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心得之前有车友问我最近车怎么样了,那我就说说这一年体会到的一些硬件和软件上的优点和问题吧,可能不是每个车主遇到的问题都一样,各位看看就好,不必代入角色,先说发现的问题: 1、主驾车窗上锁后,概率性自动打开并且不会关闭,导致已经习惯不手动关锁的我,下班准备去开车的时候发现窗户没关…… 这个情况是前段时间才出现的,我专门找了4s店,给出的结论是密封条老化,阻碍窗户关闭并且触发“”防夹手功能”导致的,后面协商给我更换窗户密封条,不过后面又莫名其妙好了,我也没去换,没管了 2、发送位置到车机功能出现异常和失败 车机上登录了手机一样的同个账号,但是手机发送位置到车机失败,也是持续了一段时间,也没更新,莫名其妙又好了 3、行车记录仪像素清晰度过低 商家宣传的高清摄像头,拍下来的视频清晰度堪忧,上次出了点事故,都怼脸上拍了,事后我去看录像,连车牌号都看不清 4、品牌知名度太低 这个不能说是车的问题,实在是有太多人不认识这个品牌了,说欧尚,大家都觉得是面包车,只能希望品牌方继续努力,努力挣脱标签 吐槽完发现的一些问题,现在夸夸在这个价位里,Z6的优点: ①内置ETC 识别灵敏,不用加装在前档玻璃上,美观又实用 ②自适应巡航 这个功能用过的都说好,解放双脚,跑长途高速最优解 ③车道偏离预警 对于长途驾驶很友好,一旦跑偏压线,会给方向盘震动反馈,好评 ④动力足,提速快,超车安全 平时开的智能模式,超车的时候,深踩一脚油门,动力来得很快,很有安全感 ⑤空间真的大 上半年自驾去了云南旅游,5个人一辆车,完全不挤,还能拉一车行李,确实很能装 总结:Z6配置丰富性价比很高,实用性也很强,基本不存在有很多功能买来就没用过的情况,毕竟年轻人就是喜欢捣鼓,但功能越多也就避免不了出现问题的概率大,但这些小问题并不影响我喜欢这台车,如果重来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应该还是毫不犹豫选择Z6
#辣评新车又一款方盒子车型发布了——宝骏悦也PLUS,售价在9.38—10.38w值得购买吗? 一 整体感受 悦也PLUS为五门四座车型,车身尺寸在3.99*1.76*1.72m,车身尺寸较小,但设计较为方正,离地间隙为15cm,个人猜测内部的纵向空间相比寻常的小型车相比要大一些。内饰设计较为常规,还是仪表屏+中控屏的设计,但是采用怀挡有点出乎我意料,现在10w的车也开始用怀挡了,太卷了。从销量榜可以看出,整体的销量都没有特别高的,毕竟这种小型车主要还是接送娃和买菜用,停车非常方便。从销量趋势可以看出,进入24年后普遍成下滑趋势,从23年9月至今,销量最高的月份也就3000多台,总的来说并不算高,那大一号的悦也哪款值得购买呢? 二 跟悦也相比,PLUS 的区别最大在于长度加长了0.6m左右,电池增加了13.8度,续航基本增加了100km。但是悦也可是有35L的前备箱,PLUS把车型加大了,前备箱怎么没了呢? 悦也PLUS采用国轩高科磷酸铁锂电池,电池容量41.9kwh,cltc工况下可行驶401km,采用后置后驱驱动方式,悬架为前麦弗逊后整体桥非独立悬挂。总的来说没有什么亮点,最高速度150km理论上来说也可以上高速,但是不建议,一个是车头很短,溃缩行程有限,非常不安全,另外就是车辆较小,很有可能发飘。个人觉得当个买菜车应对城市路况正合适。 三 总共就两款配置,二者的区别也非常明显,就是是否有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旗舰版官方指导价9.38w,驾驶辅助上只有倒车影像和定速巡航。