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经历】
本人97年女生,因为上班路途比较远加上疫情一直反复还是有点担心,所以跟家里商量再添置一台电车自己平时开偶尔也能作为备用车,家里本来有辆17年买的途观,但是对我一个女生来说太大了,而且油门轻踩不走,稍微用点力又窜开起来挺难受的;最开始不知道怎么选,身边很多朋友都买的model3,对我一是价格超预算,二是单踏板逻辑用不习惯,另外国产的诸如欧拉,威马,小鹏这些也看了,始终觉得设计得有点丑pass,最后索性看看大众吧反正家里的油车也是大众,先在网上看了id3,尺寸价格设计都是最符合我使用需求的,找了个周末和父母去试驾,除了塑料感强点其他各方面二老也挺满意,最后就定了pro极智版
【提车价格】
年初提的车,因为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响,17.38万没有任何优惠,也没有强制加装,保险第一年4000多,落地也不到18万,购置税这一项还是省了不少钱,电车还是香。另外就是车主权益,比如8年16万公里三电质保,免流量这些还是可以,还送了2w多id豆可以兑换不少有用的东西
【外观内饰】
选择id3很大的原因是外观设计,一方面是不像很多品牌喜欢刻意营造出一种未来科幻感,这种脱离于时代的生涩设计很容易视觉疲劳,二是id系列都脱离了大众之前给人呆板的印象,id3一眼看上去非常灵动,车身小巧线条圆润,矩阵式大灯科技感到位,20w不到的车有这配置也算是比较难得,后logo晚上还能发光,虽然谈不上豪华但精致感也有七八分
内饰上其实看得出来大众在很努力设计了,但依旧还是功能性取向个人非常喜欢,常用的空调控制单拎出来一目了然,其他更深入的功能则集成在10寸屏幕里尺寸刚好合适,只是偶尔会存在一些卡顿,菜单逻辑也不够清晰,反正我上车都用carplay,其他功能不用也罢,另外就是用料是真的次,除了座椅和方向盘其他可以说都是硬塑料,敲起来咔咔响那种,抠搜程度不亚于10万的日系车
空间还算符合预期,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人用后排不需要多宽敞,车小的好处就是内部视野很通透,三角窗的设计减小A柱盲区对女生很友好,毕竟有时候还是拿不准距离,前排的储物空间还够用只是中控台下面的网兜挺鸡肋还不如整体设置成凹槽
【驾驶感受】
对汽车了解有限,驾驶感受上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对比家里的途观感觉更厚重更硬朗一些,可能是因为车底下有一大块电池导致重心更低吧,底盘给人的感觉挺硬的,但不是那种生硬,而是有韧性,力道很足但收放自如懂我意思吧。。。另外导致比较硬的因为有可能还有20寸大轮毂加45偏平比轮胎,这么小的车配这么大的轮子感觉纯粹是为了好看,本人不喜欢激烈驾驶,进弯道还是平平稳稳,车辆的支撑性非常好,安全感十足
【动力表现】
马力170,扭矩310,在电车里普普通通,跟model3等性能取向电车比不了,加速8秒多就和1.4t高尔夫差不多级别,但动力这个看个人需求,我也不需要这么快的加速,开这么快干嘛,反正法定限速以内我都觉得够用,红绿灯起步的时候比较喜欢大脚油门,加速体感上是要比油车好的该快的时候还是能快起来
【续航】
21款标称续航430,22款提升到了450,只多20km但是要贵5000多,突然觉得老款买划算了,我一般就上下班通勤周末和朋友出去玩玩,也不怎么跑高速顶多就是城市快速路,加上开车比较温柔,平均时速30,电耗大概15.16度左右,真实续航能接近400km,夏冬季要开空调电耗估计会涨个两度,再怎么开350 360还是能跑的,对我来说是非常够用了
【智能化】
智能化不知道具体指什么,因为是顶配那些什么驾驶辅助功能都有,还有自适应巡航,感觉最有用的就是碰撞预警和什么倒车预警吧,主动刹车挺吓人的有时候跟车近了会给你摁停和心理预期有偏差。总的来说,id3整体还是不错,属于典型的欧洲精致小车风格,注重驾控,当然对女生来说开着方便轻巧好看就行了
乄文静:这是男人写的帖子吧!不像女生!或者是…
用户1706373744552:真的假的 续航 为什么我就是300不到
