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车型: 2021款宝马M5 M5

动力和性能不需多说,值得说的是,车内有D1-D3和S1-S3六种驾驶模式,分别对应着从温柔到暴力,在最温柔的模式下,基本上没有太大发动机噪音,驾驶感也没有太突兀,但是车内空间以及舒适度和一般见到的5系比起来差了很多,可能是因为轴距短的原因,后排空间以及前排坐姿不如大部分中大型车,这个是性能车和普版车型较为明显的区别。
·宝马M5
动力和性能不需多说,值得说的是,车内有D1-D3和S1-S3六种驾驶模式,分别对应着从温柔到暴力,在最温柔的模式下,基本上没有太大发动机噪音,驾驶感也没有太突兀,但是车内空间以及舒适度和一般见到的5系比起来差了很多,可能是因为轴距短的原因,后排空间以及前排坐姿不如大部分中大型车,这个是性能车和普版车型较为明显的区别。
当你提到奥迪RS6,你会想到什么? 4.0TT双涡轮,V8大排量,600马力800牛米,3秒级百公里加速,真夸戳quattro四驱 地表最强旅行车/最强买菜车/最速瓦罐车,屁股美如画,西装暴徒,扮猪吃老虎等等等。这辆车的名号数不胜数,这辆车的参数如此暴力 我不想说她的情怀历史,参数配置 因为我相信喜欢她的人 把她作为dream car的人对这些如数家珍。 我只想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说说我眼中的,遥远的她。 这是我第一次开V8,也是我第一次开奥迪的RS车型 面对眼前的尤物我反反复复的看了很久很久,我很难想象他是一辆落地近200w的车,看上去是这么的普通这么的买菜,普通的外表下,细节之处彰显着力量。 坐进车内,如果你不是看到RS红标座椅,翻毛皮,碳纤维,你很难感受到他和当代奥迪车型内饰的区别 静态表现:座椅舒适贴合度高,人体工学很棒,简单调节,很容易就能找到舒适的驾驶坐姿,座姿即便调到最低,都有着非常好的驾驶视野,即便是新手小白开这辆车都毫无压力(如果你不知道她200万) 作为一辆进口的没加长的车型,后排座椅以我的身高,坐垫够长,靠谱角度比较直挺,腿部空间虽然不大,但是如果是乘坐4个人的长途旅行,舒适度也不会觉得难受。 掀开她的屁股,超大且平坦的后备箱空间配合极低的地台高度,装载能力甚至不输SUV,买菜车身份实锤了。 当你拿上钥匙,发动引擎,高亢洪亮V8的冷启动声音是藏不住的。 在默认的自动/舒适模式之下,这辆车有着又快又顺的油门响应,无论是红绿灯起步,还是市区走走停停,都是那么的惬意舒适,即便你像我一样刻意去试去体会,也很难感受到顿挫,变速箱聪明的夸张, 排气声浪也会十分收敛,安静的像个孩子,但即便在这样的模式下,当你深踩油门,60,80,120一直往后,他的动力储备深不见底,只要你给油,数字增长的速度仿佛永远不会衰减。 转向手感在我这评价可以给到完美,低速轻盈,高速沉稳,随速随角度的增益以及回正力矩的变化都是恰到好处,非常高级,非常非常的好开且易开。 当你打开动态RS模式,安静的孩子一下变成咆哮的猛兽,嘟嘟嘟的V8声浪像开锅的热水,转向手感明显加重,油门响应速度又上了一个层次,一份的油门给你两份的动力,降挡变的更加频繁积极,在这种模式下低速代步开,会感到一些顿挫闯动了,但即便如此也算得上听话,即使这是他最暴力的RS模式,也依然是易开可控的家用车。 无论何种模式下,RS6的稳健都让你感到安心,285的胎宽的配合真夸戳四驱,无论怎么开都仿佛贴在地面,怎么踩油门都不会打滑失控,这个车测01加速只要把模式放到RS2,油门刹车踩到底,转速会在2400转左右维持住,丢掉刹车,RS6会像炮弹一样弹射出去,牢牢地贴地飞行,澎湃的动力源源不绝,V8双涡轮600马力在这一刻可以尽情释放。。 