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日记本来家里有两辆车,一辆跟了我快十年却没怎么开过的13款荣威350,还有一辆别克威朗,两个都是手动挡,以前不觉得手动挡有什么不好,可随着年龄增长,发现手动挡乐趣变成了来着麻烦,尤其是媳妇儿更是一脸嫌弃,经常抱怨开车累,这两年一直有换车的想法,但是疫情原因导致收入不稳定,一直在求稳,期间看过几次皓影、CRV、昂科威S、凯迪拉克XT4,也是试驾了几次开始决定买个混动车,也差点就交钱定了皓影的HEV版,如果不是对混动不够了解就直接下定了,今年口罩放开后就一直在看车,定位就是一台20W左右的合资车,自从决定入手混动后,网上各种比亚迪帖子推送给我,确实也收到一定影响,4月份第一次去比亚迪4S看车,进门后顿时感受到国产服务的崛起,试驾了宋plus d'mi后感觉之前看的都不香了,比CRV的油混体验更舒适,但颠簸处理、过弯、底盘稳定确实不去本田的有信心,但CRV的插混价格高出太多了,优势也不明显,各种对比后决定随大流,选销量高、性价比高、智能化水平高的比亚迪,后来又在唐、护卫舰、宋plus之间进行了纠结,等了段时间的宋plus冠军版,等到发布后对老款造型、配置升级、价格都不是很满意,最后选择了不用等车还有优惠的宋 Plus DMI110km 旗舰 Plus 版,还有一方面原因是老款比新款配置高,龙颜前脸比猫脸大气,唯一觉得冠军版吸引人的是150km的版本,fad、dlink4.0、苹果NFC解锁。 订车赶上了一波政府补贴6000和老款一万现金优惠,再加上3000置换补贴,还是很合适的,本来想走个无息贷款,后来各个卡凑到一起差不了太多,算了算全款能少个4000的服务费和500的上牌费,另外保险也少点,最后走得全款,只是完税上牌自己去办,不过也都是很快就能办完,而且新能源上牌只花费了20块钱,很惊讶。 开了几天的使用感受是外观线条流畅且动感十足。车内空间宽敞舒适,采用优质材料和精细工艺,给人一种豪华感。此外,我对该车的安全性能和智能科技配置也非常满意。在提车当天,我感受到了这款车所带来的惊喜。车身线条优美,外观光洁闪亮。进入车内,座椅舒适,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力。仪表盘和中控台布局清晰简洁,各种功能按钮一目了然。中央触控屏幕非常响应灵敏,操作便捷。 驾驶过程中,我对其动力和操控性能印象深刻,强劲的动力输出,加速迅猛且平顺,关键是真的很省,感受到了马儿吃的少跑得快,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稳定而舒适,智能科技也令人惊叹。 不过比亚迪的dlink4.0更新有点拉垮,仪表导航市场上很普遍了,但这台车没有,不是硬件不支持,而是车商软件跟不上,另外nfc不支持苹果太不方便! 请圈主加达加斯加推荐!
#领克08试驾体验领克08出来很久了,也终于在最近等到了展车,领克08可以说填补了国产中型SUV的空白,你要说以前有,我反正在这个价位上没什么有印象的车型,只知道丰田本田的车。你要是说领克是合资,那我也不说什么。另外本人因为老车空间以小著称,又被丈母娘吐槽过车小,而且男的开个中型SUV确实更大气点,有换车想法了,接下来说感受。1.外观比图片有质感,包括吐槽的钢牙,实际没那么突兀,建议去体验实车。2.内饰槽点最大,最大的感觉就是门板座椅中控和车台的内饰元素太多,材质不够统一,不够统一整体感,还有就是内饰质感不够高级,也去看了极氪x,那个内饰的高级感和整体性要明显更好。另外蔚来es也体验过,也是整体感好。网络上看深蓝s7也不错。3.还是内饰,方向盘按键塑料感和阻尼感真不行。掉档次。4.后排座椅我坐的最久,要最舒服的姿势,屁股不能贴后排,腿部空间太大,本人175/75体型中等,建议再加长3公分。5.音响比我的马3强不少,但是没达到震撼的程度。6.卖点之一的92寸ar没体验到。说的主要是缺点,优点就是比传统油车变化太大更有新鲜感,08如果价格卡住本田crv和丰田的荣放,我觉得领克的销量大有可为,这五年来国产车的进步太大了,反正现在看不得本田丰田的塑料和敷衍了。另外领克的车要去看实车,有很多设计上的特点和小心思,希望08内饰能再优化下
