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日记1⃣选买背景:选择M8是有时候需要带全家人出去玩,工作方面需要用上MPV用作商务接待。 2⃣选买过程:买车的时候看过GL8和奥德赛。首先M8的配置比同价位的GL8和奥德赛要好的太多而且油耗比GL8要低,隔音比奥德赛强很多,奥德赛的隔音比较差,奥德赛的动力也没有M8那么优秀而且空间也相对来说较小。综合来说的话就选择了M8。 3⃣购车价格:我购入的是23款M8燃油旗舰款,裸车价28.98W,优惠几千元,加上上牌费,保险,落地差不多30出头。 4⃣驾驶感受M8的动力表现其实挺让我满意的,官方参数的252匹最大马力对于一个2吨的MPV来说确实够用,静止状态提速确实也挺快的推背感挺强,在高速上坐4哥成年人的情况下从120KM/H到160KM/H超车也比较轻松。来自爱信的变速想方面的调教在国产同级别李确实可以说是中上,变速箱很聪明,可以说是很跟脚。驾驶过一段时间之后变速箱学习驾驶者的驾驶习惯后开起来特别顺换挡时机换挡速度都还挺快,8AT带来的就是尽可能更低的油耗,各个模式下油门响应确实不一样,会有一定的顿挫感,个人认为涡轮介入比较慢,所以动力会在才下油门的大半秒后才会体现出来,然而ECO模式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省油,所以升档不叫平凡,油门响应比较慢也是可以理解,个人感觉还会可以接受。再来说NORMAL模式即标准模式,在此模式下油门响应灵敏,驾驶起来是最舒适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下变速箱不会频繁升档,会将转速保持在1600左右,在这个转速区间可以说是动力随踩随有。再来就是SPORT运动模式,这个模式不用多说,转速维持在3000左右,只要踩了,随时都可以到达峰值 输出功率,此模式下不会频繁升档。M8的刹车可以说是在日常驾驶情况下完全够用,虽然是前双活塞卡钳,但是100-0KM/H的刹车距离在35米左右,对于一个这么大而且车重这么高的MPV来说算得上是优秀脚感也比较线性,但是在频繁极限刹车的情况下热衰竭明显脚感会偏软,转向方面M8配备的是电助力转向机,手感比较轻盈比较细腻,方向感清晰,虚位较小,转弯角度略大。M8的车内视野真的可以说是优秀,主驾视角真的很棒,唯一的缺点就是A柱盲区较大。第二排非常通透,车窗真的很大,和坐 高铁的感觉一样,第三排也是有车窗的,但是车窗大小只能说够用,不会让人感觉特别压抑。M8的噪音控制还是比较不错的,中规中矩,可以说是同价位中等水平,个人感觉比GL8的噪音控制要优秀,M8的底盘隔音略差,因底盘没有涂层,导致一些胎噪和底盘打到小石子的声音直接传导进座舱。减震方面M8配备的电磁悬挂,所以舒适性方面会好很多,就算第三排的座椅布置在后减震上方也不会感受到过多的震动,悬挂的调教很ok,软硬适中,过减速带和较浅的坑的情况下悬挂的阻尼可以拉得住,基本不会有什么多余的跳动。 5⃣油耗:在市区高峰期行驶油耗差不多在14升/百公里,市区不堵车的情况下可以做到11升/百公里。高速油耗在8升/百公里有时候,满载高速油耗在9升/百公里左右。此油耗仅供参考,具体油耗还是于个人驾驶习惯有关。 6⃣空间表现:本人身高185cm,在主驾驶调到最靠后的情况下第二排的乘坐空间依然非常优秀,185的我表示毫不影响乘坐体验,第二排在移到中间位置的情况下第二排的腿部空间非常充足头部空间也非常优秀且第三排乘坐也有一定的空间,不会挤到第三排乘客大腿,第三排的头部空间185的乘客乘坐大约还有5cm左右的空间。第三排座位打开的情况下后备箱空间比较紧张,只能塞进2个26寸左右的行李箱后还能放进5个书包是没有压力的,第三排收起的情况下第二排的乘坐空间会被压缩,腿部空间大约还有7cm左右的活动距离,但是换来的是一个超大的后备箱空间,出门露营带上帐篷和烧烤架以及其他的用品真的空余说是绰绰有余载货。 7⃣静态感受:我选择的是黑色,歌剧殿堂内饰,双拼内饰真的能把车的情调提升一个档次,储物空间真的是很多,门板,中控台下,超大扶手箱,再来就是车机系统,车机反应迅速,使用起来也很流畅。音响方面Yamaha真的够用了。 8⃣最不满意 车辆包裹性有待提高 座椅回弹比较慢,流媒体后视镜下雨天不好看清,座椅氛围灯会出现bug。 总结:跟买车前预期差距不是特别大,因为我本人就喜欢大车 之前也经常开猛禽,gl8等等大车,对于这个价格和小毛病我都能接受,唯独就是油耗挺担心,油表有时候不太准,一脚下去几公里几公里的掉,怕给我扔到路上。 (感谢圈主,“王林宗师”指导推荐)
