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视频
视频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发图文
图文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提问
选买/用车问题,专业技师24小时在线解答
发长帖
交流买车/用车经验、分享有车生活
#那些年花过的保养费纯电车其实跟燃油车一样都有自己的保养手册,以我的大众ID.3为例,保养手册显示1万公里保养一次,主要保养内容我大致总结下来就是:上电脑检测、空调滤芯更换、制冷剂更换和刹车油更换,就这些简单的内容,不像燃油车还有发动机、机油更换等等! 纯电车的整个保养内容可以说是非常简单,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空调滤芯更换,相信很多车友都选择自己购买材料更换,毕竟进店比较贵。但是制冷剂更换相信很多车友都没有经历过或许体验过,毕竟这个保养项目是自愿选择,即使不按保养手册更换,对用车也没有太大的影响的。但是制冷剂更换保养项目的流程是什么样的?费用又是多少?更换完有没有什么变化或许驾驶感受变化呢? - 今天就着重分享制冷剂的更换,给大家一些参考,看看我是否为“大冤种”! - 我的大众ID.3于2022年11月提车,三万公里到了,车机也跳出了“保养提醒”,其实要不是这个“保养提醒”一直在车机里跳来跳去我或许都想不到要去保养,毕竟在使用过程中我并没有发现任何不同异常。 到了门店我以为会跟之前一样,上个电脑消除一下故障码,更换一下空调滤芯就行了,但售后跟我说,3万公里了,制冷剂需要更换了,因为一般是2万公里更换一次,我一直没关注这块,也没人提醒我,突然被提醒就想着体验一下呗! - 【制冷剂更换】 对于制冷剂更换,我的理解是就像家用空调的“氟利昂”一样,对于空调制冷起着关键作用,更换完必然会有更好的制冷效果,所以,就同意更换了! 更换的过程我特意全程跟踪了一下,我看到的就是:推出了一个机器,这个机器让拿出两根红蓝管子连接在我的ID.3的机盖出的空调处,然后打开机器就看到它在抽空原车的制冷剂,直至抽到真空状态;然后再按一下按钮,就开始给我的爱车重新充制冷剂,直至达标! - 过程简单明了,同一个设备就能完成抽空和充满,我就在想新的制冷剂在哪里?装在了哪里?是已经就在这个机器里了吗?还是“回收再利用”?那我岂不是更换了个寂寞? 我还特意对比了一下制冷剂更换前,机器上两个仪表的刻度值,好像数值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抽空的过程是真实存在的! - 【使用感受】 制冷剂更换完,我首先就上车打开了所有的制冷空调,发现好像是有点变化,首先是吹出的风会更凉一点,而且感觉吹出的空气也会觉得更清新一点,有种把头埋进冰柜里的感觉,反正我觉得有变化,不知是否为心理作用。不过最近天热了,用了一段时间感觉好像是制冷效果更猛了,尤其是坐在驾驶位,我都是把中间朝向驾驶位吹风的空调给关掉了,吹在身上感觉挺冷的!比没更换前制冷效果会更好! - 【总结】 对于燃油车,我开了2年3万多公里都没想到要更换制冷剂,在纯电车ID.3上抱着好奇心理我体验了一下,总计花费了298元,就对空调压缩机的冷却液更换了一下! - 据我所知,家里的空调氟利昂我买了5年都没有更换过,为什么车用的制冷剂2万公里就要更换一次呢?由于大众ID.3的制冷空调本身就很猛,吹出来的风比较冷,更换完后发现更冷了,现在主驾驶一侧的空调开关我都是关闭的,吹在身上一会就冷了! - 所以我的建议是:空调制冷剂没有必要更换的频率高,也不用根据保养手册2万公里更换一次,反而徒增用车成本。甚至我觉得用个3年、5年的都不用更换,只有你觉得空调制冷效果不好了再去更换,只要能接受这个制冷效果你可以一直不用更换。而且前后10分钟、同一个设备、抽空再填满,花费298元我觉得有点不太值当,作用并不明显,而且对车辆驾驶并没有任何影响!
