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满意】我唯一不太满意的是ID.6 X方向盘的触摸式按键设计,我已经吐槽过包括奔驰在内的好几个车型了,而且现在好像喜欢做这样设计的厂商越来越多了……我为什么不喜欢这样设计,因为容易误触。
【乘坐体验】我试驾这一台是六座车型,我175cm身高,坐在第二排有3拳左右腿部空间,头部空间也很空旷。座椅椅垫的发泡层厚实、真皮触感舒适,独立扶手,椅背倾角可调、头枕触面大、椅背人体工学合理。地台是平整 。我将第二排调至两拳腿部空间后再去到第三排,中央通道过人不擦裤子,落座第三排时腿基本上是顶上了,椅垫也不算高,好在够宽,所以腿叉开坐是可以不顶膝盖的。此外我们现在看地台有一个从1到3排的梯次升高,这样设计有利于二三排乘客的视野通透,感觉上会更舒适。ID.6 X的尾箱空间满座下能放侧放下一个婴儿推车。第三排座椅放倒后全平。
【驾驶感受】试驾车是顶配车型劲能四驱版,其最大功率230kW,峰值扭矩为472N.m。加速明显比途昂380TSI强悍,开上去也有新势力那种追求加速能力的感觉。但是调校上,大众还是尽可能让这台车车主容易从传统燃油车上过渡过来,舒适模式有较快的响应,但也不会出现高性能电动车推背眩晕的那一下;运动模式的话,之前试驾RPO极智长续航版是踩不晕的,但劲能四驱版能踩晕了。ID.6 X的转向回馈有稳定的中心区域,回正力矩清晰,妥妥的大厂风范。不过整体轻快的感受与ID.4 X需要带着一定手臂力量才能掰开的初印象是不同的,这种轻快更适合尺寸更大的车体,“车越大、越易开”的感觉往往就是这么来的,是车企通过调校能给到你的感受。
与此同时,转向过程中ID.6 X的车头响应积极,小幅度的转动方向盘就能顺滑地切换车道,如果你上车前没有注意到ID.6 X的车长,那你开上ID.6 X时绝对会忘掉这是一台大车,直到你开到了停车场才会突然想起问:“这车有这么大么?”
ID.6 X的刹车感受是前段收回动能,适合掌控车速的调节,中段开始感受到较为明显的制动效果,中后段能预期的控制刹停效果。此外它的Autohold调得特别好,深踩到中后段的时候如果车已经停了,那就会有一个力出来辅助踩到底从而激活Autohold,绿灯亮时,轻点一下油门就会释放Autohold,这个时候电机给出来的扭矩非常小,不会像有些车的Autohold那样你稍微踩一点油门就咯噔一下有那种要往前蹿的趋势。
如果和新势力对比,油门和刹车的差异感是最强烈的,ID.6 X在这方面非常细腻,我前段时间试驾蔚来ES6和这次相隔不远,显然油门、刹车这种与传统汽车制造更紧密的部分,大众的深厚功力体现得非常明显。
ID.6 X的底盘相比近年大众的燃油车反而强化了“德味”,这种体验非常有趣,因为大众传统能源车近年已经因为轻量化的关系弱化了那种传统的德系感觉了,但电动车因为底盘铺排电池后更重而回归了“德味”。过震水平也是一流的,悬架效率高,整车对底盘噪音的隔绝非常到位,值得一提的是高速上风噪也并不大。电动车因为没有发动机噪音往往会“放大”其它噪音,ID.6 X能有这样的表现已属惊喜。
点评车型:
2021款ID.6 X Pro极智长续航版

4分“优秀”ID.6 X的驾驶品质感非常在线,尤其是天生的低重心优势加上成熟稳重的底盘调校,还有德味浓郁、韧性十足的方向盘手感,无论是过坎还是攻弯,都表现得游刃有余。并且身姿轻盈,掉头灵活,不管你是老司机还是女新手,上手难度都不是很大,让人不得不佩服大众的造车功底。
作为一辆电动车,动能回收是绕不开的话题,和市面上大多数纯电车不同,ID6X没有设置几档可调的制动能量回收力度,只是在D挡之外增加了一个B挡,实际用起来可将其视为单踏板模式,市区日常驾驶可以明显降低刹车使用频次,但松油明显的拖拽感相信绝大多数司机和乘客都需要好好适应,另外减速过程不亮刹车灯总觉得有些安全隐患。当然,对于老燃油车用户来说,D挡的使用体验相当之友好,具备蠕行模式得同时,松开加速踏板车辆不仅不会进行动能回收,甚至连燃油车发动机的反拖阻力也没有了。