#用车心得今天单程145公里,来回290公里,与图一右侧用电里程加用油里程基本吻合。 基础情况:满电238公里,油306公里出发,极限纯电,全程空调23度自动模式,座椅自动通风(座椅35度会开启),返程听歌,音量35%。 电里程32公里强制启动増程器,切换到燃油优先,此时纯电行驶214公里。 到家燃油里程剩余215,使用306-215=91公里,但燃油行驶73公里,少18公里公里,这些应该用在车机、空调、日行灯以及听歌了。油耗显示7.7升百公里。 最后还有个问题,纯电里程变成59公里了,充了59-32=27公里。已知百公里油耗7.7,那一公里就是0.077,每公里油耗乘上27公里,0.077*27=2.079升油,亏电油耗7.7-2.079=5.621升百公里。(两人一狗载重330斤) 说说优点和当初选c11的理由:当时看中三款,星越L燃油版、宋大妈还有c11。 喜欢星越L整体,但是最后纯油劝退,我不想选低配,不去想多出的几万块加油香,也不考虑燃油车更保值一点点。我要高配,要科技感,要功能多(刚回程三点多困得很,这时候ACCLCC就很有用,顶过了困的时候) 宋大妈劝退我是因为纯电里程短,基本要每日一冲,且只有磷酸铁锂不适合经常快充,因为自己没充电桩,最后去试驾发现太土了,不符合审美,新款宋又没出来,s7也没出来。(且不喜欢向日葵屏) C11呢现在8000+多公里,八分之七都是用电,短途满电可跑200+,超过200公里也没有续航焦虑且油耗真不高,毕竟两吨。电车架构空间大,堆料足,重点是新款升级了避震。提车到现在一直快充。増程器启动后如果只是维持一定的速度行驶真的不响,加速声音才响(亏电情况)。异响呢?也有,但在预期中。确实相比其他品牌小毛病多点,但隔壁深蓝啥的也没好哪去。合资是挺好,但不代表没毛病,减配烧机油啥的多少年了,高价低配就算了,还少螺丝后排座椅钢板啥的,挺恶心的,而且智能化不行。 这就是买之前选车经历和对c11的预期以及8000多公里实际情况。这两个月的销量也能说明很多人想明白了选车的一些事。
#提车日记喜提新车了,雪佛兰,说说我个人的体验吧!本来很看好日系的两田的SUV,23年初时候就换了这个品牌,因为买的时候降价,优惠5.5万,探界者这货从刚上市时的火爆逐渐就凉下来了,现在每个月也就这点低的销量,而且终端优惠幅度越来越大 … 还有,这车挺有驾驶乐趣的,不堵车油耗不高,行驶高级感很强,尤其是底盘的调教绝对是同级别车中车身的跟随性也特别好,底盘的柔韧性相当出色,方向盘的手感也很棒,比较精准,唯一的缺点就是后排头部空间一般,后排座椅相对还是短了一点…… 这车现在终端优惠幅度相当大,平均在5-6万多,主要还是销量不太好。 这车不存在什么售后问题,不存在什么后期费用太高的问题,一点都不高! 还有主要是安全系数高,相比日系地盘刚强度过硬,便宜+安全才是王道,用车成本不用去考虑,既然买得起就用得起! 探界者属于中小型5座SUV,4米6。动力系统为1.5T和2.0T高低配。我的是便宜的1.5T顿挫有,速度的话感觉还好,还能接受,起步反应确实慢,感觉主要还是换挡慢,有时候踩油门,发动机差不多2000转了,还没换挡,感觉发动机已经在憋一股劲了,变速箱还没给它放出来,感觉1.5是只能这样了。不过只要胆子大,路上超过百分之80的车子不是问题。 再来说说探界者的劣势,第一,内饰审美问题。虽然说内饰这个东西具有太强的主观性,但雪佛兰系列的内饰真的不能让很多人接受。几乎和探界者一毛一样的昂科威,比探界者贵两万,这两万其中就包含了内饰。 不过可以淘宝上淘2000多装饰品来装,省钱是省了18000,但是效果一般,十个配件改造8个没用什么提高档次。🈶️部分淘宝购买截屏可以参考购买! 第二,品牌力。这是探界者由于通用在华的销售定位政策,使得品牌影响力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最菜的合资车就是雪佛兰了。 第三,通用的变速箱问题,除了CT6以外,通用所有车型的变速箱,都不是很能打。 第四,油耗车跑起来说不出什么不好,也说不出什么好的。跑高速的话也不是太费油,但速度上不去的话,相比其他牌子油耗偏大,平均8.8,最低6.6,油箱只有59升,实在是有点小啊,车底没有防护,走烂路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过工地开了几天,野外工作修路的还没发生问题。 缺点或者不足肯定都有,哪个车一点没有不可能,综合来说的话,你就对比价格对比配置对比还可以就可以💭,比较人生漫漫但时间有限,容不得思考许久太多,就自己偏向喜好看安全系数外观空间价格还是后期使用成本和故障率等差不多就行,如燃油泵等问题,没精力去考虑研究了) 手机打了这么多好累,希望对你有用!!
