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子公司被曝174项测试造假丰田旗下全资子公司大发因员工揭露而被曝光存在174项造假行为。据报道,大发工业社长奥平总一郎在东京举行的记者会上承认在新车安全性测试中存在违规行为,并宣布暂停国内外所有车型的出货。此举也导致丰田停止了相关车型的出货。 大发公司的造假丑闻是由内部员工的举报引发的。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调查显示,除了耐久性等安全方面的数据外,尾气等环保方面的数据也存在篡改。第三方委员会发现大发公司在文件中存在着7万174项虚假记录,其中包括向马自达、斯巴鲁供应的64个贴牌生产车型存在违规行为。 丰田声称只有六款车型存在测试结果操纵的情况,但进一步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车型都存在问题。调查主要集中在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结果显示,碰撞测试中使用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与实际销售给公众的汽车所使用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不同。 这一丑闻已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也引发了对丰田和大发公司的广泛关注。 记得去年,丰田旗下的另一子公司日野汽车承认伪造了排放数据,其2003年生产的车辆发动机排放数值确系伪造。当时,丰田誓言将采取措施阻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并改善管理和合规性。丰田在周三的声明中表示,核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不仅需要对管理和业务运营进行审查,还需要对组织和结构进行核实,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意识培养也需要更多的时间。
#丰田召回112万辆汽车丰田在全球范围内召回汽车。 除了其子公司大发daihatsu存在造假问题外,丰田还因充气囊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召回了112万辆车(其中在美国召回了100万辆)。另外,由于燃料泵问题,丰田在日本国内也召回了超过328万辆车,其中包括警车和救护车。 丰田汽车宣布将召回112万辆汽车,原因是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存在潜在故障。此次召回涉及2020年至2022年特定车型,包括Avalon、凯美瑞、卡罗拉、RAV4、汉兰达和塞纳混合动力车,以及部分雷克萨斯ES250、ES300H和RX350车型。据路透社报道,此次召回是因为这些车辆前排乘客座椅的传感器可能因制造问题短路,导致安全气囊系统无法确定乘员的正确体重,在碰撞中存在无法打开的风险。 这并非丰田首次因安全气囊问题召回车辆。早在2022年,丰田曾召回约3500辆RAV4汽车,原因是前排乘客座椅的八向电动调节功能导致OCS传感器无法准确识别乘员重量。为了解决这一安全隐患,丰田将要求车主将车辆送至就近的经销商进行检查,并免费更换有问题的传感器。丰田公司表示,将在2024年2月中旬前通知车主。 对于是否有人因该问题受伤,丰田未作回应。此次召回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及时了解和响应厂家的召回通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丰田此次全球范围内的召回行动展现了其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和对消费者安全的负责态度。希望广大车主能够积极配合厂家的工作,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共同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与顺畅。
