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车型: 2021款奔驰CLA CLA 200 4MATIC 四门轿跑车

颜值好看,自带的行车记录仪不好用,反应迟钝。起步的确有点肉,毕竟1.3t,女生开还好啦,能接受。
注意你滴电皮:离地间隙咋样啊 使用过程中通过性受限严重吗
注意你滴电皮:这个1.3T 4驱版本性价比没有2驱高吧
·奔驰CLA
颜值好看,自带的行车记录仪不好用,反应迟钝。起步的确有点肉,毕竟1.3t,女生开还好啦,能接受。
注意你滴电皮:离地间隙咋样啊 使用过程中通过性受限严重吗
注意你滴电皮:这个1.3T 4驱版本性价比没有2驱高吧
24年下半年想着看车,兜里攒了50w但买车意愿并不很强,去4s店试驾330、430,没有心动的感觉。临走转角看到一台紫色小车,当时根本不了解这个车甚至以为国内没有40系宝马。但我走不动了 看了车辆信息,和销售聊完。总结两点:1、这是一台好车。2、销售问我要不要上m2 我不是冲动消费的人,于是开始相关研究。 上海4s店都没有m240试驾车(但有m2),约了上海bmw体验中心试驾。两台车试驾下来,我也没含蓄猛猛开。特别感谢带我试驾的小哥,很客观的告诉我:开M2一定要稳,不要想着买车就能耍,不然真会上墙。 后面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m240更适合现在的我,另外进入社会之后就没管家里要过钱,普通家庭出身也不好意思和父母开口要钱买车。自己的车自己决定,父母会觉得这种双门小车不实用。 决定下来之后找车源。最后石家庄现车,板车运回上海。贴车衣花了6k。 【选配】:自适应悬架、专业技术组件、座椅加热、高性能轮胎。 【驾驶感受】:直列六缸B58+8AT、前置后驱、后置座舱、短前后悬。从里到外,这套宝马精髓都有了。每次启动发动机的轰鸣都是一种享受。四种驾驶模式,通勤跑山漂移全能。标配LSD如虎添翼。不关DSC 80过弯也不心虚。sport模式回火声音很好听,关闭模拟声浪高转也有铿锵的回火,并不全是模拟。 【长途】:目前跑过最久单程三小时,座椅舒适度比预期好很多,腰部、侧向支撑都很饱满。 【通勤】:日常通勤50公里,上下班高峰期堵车,油耗13左右。 【载人】:我185,主驾驶没有任何问题。最多带过三个女生。除了后排没有大窗感觉比较狭隘,其实乘坐感受还可以,没有想象中那么局促。 【内饰】:宝马的内饰一直这样,我也不喜欢车里面发光的东西太多。 【不足】:1、车机网络比较慢,用自带的qq音乐听歌,需要加载一两分钟。 2、wifi和CarPlay不能兼得。连接上CarPlay之后,用不了我的车载Wi-Fi 3、销售对选配信息了解不足。车门三色饰板与单色饰板 关联什么选配,问了不同4s店的 四五个销售,都没说清楚 4、车机与手机音源切换比较慢 前五千公里完全按照说明书要求,转速没高过4000。后面越开越顺。目前六千多公里。 这台车定位太精准了,给你在城市中激烈驾驶十足的信心。不用担心超车、不用担心失控,享受每一次出行。每天下班回家路上,都很开心。周末找场地玩一下,也是游刃有余。 这是一台让人心动的好车,如果它恰巧出现在你的预算范围内,不应该错过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台车型是一位小姐姐刚刚购买的这台MINI 2021款 1.5T ONE 五门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台车的表现究竟怎么样? 车型分析: 首先这个价位车型有很多但是走这种个性化外观的车型就比较少了,这个价位能想到的就是大众甲壳虫但是这款车型已经停产了,所以我认为这台车在这个价位基本上相当于毫无对手可言。咱们去采访一下小姐姐车主的选车经历吧?