ID6X的制动踏板脚感厚重,前段制动偏软制动力释放感觉不明显,不太“大众”倒是很“通用”,提醒新车主刚上手时拉大车距提前适应。当然,深踩制动,还是可以带给你带来足够的安全感的。
当然,几种不同驾驶模式还是有直观区别的,尤其是前中段的动力响应和灵敏度上方面。
ID6X的NVH表现同样出色,得益于电动车先天优势,日常在市区中低速行驶,车内十分安静,即便在高速公路上以120公里的时速狂飙,噪音控制对于这个级别和身材的suv来说也算很好了,只是风噪稍明显些。
大慢玉:有没有中控银色装饰条反光的,怎么处理的,太晃眼了
【最不满意】
ID.6 X作为一台中大型的SUV,宽度也达到了1848mm,但它的第二排座椅靠背却设计的很窄,坐在左右的两个位置,你会很明显的感到一侧的肩膀失去了承托,长途乘坐起来是比较难受的。
【外观】
ID.6 X的造型延续了大众ID 家族的设计语言,而且作为ID家族的旗舰SUV,ID.6 X采用了双层的贯穿式的LED灯带布局,不仅如此,尾部的贯穿式尾灯还带着大众的车标一起点亮,夜间点亮时十分炫酷,看来大众也得到了奥迪的灯厂真传了。
谁说7座的SUV只能居家平庸,ID.6 X以灵巧的造型向我们展示老牌车企的设计实力。
为了降低风阻提高续航,大众同样将这台车的车身造型设计的十分圆润,而且车顶的大面积银色饰板同样强调了它作为跨界车的定位,不会像理想ONE的造型一样显得中庸和平淡。
【空间】
ID.6 X的长宽高虽然只有4876/1848/1680mm,但它的轴距达到了2965mm,在长度并无优势的情况下,它的拥有将近3米的轴距表现,这让它的二三排空间都相当充裕,不是同级别燃油车型那种第三排只能应急的级别。
【内饰】
在ID.6 X内饰上,最有辨识度地方就是这个全液晶的仪表盘搭配旋钮换挡的机构了,让整个内饰充满了科技感,个人认为是要比特斯拉、小鹏那样的使用怀挡式换挡更具特色的。
这块12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大屏和5.3英寸i-ID信息组合仪表还是让我感到挺新鲜的,和大众那些汽油车型的车机的交互逻辑完全不同,而且界面简洁方便,上手相当快捷。缺点也是有的,开放度较低,应用商店里的APP也不多,这点是无法和自主品牌相比的。
【驾乘感受】
双电机四驱的动力水平十分优秀,加速体验不亚于大众的380TSI车型,扭矩释放更早,所以开起来十分轻快。而且大众ID系车型一贯的优点就是它的电门调节得像汽油车一样线性。而且顶配版本所配备的DCC智能动态底盘控制系统让整台车能屈能伸,平直的水泥路面能给你良好的操控感,颠簸路宽也能给予你和家人安心和舒适。
【续航】
在上海最冷的一天我试了这台ID.6 X,满电续航大概有个500km左右,而且它的电量掉的很实,表显多少就能跑多少,不会有电量突然断崖式下滑的情况发生,这点值得给好评。
【总结】
作为一台家用七座纯电SUV,第二排座椅靠背过窄是它唯一的问题,但第二排的乘坐体验不也正是家用车的重点所在吗,总不能自己开着爽,却忽略了家人孩子吧,而且ID.6 X当前的价格是没有什么优惠的,总体来讲比起那些新势力造车的同尺寸纯电SUV,并没有什么优势。
【最满意】
空间很大,第二排调到靠后的位置上时,第三排依旧可以坐得下一个183的人;动力很不错,既不会感到很迟缓,也不会出现动力太强不好控制的感觉;续航缩水很少,在使用B挡并打开ACC的情况下表显掉了10公里,而实际则开了19公里;转弯半径非常小,在狭窄路口调头时也可以一把完成。
【最不满意】