#用车心得12月9日提车,目前使用了将近三周,行驶了700KM,整体来说还是相对满意的,人无完人、车无完车,车这个东西,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的用车特点,结合使用环境,挑选最适合自己的车才是关键。下面我就结合近期的用车体验,分享下用车感受: 1.外观内饰:车身外观毋庸置疑,买车第一看的就是外观,圆润大气不张扬,以我个人来说是在审美点上的。特别是配备了以前跑车上才有的无框车门,整体个性化也得到了凸显,20寸大脚更加协调了车身比例。三联屏视觉上科技感满满,为副驾驶增添了娱乐体验。内饰用料比较良心,我选的雾紫色更是彰显年轻、素雅。后排平整的地板好评,不过后排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不大,而且不能调整,乘坐体验上会打折扣。 2.空间体验: 买这台车第二看中的就是空间了,本人185身高,偏胖,不管是坐在前排还是后排都有不错的空间体验。后备箱容量也非常可观,储物能力优秀,没有配备后备箱遮物帘,差评。目前还没有机会自驾游,等明年天气暖和了,开上爱车,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到时候可以体验下睡在车内的乐趣,想想就激动。 3.驾驶感受:作为一台家用车,动力调校还是相对偏舒适的,行驶中比较平顺,急加速也很线性,不会出现晕车及不适感。前五连杆后双叉臂的配置带来了不错的驾驶和操控体验,高速转弯或急转弯时能够得到了良好的底盘支撑,但是底盘的滤震性一般,路面的震动反馈较为明显,还有整体静谧性有待提升。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低速或静止时踩刹车,发动机舱会传来“嗡嗡嗡”的共振声,特别影响心情和驾驶感受。也看到有车友也提出过这个问题,说是1.5L的通病,希望厂家高度重视,及时提供解决方案。 4.智能休验:在8155芯片的加持下,智能化体验较为丝滑,目前使用下来未发现死机、卡顿的情况。APP远程操控必须好评,特别是冬夏两季可以提前打开空调,非常实用。“小零”全车语音控制随叫随到,减少了行驶中低头寻找按键的麻烦,增加了行车安全性。因为买的是标配,智能辅助驾驶方面体验不足。喇叭原本的自身素质一般,但经过阿加米斯调音后,得到了相对不错的提升,基本够用了。(因本人业余喜欢捣腾音响设备,此观点仅代表个人) 5.用车场景衍生:买这台车第三看中的就是纯电的续航里程,平时主要上下班通勤用,一趟大概40KM左右,续航太小的话天天充电也麻烦,300的续航春秋两季用车差不多一周充一次,符合我用车需求。不过,冬季的续航确实差的多,我们这边属于北方靠南的地区,冬季气温平均零度左右,拿近几周来说纯电续航大打折扣,开暖风、加热续航不到50%,问了身边用电车的人,基本也都这样,电池技术瓶颈看来一时间难以解决。 6.几点意见:标配车型没有日行灯、无钥匙进入、后视镜加热、防炫目等功能,因为我选购了配置包,这些实用的、不值钱的小配置也没有放在包里,实属不该。 车机娱乐性APP软件不够,建议增加常用的像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娱乐软件,提升副屏的娱乐体验。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因用车时间较短,还不够全面,如有误评,欢迎指正。请理性阅读、文明发言。
#聊聊智能化今天和大家分享大狗这次车机升级的新功能之一,新增可见即可说功能,这个功能主要侧重于操作的便利性,解放我们的双手,尤其是在行车驾驶时,再也不用分心去触摸车机屏幕了,直接说出对应文字即可进行控制,解放双手的同时让驾驶更加专心、安全。我们在车辆设置及系统设置界面,可通过语言唤醒当前界面下看到的设置项文字,识别并执行相应语言指令,代替手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