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007的日常计划购车前:工作几年后,和父母商议后决定买车,这样就能时不时地自己开车回家了。从年初开始看车,4月初看到了007增强版的推出,当时自己也是刚了解了一点信息。于是决定先从极氪007开始看起! 挑车过程:销售打我电话说可以上门试驾,当时我从没开过几次车,慌得不行,不敢试驾。不过那位销售小姐姐极力要求上门试驾并说会指导我,我也就同意了,第一次试驾在工业区里体验感很不错。当然我当时很久没开过车,没法区分跟别的车的好坏。紧接我就开始厚着脸皮约别的电车上门试驾,试了5辆别的车,不过当时还是对007情有独钟。劳动节期间跟家里人商量了下,最后决定还是买007! 提车价格:20.99W(丐版)+8K(灯幕)+7300(官方保险)=22.52W 杭州萧山极氪交付中心 购买配置:后驱增强,75度电池,蓝白内饰,星空之门 我身高174,座椅坐着比较舒适,座椅调节功能比较全面,就是感觉是不是需要自己配个脖枕,因为脖子那边空空得,开久了不太舒服。 后排空间充足,载了几个好兄弟,都说后排空间没问题。后排不系安全带就提醒的这个模式虽然感觉有点烦躁,但是从我这个新手司机角度出发,我觉得还是让后排的人乖乖系上安全带稳妥点,不然我压力大。 高架使用体验:提车之后就是开了一段路直接上高架,说实话第一次上我很慌,不过007在高架上表现确实很优秀(也没别的体验过哈),HUD太关键,我新人没HUD根本开不了车,怎么说呢,有些情况下我不论是看左右后视镜还是中控屏,都还没法做到扫一眼就能读取我需要的信息,然后我个人偏向于开在车道的正中间,当我没有注视前方的时候我容易把车开偏,杭州高架本来车就多,开偏之后我就会很慌。HUD真的救了我这个大龄菜鸟司机啊!高架变道时候很流畅,不过我新手变道比较急。 工业区路况使用体验:工业区的道路比较差,长年未修,路中间各种下沉井盖,每次开过去就是咣当咣当两声,能感受到悬挂的摆动但是没那么明显,能够接受,不过后排的乘客说开过去的时候有点晃。 刹车制动:开车第一晚过于兴奋,开到半夜两点疲劳驾驶,在路口等红灯时候本想踩刹车结果踩了油门,一动起来之后赶紧踩了刹车,马上刹住了,双跳自动打开,新车差点变事故车。 平时高架开,大概14-16度/百公里。由于还是本月提的车,还没有月统计数据。后续再分享用电分布情况。 关于辅助驾驶方面 NZP目前还没有尝试过,因为想着新手先自己多开开练手,后续再尝试,自动泊车用得比较多,自动泊车很奇怪,有时候能自己检查到停车位,又是检查不到,指尖泊车只能说是停得差不多就行了,你要是没强迫症,自动泊车效果还是可以的,我强迫症就会自动泊车之后再自己修一下。不过小区里有些地方指间泊车还是把我给救了的,车多,乱停的时候,然后有人催我的情况下,我自己确实还没有泊车路线。 车内智能系统体验:基本功能都有,导航是准确的,语音指令都能接受到。就是有时候我和朋友交流的时候这系统还接收语音信息然后来句:“很抱歉,暂时无法理解” 真的给它闹麻了!然后我在手机上刷视频,居然还把手机的外放人声也在那识别,哇,好无语。 提车时已经是6.1版本,具体提升差异就不得而知了。后续新版本更新再发帖说体验。 接下来写点我觉得比较好的功能点 1、抬头显:是我这种大龄新手司机的福音!车速限速,车道信息,跟车距离预警,实况导航路线。没这玩意我上不了高架。 2、向日葵屏,朝向驾驶座,理由同上,不需要扭头,眼珠右偏即可。 3.导航语音驾驶座后座位独立音箱:听得更清楚,能更加引起人的注意,是个不错的设计。 待优化改进点: 1、智能语音啥都听进去,明明不是我的人声也要识别。 2.导航有时候红绿灯信息会延迟或者提前几秒。 本帖我是从我自己这个大龄新手司机,上路充满紧张焦虑的情况下写出的驾驶体验。总得来说 007的各项功能 360度相机,左侧开门来车预警,压线预警,自动泊车等功能很好得避免了我出现各类低级错误;而刹车油门和转向都很适合我的体感;外形的设计和灯幕效果,我朋友们见过的都说很帅(我的朋友们情绪价值给满了 哈哈)就是智能化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至于高速,本周决定去尝试下!希望高速我也能稳稳得拿捏住!🤏🏻 麻烦圈主推荐一下,万分感激!