驾驶辅助灵敏度过高,在行人距离车辆还有几米的距离时就会触发主动刹车;在较为狭窄的车位里,也会出现经常性的自动刹车,倒车入位经常需要一直踩着电门完成;车机系统卡顿,在使用车载导航时,定位会出现不准的情况,并且会突然出现车机完全不动的现象。
【续航】
在车外温度-2℃,空调开到28摄氏度时,实际行驶17公里后表显续航减少30公里,在车外温度4℃,空调开到27℃,且全程开启ACC,开启动能回收后,实际行驶19公里表显续航仅减少了10公里。
【乘坐体验】
除了加速时的动力感受外,其他部分都和一辆通常意义上的大众没有什么区别,座椅的包裹性和减震效果都很有“德味”。
【驾驶感受】
在初段会比较明确地感受到推背感,在后段会有所减弱;在突然的变道时悬架给到的支撑很有力,不会出现左摇右晃的感觉;转弯半径非常小,在地库或是村道上也不需要担心剐蹭问题。
【驾驶感受】
动力系统
体验的是83.4kWh、204马力的动力版本,无论从起步到后期加速,都是调教得令人相当满意。日常行驶中的加速显得动力底蕴充足,随便抢个位不是问题,但同时在起步的时候,又不会因为动力过猛而难于掌控,使你在不用刻意轻踩电门的情况下,动力也能被抑制在很好控制的范围,从小到大线性输出。总之对电门的控制是容易上手的,而且随时能根据驾驶员意图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没有打开类似“单踏板”的模式下,收电门时不会有明显的拖拽感,可以体验溜车感觉,驾驶惬意。日常使用时感受到的基本就是没有电机的声音以及平顺。
底盘感受
底盘的舒适性基本没有什么过失,柔韧厚重舒适得体,没有了以前大众的死硬,也不会软得发飘,起步刹车也不会抬头点头,正常转弯调头不会明显侧倾。相比于最近试驾过的底盘比较优秀的星越L雷神混动,其柔韧性更优越一阶,连最后的一丁点硬也抹掉了。只是在连续不平的路面时,悬挂的表现比起以往的大众的那种紧绷,来了多一点的活跃,有点像法系车的那种化解形式,似是松散,但又不是松散,每个零部件都是紧连在一起,以更活跃的形式来化解颠簸。路噪的抑制也很不错。
总之在电门、动力与避震方面,日常使用基本不会有什么不满,表面相当优秀,称心如意,体现出大众深厚的造车功力。
转向手感
转向方面,可能最近试的车都是如今比较偏向的转向力度很轻的调教,所以刚上手时会觉得ID.6 X(图片|配置|询价)的方向盘稍重一点,但印象中这就是当代大众惯用的转向力度,并且开起来后也没有什么影响。在停车场挪车调头时,转弯半径不大,以这样的车身尺寸,比想象中灵活。日常使用中,转向手感和指向的精准度依然是过往大众的感觉,不会模糊,适中的调教,当然也不会像操控类车的那种好玩。对于不追求转向上驾驶乐趣,需要家用车的平稳的用户,是很友好的。
点评车型:
2021款ID.6 X 1st Edition ID.初见版

4.93分“优秀”ID6给我的感觉:时尚科技,驾驶乐趣,安全舒适,出行方便空间大,续航靠谱,用车费用底
时尚科技:外观大气时尚,内饰做工精细,前后贯穿式灯带和发光LOGO夜晚最靓,车机语音交互流畅方便快捷
驾驶乐趣:新手上手很快,提速,变道超车快而稳
L2辅助驾驶让驾驶更轻松
安全舒适:权威机构碰撞测试全5星,安静噪音少,座椅舒服,全景天幕视野开阔
出行方便空间大:满足全家7人出行,5人出行时第三排放到后备箱空间大
坐标:江苏省苏州市,续航靠谱:B档,经济模式,电量100开到0
夏季开冷空调续航:可开450多公里
春秋季不开空调续航:可开550多公里
冬季开暖空调,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电池包预加热,续航表现:可开350多公里
仪表盘显示续航电量准确,续航里程的长短与驾驶模式驾驶习惯有很大关系。
家用充电装费用底:平均每公里0.05元
需要改进的项目:
第三排空间加长200~300mm,车宽度加大200mm那就完美了!