#提车日记1,个人情况介绍 本人是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00后,之前开的车是自己在大三时候购入的雪佛兰科鲁泽,加之工作之后涉及到经常往返工作地和家庭所在地之间(单程600km),L2级辅助驾驶变成了必要选项。同时,考虑到自驾游以及平时🎣的需求,SUV也就变成了另一个必要选项。工作地位于黑龙江北部,冬季最低气温可达-35度以下,故结合自身实际(资金,身份,用车条件),价格区间被限制在了15万以内的日系SUV。 2,选车过程 在确定目标方向后,入围的车型其实并不多,无非就是缤智,锐放,锋兰达,cx5,加之工作地仅有一汽丰田的4️⃣s店的缘故,故选择了卡罗拉锐放。 在颜色方面,我选择了米兰卡其色,白色加价2000我个人认为并不划算,加之米兰卡其色更适合年轻人来开,所以选择了米兰卡其色,也正是因为这个颜色,等车了一个多月。 在配置方面,选择的是混动先锋版,选择先锋版的原因是因为我对天窗较为排斥,加之精英版与先锋版的差价为1w元,于是我便选择了更经济实惠的先锋版。选择混动是因为在去年冬天试驾了纯油版本的锋兰达,当时哈尔滨的温度为-20度,CVT的变速箱出现了冷保护的情况,所以在选车时就选择了混动版本,在后文中我也会阐述混动车在极寒天气下的表现以及颗粒捕捉器堵塞的问题。 3,优缺点评价 3.1优点 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12w出头落地的价格,8秒破百,L2级辅助驾驶,无线Carplay,不到400一次的保养,加之丰田的稳定性做背书,总体来讲还算满意。 3.2缺点 在缺点中,最不满意的点便是密封性的问题,因为我经常跑高速,速度达到110以上后,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门缝处在透风,不知道会不会有解决方案。其次,座椅的柔软度较低,对于经常跑高速的我来讲并不太友好。同时,一汽丰田的售后方面也是一大槽点,很多问题400客服回答的很模糊,并且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若要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依靠4s店单方面。空间问题也是意料之中,我187的身高,主驾驶调整好以后,后排空间也仅够170以下的女士来乘坐了,不过我的用车条件基本都是我一人,副驾驶都没有人坐,后排就更没有了。 4,价格 分期购车,不压绿本,优惠3.26w(包括公务员补贴等各种补贴,全款或两年免息购车优惠仅有2.5w),置换补贴2000,不算利息落地12.3(算置换补贴12.1),算利息落地12.9(算置换补贴12.7),赠品只有全车的贴膜(包括前档)。 5,驾乘体验 在-10度以上时,零百加速大概在8秒左右,-10度以下时,零百加速维持在9.5秒左右,究其原因可能是气温低,变成了纯油驱动,所以加速较慢,但得益于ECVT变速箱,起步的扭矩很大,甚至会出现原地打滑的情况。 于前排空间而言,我身高188,体重200斤,坐在主驾驶位空间表现中规中矩,不会出现顶头和挤腿的现象。 6,极寒条件下的混动 现在是12月初,温度已经来到了零下三十度,在这种天气下,对于混动版本的锐放来讲也没有任何问题。依托手机app的控制,最多可以提前20分钟启动车辆,即使车辆在室外停放一夜,上车后也不至于被冻的瑟瑟发抖。因为工作的地方离住处只有2km,所以基本上就是处于纯油模式的状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这种操作,使得我的油耗处于高位运行,一直徘徊在9L/100km上下,相比于之前科鲁泽的1.5自吸冬季12个油来讲,这个油耗我还算满意,但是相比于其他车友4-5个油而言,也处于高油耗的位置了。相比于CVT的变速箱,ECVT并没有冷保护的问题,冬季驾驶感受也更好。总结来说,进入寒冬以后,锐放混动版车型就可以理解为装着ECVT变速箱的纯油车了。 7,颗粒捕捉器问题 截止到目前,累计行驶3600km,已出现两次颗粒捕捉器堵塞的问题,第一次时行驶2100km,显示堵塞五格,依靠车友所提供的方法,挂入S3档,中高转速行驶了15km,问题消失。但在纯市区路况行驶300km后,问题再次出现,根据厂家400的指示前往4s店,4s店使用电脑与车辆链接,5分钟左右问题解决,期间并未出现大脚轰油门的情况。相比于未堵塞时,车辆的运行状态和油耗均无变化(也可能是一直纯油模式,感觉不到变化了),但依旧希望厂家能够彻底解决颗粒捕捉器堵塞的问题,以减少车主们心头的困扰。 8,总结 行文至此,便是我最近的用车体会,我对车的要求并不高,稳定性好,能实现我的三点一线生活方式,这个车就是合格的,至于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最后,感谢圈主指导和推荐!