#提车日记第一辆车到年底就10年了,虽然啥问题没有,但是a级车已经满足不了家用和社交。。本来想全款买个家用B级,不考虑日系和电车,蒙迪欧,帕萨特这种就很知足,特别是蒙迪欧,感觉配置表都快背熟了,试驾感觉也很好,除了韩泰轮胎的雷鸣胎噪。。后来媳妇说还是一步到位看看豪华点的车吧。。从奔驰c到宝马3,宝马3被315劝退,奔驰被使用成本劝退。。偶然刷视频看到ct5,哇塞,真帅,而且同品牌置换补贴10000,直奔店里。。车是好车,但是后排空间,反正我进去坐顶头。。销售说现在xt5价格跟ct5差不多,同级别suv比轿车好歹高半级。媳妇之前开过亲戚的xt6,感觉很好,就去试了一下。内饰除了屏幕小点,用料还是比较良心的,低配的配置基本拉满,家用足够。。关键是后排地台纯平,座椅放倒和后备箱纯平,后排座椅可以前后调节加靠背角度调节,真是拿捏住了我这注重家用属性的小心脏。。回家跟媳妇商量一下,基本就是它了。。 然后就是漫长的去各个店里比价拉扯了的过程了,同城五家店去了三家,从车源到价格,从裸车谈赠品,从一千到一百的砍。。最后谈到另外两家放弃,确实比不过最后成交的那家。。最终落地价格,反正我在车友圈没看到比我低的。最终价格,含一年提前还款利息,不到23.5。车是23年11月的,享受厂家5000商业险补贴。所以价格低一点。赠品很多,我就不拉仇恨了,其中包括五年质保的车衣。。 521当天去车管所选号,立马出了老婆名下绿本和行驶证,交到了老婆手里,心情舒畅,感恩10几年的陪伴,车子基本是媳妇在开,愿大白保佑媳妇平平安安。 523在4s店里贴完车衣,525吉日直接去店里上牌开走,没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仪式,依然很开心。。出门加了300块钱中石化油,开了20多公里,表显还能跑350,总体来说油耗比较友好,而且毕竟还会越开越低。。整体驾驶感受就是一个字,稳,真的是稳。。提速也不拖沓,网上说的起步慢和换挡顿挫几乎不存在,稍微一踩就超速,转速表想超过2500都很难。。 虽然知道新款很快就出,但是也不眼馋,大连屏和怀挡,对我没有吸引力。我喜欢鸡腿档把的握感,和换挡时转速表指针的上下起伏感,成熟的老款,总比新款的毛病少吧。。特别是之前关注过君越,新款因为大连屏导致的亏电,一直没解决。新款外观压扁了前部,没有了老款圆滚滚的安全感,总之,抄底老款不后悔
#辣评新车自上一代在2020年停产以后,越野车市场快被新能源占领了,一个月前,这辆车上市,带来了全新的外观设计,更硬派更年轻的造型,在当前的车市环境中,还能延续之前的火爆吗。 全新车型,当然外观也是全新的了,是当前最火热的方盒子造型越野车,跟上一代车型比的话,足足大了一圈,抛弃了自吸,换装了2.4T发动机,还是双擎车型,这肯定对油耗降低有一定的帮助。没有了上一代的圆润,现在的棱角分明,这种外观设计应该喜欢的的很喜欢,不接受的怎么都接受不了。 这是一辆硬派越野车,丰田的可靠性依然很强,巅峰时期,普拉多开几年,还能原价卖掉,当然现在不存在这种情况了。越来越卷,越来越便宜的新车发布,普拉多上市后的价格,其实是偏贵的,早期预售的时候,只发布了一次5000的预定量,后期关于全新普拉多的消息也不是很多了,好像没什么热度。 下面咱们来说一说我对这辆车的看法,以及现在竞品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首先低配售价是45.98万,可以说是46万的车了,主副驾座椅还是手动调节,织物座椅,内饰满满的塑料感,还没有天窗,中控屏幕都比高配的小一圈,带着一大圈大黑边,分辨率也不高,显示效果也很差。那个倒车影像显示效果还是那个样子,大概就是能看到东西就好的程度。好在L2辅助驾驶全系标配,安全气囊也跟高配车型一样,越野性能也是一样的。