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车型:
2023款轩逸 超混电驱 超豪华Ultra
4分“优秀”路过日产店本来是想试一下奇骏e-power,然而试驾车正巧不在,在销售的邀请下试了一下新款的轩逸e-power,总体比起改款前基本上没什么明显的变化,而且这次胎压也异常的高(大概在3.3-3.4),老款也写过详细的文章可以搜到,因此这次就简单写点,大家看个乐就好。
绝对动力其实还是蛮强的,虽然在混动时代面对对手没啥优势,但对于一台日产来说还是挺强的了,标准和运动模式下油门初段调的也比较窜,经济模式下反而更线性一些,不过各种模式下体感上确实还挺轻快的。即使是经济模式响应也挺快的,即使是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大小动力请求响应都能做到比较快,这点还是比较不错的。总体还是可以给好评。
比较出乎意料的是车身的动态表现还可以,转向的响应和车身的跟随性还蛮好的,当然这仅仅是对于一台日产来说,不要理解成真正的运动。
刹车总体还行,还算比较好适应的,不过新款依然没有crbs,观察仪表也可以发现踩下刹车之后回收的能量流也不会增加。另外这台车的所谓“单踏板模式”(具体不叫这个,拿这个名字概括了)回收力度也不算很强,即使直接抬开也不会有很明显的制动力,因此日常如果是为了能耗考虑也可以考虑开着单踏板模式。
NVH表现依然延续了改款前的表现,三缸发动机噪音振动的抑制还是很不错的,比一些竞争对手的四缸机要好不少。只有中大动力请求时声音和震动会明显一些,不过毕竟有功率跟随,倒也不觉得很突兀。
静态改款后有点像老款的e-power车型和普通版做了一个融合,试驾的高配在氛围和高级感上我觉得还是蛮不错的,低配看图片和之前看的展车确实就比较一般了。车机流畅度还挺好的,常用的功能基本上都有。
总的来说其实轩逸e-power我个人觉得是一个比较好开的轩逸,这点和普通的轩逸或者轩逸经典还是区别蛮大的,不过油耗会有更好的表现或许倒是日产用户喜闻乐见的。尴尬的是这台车的好开也只是建立在自己和自己比的前提下,放在行业内部除了驾驶性别的肯定谈不上多好。同时同级别还是有一些对手运动性和舒适性都要优于他的,即使是那些对手终端也不得不给出很大的优惠,因此这台车现有的指导价确实还是太高了,如果真想入手还是建议等到一个比较大幅度的优惠后在考虑入手。
另外,虽然过去常说“技术日产”,但以我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看,日产的用户反而是对车辆态度最保守的那批消费者,对于一些新技术反而不怎么买账,比如最近几年推出的VC-turbo或者是已经上市一年多的轩逸e-power都没能取得很大的销量,而日产如果无法扭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日产能否维持现有的销量水平或许就是一个问号了。
汉和长城h6s双车主:就是个没有大电池不能充电的小增程。但是这车尴尬的是裸车价格不便宜加购置税,为什么不买真正的增程呢?