#提车日记🙋🏻 情况介绍 家中长年两台车,一台X3,一台ix25,X3基本是老婆在用,城市通勤代步(主要原因是ix25过于老旧且无360,她不敢开),ix25为我外地使用(工作原因,必须开车各地跑),此为背景。 当年买车(X3)前...查看全文
#2025大众ID.3用车报告作为开电车的ID.3车主,充电成本和电池养护一直是我比较关心的事情。 日常充电主要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公交站快充,单价在0.42元/度,相对便宜,尤其着急用车时,30分钟就能充至 80%,解燃眉之急。但快充的高电流会加速电池老化,长期依赖,电池寿命可能缩短,后期更换成本可不低。 另一个是小区的慢充,价格在0.82元/度。虽然单价略高,却是 “温柔养护”。慢充以低电流涓流充电,对电池损耗小,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从长远看反而更划算。我现在基本每周在小区用慢充一到两次,只有临时出远门或电量告急时,才偶尔用快充救急。算下来,慢充虽单次成本稍高,但更利于电池健康,细水长流才是用车省钱的关键。
#辣评新车这次新款ID3的最大改变就是把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换成了磷酸铁锂,这波操作感觉就是反向升级,表面上看上去电池容量从52.8度加到了55.9度加了三度不懂了人以为是不是续航增加了,其实不是的综合来说实际上续航还缩水了,大家都知道磷酸铁锂电池的缺点和优点,首先一个怕冷就非常影响续航了,还有就是能量密度低重量更大,所以新车相比较老款重量上增加了不少,差不多要增加一个成年壮汉的重量,加的三度电就是用在这里的,因为它的电机功率没变重量加了,续航就会打折扣的。还有就是北方的朋友买了磷酸铁锂的版本的就会出现续航焦虑,之前老款的在北方冬天满电续航也要打对折,现在换了磷酸铁锂不就更低了么,不过对比南方来说相差不大。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三元锂电也是分好几个等级的,ID3的三元锂电能量密度很低所以很拉垮,如果升级成高密度的三元锂电那就完美了。 🚗然后很多人买这个车就是看中它的操控,然后还是后驱车,但是你换上了更重的磷酸铁锂电池,难道对操控会没有影响,同样是125千瓦的电机,操控的灵活性肯定会下降,车重的增加还会导致加速响应变迟钝过弯的时候侧倾会变得更加厉害。不过大众调教挺厉害的不知道是不是能弥补一下。 🚗实际上最应该升级的那个鼓刹,这个用起来还是很虚,加上这次更加重的车身我怕估计更虚。就不能升级下么价格贵一点也没事。 🚗不过这次也有改进的地方,后排终于有出风口了,后排再也不用夏天蒸桑拿的感觉了。前排取消了独立扶手,变成了传统双杯架的设计,带有一个50W的无线快充,实用性提升了但是空间变小了。后排的靠背角度可以调节了,但是地台还是很高,坐起来还是不是很舒服。 定价方面因为上海的车价要大于10万才能给绿牌,所以价格不会低于10万最多终端优惠后估计可以到10万左右吧。大众也放不下面子去低价销售,现在比亚迪马上也要全民智驾了到时候就看自己需要啥了。现在老款能优惠2万,到时候新款上市之后应该价格还要在低,到时候可以买老款性价比挺高的,毕竟老款的操控表现还是有目共睹的。想买新款的也不要急,等等第一批车主的反馈再买。
#辣评新车\ 本来说2月14号,情人节发布的,不知道咋回事,没音了。不知道是因为产品原因,还是比亚迪的临门一脚,整得大众不知道这么好了,反正是没音了。 首先目前知道的信息 三元锂电池换成磷酸铁锂电池。 我猜测原因,1是降低成本,2是为了安全方面。大家应该都知道id3发生过自燃。这种问题对于百年车企是致命的。三元锂能量密度功率明显高于磷酸铁里,磷酸铁锂的最大优势,不易爆燃。大众选择磷酸铁锂,一是成本低增加产品竞争力,二是安全肯定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升降扶手升级扶手箱 这个还是比较听劝的,听取了大家的建议。毕竟都来到了15万这个价位,之前整得跟三万块钱的老头乐似的,谁看谁不嫌弃。 车机升级 上一代车机卡顿,不够智能,进行升级。 但是对比目前主流还是不够看。尤其是前两天比亚迪海豚要上500续航和智驾,id3的数据面上确实不够看了。 \ 对比我的看法 至于科技功能方面,一个博主说的很好,大众做车是要一个好开耐用小车,而国内的大部分车企都把车当成了快消品来做,一年换三代。 技术上新一个功能,大众可能刚验证完还没上车,但是国内车都已经升级四五代了。