智尊版官方指导价为10.38w,配有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有各种预警、并线辅助、车道保持辅助、道路交通识别、信号灯识别、360全景影像、自动泊车、循迹倒车和自适应巡航,并有内置行车记录仪。个人觉得这款车只适合在城区驾驶,所以L2级别的驾驶辅助作用不大,主要是自动泊车、循迹倒车和行车记录仪,如果在乎这个配置的选智尊版,如果觉得本身标配的功能就够用的就选旗舰版。个人是推荐旗舰版的,因为车身不大,倒车影像完全够用,没必要多花1w去买这些配置。 四 总结 在10w级别的小型suv市场,有价格还便宜点尺寸还大点的比如五菱宾果、吉利几何;也有品牌响亮价格差不多的比如比亚迪元PRO、元UP;也有宣传自身亮点的比如Icar03主打全铝车身等等,悦也PLUS先比之下就显得有点平平无奇个人认为相比之下的亮点就是方盒子造型+怀挡(更多的储物空间)。如果觉得悦也空间太小,那么PLUS给喜爱方盒子车型的人们多一种选择。
#懂车帝众测很荣幸参与这次海南环岛众测,看到了很多车子,抽签抽中了极狐的阿尔法t,领跑的c10以及昊铂。今天主要驾驶的是极狐的阿尔法。简单的来说一下对这个车子的感受吧,因为路线时间比较赶,加上是试驾车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指出。 版本方面不是很清楚,问了跟车教练,他也不清楚,纯电版本,不是顶配,前驱六百多续航。对这个品牌不是很了解,对于这个印象还处于刚发布那会跟华为合作智驾来着,记不太清了,有好几年了吧。 续航方面 我与宋圈主两个人换着开,第一段路程是市区比较多,少量高速,这一段路程百公里电耗16.2,行驶小计里程121,上车之前有过整备阶段,正式出发时续航648,电量92%。第一段路程121公里之后续航494,电量71%。第二段是我开的,全程基本高速,只有一小段水泥道路,里程133公里,剩余续航303,电量44%,能耗百公里17.7。因为高速比较堵,一直提速提不上去,车流量比较大,后端车流量变少基本保持100到120速度行驶。车子一共三人,带有少许行李,室外温度三十多度,空调二十四度,采用经济模式在跑,动能回收最大。整体来说感觉还是中规中矩,后来换车了,另一组也没坚持到终点,好像后段电量掉的也有点厉害。 智能驾驶 路途中我们开起了acc进行测试,总体来说有些比较好的地方,识别还是非常精准的,跟车加速以及减速体感比较不错,很线性很柔和,没有什么顿挫感,就是车道剧中感觉一直自我调节频率有点高,也可能是我不太习惯吧。抬头显示也比较清晰,显示的也比较齐全,导航包括acc开启关闭状态也能很好的投屏,总的来说这个acc功能舒适度还是比较好的。 车子总体表现 怎么说这个车,感觉在这个价位问题有点多,首先第一点作为一个电车来说车机比较卡,切换开APP都很卡顿,这不是一个电车尤其是还是这么贵的电车应该有的表现,其次这个加速水平有点肉,够用吧,不算槽点,大概是2.0t燃油一个正常水平。在一个智能化一般,看着功能蛮多的,但是实际上感觉跟现在十几万国产对比也差不多,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不熟悉的缘故。在一个就是隔音水平有点一般,感觉不是这个价位应该有的水准,无边框的宋l比这个好太多了。在就是悬挂感觉怪怪的,有点多余震动,这点不清楚是不是之前做过暴力测试造成的,最后一个槽点方向盘很重,这一百多公里高速下来我的手臂都酸了,我跟同行的哥们两个一边开一边找设置愣是没找到方向盘阻尼调节。 好的地方空间足够大,内饰软包裹还不错,座椅支撑也比较到位,加上八方向座椅调节也是比较舒服的。刹车整体线性很不错,急刹车也能刹住了,而且刹车点头并不厉害。