混动是个啥:日产的e_power要是用上大电池,挂绿牌能外充电外放电的话,绝对无敌
陈制冷:应该是目前混动车里把点工况做的最好的一套系统了
今天试驾的混动版,是大V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将前格栅里面的多横幅镀铬饰条,改成了镀铬点阵式设计,营造出一种立体的视觉感。搭配上两侧透镜式LED前大灯、流水式LED灯、雾灯区的竖状镀铬饰条、黑化点缀之后,整体的高级感还是挺足的,颇有新能源车的味道。新车的前后侧翼子板通过微宽出车身形成宽体的视觉效果。后部尾灯,虽然不是潮流的贯穿式,但通过加入熏黑装饰,还是营造出了比较浓郁的运动感和时尚感。需要说一下的是,用上增程系统之后,轩逸的空间缩水程度并没有想象中严重,像后排,只是中间地台有隆起,向一些德系车看齐而已。座椅,一如既往的大沙发,并且因为用上了菱形格纹、缝线、以及腿部承托性更好外凸腿托,它的高级感可以说是非常足,看着一点都像十来万家用车的座椅,反而像几十万豪车身上的。而前排,受混动系统影响最大的,当属中间的扶手箱,一般同级车型的扶手箱是能竖直放立一瓶500ml矿泉水的,但是来到混动轩逸上面,却是只能放下躺着的两瓶矿泉水。好在车门、档把周边、副驾杂物箱等位置的空间依旧大,不然真的要担心储物空间不够用了。储物空间是差了点意思,但是内饰还是值得夸一下的,浅色的内饰看着相当淡雅,配合上扩大到12.3英寸的中控屏、变成电子换挡机构的小挡把之后,科技感明显是高了不少的。至于车机内部那个号称媲美自主的Nissan Connect超智联CCS2.0+系统,看着还是像那么回事的。操作逻辑简单清晰,UI设计的观感舒适,拓展性也强。不过语音这块,依旧有较大提升空间,唤醒它要大声,给出的指令要准确,不能像我冷了这种词那样模糊。就总体的静态体验来看,新轩逸还是很对得上中期改款这个说法的。但当你把目光放到驾控上时,还是可以发现新车还是那台强调舒适、顺滑的旧车。在中低速时,得益于电机的低扭爆发强,车子的动力响应可以说是非常轻快,部分时候,甚至会feel到一定的推背感,完全就是电车那味道。而且因为混动更省油,你在开着它时,还可以肆无忌惮的猛踩油门加速超车,摘去轩逸“马路三大妈”的称号。这种体验,其实是燃油版也可以给到,但是因为这样会费油,所以你很难在路上看到猛的轩逸。如果见到,大概率会是我现在开着这种混动轩逸。当然,这种好开、“猛”有限制的,它必须在中低速阶段才能体验到,去到在高速(100km/h+)阶段时,加速会有较为明显的衰减,想要获得较强动力,你要深踩油门才行,随着油门的加大,发动机的噪音也随之增强,但因为低频噪音被削弱得很低,所以你听着不会有太多不适感。至于底盘,也还是那套偏柔软的调校。在过一些起伏路面、小坑洼时,车内的反馈游刃有余,配合上舒适的沙发,你基本察觉不到颠簸感。只不过在遇到减速带和坑洼较大的路面,悬架的表现会有些生硬,但好在有电池电机等部件的配重加持,所以不会有太多单薄和松散的感觉,舒适性依旧能打。另外像转向、辅助驾驶那些,就比较中规中距了,比较值得说道的,一个是盲区检测功能的提醒,放到了A柱内侧,这种提醒个人感觉更合理,不会受到天气和环境影响。还有一个就是压线时,车子会给到一个神似高速压实线的感觉来,让你能明显知道压线了,及时作出反应。总体来看,新轩逸依旧是之前台舒服、家用的轩逸,只不过细节部位,它变得更加走心。
最近刚试驾了全新轩逸,那么,这台全新轩逸怎么样?
全新轩逸,外观可以用精致时尚来形容,超4米6的车长,超2米7的轴距,车身比例协调且空间不错;内饰配置以及布局也向实用以及年轻消费者喜欢的科技化靠拢,大屏、人机交互、手机远程控制、车联网/OT升级,L2级智能辅助驾驶都安排上了,顶配车型还是BOSE音响很下本;亮点在e-Power油电混动上,1.2L的发电机+大功率电驱,可以爆发出300牛米的最大扭矩,而油耗仅为4L左右,全程由电驱驱动车辆,完全是电车般的感受,最重要的是没有续航与里程担忧,加油就走,综合续航超1000km,在10多万级的家轿市场里,轩逸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若后续能上绿牌那就更完美了
异界麻瓜:这车真值这价位吗!
多彩溪流0l5:电池几度的?油混吧?
最不满意的地方:配置方面真的非常低,要去到中配车型才能基本满足需求。
最满意的地方:可能是油耗吧,平常的话可能大概就是2-3L左右。不充电对我来说还算是一个优点吧,因为居住的地方根本没有充电条件。
外观方面:跟普通版没啥差异,就是有些小细节变化吧,差异不大。
内饰方面:塑料感很强,基本没有比较好的体验,除了座椅乘坐方面会比较舒适之外。
空间方面,车内空间还算不错,电池的加入并没有影响空间,后备箱空间也是比较宽敞。
驾驶方面:更像是一台纯电车型,发动机给电池发电,驾驶起来更加安静。有了电机加入,动力没有像普通燃油版那么弱,在稍微急加速的时候,是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