底盘的调教也是我开过最最好的,当然结合他的售价,我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即便是285/30扁平比的轮胎,日常代步也不会觉得颠,经过细碎不平坦的路面有着相当的隔绝感,压过常见的井盖路面,悬架回弹表现出的紧绷质感很难联想到他的车身尺寸,大小震动的过滤都是一气呵成,车身姿态非常稳健,高度兼顾了舒适和运动。 短短半天的试驾体验是时候给出总结了,对于这样的车其实离我非常遥远,当我真正去有机会感受她驾驶她的时候,和她纸面参数呈现出来的确实完全不一样的,日常模式下她是如此的好开易上手,RS动态模式下又是如此粗暴,V8动听的声浪会让你在开上这部车的时候不自觉地开快,去享受聆听她的声浪,这是一辆让你开着会快乐的车,这是一辆能带着家人去诗和远方的车,这就是RS6。 在当前的国内市场环境下,奥迪依然坚持引进这样一部如此小众的五门五座旅行性能车就足以令车迷们感动,用性价比/值不值这样的词汇去评价这样的车已经没有意义。 在新能源大趋势的浪潮下,在内燃机处于最后辉煌的现在,我很幸运能有机会开到(白嫖)这样的车,我也很遗憾可能这样的车乃至车型对于大部分车迷就要永远留存在回忆了,但是也不用太过哀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能用三分之一乃至五分之一的价格能买到相仿体感甚至更甚加速能力的另一种能源“驱动”形式的车,跑车般性能体验正在普及给像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 最后想要借用38号老师的一句话,如果对于这样纯粹的内燃机引擎大排量性能车,你有这份情怀也有这个实力,那么圆梦一定要趁早。
百万级别轿(跑)车首选,凡是还有点驾驶激情的都不会去选这个级别的BBA(请司机开的除外)。 缺点(也许):在大马力非常廉价的时代,帕梅动力中规中矩,标轴后排只能叫够用,背箱不大,装行李还好,装小娃的用具非常打脑壳(有小娃的都懂)。pdk变速箱低速还是有顿挫,不适合堵车工况。车机一如既往的卡(老传统了), 优点:操控不用多说,5m长量产行政轿车(跑)中无人能敌。新款标配空悬,normal下舒适度非常好,sport plus下悬架支撑足,pdk变速箱非常激进,如果按下20秒真男人pdk甚至允许转速到红区才升档。标配前排座椅通风加热,后排座椅加热。配置不能说先进,但已相当够用。车机除了卡以外,功能还是挺多,高德车机版、b站都有。 总结:各个方面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别慌,我们还有盾徽的加持~
【前言】 坐标深圳。作为第一批进口韭菜Model 3 performance车主,成功地又跻身Taycan 4S大韭菜圈,家里车很多,但除了下赛道、出远门或露营可能用到油车外,其他时候都只用电动车代步,评论中也会附上一些Model 3、Taycan 4S和其他车型的对比。 【外观】 车型见仁见智吧,反正我个人是很喜欢,冰川蓝LED大灯很好看,但也有很多人觉得鸡肋。 【内饰】 做工是保时捷正常的水准,科技感是目前保时捷车型里最好的,驾驶位置的曲面屏非常清晰,满满的高级感,空调屏的分辨率与其他屏幕有点格格不入,副驾驶屏极其鸡肋,非常难用,功能少得可怜,最亏的配置之一。有关颜色我买的是现车红黑,恰克米和莫兰迪棕也非常高级。 【车内配置】 车机系统逻辑混乱,反应速度慢,但是好在稳定,用习惯了耶蛮好,Carplay偶尔会宕机。 辅助驾驶体验为0,基本不能用。 语音识别功能体验为0,能气死你。 总之,日常驾驶全靠carplay,与特斯拉的车机系统相比就是Win XP与MacOS的区别。 倒车全靠车镜和全景影像,倒车影像畸变严重,基本没法用。 多功能方向盘居然不能切歌,需要手动设定按键,真是活久见。 