老王多鱼:后logo晚上会亮?我买了个假id3吗?还有,新款续航增加的20km不是增配,是计算标准改变了…
点评车型:
2021款大众ID.3 PRO 极智版

4分“优秀”【驾驶感受】首先谈谈动力。ID.3的动态模式带有经济、舒适、运动以及个性化四种选项模式,包括底盘、动力、甚至自适应巡航加减速的风格都能实现调整。个人看来,光靠经济模式和运动模式已经完全足够日常使用了。由于马力只有170匹,所以它的加速感受远没有特斯拉、蔚来之流来得那么凶猛。尤其经济模式下,加速踏板行程和加速度的关系极其线性,动力输出如同一台标定非常完善的CVT,哪怕将加速踏板踩到底,加速的过程也堪称波澜不惊,然而不知不觉间车速超过100km/h了,110km/h之后的加速就开始出现衰竭的迹象了。切换成运动模式后,油门反应会更灵敏,低速下的动力更充沛,但全加速过程依然是非常平稳的,甚至有些欠缺爆发力,而且油门后半程的输出衰竭也会更明显些。这样的调校风格,搭配紧凑的车身,比起跑高速,显然更适合在市区灵活穿梭。
接下来聊聊底盘,很多媒体都把它称之为“电动钢炮”,然而在我看来,它的特征用一个词概括的话,就是中庸。
首先是转向。后置后驱的底盘布局,能为前轮拱腾出更大的空间,所以这台车的转向半径明显要比一般的同级前驱车要小,原地调头只需要占用不到三车道的宽度。整体转向的手感非常顺滑,而且回正力矩充足,方向盘的回轮速度很快。但真要说这台车能提供什么钢炮般的体验,那就有些夸大其词了。首先方向盘的盘幅偏大,转向比不算紧凑,而且随角度的阻尼增益很小,随速变化也不明显。也就是说,方向盘的手感,和如今高尔夫的调校非常相似,带有大众家族中很典型的“电子味”。
制动方面,刹车前半段行程的脚感有点软,但后半程的制动力还是很足的,全力踩刹车甚至会把ABS踩出间歇性的抱死。值得一提的是,这台车的后轮使用了鼓刹,网络上的争议的确很大,而且由于后置后驱布局的关系,不但后轴成为动力输出轴,轴荷也更偏向后轴,理论上对后轴的制动力考验也是更大的。不过实际开下来,在没有激烈驾驶的情况下,制动力和制动稳定性还是不错的,也不会出现跑偏之类的问题。至于这种做法厚不厚道就见仁见智了。
悬架的质感非常优秀,这也是大众的传统强项。虽然没有宝马一般的紧绷感,但是厚实感很好,面对大小震动的处理也都相当从容,即使不能完全滤平,也能把震动迅速吸收掉。有电池包作为“压舱物”,过弯时的侧倾姿态也被控制得很不错,同时打方向时的车身反应足够迅速。唯一不足的地方在于转向的手感比较虚,这导致车速60km/h以上过匝道时轮胎极限就有点难以把握了。静谧性也是很出色的一点。哪怕是在中高车速的情况下,车外能够传入的噪音也非常有限。可以说,在整车的机械素质层面,大众牢牢的占据着传统的优势地位。
最后,我们来简单聊聊ADAS系统。在此先要吐槽一下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入口,第一次点开的时候,我相信很多新手面对上面这个生动的画面是一脸懵逼的,没有任何提示的话,根本不知道要点哪里才能打开调整的菜单栏,感觉就像是大众的设计师跟用户开了个玩笑。硬件上的规格比较普通,一颗前置单目摄像头、三颗毫米波雷达、加上八颗超声波雷达,和自主品牌的主流相比并不占优,但是整体的功能体验可圈可点。首先交互上,在条件允许、仪表盘亮起提示灯时,可以通过方向盘左侧的触控区域开启定速巡航或者一键开启整个ADAS系统,按键背后带有震动回馈,手感很出色。车速的调节也很方便,轻点“+”、“-”键可以以1km/h为单位调节车速,而重压或者滑动“+”、“-”键则都可以以10km/h为单位调节车速。系统的自适应巡航功能支持STOP&GO的跟车功能,支持车道居中辅助,已经达到了L2级别的水平,虽然没有打灯变道功能,但是人工介入后系统不会轻易退出,通过方向盘就可以快速重启系统,城市快速路、高速路况下非常好用,把它作为人机共驾来使用的话,能有效的减轻驾驶疲劳。当然弱点也不是没有,由于仪表盘界面偏小,所以通过仪表盘左侧的画面很难判别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偶尔也会误判物体,而且面对突然加塞的车辆,它的反应速度是比较慢的。所以千万不要把这套系统拿到市区用,否则你分分钟会吓出一身冷汗。
德发大哥0513:你对于十七八万的车子,后轮还在用鼓刹怎么看?