小姐姐说当时其实考虑过奔驰A200那款车型觉得外观和内饰都很满意,但是为什么最后没有选择呢?因为这台车价格要比MINI贵小3万块钱,所以最终选择了这台宝马MINI。价格层面宝马MINI官方指导价为19.38万,我们太原市优惠5000元,优惠后裸车价为18.88万,购置税16708元,保险(含强险)6500元,车船使用税420元,上牌费300元,最终落地价为21.17万。 静态部分: 老规矩我们先来报一下数据,宝马MINI车身长度为3993mm,车身宽度为1727mm,车身高度1466mm,轴距为2567mm。内饰部分中控台上方为软质材料包裹,仪表部分采用非全液晶仪表,方向盘部分采用真皮包裹,整体握感特别细腻。中控台中间采用6.5英寸的中控屏。这个内饰部分看起来用料还不错但是没有科技感。座椅材质部分采用织物座椅,我还是那句话织物座椅看起来不高级但是实用性非常好而且成本低,整体填充物较软坐起来比较舒适。我们把前排座椅调整到适合我的坐姿(香哥身高173cm,体重55kg),前排座椅调整到最低部,前排头部空间1拳。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后排看一下后排空间表现怎么样吧?保持前排座椅位置不变,后排腿部空间1拳零5指,头部空间4指。 动态部分: MINI搭载着一台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之匹配一台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最大功率75(102Ps),峰值扭矩190N.m。这台车动力表现我认为日常代步完全够用,而且特别是咱们今天这位小姐姐车主,小姐姐说这个动力表现很充沛。底盘悬架方面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挂,整体调教偏硬,日常代步而言底盘很整。隔音静谧性方面这台车的表现还算不错,日常代步而言没有明显的噪音传递。燃油经济型方面,我们还是老规矩,以太原市内实测为例,实测百公里油耗为7.4L。保养层面这台车保养周期为10000km保养一次,小保养一次的价格在1180元。 总结部分: 如果你也是个小姐姐对三缸发动机没有什么疑虑的情况下,就想买一台颜值高有个性的车的话,我认为你不妨去试驾一下宝马MINI这台车。
作为钟爱两厢车的我,对于空间要求不大,想要好开、省油、颜值高,落地预算在20以内18左右的中高配的车型。因在东北开,不考虑电车,而且家里已经有一台插电混了,比起电车还得是油车有安全感。挑选下来,这款A3满足了几乎所有的要求。对比过高尔夫,赶上省补,两款价格上的差异不大,但外观sportback真的是长在了我的心巴上。25款的改款真的是很不错,原来计划选天云灰,后来离得近的4s店说现车目前只有哥特兰绿,起初没看到现车的时候我是真没相中绿,可发现这绿有魔力,越看越耐看,很高级的墨绿,最终确定哥特兰绿sportback 尊享型。之前看网评说24款以前的车机是硬伤,顿挫感比较重,这两个问题都有优化,现在25款中控的操作很丝滑了,顿挫感我感觉还好,偶尔会有一下子会有顿挫,但该说不说胎噪声是真的不小… 关于更深层面的驾驶感受需要后续再补了,因为我才开了3天🤣