【空间】 比我预想的要好,后排空间够用,后行李箱够用,放不下9寸标准球包,斜放14支杆的8.5寸或者12支杆的支架包是可以的,车内储物空间略少但可接受。 【舒适型】 非常好,保时捷一贯的水准,建议自己选配一定要上18向,腰部的夹向调整会非常舒服,可惜我买的是现车,只能选14向。 过减速带和坑洼路段高级感十足,即使是在sport plus模式下,细小震动也会过滤得非常好,在路感清晰的情况下赋予更多的行驶质感。 【驾驶】 加速:选了SC组件,百公里加速为3.8秒,只略慢于Model 3 performance的3.2秒,但是实际感受却相差甚远。Model 3 performance给我的感受是极其爆裂的,这可能是因为0-50km/h这段特斯拉会更快,当然也可能是因为Taycan的底盘功力很足让车身很稳定且更静音,所以降低了感官上的冲击,很像之前开DB11时候的感受。后段加速犀利,封闭路段220KM/H再点油门还是会有清晰的提速感,Model3没开过这个速度,因为到150的时候就吵得不行了。 操控:非常好开、好驾驭,911的即视感,开起来非常轻快,找不到panamera的影子,反而满眼都是卡雷拉,可以大油门攻入弯心,快、稳、准。但毕竟2.2t车重,快速过弯时总不敢去尝试极限,给我的信心感不是很足,刷赛道跑不过同级别的Panamera,但正常路上行驶质感好于Panamera和911很多。 【续航里程】 标准电池,非大电池。续航显示非常实在,可跑里程只多不少。驾驶习惯不好,所以常年空调+大脚油门+sport plus模式的情况下我续航只能跑到370,省电模式450+应该问题不大,俱乐部里有车友可以跑到500。 【有关选配】 必选的配置:电动充电口,电动折叠后视镜,SC组件,全景影像 有用的配置:抬头显示系统,跑车声浪,动态照明的LED大灯,18向座椅 最坑的配置:副驾驶显示屏,自适应巡航,以及有关辅助驾驶的一切配置 22寸轮毂见仁见智,的确好看,但身边车友普遍反映很容易鼓包。 【简单聊聊】 之前Taycan网络上爆出很多问题,但我一个都没有遇到,身边也有偶尔出现问题的但也都顺利解决了,所以我觉得品控还是有所改善的,起码我现在开起来没遇到过问题。 再说说特斯拉,Model 3 之前网上也是恶评如潮,但是我也一个问题都没有遇到过,包括高速黑屏什么的都没有,身边的车友们也很少有出问题的,可能是我圈子太小吧,但我个人是觉得特斯拉还是值得信赖的,且我用自动驾驶的频率非常高。 总得来说,我认为Taycan是一辆非常好开的车,兼具了911驾驶感受和panamera的空间,但对比下来越发觉得Model 3 performance的性价比太高了,在外观、内饰上基本是一个非洲一个欧洲的对比,坐到Taycan车里就不想再回特斯拉里面了。但是除此之外,车机感受和加速性能上特斯拉真的是感受非常之好,科技感爆棚表现在用车体验的方方面面,而且现在Model 3 performance价格下探到30W左右,真的是非常划算。保时捷美其名曰让人专注于驾驶,但Tesla自动驾驶的感受也是非常之好,基本上每次上高速或市内堵车的时候都会用到。而且特斯拉开起来不心疼,路上偶尔暴力驾驶一下也不会很担心。 开过的汽油车和电动车都不少,但毕竟不是专业车评人,对于汽车,每个人的喜好不同,驾驶方式和感受也不同,我只是以我的视角来说清楚真实感受,如有不同声音,请大家多多海涵,共同探讨。
【购车经历】 不太好买,去外地联系到的店里现车。 【提车价格】 加了25(含豪车税),选装了轮毂,黑光包,竞速包,城市辅助包等,裸车182.44,落地200出头。 【操控】 舒适性比较好,车又太大,导致操控不够极致,比不上一些小跑车。悬挂比较软,舒适模式转弯侧倾较大,但是开着不像船。 【空间表现】 后排空间一般,中间隆起较高,无法坐人。后备箱巨大,可以拉货。 【油耗】 高速闭缸积极,油耗在8-9之间,市区频繁遭遇红绿灯会上到20,综合14-15。 【维修成本】 胎壁薄容易鼓包,一个轮胎2500,还是外面的价格。4s小保养一次4000左右,后面应该不会去4s保养了。 【不满意】 非常吃油品,发动机灯亮过好几次,需要经常加添加剂。 4S店售后不够专业,加什么机油还要我告诉他。 国六声浪有点小,不过厚重感还是有的。 A6系通病中控,空调异响。