这么看主要的精髓还是不缺的。不过我感觉这个低配的前脸设计要比高配简洁,看起来更舒服的,如果不以外观区别高低配就好了,给两套外观选择,同样的外观也区别高低配,就像奔驰的立标版和大标版。哦对了,换装了2.4T发动机后,要加95#汽油了,不在是以前那个不挑油,随便加92#就好的普拉多了。 往上增加一个配置,要加6万,多了一些主动安全配置,还有更多舒适性配置,其实我感觉这个6万性价比是不高的,想体验越野性能低配我感觉也够用了。按理说这个配置应该给个更大的轮胎,尺寸没大,依然是18寸,只是宽度增加了。 同价位找这个越野性能的竞品还真是不好找。方程豹顶配也才35万,也配置前后差速锁,还有悬挂高低软硬调节。再看看坦克系列,3.0T的坦克500,顶配也不过40万,不过标配是没有前桥差速器的,整个坦克系列月销量在一万五左右。当前普拉多还未开启交付,最快也得到7月份了,产能也不多,前几个月应该也看不出来月销量,应该在这个价位越野性能找不到对手,但是又有几个人有真正的越野需求呢,极致的越野体验和可靠的越野性能,把它当成工具车,一切就可以说的过去了。具体什么样,到时候拭目以待吧。
#人人写点评汽车行业从业者,谈谈之前试驾的奕派007 外观不谈,内饰总体感觉符合主流,观感不错一些细节则略显粗糙和廉价,如塑料件,皮革件,座椅等处,车窗玻璃旷量挺大,猜测又是东风惯用的廉价单导轨车窗升降器,升降操作明显相比同级有廉价感。总体来说还是可以 达到主流水平了。 吐槽几点 1、车机还是对比同档次显得拉胯了,功能不多,主要还是担心系统稳定性问题大,语音水平聊胜于无,总体来说是较差的了。车机一直是东风品牌重灾区,此现状没有改变,对比主流有继续拉大趋势,感觉车机系统东风内部一直在迭代,bug积累更多,所谓后期OTA基本就是呵呵,没有或没用。 2、行驶中车噪偏大,马牌轮胎不背锅,据行业内大佬了解之前几款风神车身nvh设计是有缺陷的,结构空腔多,震动声学品质较差,所以行驶起来噪音会助手比较大,噪音是震动结噪音,很难后期消除。说点什么呢,奕派还是存在这个问题。 3、底盘质感还可以,比较稳,但又感觉前悬挂有一点点偏软,转弯侧倾有点多。 单论东风品牌,虽然这几年推出新车频率越来越快,但依旧还是在追跑者的角色,注意追的不是合资主流,还是在追自主品牌主流,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另外建议,央企品牌,宣传基本噱头多基本不用去信,央企品牌,供应链腐败问题积重难返,用料品质跟价格还是玄乎的,希望大家可以明白这一点。 抢沙发 点赞 收藏 分享
#电动汽车里程焦虑怎么破一直在懂车帝看到各品牌车评,续航400-1000,可无论是多少续航,都逃不掉里程焦虑的困扰,我自己也有一台续航600的纯电动车,用车前期,无论做多好的规划,也无法避免在高速上跑到1%,紧张到踩电门都心虚,几年过去了,偶尔还会碰到这种情况,下面我将通过自己的使用心得,来分析一下如何破解电动车的里程焦虑这件事,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给车友们一些借鉴,更希望可以让厂商得到一些启发,让产品越做越好。 1.