更有车企拿用户来验证数据。大众确实跟不上国内进度。当然不是说某些车企不负责、法无禁止即可为。顺应时代的产物而已。 其实大众的产品力还是比较好的。但凡试驾过ID系列的,都对id系列比较认同,毕竟底子很好,地盘条件扎实,驾驶感好。转向底盘和油车简直是一模一样。方向盘的力度有点重,不像电车轻飘飘的,而且越到后面越沉,转向的整体响应很跟手,转多少车轮就动多少。底盘的风格更是完全像驾驶倾斜,减震阻尼是比较硬的,主打一个支撑好。什么速度开着,这个车都很稳。会给驾驶者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 车虽然做的很不错,但是不一定能卖的好。 首先呢这次改成了磷酸铁锂电池,算是减配吧。 酸锂电池冬天性能明显不如三元锂,冬天续航折扣肯定更为严重。所以北方的用户慎重考虑或者参考购车者实际使用情况再考虑。 其次就是智能和车机。 咱们现在用车人的思维: 车能跑就行。操控、悬架差不多就行,应用、智驾、车机娱乐性、拓展娱乐性才是现在电车用户看中的,用户现在要的不只是一个代步工具车,而是能赋予生活更多可能性的车,大众是百年车企用传统造车思维,他不能像新能源车企一样,做个车开个三五年没问题就得了,三五年没准企业都没了。大众不同,百年车企需要对售后和质量负责,所以升级更新过于保守。给我一种“诺基亚”的感觉。 \ 再就是价格方面 目前老款的ID 3中配落地在11万左右。新款是有升级,但是总体来说是降成本了。 我开始猜想本来他是想将通过降低成本,把售价做到10万以下。结果前两天海豚不到10万,420续航带智驾。续航比你高,智能比你多,id3老款本来就半死不活,如果按照预计的售价,估计上市就面临退市了。 所以我感觉迟迟不发布的原因,就是针对国产市场,讨论最终的售价,来挽留一下仅有的销量。 我认为如果起售价来到9万,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9万的售价,面对UT、海豚、星愿这些十万级家用小车,凭借地盘和操控的优势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如果依旧按照原来的11万发布,那可能真的就成“诺基亚”了。
#买车时最看重哪方面大众 ID3 的聪明款和比亚迪的海豚该如何去选择呢?看价格的话,聪明款的价格在海豚的价格中间,价格差距不是很大。续航能力的话呢,海豚有两个版本的续航,一个 420,一个 520。 ID3 的续航在 450 左右,续航能力也大差不多。配置方面呢,海豚的车机性能比较好。 ID3 的操作逻辑比较清晰,而且搭配了抬头显。操控方面我没有去试驾,没有亲身感受两款车的操控感!不予发表意见!我感觉在各方面两款车是比较相似的,那么选择该如何呢?大家有好的建议吗?
#分享我的"真香”舒享配置当初购车的时候我就对1300元的舒享选装包比较感兴趣,主要是多了真皮方向盘、方向盘加热功能,以及它所标称的“Travel Assist”的一个辅助驾驶功能。其实,对于一名燃油车转电车车主而言,这个“Travel Assist”当时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反而比较看重真皮方向盘和方向盘加热。因为当时购车时,我到店体验过最低配的方向盘,塑料的材质,手感上硬邦邦的,还比较细,感觉一下子就拉低了整车的档次,这是我不能接受的!所以这1300我就选装了! - 当时,我是为我的1300感觉花的值,毕竟真皮方向盘手感上明显粗了很多,而且也比较柔软点,再搭配它的方向盘触控按键,觉得一下子这个高级感就上来了,毕竟跟顶配Pro版是一模一样的。同时方向盘加热功能,让冬季获得了一丝温暖,不过它的加热感觉有点慢,热点主要集中在3点和9点方向盘上,不够均匀,不过在寒冷的冬季手感上还是觉得暖和的,不会觉得活动受限,舒适度比较好。 - 用了一段时间,我看车友群都在分享ID.3的辅助驾驶,有些低配车友就在分享如果加装“车道居中”,也就在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L2辅助驾驶功能。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启了L2辅助驾驶,不过为此我还特意查看了使用手册、短视频、车友圈文章等等,弄的我是一知半解,尤其是对方向盘上的触控按键“SET”、“RES"弄的晕头转向,花了挺长时间才稍微弄懂点。