#东风标致5008怎么样“车是好车,但是卖不动”“你买我推荐,我买我不买”,“法系已经落寞”……面对各种“友好劝说”和质疑,毅然选择了标致5008。不是信仰,只能说这个车适合我,最后也证明了我的选择是对的。下面把选型过程及用车感受跟大家分享。 【选车篇】 一直开家里的老天籁,有次跑长途抛锚了,有点后怕,加上有二娃,逢年过节回老家,需要个舒适安全的车,于是换新车提上的日程。 带着的需求,开启选车之旅: 1、级别:SUV(一直是轿车,SUV是不是视野好些?) 2、能源:燃油车(虽然目前油价很高,但平时通勤离家很近,电驴就能解决,燃油车跑长途没有里程焦虑,加上老小区充电桩不好安装) 3、价格:18-25万 4、品牌:合资(家里领导给的硬性指标,可能以前被坑过) 5、外观内饰:看个人喜好(不喜欢新势力大沙发大彩电) 一、网上查资料 [防喷: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大概定位后,开始网上查各种资料。 德系,代表品牌:大众、斯柯达 优点:同级别车型油耗最低,动力和燃油经济性做的最好,空间普遍在同级别中领先,营销宣传做的较好,品牌号召力在合资品牌中最强。缺点:安全性减配严重,中外区别对待,双离合变速箱低速顿挫明显,国六车型有颗粒捕捉器堵塞问题,底盘偏硬舒适性一般,不同车型的调教差异大。本来挺喜欢大众的,在长三角呆过一段时间,满街大众,日濡目染,觉得大众车靠谱,再就是德系,自带光环,后面出了速腾断轴事件,大众打补丁敷衍应对,车主维权无门,再就是大众4S店服务态度差,双离合问题一堆,对大众印象降到了冰点。 日系,代表品牌: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斯巴鲁 优点:普遍故障率比较低、油耗不高、偏向城市驾驶,舒适性较好,维修保养成本较低。缺点:日系自吸车型居多,动力表现一般。隔音普遍不算好。除了日产以外,终端优惠都不高。在南方,日系车居多,口碑也不错。可那会本田刚出机油门,不敢买;丰田的前脸是越改越丑,真是无法接受,一个大写的冏字有没有,日系三强排除了两个。 美系,代表品牌:别克、雪佛兰、福特 优点:隔音同级别车型最佳,座椅填充物较软,内饰用料较好,舒适性较好,动力普遍较强,终端优惠较大。缺点:变速箱匹配普遍存在问题,通用系响应性较慢,福特系存在低速顿挫问题。油耗在所有车系中偏高。故障率偏高,小毛病较多。这个具体车型了解不多,待后面试驾实际体验。 韩系,代表品牌:现代、起亚 优点:质量稳定性较强,故障率低。油耗不算高,比德系和日系车油耗稍高,但是比法系美系更省油。定价不算高,配置在合资车中较为良心,性价比较高。缺点:底盘缺乏高级感,较为松散,内饰用料较为廉价,产品设计较为激进,难以讨好所有购车人群。国产自主品牌崛起,井喷式增长,国产车多配置低价格,这样的性价比和韩系车的差距真的没有那么大了,再加上国民意识的提高,韩系车销量下降是必然的。再看SUV车型,可选不多,暂时也略过。 法系车代表品牌:标致、雪铁龙 优点:产品设计较为浪漫,内饰科幻。驾控性能较好,底盘操控性佳,高速稳定性较好。定价不高,性价比出色。用料较为厚道。缺点:故障率偏高,品控一般。配置分布不合理、产品更新缓慢,保值率较低,产品设计较为固执。我当初压根没考虑过法系车,存在感太低了,从我关注车开始,脑子里就没有法系车这个概念。 二、试驾或看实车 这边网上了解得差不多了,开始看实车试驾,啥品牌都去了解下。买车都这个过程吧,但试驾体验决定你会买什么车。奇骏: 车型是老了点,但空间大,外观不差,慢慢悠悠地也好开,内饰实在老土,但也能忍,优惠力度大、便宜,卖了这么多年性能稳定没有负面消息 。昂科威: 外观胖胖的,比较难看。行驶品质不错、隔音也很好,后排中间没头枕。科迪亚克: 各方面都不错的,比上面两车好开,就是内饰用料就比较渣了,门把手用力一捏咯吱咯吱的。CRV、皓影街车了,不考虑。途观L、探界者、翼虎等等,种种原因不考虑也没有试驾。 标致5008,完全是个意外的选型。