里程算法,目前新能源车续航算法大多都是理论上的,或者实验室跑出来的,就是所谓的CLCT,新用户在用车的时候对实际续航基本靠估算和猜算,所以在做行程规划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我要回老家,里程共600公里,我的车CLCT续航600公里,我先保守估计打六折,也就是实际续航360公里,那么我心里有数了,跑300公里就进服务区休息充电,然后一口气跑到家,如此完美的算法,心里直呼自己真牛,可实际呢,开始的旅途心里美滋滋,想着回趟家只要充电150元,开油车得400,心里美到不行,实际开了100公里,发现不对,系统也掉了180的续航,还剩420续航,虽然续航掉的有些厉害,但此时还没慌,继续以120-130的速度欢快跑着,实际开到220公里的时候,导航系统提示我提前一个服务区下去充电,我开始纳闷了,系统显示续航里程190公里,我还有80公里就可以去到我规划的服务区,这个服务区很大,而且是五星服务区,为什么要我提前进服务区?我掐指一算,打五折,我也能开95公里,不可能到不了,所以我就继续欢快的开着,结果开着开着,距离服务区五公里的时候,续航显示2%,速度我降到了80码,焦虑了小十分钟,好在还是开到了,有惊无险。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想说,里程焦虑是算法不直观或者不准确带来的,和你的车CLCT是多少没有关系,CLCT1000的车,也会碰到上述情况,而且一味地追求续航,车贵不说,往大了说,浪费资源。车系统应该更直观的显示动态实际续航,而不是通过掉电来显示,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就是说这一秒通过我此时此刻的速度,电耗,以及环境因素,算出来我实际可以跑多远,直观的显示出来,下一秒我突然加速,地板电,那么根据此时此刻的参数算出新的实际续航显示出来。跑一公里掉电两公里的情况实在是太滞后了,地板电一公里掉三公里也有可能,难不成要人的大脑来不停估算里程吗?很多人会说,你就不能规划早点充电吗?说这话的基本都不是实际用户,我买相应续航的车,在买车前就一定根据自己的需求想好了,600续航的车,城市怎么也跑400吧,在高速公路上也要跑300-350吧,结果还要根据脚法,温度,风力,是否开空调等因素来测算,为了不焦虑,每次剩余续航150-200就要去充电,那不是白白冤枉出了150-200续航的电池钱吗?如果有了动态实际里程,那么用户也就不用猜续航了,焦虑就会减少。 2.充电设施大数据共享,现在只要某导航,很方便所有的充电设施都清晰的罗列,这个用车焦虑场景就不说高速公路了,要来到城市,或者说是不熟悉的城市,还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去到目的地城市,规划是到目的地城市还剩60公里续航,结果到了目的地只剩下20不到的续航,但是导航显示离我方圆5公里地方有多个充电设施,我首选了一处最近的3.5公里,开到地方是个园区,此时已是晚上,黑灯瞎火,没找到,继续找,又去到一个4公里外的地方,是个停车场,门岗无人值班,包月车才能进去,此时续航又只剩2%,又规划下一个点,不敢走远,去到了一个小区充电,小区内油车占了位置,还等物业来处理很久,还付了10元停车费,体验很差,折腾到深夜。 大家可能会说你去那里了?当然去的是个三四线城市,在大城市这样的概率几乎没有,但其实大城市的郊区也会有个别这种现象,我就想说其实大数据完全可以把这类问题解决,比如公路塞车,导航都可以把用户上传的情况实时显示出来,为什么不能把充电设施所在地的情况实时更新呢,如果可以显示充电地设施好坏、数量、充电功率、充电电费、是否需要停车费、是否提供等待休息、是否有卫生间等等信息实时提供给用户,那么我想到处找桩充电的情况就能缓解,对急需充电的车友告别里程焦虑就很友好。 以上就是我根据自身用车经历给出的两点建议,希望得到车友的共鸣,也希望厂商和服务商可以看到,做一些可行的改变。 如果您还有什么可以解决里程焦虑的好办法,在评论区发出来吧,大家共同学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