#提车日记【前期准备】 23年5月准备结婚,结婚前计划买辆车,初步定位家用B级轿车;从4月份开始恶补汽车知识,因为之间没有用车需求所以一直没关注这一领域。从懂车帝看“选车”“视频”“资讯”“排行榜”等各大板块,每天都看,像着了魔似的😂😂 【目标锁定】 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初步想法有三:一是买车要看销量,看市面保有量大的品牌车系,不买冷门车,B级车中凯美瑞、雅阁、帕萨特和迈腾,长期霸占前四位,买车前后奔驰C级好像挤入了前四名。二是汽车要皮实耐造、口碑好、省力省心;因为我相当一段时间内长期在外地上班,大部分时间是我对象开,基于这点我们还考虑要不要买辆紧凑型轿车,也是纠结了好一段时间,最后还是觉得一步到位,几年内不再换车,锁定了B级车。三是驾驶要舒适,外观要大气,毕竟车买了是要开的,是服务于人的。最初锁定在除前四名外还考虑了君威、红旗H5、蒙迪欧,为此还专门做了个表格,从价格、优缺点等进行对比,甚是用心。蒙迪欧的大联屏、红旗国产精品、君威性价比高,但红旗和蒙迪欧优惠力度小,家里本有一辆别克车,所以三者都被淘汰出局。不喜欢日系车,从心里一开始也没打算买日系车,不过感觉丰田凯美瑞还是不错的,本田雅阁确实一看没看,两者也被淘汰。最后还是落在了迈腾和帕萨特上。 【选车过程】 休假回家开始试驾,迈腾、帕萨特都试驾了试驾的都是高配车,因为之前只开过家里的别克威朗Pro,没开过别的车,B级车毕竟比A级车要稳,坐进去更有安全感,其他在具体的也没感受出来。又考虑了配置对比,最终决定要是迈腾就上330豪华,要是帕萨特就选星空精英。因为假期较短,重要的事情是准备结婚,婚前最终是没买上车。 【买车过程】 办完婚礼,办完答谢宴,旅游归来后,去上班之前还是买下了它--我的爱车--2023款 改款 330TSI星空精英 帕萨特,甚是喜欢!因为朋友在汽贸城上班,前期和4S店询价、看车,最终价格还是朋友这里合适,果断交钱提车,当天便开上了我心爱的帕萨特。2023年6月11日成交价全款落地18.6,赠全车玻璃贴膜、前后脚垫,无其它。 【用车感受】 开上自己的车和开试驾车又不是一个感觉,驾驶感受全看个人,主观而非客观,动力还是可以感受出来的,加速比较平顺,超车也很随意。油耗方面也比较满意,高速5个多,上高速前加满油显示续航800多公里,上了高速,续航越开越久,最长貌似涨到一千大几百,具体记不清了,下高速拍照5.1l/100kg。市区开车,送老婆上下班,送去上班紧接着开回来,一来回13公里,油耗10个以内。 【不满意处】 车机系统不好用,没有自带导航,carplay也不好用,通过carplay连接手机导航,路线偏离不纠正仍按原路线指引,后来还是买的手机支架。 车辆太长,老婆开嫌大,我去上班,车就很少开了。 【圈主推荐】
#奥迪A6 Avant e-tron亮相【这6款合资新车下半年来袭,全部是德系,能否再造销量神话呢?】 1、奥迪A6 e-tron 一句话点评:基于PPE平台打造,综合最大功率350kW 2、大众ID. AERO 一句话点评:全新电动中型轿车,风阻系数仅0.228 3、大众ID.7 VIZZION 一句话点评:基于大众MEB平台打造,采用IQ.Light技术 4、宝马i5 一句话点评:第五代宝马eDrive技术加持,搭载全新iDrive 8操作系统 5、全新一代宝马2系 一句话点评:引入国产,轴距加长 6、奔驰CLE 一句话点评:全系48V轻混+后轮转向,取代现有E Coupe
