航500已经够了,现在普遍都是700km。 001初期就以猎装造型以及出色的驾驶质感作为卖点,最开始经历了车机拉胯的问题,各种智障操作也是让车主痛苦不堪,即使我买的时候,车机已经更新到第三个大版本的时候,我一样发现了很多问题,虽然不是大问题,但是细节很烦,所以也吐槽了很多,得到了各位车主的共鸣。那么现在已经更新到了5.1,还有能够进步的空间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些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无论啥时候买车,都成了割韭菜的代名词。我其实也清楚,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电车时代买车,无论啥时候买,都避免不了背刺,所以我心态其实放的很平,只要车开起来没有太大问题,那么问题不大。 如果是我来以完美的角度升级001,我希望是,稍微减小车宽,大概1米95,车长不变,方向盘减小一点,并且多一些实体按键,座椅腿部的遮挡少一些,增大主驾腿部空间,空悬调教和用料更好一些,音响加强,增大功率和数量,刹车脚感优化,车机逻辑优化,蓝牙钥匙解锁优化,隐私玻璃等等。 不管怎么说,电车是国家趋势,毕竟我们国家石油资源不算充足,况且发动机又存在大量的专利壁垒导致无法突破,选择纯电这条道路也算是一种国策吧,随着快速发展,当有一天充电速度,电池续航,充电桩数量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情况时,那么纯电这条道路才是真正的平坦大道,这个时间是多久呢?可能五年,也可能是十年,无论多少年,也算是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落幕和另一个时代的兴起,想想其实挺幸福的,希望过了好多年以后,当我准备购买第二辆电车时,我能够感慨的说道,原来电车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啊,真是让人惊叹啊!
#人人写点评ID4x已经两年零三个月了,app显示绑车至今已经811天了,额,这个如果不是我自己知道我几几年几月份买的我自己算的话一时半会还算不出来多少年了。行驶里程35964km了。 21款上汽大众ID4x,2021年10左右订车十一月拿车十二月初上牌的。 选大众是因为我老婆喜欢大众,说实话我也喜欢,大众的车型,都是属于耐看型的外观,中庸,不突兀,不会有人说特别丑,也不会觉得特别好看,平平凡凡低调做车,低调做人,一直是我的风格。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事情就自己上,规规矩矩做事按流程做事,不需要我的时候我都打酱油,摸摸鱼,哈哈,后面这个不能给大领导知道,我们经理也不怎么管我,就是老总会来敲打敲打我们,嗯说远了。 选车纠结很久,我弟兄最近也是在选车,他要suv,要七座,要电车,也纠结了很久了,最近提了ID6c,我拿我的ID4x给他试驾,给他讲我的真实经历,会出现的毛病等等,加速情况,过弯会怎么样。他自己也是上汽大众的车主,13款朗逸,当年落地16万,那会的我们就觉得1.4t朗逸帅爆了。一脚底板油,直接把我们按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的。又说远了。他自己知道大众怎样的,冬天的悬挂硬邦邦,会嘎吱嘎吱的小遗响,后来我也感觉到了这个问题。 说说我的ID4x吧,行驶了接近3.6w公里了也算有发言权了。 当年选这车,是因为从ID3开始的,我本来是要买高尔夫的,后来发现了ID3,那时候还没上市,就一直关注,车身更小巧,后来去试驾没车,就试驾了ID4,然后各种宣传,辅助功能啦,转弯半径小啦什么的,纠结了几回,又谈价格什么的,那时候根本谈不动,后来回家了,打电话跟我说展车便宜8000。又一周后,松口2.2w了,然后对比后老婆说就这样吧,下定等车。 ID4x初见时真的好高大,4.6米长1.86宽的数据并不显眼,但是视觉车头看显得很宽大。对比了ID3我再去试驾3的时候,我都回不了头了。贯通的头灯,logo电量,随动矩阵大灯,那会想想这些配置那会要三四十万的奥迪都没有的呀。 使用了两年,起步也是基本第一个,8.4秒的加速不出彩,但是日常用的时候可以了,因为那些油车很多都不深踩的,不舍得油的不在少数。如我等电车,我从来不会不舍得能耗的,我只是不舍得我的轮胎,我哥的ID4c,3.9万km他的后轮已经磨没了,他开车就是一直都是一大脚起步的,而且是韩泰的,我的是固特异,相对要好一点。 对于网上吹上天的大众底盘,我觉得也就如此吧,转弯半径确实不错,原本都要打三把的调头动作现在基本一把就过去了。低俗过坑时候软啪啪的,悬架有点软,60以上过坑倒还好,比较利索,软硬正好,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拐弯的时候也是60以上过完的支撑还是不错的,低速的时候反而有种摇晃的感觉。 关于电池,使用两年了,90%以上家冲,目前比对都弟兄的ID6,续航表显基本一致,甚至还超过一点,我们两的驾驶风格用车环境基本一样。可能真的要五年才能看出差别了。 空间上,对我1.7m的人来说很充裕了,后备箱开始觉得很大,用着用着就觉得不够用了哈哈,当然日常使用肯定足够了。 车机我从1516一路升级到了2974了,现在换了iPhone,用CarPlay很流畅。 续航来说,目前冬天22度空调,我是苏州的,满电显示386km,关空调是446,实际我开了一次南京行驶363km,回到家15%表显剩余64km,50%后关了空调。还行,表显还是很实在的 关于安全,至少车身结构肯定是足够安全的,如果出现危机情况一定只能撞的话,建议选车头正中位置,避开台阶,避开柱状物及凸起物,老司机可以冷静对待。
#你都知道哪些基本的汽车知识?看到苏州工业园区高架连环追尾车祸,还是给大家分享一下转向凭经验说起结冰路面行车,有两个词是必须要提的,那就是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意思就是转弯的时候,转弯的幅度比想象中的要大了或小了。因为这两种现象在冬季开车转弯的时候也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但是很多人觉得这纯属个人开车的技术问题,和天气应该关系不大啊。这种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得不说,其实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在极端天气中更容易出现。冬天地面上即使没有积雪,但是空气中的水分也会凝结一部分在地上,并且我们的轮胎都是橡胶做成的,低温下会变硬,抓地力也会下降一些,因此在进入弯道时一定要慢,入弯的角度也不能太大。 驾驶时一定要保持注意力集中,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希望大家都能注意出行安全,一路平安! 最后的最后我想知道定责怎么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