起因是有天楼下停车场配到cx-5,虽然不是我想要的SUV,但是车型设计惊艳,然后开始短视频去了解,大数据这玩意你知道的,就开始各种推送,直到有天刷到5008。对,太对胃了:仿生学外观,高大上的中控设计,各种配置也不吝啬,这个价位性价比只能说还行,因为过来购置税减半时间,所以把5008列入备选,关注。 潜伏5008车友圈,看看车友日常真实反馈,是台好车,就是销量有点难看。期间本市有车展,去了现场,看到了实车,确实和了解的大差不差,于是预约试驾。小幅方向盘不担心遮挡仪表盘,而且指向准确,指哪打哪。车开起来轻盈不笨重,转弯半径小,应该是长轴距的功劳。底盘不太懂,特意开过减速带,感觉舒适性良好。(管他万年扭力梁呢,人家还有底盘调教大师,魔毯),最最关键的,陪同过去的家人给予高度评价——没有味道,不晕车。 就这样,综合各方面,锁定标致5008
#理想汽车上周周销量达0.69万辆排名第一的仍为比亚迪,以周销量 5.14万辆的成绩傲视群车,但是9 月份比亚迪单周峰值是 6万台,单周相当于少了 1 万台销量。这是在埃安、特斯拉大幅下滑后,又是一个王牌品牌的销量大幅降低。 五菱本周有较大增长,以 1.21万辆位居第二,缤果和宏观 MINIEV 在国庆期间的销量还是比较坚挺。理想本周略有下跌,以 0.69 万辆位居第三(国庆前一周为 0.76万辆)。 但是榜单最大的 2 个关注点是特斯拉跌出前十,M7大定超过 5 万辆的问界尚未入榜。 在 9 月 25 日-10 月 1 日势头较猛的深蓝、蔚来、零跑和哪吒(周销量都突破 4000 台),但是本周都纷纷回落,只有深蓝保持以 0.3 万台占据第 九位,而其他三个品牌都未在前十。同样吉利银河本周销量 0.18 万辆,也比上周 0.25 万辆下跌。 看完品牌,再看下SUV 市场的数据。比亚迪的元和宋占据的前三,元 PLUS和 宋 PLUS DM-i单周都超过了 5000 台。宋 Pro DM-i和 PLUS EV 分别以 4614 辆和 1722 辆成绩,使得宋 PLUS 车型周销量过万。 理想三兄弟销量,L8 和 L9 都是在 2000 台左右,L7 在冲击 3000 台。热点新闻反复的深蓝 S7,在上市交付过万后,本周的销量来到了 1657 辆。 本周新推出厂家终端的销量榜。比亚迪以 5.1 万台位居第一,南北大众合计约 4.8万台,长安系以 2.3 万台位居第三。而其传统对手长城则不在前十了。最近热点频出的一汽丰田以 1.4 万辆的成绩在日系三兄弟中领先。 最后问题来了,一汽丰田 4S 店销售事件,你怎么看?
#马自达CX-50提车作业一、个人情况介绍 从去年年底开始想要换一辆车,原来是雷凌,开了8年多,问题没有但是行驶驾控一般。最开始想换凯美瑞、浩影、欧兰德、CT5,马自达也看了,当时看了CX5,空间太小,没有特别想下手的车型,4-5月去了上海总部培训,购车的事情也搁置,当时上海车展我也仔细看了马自达的展台,第一眼看CX50的时候挺心动的,当时就种下了种子,只是感觉优惠太少,不急的用车,一直等到8月底,马自达长沙博马店说有1W购置税减免,还有大客户3000优惠,6000置换补贴,本身置换价格还算良心,去年丰田4S店给的价今年马自达也给到了,毕竟开了又接近一年,我的车型是2.5的低配铂钢灰,落地接近18个,送行车记录仪、太阳膜、全车+后备箱脚垫、挡泥板等,我其实是做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测试的,奈何还是喜欢油车,没挡住CX-50的诱惑。 二、外观感受方面 大气漂亮,有质感,对比CRV、荣放好看很多,看了大半年它是最入眼。 三、动力加速及操作感受方面 1、动力加速 2.5L的自然吸气,马力188、最大扭矩250N.m,起步有力但不是特别快,毕竟裸车1.6吨,30-120动力随叫随到,变速箱响应很快,我是喜欢开快车的,当初因为这个原因没有买2.0的高配。 2、操控感受 方向盘非常精准对比之前的雷凌,转向比小,转弯灵巧,很好掉头,我早几天回了一趟乡下,国道上是各种超车,各种穿梭,老婆和老妈都说车子坐起来比之前的雷凌舒服太多,底盘支撑很好,虽然是个扭力梁。 