AMG GT50在外观上依旧继承了GT家族的造型,长车头配合车尾溜背的设计看着十分高雅!车身整体轮廓非常圆润几乎没有棱角的设计。修长的前机盖上面隆起的筋线就好像是健身房肌肉男胳膊上的青筋一样,看着力量感十足!另外AMG家族是直瀑式进气格栅配合犀利的几何大灯灯组,使得前脸看着十分的凶悍! GT50从侧面看相比前脸就要温柔很多,很难看的出是一台暴躁的跑车,除了一个大溜背外更像是一台家用轿车。但是当你看到它的AMG原厂20寸轮毂,外加前6活塞后4活塞的刹车卡钳的时候,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一台普通家轿的配置。 圆润的车尾看起来非常性感,细长尾灯依旧是GT家族的风格,而且从视觉上拉伸了车尾的宽度。配合四出排气外加一个低调的扩散器有那么一丝在暴力中夹杂着俏皮,在后盖上面还隐藏了一个电动尾翼。这电动尾翼可不是闹着玩的当尾翼升起来的时候,一切的俏皮感都荡然无存,留下的只剩下那副凶猛的嘴脸。 奔驰的内饰不用多说,整车质感非常到位。仪表台和座椅全部采用Nappa真皮,手感也不用多说摸起来非常的细腻。仪表台配上中间这个饰板看起来也是豪华感十足,再配上这些Bling Bling的镀铬装饰绝对让你眼前一亮,方向盘后面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有三种不同风格可以选择,而中间这个同样12.3英寸的中控大屏显示足够细腻,配备的触控板也非常灵敏,而且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快捷。 扶手箱前面这块区域看起来十分的战斗,性能车该有的样子它都给你了。大面积的铝合金饰板看着也是机械感十足,两侧配有驾驶模式、避震软硬、排气阀门、尾翼升降等等按键操作起来也是十分方便。这比都集成在屏幕内使用起来可要快捷多了,相比优雅的车身,GT50的座椅完全与优雅毫不相干,完全是一副运动取向。看到它的那一刹那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包裹性很好只是座椅会让你感觉到有一点硬。但是我相信开AMG的朋友,应该不会有人去在乎座椅软硬的问题的吧。 GT50 AMG搭载一台3.0T直列6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一台9AT变速箱。最大功率:367马力 最大扭矩:500牛·米。虽然数据看上去并没有很大惊喜,但是开起来之后绝对给你非同寻常的感觉。 GT50有几种驾驶模式可以选择,在舒适模式下你感受不到它的任何暴躁,就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大男孩,悬挂调到最软开起来非常的舒适,就好像是一台普通的家用轿车,排气声浪也非常小。而且在48V轻混加持下跟车启停都非常的舒适。 AMG GT50兼顾着豪华与运动的同时,融合舒适与性能。是一台不折不扣的西装暴徒,而“西装暴徒”与其说它是一组词汇,不如说它是代表着一种过硬身份的门槛。AMG这三个字母不仅仅代表着奔驰的高性能部门,它更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和大家对性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