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icar03家用充电桩充电具体流程是啥?是先刷卡还是先插枪,插了后想马上充或者预约充,怎么设置。我第一次用电车,好几次都把我搞糊涂了,插上充电器刷卡,充电桩灯不亮,不懂这个。哪位大神详细的解答一下。
#我与007的日常提车: 我是首批盲订车主,发布会当晚锁单后驱智驾,所以1月17号左右就提车了,整个提车流程无痛,但是服务也没有特别好,到交付中心后,手续办理一切顺利,去了他们推荐的车牌代办点,验车,办车牌一个小时之内能结束,等铁牌寄过来就好了。不过交付中心给的行车记录仪U盘质量很差,第二天就坏了,重新换了一个。 日常用车: 我的日常用车场景就是上下班通勤代步,周末近郊游,大概在150公里范围内,极氪007还是能够很好的支持我的使用场景。 通勤单程40公里,高架路和高速各占一半,后驱的悬挂相较于四驱软很多,但是不散,对于日常通勤的非激烈驾驶还是很友好的,过接缝,井盖都非常干脆,但是高速120巡航,要快速变道的话会出现车身晃动,激烈驾驶的时候底盘的支持没有四驱那么好,但是日常通勤还是很舒适。 对于近郊游,我一般会开NZP,太远的高速路交给智驾来开是很舒服的,可以大大减轻驾驶的疲劳度,一天开个来回300公里也不会很累。 关于日常充电,有家充之后是真的很幸福,价格便宜,充电方便,即使在没有家冲的情况下,极氪的官方桩也可以在40分钟内补能完成,还是比较方便,就是价格贵,一般要到1.2/度,有条件家充的还是建议上家充。 简单说一下这个车的续航,按照我的通勤距离和使用场景,能耗在20到15之间不等,根据天气情况浮动比较大,由于我有较长路段堵车,所以能耗偏好。一般来说10度左右的室温,688的续航实际可以跑400多。 OTA 从提车到现在一共OTA了三次,频率还算可以,对于一些小bug的反馈和处理也还算及时,目前就是贴金属膜的时候会遮挡导航信号。 但是一些画饼的功能还没实现,例如城区NOA,灯幕的更多样式等等,期待后续更多的OTA。 那么这次就分享这么多,下次有时间给大家详细说说驾驶体验和智能体验。
#雷军晒亲测小米SU7昨天与曹安老师、崔老师、天马老师一同在“车坛新声”直播栏目畅谈小米汽车,这场直播总共吸引了3.1万人观看。 我们以中立和理性的视角,系统而深入地剖析了小米汽车的方方面面。 从小米汽车诞生的初衷说起,逐一梳理了小米造车三年来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进而将话题延伸到了行业维度,深入探讨了小米汽车所面临的竞争与挑战;同时对首款车SU7进行了深度解读;最后对小米未来车型规划进行了展望。 整场直播我们分享了一些八卦信息,但更多的是干货满满的分析与预测,总结起来以下几点: 1. 小米非常尊重传统造车流程。 2. 三年前产品规划核心对标Tesla Model S,这几年的竞争已完全超出预期,这个规划面临着当前华为等新兴势力,还有崛起的吉利,以及比亚迪等老牌车企的巨大挑战。 3. 首款车SU7的外观是亮点,预计起步售价22-25左右,高配可能接近30,两档车价格尽量拉开,既保证了低配版本的性价比,又让高配版本维持小米品牌整体中高端调性。 4. 后续车型规划大概率从上往下走,之后应该有类似SU5、SU3车型推出,以真正满足米粉极致性价比。 我们想说的是,小米汽车在短短三年内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期待小米汽车能够继续保持创新与进取的精神,为米粉带来更多高品质、高性价比的车型,祝愿小米的首款车SU7能够大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