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鲁BRZ晒订单烂仔车,人生第一辆车,买的时候挺冲动的,到手之后其实有点折磨,毕竟选择手动挡你就要面对低速跟车、档位选择、坡起、死火、没有任何驾驶辅助等种种麻烦。 在2023年,连BBA都在车展展台C位展览最新的电动平台底盘的时刻,市场上还有这种1吨2出头手动后驱的情怀小跑车,这件事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奢侈。 你可以说BRZ是一辆操控极佳的车,老手可以开着他在车流中穿梭如燕,在赛道驰骋,在场地漂移,但当你将用车场景限制在周一到周五的日常、两点之间,在国产十万多的电车已经有种种配置的当下,驾驶BRZ通勤并不是一件让人很轻松愉悦的事情,但我从未后悔。 不抒情了,红绿灯死火的时候/出地库坡起有点后悔买手动(捂脸),下面讲讲我第一辆车选BRZ有什么舒服/觉得难受的地方。 舒服的点: 1.整车除了屁股像君威,外观风格统一,内饰语言简洁(没内饰),对懂BRZ和不懂的男人杀伤力都不错。(女人是论外,我女朋友认我车是看那个蓝色,小蓝车); 2.全物理按键,逻辑简单易懂,功能少但易用,不看说明书搞懂全车99%的按钮作用; 3.方向盘虚位很小反应灵敏(这点都被吹烂了,没啥好讲的); 4.视野巨好,因为A柱小三角窗的存在,主驾几乎不存在视野盲区; 5.拉高转心潮澎湃,路上动力够用; 6. 转弯侧倾极小,座椅包裹性足 7.小区门口保安大哥对我的态度好了巨多(但他看我坡起溜车后态度有所回落,差评!) 难受的点: 1.低转拖拉机,没热车时更像拖拉机; 2.低转热了车油门反应也像拖拉机,1档尤其明显,2档有所改善。2000转以下时踩油/松油要过至少半秒才会有反应,所以低速1档跟车比较像个智障,平时1档工矿油门延迟也让人痛苦,2档就没这么难受; 3.真没啥动力,上海电动爹遍地走,我想起步跟车快点发动机上4000转的声音和旁边的电动爹比就有点精神; 4.空间小不提了,后排座椅和锁位之间有条缝,3-5mm,后窗那能看到,搞不懂为啥座椅还不能靠紧; 5.1800转时,倒车雷达和顶棚会疯狂共振,整个车都在震,如果快速离开这个转速就无感,但在附近会折磨; 6.我和对象180,我还是肥仔,贴着别人停车会很难上下车; 7.出去旅游路过大桥的话,会因为座椅太低看不到外面的景色😅被王者/SUV/面包挡住看不到红绿灯更是家常便饭; 还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就不提了,上面提的那些点其实也不算啥问题,希望早日赚大钱,把轮胎轮毂避震刹车机增早日安排,看着群里的富哥改车我是真羡慕🥲
柴犬小熊啊:我是如何做到加95#汽油6.x元一升的
#用车感受1、购买背景 大学毕业在南方工作,单身时候一直开着单位的公车出行,谈恋爱了之后就需要有个方便约会的代步工具了,我也不能骑电动车去载女孩子看电影吧。一开始预算上的高了,直接去看了20w左右的crv,rav4,天籁这些日系车,后来经过时间的流逝,兜里的💰冲这个价格的车子就有些不方便了,于是一直在降预算。 起初和同事去看了荣威,雪弗兰,大众,丰田,本田,不是价格太好看就是车型丑,对面的别克4s店就这么顺其自然的进去了。 10w内落地的车子,店里只有英朗1.5L的车型,销售首先报价8.8,谈了谈价格,最终8.32落地,首付5.32贷3,分18期无息无抵押无手续费,就是被迫办了一张信用卡,使用信用卡还贷。送了地盘护甲,车窗贴膜,钥匙扣,脚垫,两次无忧服务(事故类型),两次保养。 2、静态体验 英朗的外观大气,遍地都是英朗,说明大众审美都是差不多的。内饰简洁,全是塑料件,皮质座椅,后排无头枕,只是纯黑色看着没那么好看,,于是买了橙色的座椅套,座椅高级感一下子就显出来了,毕竟副驾老婆坐的多一点,我乖乖做好司机的职责就好。 多功能方向盘在开了三个月后才摸索清楚,会使用定速巡航了(之前只上高架不上高速)。