中道159:月加油至1·5k大洋以上还是纯电香辣、
嗑震东:17.8买这车,
评价下新买的id3高配,中规中矩,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一直开model y,所以对大众新能源期待过高。
这个车假如你是从一台10来万的油车换置,你会觉得很不错,优秀的动力,五连杆独立悬架,以前海南自驾开过一台1.2t高尔夫,同门师兄弟对比,差距很大。所以这是大众的一个大跃进。
但是和新能源标杆特斯拉对比,混乱的车机,充满玄学的定时充电机制,广告到处飞的功能非常简单的app的软件,较高的能耗这也是大众的不足,以及大众为了所以经销商以及汽油车线的利益,定了较高的价格,各种套路的优惠方式这都是大众这个大品牌与特斯拉的差距。
这个车的价格定价过高,为什么我现在会下后买呢,我的价格对比全国都是很好的,但是这个价格具有时间限制,4s店在上市的时候员工们就购买了300抵扣3000卷,于是这个卷就给我用了,本地政府有新能源百分之10补贴,其中百分之5现金,百分之5电卡。于是就这2项我就可以优惠10000多的现金。我有特斯拉充电桩,所以id豆分配以下方式,3年免息,6年质保,hud。
另外手里的别克也在贬值中,即使明年有现金一到二万优惠的话,对我来说也是和现在价格是一样的。
车子的话对于同价位的油车的话,依然值得购买,这个价格可以购买到高尔夫,思域等同级别高配小轿车,但假如说你想买个靠谱的合资品牌新能源2相小车,选择太少了。
这个车我老婆开,10月的时候她想买个好猫,被我严词拒绝,不是舍不得钱,是我觉得不值,这个车买了基本最少开6年,买个外观没意思,地盘,操控,稳定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我个人在十月时非常不喜欢好猫中控显示屏的ui,这这种8年前的安卓国产ui我很不喜欢,我认为好猫不如买海豚,现在12月了,好猫芯片事件沸沸扬扬。我现在也庆幸没买好猫,钱可以多花,但不能糟心。
对id3的ota期望,但是我不知道这些功能能不能ota,是否与车机进行了联系
提供正常实用的定时充电
提供后视镜下翻功能,这个我不知道能不能ota
变道辅助可以进行永久关闭
亏掉彩礼变剩男:ID3的底盘比毛豆Y强,还有座位也比毛豆舒服,其他的全都不如特斯拉
五角海:德国人的外观设计真是符合国人审美,底盘调教功底又有。就是有点固执,现在才慢悠悠推出新能源,而且还不想动汽油车的蛋糕,说实话新能源高地现在不抢占,过几年再来争就难咯。
团团的爱车:感觉楼主写得是英文然后用翻译软件翻译成的中文
9月付的意向金,10.22新车发布后,等4S店试驾车到了以后立刻就去试驾了。当天同时试驾了小鹏G3I,之前试驾了BYD秦Dmi。
全部试驾完,回家和家人商量了一下,当天晚上就决定购买ID3了。
作为女车主,第一点肯定是车的颜值,ID3颜值无话可说,第二点可能是空间啊、驾驶感受啊、操作方不方便啊等等。当然家里人更多看中了电车的品牌力和电车的价格。总之,ID3是我们预算20万以内,觉得品牌信得过(担忧以后电池问题)的车。
11月底交付中心提车的,1月的上海时不时下雨,电量自然打折的,因为车内起雾,所以空调要时不时开,一旦开启空调,如果还跑高速(外环)速度又快,电量就会掉的挺快,不过好在充电方便,里程焦虑没有,这车基本用于市内代步,变道电鼠哈哈哈,新车的原因吧,反正起步快、变道快,又好看!为爱车打call!车子有同时坐满乘客4人+1个驾驶员,过年亲戚们一起出去玩,空间可以,大家觉得坐着也不晕,很舒服。