青剑5:夏季空调续航差有100多公里吗
用户1077065661211:0.05你牛,确定不是大众的托?
想拥有自己的小车车:这款车确实帅 可惜没有汽油版本的
我是油车换电车的,这车我是换对了,太香了!
现在公司不景气了,出差油费不给报销了,
原来开2.0T出一趟差来回1200公里,仅油费得加到700左右,
换成电车,同样里程,花了25,你信吗!???
事情是这样的,家里谷电0.35/度,出发家里充满80度电,显示里程550,高速120巡航,从无锡一口气来到连云港440公里,还有8%电量,90公里续航,到客户那有快充,抽抽烟,喝喝茶的功夫,瞬间加满。中间去了赣榆,新浦,宿迁市区 沭阳,转了一大圈,走到了,免费蹭电冲到哪,好开森啊
先说说最满意的地方,
1.超长续航,高速450.市区530,妥妥的,车到手已经开了3000公里了,这都是亲测数据,很精准!
2.操控,电车真的很好开,高速很稳,市区提速很快,超车迅速,一定是红绿灯最先串出去的仔!
3.智能,自动驾驶,自动跟车,车道保持,人工智联,这点油车是没法比拟的!
4.现在流行改色膜,加装什么的,我比较传统,觉得还是原车的比较好,只做了贴膜和大众原车的流媒体后视镜,前后双摄,带倒车影像,行车记录仪一体的,夜间行车,视角范围也增加了不少,值得推荐!我这是买车谈好送的,哈哈哈哈
5.超大灵活空间,我是一个喜欢户外,露营,钓鱼,骑行,航拍,桨板,这车能满足我一切的需求,常常开到湖边,打开尾门,放倒2-3排座椅,铺上毯子,躺在车里航拍,钓鱼,睡一觉,好舒服。高速开车累了,我也是这么睡觉的!
也说说不满意的地方吧,
1.内饰面板朔料感太强了,不如我之前的油车,有一说一,显得冰冷。
2.2排座椅有点陡,坐长途还是有点累的,这是我同事坐我车的体验。
尚金看车:你发帖到今天为止近四个月了,感受是不是比法拉利还过瘾?
的确很划算二十多万就能实现大几百万的驾驶体验。没有不好的道理啊。
但是有个区别,法拉利有声浪,驾驶感受就象炸街那样过瘾。你这体验的大几百万就差那么一点点,不过价格已经决定了它的身份。
没有声浪的感觉,就象枕边躺着一个哑女,驾驶缺乏灵魂啊……
呼风唤雨948:在牛逼也就开八年。
坚强的锅盖4m0:个人觉得新能源家里能充电的,那是真省钱(尤其赶上晚上特价电),要是快充等外边充电的,那有点不合适,比油车也没省下多少,还不方便。
车型外观大气圆润,尾灯组与前脸进行了很好的呼应。贯穿式造型与前大灯如出一辙,大众LOGO和连接两只尾灯的两根红色条纹,同样是可以点亮的,灯光唤醒很吸应人.
【动力】
提速相当给力,无论是市区行驶还是高速畅游或者爬坡动力都没得说,驾驶起来相当的不错。
中控台加入了大面积的纤维板进行装饰,悬浮式的仪表盘、中控屏,与整车的简洁与科技相吻合
【续航】
五百毫无压力,平均电耗开空调18.5,不开14的电耗。
【乘坐体验】
整车质感好,底盘好,隔音效果很不错
【空间表现】
足够用,七座应急。前排坐着很舒适,无论是头部还是腿部的空间都很充足,后排空间表现还是不错的,虽然翘二郎腿,也不会感到很挤。
【最不满意】
智能化稍欠
缺点:希望厂家能解决一下中控过减速带的摩擦声音,高速a柱的风噪有点大,鸣笛喇叭带拉跨,打通手机软件解锁启动车子的功能,车机ot a的频率太低,希望下一个版本可以加入第3方导航的抬头显示,一脚踢关后备箱不灵敏,
优点:底盘质感很高级,紧绷贴合路面,大的起伏又很稳定,跑高速稳得一塌糊涂,当大五座来用空间非常棒,这么大的车转弯非常灵活,掉头比我之前的小车还灵活,续航电脑计算的非常真实,虽说达不到标的,基本可以跑到500以上10度左右的温度,零度以下400,抬头显示可以显示L2驾驶的状态很好用,车道保持居中非常稳很意外,封闭道路完全可以自己开,我100多公里的高速L2一口气儿开回去敢信吗?这车车头难看了点儿,侧面跟尾部没毛病,
工地上搬砖的大叔:某宝花了几十买了个啦啊加上去,瞬间档次提高许多
黄河太平洋:红色很漂亮啊
点评车型:
2021款ID.6 X 1st Edition ID.初见版

4.79分“优秀”上汽大众ID.6X对我来说,首先是经济性。因为我通勤每天在70km左右,每月大约行驶三千公里左右。如果是燃油车的话,仅油费接近两千,自从买了纯电动,光是每月油费就节省一千五百元,朋友们,这一项就打动了我。到今天正好购买半年,行驶一万七千公里,实际花费电费1600元。这样算下来,基本上六个月省了五个月的费用。再加上我购买的是ID.6X初见版,赠送2400度电的权益,平时跑长途的话,我会用特来电或者国电公用桩充电,免费的真香!最关键的是以后的保养基本上都是免费的。还有就是车机操控性能优越,并在上月上线了美团、云听、爱奇艺等客户端。流量还是免费的,权益以后还有很多。特别是大众App上线了很多玩法,我们可以薅羊毛啦!要说有啥不足的地方,大概在乡下高洼不平的道路上驾驶可能有点颠簸。再就是机车偶尔有bug,车载的网络偶尔会丢失。
德系的行驶质感,拉胯的智能配置,语音控制辨识度及支持功能都存在明显短板,死机+断网问题偶尔出现,内饰噪音控制还有点不足,总体来说,性价比很高。
用户2585255068211:连语言导航也不行吗?有没有试过远程开空调之类
点评车型:
2021款ID.6 X Pro极智长续航版

4分“优秀”ID.6X是上汽大众在中国推出的第二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型,其定位于纯电中 大型SUV。
首先它的设计相比ID.4系列要更加符合新能源车的身份,特别是前脸的大面积头灯加上围成一圈的日行灯,搭配起来很有科技感。4876mm的车长,以及具有力量感的车身线条,让它看起来还是挺壮实的,再辅以试驾车尊贵的酒红色涂装,开在街上回头率还是很高的。
内饰还是大众全新的数字化风格,小尺寸仪表+大尺寸中控屏是时下流行的设计,中控台尽量减少实体按键,使得内饰视觉效果非常简约。触控式按键有声音和振动反馈,防止误触。车机反应速度和界面设计都不错,图标和字体也很大,看起来很清楚。
试驾车为七座版本,空间方面表现只能说比较正常,没有惊喜,第三排空间稍显局促,不适合成年人长时间乘坐。
中配车型为后置单电机,最大功率150千瓦,最大扭矩310牛·米,参数和大众低功2.0T差不多,带动体重超过2吨的ID.6X,只能说是够用。不过电动车的特点就是平顺,这是燃油车无法比拟的。底盘和转向都是大众一惯沉稳的风格,有一定的品质感。
MEB平台下的新车,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价格都比较实惠。ID.6X也是这样,中配走量车型售价也就是26、7万,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点评车型:
2021款ID.6 X Prime劲能四驱版

4分“优秀”外观上ID.6 X依旧是延续了家族化的设计风格,相比ID.4 X它采用了双前格珊饰条的设计,内部点阵式的镀铬装饰,显得更加的精致大气。车灯同样配备了IQ Light矩阵式LED大灯,夜晚真的非常好用。车身侧面悬浮式车顶,非常的时尚。在刹车方面它的后制动采用的依旧是鼓刹。车尾贯穿式的尾灯带有动画效果,点亮和关闭都有非常强的仪式感。车内整体布局和ID.4 X大相径庭,关于换挡机构在仪表盘上的问题,我们刚开始都觉得设计的不好,但是开起来就会知道,去使用到它的时候很少,基本上就上车下车使用一下,所以习惯之后还是能够接受的。在空间上,第二排的空间非常的宽敞,第三排空间中规中矩。动力方面它搭载了前后双电机,最大功率230kW,最大扭矩472N·m。相当于一些3.0T的发动机水平,动力输出平顺、响应积极。悬挂方面,对于一些小的震动过滤的很彻底,但是在过一些大颠簸的时候,就会感觉悬挂比较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