#你买这车后悔了吗?分享一下感受给想买速腾又在纠结要不要的兄弟们!我一开始也考虑过很多车子,思域星瑞红旗凌度03等……(价格有差异但是都能接受)也是听了好多人的意见,不光眼花耳朵也花,🤣但是后来想想吧这个价位买车子除了考虑家用还能考虑什么?这个价位的车子也都对比过了就不叙述感受了,这玩意每个人想法不一样的。 就分享一条感受吧,这个价位的车子真的只有用来家用的而已,家用考虑的无非就是质量,油耗,保值,用车成本嘛?所以最后选择了速腾,这款车子哪方便都不突出,但是哪方面都能打。 不要再说变速箱的问题了,现在新速腾是全新的双离合了,那么高的销量?那么高的保值率还说明不了什么嘛?我也有修车的亲戚,也知道去咨询一下。况且现在新款速腾顿挫几乎都没有了。所以想买的可以真的考虑入手,这款车子无论是动力,油耗,口碑,颜值,科技,稳重哪方面都不突出,但是哪方面都还比较优秀。至于为啥我舔它,因为我买了,而且感受还真不错就那么简单! 欢迎想来交流一下心得的。差不多价位的想来秀你优越感的就免了,你有你的好我有我的好。高档次的请随意我是小丑。如果提升到支不支持国产这个高度了就别来了, 恶心! 天天看车都有人非要拿爱国来说事,合资跟国产归根结底都是汽车。都是消耗品。真想说一句难道我不买国产就不爱国了?买国产的就一定是爱国人士? 我踏马只配买十几万的车你说我不考虑这些用车成本我考虑啥?跟人家只能吃得起泡面你非要人家注意营养搭配注意健康一样搞笑。啥也不是😏
#蒙迪欧 你选1.5T还是2.0T?其实美系并不是最卷的,自以为事感动自己才是最为可怕的,我坚信只有低价格高配置才是性价比最合理的解释。从我目前看到的网友吐槽,对于丐版15万并不是很买账,尤其是面对2.0丐版相差不太大的价格吐槽更多。 还有近期主推的锐界L也是,内饰与时代接轨了,外观追求个性,拥有大空间打家庭牌,与以往家族样式大相径庭,油耗也降下来了。这是SUV市场天下大同的表现,个人觉得卷未必坏事,可以逼着同行不得不提升标准,可悲的是越来越难保留自己的特性。 或许是自主和新势力真的更卷,那些合资豪华死咬这所谓的高配置已经被列为标配门槛。那么自主和新势力品牌力上升,消费者自然不会在随意听信外来和尚好念经这套理论。 就好比特斯拉为何火,一个是洋大人的高端出身,本身又算是最早吃螃蟹的一波,最重要是动不动价格自砍一刀的魄力。这些综合起来才能有强力的销量,就连曾经LOW到不行的BYD如今定位怎么改变了,仅靠水军是不可能成为真正霸主的,买车的也不是都是头脑一热,还是认同了某些理念,即便偶尔出现的起火也被默许了。 最想表达的是,新闻的特点从来都是找痛点,制造矛盾冲突。引发事件并导向更符合网友共鸣的方向,因此美系日韩日落西山你就能明白为何了。 那些个起火啊失控啊等报道,总能引发关注但这些在汽车故障中太常见了。起火与新能源是对立的,特斯拉、比亚迪起火或者这俩同时出现流量就来了。千万别信美式概念,肌肉车并不多见,给你也未必真驾驭的了。 最后,蒙迪欧是长安福特旗下一款深耕多年的车型了,各方面相对比较完善。B级别竞争竞争贼激烈,一眼望去全是敌军,新车越来越不好卖,降价虽是恶性循环但对消费者是有好处的,别信专家那些大道理什么降价对市场不好,消费者就该买贵车?就该全价买车?甚至加价买车?如果能多些更实惠的标配和服务那么才是所谓的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