之前油车开高尔夫的,虽然一直想再开开狗夫,但是真的很久不开油车了,毕竟ID3在驾驶上的感受还是很不错。车轮毂有点大,停车(特别是侧方)大家要注意,习惯就好。
点评车型:
2021款大众ID.3 PRO 极智版

4分“优秀”使用半年,一万公里,有以下感受:
优点:行驶质感很好,操控灵活,使用费用低。
缺点:续航一般,车机不好用。
【最不满意】
配件到货时间太长,维修麻烦,车机断网现象时有发生。
【续航】武汉的春秋季节不开空调,市内可以达到标称里程,冬天6折,夏天7折,比较适合市区通勤代步,不太适合高速和长途驾驶。
【乘坐体验】
在紧凑级轿车表现很好,有高级感,噪音处理不错,但大众车通病过颠簸路时会有塑料摩擦的异响也不会缺失,后排乘坐舒适性较前座稍差。
【动力表现】
起步提速快,市区够用,高速过60后提速较慢。
【亮点配置】
l2级驾驶辅助系统表现很好,车到保持很稳定,车辆很居中,acc自适应巡航可以全速域跟车,大幅减轻开车疲劳程度。
自主品牌电车雄起:很多车主说的行驶质感好,其实就是底盘舒服,避震软一点。
用户4975827749631:我错了,我买了它
拌面没有扁肉:没优惠?
点评车型:
2021款大众ID.3 PRO 极智版

4分“优秀”【最满意】我对于大众ID.3最满意的地方是它的驾驶质感,真的非常出众,足以称之为电动界的小钢炮了。其次是它的外观设计,还是相当不错的,非常可爱,整体圆圆的很适合女生驾驶。
【最不满意】其实对于大众ID.3不满意的地方很少,如果硬要说那可能就是保持了大众一贯水准的内饰质感吧,用料非常一般,座椅依旧是皮质+织物,做工也非常一般。
【驾驶感受】驾驶感受ID.3非常出色,油门虽然重但是踩多少有多少,感觉非常随心而动。刹车也非常线性,感觉刹起车来很有信心,转向时轮毂的转向幅度也非常大,可以说是非常出色的一款车了,足以称之为电动车中的小钢炮。
【乘坐体验】大众ID.3坐起来也还可以,虽然车不大,但是车内空间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后排乘客能够获得一个不错的坐姿,前排乘客的腿部空间表现也很出色,虽然悬挂有点硬,但是大众居然给你在一款17万多的车上配备了座椅加热,这一点真的是非常令人意外的。
【续航】续航表现,电动车的续航大多是含有部分水分的,不过大众在续航方面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大众ID.3虽然也不是表显多少实际多少,但是表显的水分并不算大,续航表现也是非常不错的。
综合来说,大众ID.3绝对称得上一款优秀的电动车,不论是开起来还是坐起来都非常出色,配置也不能说低,很适合年轻人进行选择。
【最满意】
颜值很在线,非常吸睛的 “城市精灵”
油门脚感和油车非常相似,很容易适应
【驾驶感受】
底盘稳健,过弯很给人信心
电车的动力不需要担心,城市常用的 0-60 加速很猛
对于我这种对自动驾驶目前不太信任的人来说,辅助配置很足
【销售态度】
因为是直销模式,所以特地在城市 ID店定的,会比 4S 店态度好很多
【维修成本】
ID 豆可以兑换各种质保选项
极致版的 20 寸胎很贵,单条将近两千,这是颜值需要付出的代价
【续航】
深圳城市日常开空调续航能到大三百多公里
【最不满意】
极致版没有 12V 接口,没有电动尾门,主驾车窗总控控制后窗升降很麻烦
【最终总结】
如果你喜欢方便城市通行和停车的电动小车,对外观内饰风格,驾驶品质各种细节有要求,可以考虑 ID3。如果要求高性价比,ID3 目前的价格可能就不适合了。