当我在马路上开启L2辅助驾驶及多次体验尝试后我才对大众ID.3辅助驾驶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我最庆幸我选装了1300元带“Travel Assist”辅助功能,能保持车道居中行驶,并且与顶配Pro功能一致! - 随着国产新能源智能化的发展,L2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功能配置,使用方法也是大同小异,这让我觉得在智能化用车这块,我没有落后新能源市场发展。而且听说外面改装店改装这一套需要2000元,有的需要200元刷个车道居中功能,但不是永久的,可能随时会掉,在系统更新后必掉。这就更加让我觉得这1300花的物有所值! - 其实,低配本身是自带自适应巡航功能的,只是没有车道居中功能,就不能实现L2的辅助驾驶,也就是说它不能自动保持车道内居中行驶、不能自动起步跟车,必须要全程手握方向盘才行。这就让L2的辅助驾驶显得更佳让人轻松,毕竟在开启后,它可以自动在车道内行驶,不仅能释放双脚,也能减轻手部的压力,驾驶上轻松感会比较明显,而且不需要太集中精力,只需保持在突发情况下脚踩刹车断开辅助驾驶,切换为手动操作即可。 - 不足之处,就是无法跟国产新能源的智能化对比,比如说主动变道避让这个功能大众ID.3是没有的?相比国产新能源显得不是那么智能,比较刻板的呆在自己的车道上行驶,只在自己车道内做到自适应巡航、做到主动刹车、起步等,不够灵活。比如说前方有故障车辆,它也是一直停在后面,不会主动避让,只能手动干预。 - 不过,对于我来说,目前大众ID.3的L2辅助驾驶功能已经够我使用了,对于一名由燃油车转变而来的车主来说,目前的辅助驾驶已经比较智能了,已经能让我驾驶轻松了,已经能让我享受到驾驶的舒适感,这就可以了!毕竟只是一个辅助功能,怎能替代我老司机?那车还是驾驶乐趣吗?
#买电车最看重什么我22年买电车的时候,就想着趁绿牌免费送,小区里自己的车位可以装充电桩,赶紧囤一块绿牌,装好充电桩。电车将来一定是趋势。至于车子本身,只要质量可靠,越便宜越好。出于对大众的信任,于是选择了id3。现在用了快三年,除了囤到了牌照,对于这辆车,我是相当不满意。 现在也一直在寻寻觅觅,时常在想,自己到底要什么。简单来说,如果钱足够多,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开,特斯拉model3p是首选。 如果要考虑其他因素,我希望是前后排座椅坐得舒服,底盘不要晃,隔音要好,大部分时候能通过智驾解放双手。车子还不能大,必须能停得进立体车库的铁架子。落地价格在20万以内,电池得是宁德时代的。
#提车日记来介绍一下基本情况吧,本人今年30岁,家里有一辆哈弗大狗,由于最近换了工作离家较远,每天单趟里程20多公里,每天来回油费就得将近小30块钱,于是萌生了购置一辆电车的想法。 平时堵车油耗大概九个多 说干就干,于是开启了选车之旅,之...查看全文
#2025我的能耗记录车型与城市:我的车型为上汽大众23款ID3,标准续航为450KM,日常使用地点主要为川渝地区,以上下班通勤为主,在周末及节假日也会开上爱车自驾游,目前使用了6万公里,总体能耗在13KW/100KM。 续航数据及春夏秋冬使用能耗: 首先来说一说春季能耗,在春季的川渝地区,气温并不算太高甚至还有点冷,所以早晚通勤还是得打开制热空调,这就导致了能耗偏高2度电。基本上在15度每百公里,如果在气温五度左右不开空调国道能耗可以控制到11度每百公里,这主要得益于三元锂电池的抗低温性能,续航达成率在8折左右。 其次是夏季能耗,进入夏季川渝地区的气温以湿热为主,在车内不开空调会感觉浑身被黏住一样,所以开上制冷空调后,电耗也会跟着上涨两度左右,达到15~16度每百公里,续航达成率在7折左右。 秋季能耗,在秋季除了九月之外,基本上可以不用怎么开空调,所以这个阶段的能耗比较理想总体上可以控制在12度电每百公里以内,续航达成率基本上与表显持平。 冬季能耗,川渝真正进入冬季其实是从十二月开始,所以进入冬季后的能耗主要还是取决于你开不开空调,如果说不开的话,能耗就跟平常差不多,但是要想把温度调节到舒适模式那就再增加3度电每百公里,达到16度电每百公里,续航达成率在7折左右。
3.84
“良好”
共745人评价
12万-18万新能源总榜
NO.43
超过62%的同价位车系
3.84
综合
3.44
内饰
3.31
配置
3.67
空间
4.17
外观
4.12
舒适性
4.06
操控
4.08
动力
扫码下载懂车帝APP
© 2025 懂车帝
www.dongchedi.com
公司名称:重庆懂车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