音乐切歌向上是下一首,向下是上一首(反人类设计)。高德导航,蓝牙音乐,CarPlay应有就有,功能并不复杂,主要是齐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本人178,120,调整好位置之后后排坐人还有两拳的距离,后排轻轻松松,不显得那么拥挤,空间在A级车里是很出色的优点,只可惜座椅有点硬,不像日式大沙发一般舒服。 3、动态体验 本人常开路口是市郊,限速70,1.5自吸排量的车真的是起步太肉了,看着旁边的车一辆接一辆的在红绿灯路口超你,不过上了40之后提速很快,而且也很稳。刚开这车的时候明显感觉方向盘比较重,询问了车友得知大家都是一样的情况,这应该是别克给驾驶员独有的安全感吧,稳稳重重,踏实。方向指哪打哪,也不跑偏,就是方向转弯半径相对其他A级车子来说有点大。 车速上60之后胎噪大,风噪大,小石子崩在车上砰砰响,隔音是真的差劲,有些加装隔音棉的车友都反应毫无变化,直接音乐开大音量就好了,毕竟价格摆在这里,一切都可以理解。 过年回家,浙江回内蒙古,2000公里的路全程高速,车速120以下车子很稳,超过120就是到了特大桥横风区有点飘,需要两手把控方向盘,毕竟回家为了团圆,减速行驶,安全系数提高不少。西北地区丘陵山比较多,1.5自吸的车子爬坡能力一般,油门哄哄响,爬不上去,慢慢悠悠,如果追求动力一定要买带T的车子。 4、油耗 本人经常跑市郊,偶尔高速,车子去年9月20号提车,半年时间跑了1.3w+的路程,高速6k,市区7k。之前使用小熊油耗app记录,市区油耗一般在6.8左右;高速油耗较低,差不多是5.5左右,表显平均油耗6.2。高速开车一般车速超过120km/h车辆油耗要增加,如果想高速降低油耗的话建议行驶100km/h在左侧第二车道行驶,安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5、用车成本 行驶了1.3w公里,已经使用了两次免费的保养了,之后就需要付费保养了。给车子花钱的地方就是新车刚提时的置办以及后期加油了,可惜开了两个月,前挡风玻璃被石子砸了个小坑,就去4s店换了玻璃。没有装潢,没有美容,素车我自认为是好看的。 6、缺点吐槽 (1)隔音问题,不得不说。 (2)座椅太硬。开久了屁股疼腰疼,好像主驾座椅左侧比右侧偏高一点点。 (3)悬挂太硬。颠簸路段驾驶感一般,明显不行。 (4)车漆薄。市面上车辆通病,现在也接受了。 7、优点 (1)价格。实在是太好看了,10w以内的高配车型。 (2)配置。配置齐全,高配版本都是刚需。 感谢圈主“一人撑伞的雨天”推荐。
#摩托车打卡地分享从莲石路出发沿着京昆路和G108一路跑,来回穿梭在大石河与山谷之间。 到了山里温度就比城里低了。酷暑之下实在是凉爽很多。一行人走走停停,弯道虽多但是不太急。路上有车但也不是很多。 莲石路出京还有壮观的鲁家滩大桥。到了京昆路开始就略有上下坡了。 G108沿途路线很多。尤其是到房山十渡,有多条为人熟知的道路。被誉为北京秋名山的红井路,连续7个发卡弯,高低落差之大令人瞠目。六石路蜿蜒的山道,不过落石颇多,有人戏称落石路。还有莲宝路,十霞路,等等数不清的联络线。如果一路出京,跑到河北界,还可以到野三坡一转。出京前在大安岭蒲洼乡鱼斗泉这些地方来回穿行,海拔陡然升高,人烟稀少,路途宁静,唯有偶尔看到的公交站点,和山崖下的依稀村落,别有滋味。 这次我们早上10点半左右从莲石路出发,一路跑到四马台村。吃完农家乐,登顶白草畔。 海拔2161米北京第三高峰。上面凉快的很。 这一天有些多云,真的如在云端。 虽然只是带了卡片机,仍旧可以记录下美景。 路上遇到了几个追焦摄影师,拍到了我的脚脖子。希望我的脚脖子没有晒伤。更重要的是,下次,我把拉链拉上。这样就不会有人说看了我一路脚脖子了。 路上骑行注意安全,好风景永远不缺,只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