86464675:打碼也没有用,我看出了这是粤B牌
风姿卓越书签M87:同款
凉潮伟992:打价格战这个车就没这么好质感了
简单说一下用车感受,之前开的高尔夫,个人感觉还是比较相近的,视野比高尔夫高一些,动力强一些。尺寸稍大,喜欢两厢所以换ID3。
优点:外观时尚,线条英朗,柔中带刚;抬头显示方便据说后期升级后功能更多;车机流量不限量;底盘扎实,跑山路操控不错;辅助驾驶系统可以,低速跟车和高速辅助都不错,并线辅助功能也很实用。
缺点:没有配360,倒车时微有点不方便,盲区还是存在,有一次后胎就蹭饭马路牙子,还好力量不大;汽车喇叭少,终有五个,后排没有,自己花钱装上了。另外就是车道保持默认开启。倒车后视镜不能下翻。如果能对外放电就更好了。
能耗方面,冬天百公里20度以上,空调制热不错,但续航确实一般,春天气温20度后续航马上回升,现在350-400左右,基本满意。
用户200854787292:好漂亮呀还是红色好看。
外观时尚,充满活力,内饰优秀,内部使用空间大,日常用车成本低,用于日常通勤,每天来回40kM的我,基本电费100以内。充电方便,不管是找充电桩还是查看实际充电情况,都可以在APP上查询,实时了解ids充电情况。车身灵巧,停靠方便,动力强劲,提速快,人机互动语音辩识度高,导航精准,体验度高。更有变道辅 助,车道保持辅助,自适巡航,交 通标志识别,疲劳识别系统等功能,大大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官方续航430kM,冬季实际大概300+,相信春季气温上升后续航里程会有所增加。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在冬季是必须要用的,这两个功能耗电不多。空调会耗电多一点,也在接受范围之内,预约空调功能在冬季也是可以提升幸福指数的。
外观奶凶奶凶的,回头率超级高。在路边停着总有人无视车里有人,转着圈看我哈哈。
内饰比较简单,一向大众的风格,和其他国产品牌比起来只要看到的地方都是硬的,中规中矩吧。
高配的配置还不错,电车比油车的可玩儿性要强太多了,特别是良好的底盘和行驶品质,后驱,安静,加速快,可以扮猪吃老虎。
空间也还可以,轴距够长,转弯半径无敌了,幸福感很高,平常也就最多两个人。
续航一般,但足够家用,家里有充电桩就会好,智能化只能说比普通油车要好,比大众的普通车机要强,音响一般吧,只有前边5个扬声器。
问题主要有几点:一是断电速度太快了,一离开座位瞬间就显示驻车了,以至于我伸胳膊起身去后边座位找个东西,还得重新踩油门踏板发动一下。第二是关后备箱需要用力,出现了几次不够用力显示没关上的问题。还有就是这个喇叭太拉垮了。
茉莉乌龙12315:内饰选的什么颜色啊 我在纠结
用户8164727457779:为毛你迎宾灯在右侧
索任软蒸:关键后排空间也大
我买id.3主要是为了上下班通勤用的,每天来回要六十来公里,没买3之前每月油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id3是贵了一些,不过其他方面还算挺不错的。买车哪会也转了很多的品牌,不过最后我还是更喜欢3的外形,再加上大众车皮实开着更放心一些。
【续航】
冬天续航不大行,满电表显有时候都不到300,冬天的时候我大概四五天充回电,一个月的电费一百三左右,不过这个花费和油费比起来已经少的很了。
【驾驶感受】
我感觉电车比油车好开一些,我买的这个体型不大,我开着特别的灵活,而且电车起步和提速很快!