小狐狸识别说话也比较精准,就是一些指令感觉不是很好,比如说打开音乐他居然要先去现在音乐播放器,说播放xxx歌曲才知道打开酷我直接播放。 最后就是感觉这个车设计方面确实不如老牌车企考虑周到,怎么说,比如说雨刷转向设计在一起,而且acc转向 方向盘调节都在一起,感觉就不是很舒服。 当然这次主要试驾的是续航以及智能驾驶方面,续航前期还可以吧,表现的中规中矩,智能驾驶也足够线性。 体验的不多,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尤其是那个方向盘阻尼,有没有车主指点一下怎么调?时间比较紧迫缘故,拍照不是很好,请大家见谅。
#用车心得汽车上出厂自带的这个标签纸,可以撕掉吗? 不知道现在开的汽车是不是一手车,如果是一首车,你可能发现4S店交给你的新车上,或许在后三角窗玻璃上,或许是在前三角窗上,或者在翼子板上总有一个巴掌大的贴纸,这个贴纸上密密麻麻的写着一些我们看不懂的数字或者字母。 有人说但看这张纸贴在哪里,就知道这是哪个品牌的汽车。这话说的有一定道理。比如上面这张图,你知道是什么车型吗?答应我,先不看车轮上的LOGO。 说实在的,根据我的观察,不管是大众还是奥迪,他们的标签经常贴在左前翼子板上。不信你观察一下。而东风标致的标签,现在基本都贴在左侧的后三角窗玻璃上。至于上面的数字和字母是什么意思,可能你没有注意,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近距离看看。 上面这张是一台老款408的标签,估计车子已经有好几年了,纸张已经皲裂,洗车的时候如果不花点时间清理,还真洗不掉。 再看看这台成色新一点的408,标签上的字母和数字清晰可见。这里有一串17位的编码,这就是我们行驶证上会用到的车身号,也就是车架号码,又名车辆识别码(VIN),其排列组合的方式,可以使车辆生产在30年之内不会发生重号现象,具有对车辆的唯一识别性,因此又有人将其称为"汽车身份证"。车辆识别代号中含有车辆的生产年份、生产国别、车型、发动机以及其它装备的信息。 这个车身号除了在前风挡玻璃下方有,在发动机舱和或者驾驶室内某一个钢板上有打印。为何要搞个容易被撕毁的标签呢?这是因为汽车制造需要经历车身车间、油漆车间、总装车间的生产传递,车辆装配信息标签在车辆制造追溯系统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就是这张纸上除了有数字,还有条形码的原因,因为现在的识别设备可以快速的识别条形码,或者二维码。车辆订单释放后,系统识别订单所需配置信息,并录入进条形码,打印至此标签上。而后标签在车身车间完成粘贴和信息扫描,识别,再随车进行车身制造至车身报交。此后,在油漆车间和总装车间均配备扫描设备,预备在系统传递车辆装配信息发生错误时进行快速扫描。 同一个品牌的汽车,或者说同一个厂家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这个标签,所处的位置基本一致。因为工人是同一批,大家习惯了到同一个地方寻找这个条形码扫描。上面这张图是凡尔赛的,也在左后三角窗上。 上面这张图是北汽极狐汽车,标签在左前翼子板上,和奥迪大众的位置相当。下图是日系某款车的,标签也在后三角窗上。在我看来,标签贴在玻璃上要好一些,因为即使你多年不撕,就像上面这张老408的标签,只要想撕,现在标签上洒水,或者除胶剂浸泡几分钟,然后用塑料片或者美工刀可以无损的把纸铲下来。如果在油漆表面,那就不能用美工刀了。 最后提醒一下,在汽车表面,慎用除胶剂,因为除胶剂都是化学制品,有可能损伤车身的塑料件或者油漆。不信你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