四、空间表现方面 我178身高,体重85KG,坐在前排的空间感觉宽大,没有压抑的感觉,后排空间比CX5长了2拳,轻松翘起二郎腿,头部空间大概还有一拳,后备箱的空间非常的长,后排座椅放倒基本纯平,轻松躺进去睡觉。 五、配置及内饰感受 1、配置方面 系统自带的软件我用的少,每次上车无线CarPlay自动连接,听歌导航非常好用,无线CarPlay也是我当初买车最想要的配置之一 2、内饰感受 内饰有质感上档次,简约不简单的风格,看过欧蓝德、浩影、荣放、比CX50都差点意思。 六、油耗感受 车子大部分是上班代步,跑了几次高架(湘潭-长沙往返),跑一趟国道,目前还没有上过高速,城区油耗会在9个多,高速路段7个左右,目前综合油耗8.3L/100公里 七、舒适度与隔音 1、舒适度方面 座椅支撑性好,但是有点偏硬,隔音对比我试驾的CX30好很多,30的隔音降噪做的不行,对比我之前的雷凌也好太多 2、隔音方面 低速声音很小,速度上来了风噪和胎噪比较大,但是能接受,后期考虑换一个胎噪小的轮胎,17尺的轮胎比19尺的轮胎便宜好多😀。 八、优缺点方面 总结一下这款车的优点,操控、音响效果(虽然是8音响)、隔音、乘坐舒适性最让我满意。缺点有哪些,1、车子座椅偏硬,2、车子太宽停车不方便,特别是对新手,3、不能动不动降价太多,容易伤马粉的心。 🙋🏻♂️情况介绍 🙋🏻♂️ 情况介绍 📉能耗分享 💰晒晒价格 💰费用明细 🧮选车对比 ✏️新车初体验 🗒 真实感受 🔎 槽点反馈 ✏️ 独家秘籍 以上内容,就是本人使用1000公里以来的用车心得,欢迎车友们评论区讨论。最后感谢圈主推荐!
#最美改装掐指一算R7已经开了10个多月了,经历了春夏秋冬,车总体三电技术包括安全性我认为无可指摘,甚至说很强,但人无完人,车其实也一样,在如此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很难不保证车的功能会不断推陈出新。最近飞凡官方出了一期“飞改不可”的节目,还是很接地气的。我觉得官方后续在设计车型的时候,可以不用一板一眼,适当考虑车友后续的改装需求,预留相关的配置。同时,在不涉及安全法规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官方改装选项,由车主自由选择。 下面我来讲讲我心目中,如果R7改款,我最需要新增哪些硬件配置吧。 1、增加储物空间,尤其中控下部要掏空,前排座椅背部加上小桌板。 2、增加后备箱隐藏储物空间,像智己LS6那样。 3、前排增加点烟器口,太需要了,或者再加上大功率无线充电板。 4、座椅舒适性配置,比如驾驶位腿托,后排座椅通风加热按摩角度调整等等。 5、全车氛围灯还需要再加强,包括usb口的指示灯。 6、方向盘可以设计得更战斗更实用一些。 7、底盘前悬架改成双叉臂形式,可选装空气悬挂。 8、后排增加机械开门装置。 9、后驱配置也可以选装激光雷达。 10、增加一些香氛设定功能。 11、增加类似Nomi的语音助手形象。 12、增加车内把手 其他欢迎车友评论补充。
#金九银十车企降价最高超10万近日,各家车企公布了8月份销量,比亚迪产销接近30万台,埃安5万台,理想3万+,蔚来和缤果2万台,小鹏、零跑、极氪、深蓝都是1万出头。很多重点车型都突破了单月1万台。 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很多家滞销或者产品不给力的车型开始了降价之旅。是不是价格下来了?销量就上去了?我们先来看一看宝马、大众、丰田、问界、小鹏及欧拉都是哪些车型降价了,降幅有多少。 合资品牌方面。宝马i3 2022款eDrive 35L降价10.52万元,最大降幅30%,到手价24.87万元起。大众ID.3 2023款升级款纯净智享版降价4.05万元,最大降幅25%,到手价12.24万起。丰田bZ3 2023款精英PRO降价2.37万元,最大降幅14%,到手价14.61万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