我的2025款领克03冠军版,开了有半年多了,这些槽不吐不快。 说实话,当初在众多车型中选中领克03冠军版,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颜值征服了。那低趴的车身、犀利的大灯,还有那个性十足的贯穿式尾灯,每次停好车我都忍不住回头多看两眼。但现在开了半年多,跑了将近6000多公里,这车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1、先说说当初为什么选它吧。那会儿预算就15万左右,看了思域、速腾,也试了星瑞和UNI-V,纠结了好一阵子。最后决定入手领克03冠军版,主要是看中了它配置够丰富,动力也够猛。2.0T的发动机,254马力,试驾时一脚油门下去,推背感直接把我按在座椅上,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就是它了! 2、落地价花了13.5万左右,裸车11.9万,保险5500,再加上购置税和其他杂费,这个价格我觉得还算可以接受。销售小哥服务挺周到,送了不少东西,但最让我肉疼的是4S店强制要求在店里买全险,这点确实不太厚道。 3、外观没得说,绝对是这车的最大亮点。分体式大灯特别有辨识度,好几次在停车场都看到有人围着我的车打量。19寸的大轮毂配上马牌轮胎,看着就很有运动范儿。不过这个帅气的代价就是胎噪有点大,尤其是跑高速的时候,音乐得开很大声才能盖住。 4、内饰做工真的很用心,能摸到的地方基本都是软的,翻毛皮的座椅坐着特别舒服,就是夏天有点闷汗。中控大屏很流畅,语音识别也挺聪明,就是有时候反应慢半拍,特别是刚启动车子那会儿,得等好一会才能正常使用。 5、空间方面,我1米78的个子坐在前排很宽敞,但后排就有点挤了。上次带爸妈出去玩,我爸坐后排说腿有点伸不开。后备箱倒是挺能装,上次搬家塞了两个大行李箱还有空余。 6、动力是真的香,高速上超车轻轻松松,油门踩下去动力随叫随到。不过变速箱在低速时偶尔会顿挫,特别是堵车的时候,一窜一窜的让人不太舒服。底盘调校偏硬,过减速带时颠簸感很明显,但过弯时支撑性很好,侧倾很小。 7、最让我不满意的有三点:第一是油耗,市区开空调基本得10个油左右,比我预期的要高;第二是车机系统虽然流畅,但偶尔会黑屏重启,挺影响使用体验的;第三是后排空间确实有点局促,如果经常需要带人出行的话,可能要考虑一下。 8、给打算买这款车的朋友几个建议:第一,一定要亲自试驾,特别是体验一下低速行驶时的平顺性;第二,如果对空间要求高,最好带着家人一起去体验后排;第三,砍价时尽量让4S店多送几次保养,这车后期保养费用可不便宜。 总的来说,领克03冠军版是台个性鲜明的车,它有不完美的地方,但驾驶乐趣和颜值确实很能打。如果你能接受它的缺点,那它绝对能给你带来不少惊喜。
【操控】 舒适模式下面转向很轻盈,日常上下班开开很舒服。由于自重轻,车比较灵活,指哪打哪的感觉很好,和开了6年的老雷凌比不是一个水平的。 【动力表现】 普通家用车的表现,低功率的2.0T差强人意,除了外观和运动感配饰和跑车没什么关系,开起来动力和家里长辈的CC基本一个档次。不过够用就行,平时起步超车都很流畅,平衡的前后重量配比让车身很稳。 【最不满意】 这也要加,那也要加。之前听说2系普遍加两万选配,还觉得搞笑。自己选下来座椅方向盘加热,无钥匙进入,墨灰顶棚,还有中配音响(门板上不选音响配置单元位空着不好看),就1.5w出头了。说德系愿意给配置了,这款车上面感觉还是很抠门的。 【购车经历】 找的同事朋友的汽贸店,从河北调的车。无他,河北有配额,听说过G42车友苦等配额的传闻后即使远一点加的多一点,能拿到车就行了。22.9.15下订,10.1上产线,11.1上船,12.1到国内口罩原因清关很慢,1.9到店提车。啥也没送,脚垫不好买,一周内又自己找地定脚垫,贴膜,装记录仪。 【提车价格】 听说江浙沪普遍加的多,全款付,加了2,保险店里上。23年裸车价格上升3k,不知道会不会后来的兄弟便宜点,毕竟加价膈应人。 【乘坐体验】 日常comfort模式开,选了非防爆胎,倍耐力的,滤振很不错,也不会像开船一样。后排空间基本给前排挤占了,日常做储物空间。座椅可以调很低,不过为了视野一般不会过于低。选了合成皮座椅,穷,还挺软,加上腿托还是舒适取向的。 【最满意】 好看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