【外观】
我当初看车的时候就相中3的外观了,设计精巧,样子可爱,轮毂的样子设计的很漂亮,挺有个性的!
【亮点配置】
预约充电功能最实用的,我每次充电都会设置好晚上十点开始充,那时候电价最便宜!
黑暗邪神总督:参与指定话题创作 赢取精华奖品 随时欢迎加入懂车帝官方ID3车主qun
点评车型:
2021款大众ID.3 PRO 极智版

4分“优秀”外观科幻前卫但并不另类,这种萌系风的外观设计可谓是老少皆宜。内部设计简洁明快、做工精细,没有刻意安置超大屏幕与刻意削减实体按键,从燃油车过渡过来也不需要刻意的适应。值得表扬的是车机操作非常流畅,并没有像8代高尔夫之类的大众新一代燃油车的车机上那种明显的卡顿。要吐槽的是那个前后排“合二为一”的车窗控制区域,依旧十分难用,Rear键很容易误触。
得益于MEB平台,ID.3的轴距长达2765mm,甚至比速腾还要更长,车内空间表现也颇为出色。前排座椅宽大,软硬适中,有一定的包裹感,乘坐舒适。后排腿部、头部空间都值得称道,然而后排座椅靠背角度太直,座垫偏短,对大腿承托不足,不理想的舒适性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大空间给人带来的好感。
ID.3的动力表现看数字并不突出,125千瓦,310牛米扭矩,实测8秒出头的零百加速放在当今的新能源车里一点都不起眼。不过ID.3的实际驾驶体感很好。动力响应直接线性、非常跟脚,在100-120km/h区间的再加速,动力输出也没有很明显的疲软。刹车脚感同样很自然,只要不是在B档之下,动能回收都不会有太过明显的拖拽感。底盘扎实而有韧劲,悬挂调校偏硬朗,细碎震动有点偏多,但面对大的起伏,悬挂能够“撑得住,拉得回”,整体表现也让人满意。不过可以挑剔的是在超过100km/h之后,风噪开始变得较为明显;另外,自动驾驶辅助当中的车道保持功能表现很一般,不能长时间保持车道居中,而且纠正动作也有些突兀。
11.10订的,加了热泵,23号配到车,29号才发运,到长沙已经5号了,7号才把车正式开走,加热泵主要是看中那块加热前档,实际上用起来也很香,除雾效果很好,动力空间也不错,刚提车也没怎么注意能耗,反正随便踩,到家把充电头插上就行。唯一在意的还是车内硬塑料太多,副驾不是电动,其他都还好
父与子SH:加热泵4周不到提车,速度很快。看来缺芯片问题有所缓解。
杠精教导员:同配热泵,白内hud,等13天了没有任何消息
随便9317225137987:车也配到了,物流显示1月18号上午九点发车了,22号还没到,继续坐等,同在长沙
外观设计比较大众传统燃油车有突破,内饰加装了皎月金星算能接受,动力没话说操控也还行,主要底盘质感比较赞超过预期,十几万的车子市区代步完全够;驾乘体验总体满意,唯一就是智能介入坡道停车或是周边车辆停靠太近会把锁刹车。
怎样评价ID.3这台在欧洲卖到脱销的大众新电车?实话实说,在中国市场上ID.3是一台难得的清流——不卖噱头、不扯概念,踏踏实实做好一台车该做的本质:靠谱地带着大家从A到B。
ID.3是这个价位里唯一的一台基于纯电动平台打造的合资产品,它是经典的高尔夫的电气化后代。后驱的布局让它开起来和那些传统的大众两厢车都不太一样,170马力的电机让它有不错的动力储备,而大众显然有意让ID.3开起来更加有趣:长轴距带来了短短的前后悬,不光扩大了车内的空间也让ID.3的高速稳定性上了一个台阶,这是台如假包换的欧洲车。
但这样一台充满乐趣的小两厢车在中国市场看上去并不占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的电车消费者似乎更喜欢噱头和炫耀,这样一台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当好一台车的紧凑级电动两厢车,真的能让被天花乱坠的噱头天天轰炸的中国消费者解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