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家都宣布新车搭载1.3T、1.0T的小排量三缸发动机,中大型车逐步也换装“参数万能”的2.0T发动机。曾经我们喜闻乐道的3.0、3.5等一众大排量发动机也黯淡退出主流市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大排量发动机为什么会消失,为什么会被取代。
1.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
大家都知道,近年来部分城市采取了限行限号的方法,一方面是解决城市道路拥堵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有效的减少车辆尾气的排放。在尾气排放中,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作为温室气体的元凶之一,会导致全球气温的变暖,海平面上升。
为此,欧盟和各国都推出了史上最严格的排放法规。以我们国家为例,国六B排放法规施行后,一些国四国五排放标准的车型在大部分的城市就无法变更过户,在大城市通行就会遭到限行。并且双积分政策之下,厂商必须主动减少生产售卖大排量发动机的车型,多生产小排量发动机车型和新能源车型,以符合政策的要求,这样才能接着生产和销售车辆。
2.老旧大排量发动机技术落后

简单的理解,发动机的排量越大,相同的工况下排放的废气也就越多。在汽车工业兴起时,人们为了车辆的动力体验更好,为了应付越造越大的车辆。发动机的缸数和排量也越来越多。所以目前在市面上,能买到的大排量发动机大多都是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的技术,相对于部分车企不断优化的技术,结合排放法规,也没有必要再对老款大排量的发动机进行优化。

3.涡轮技术成熟,动力性能可以替代
于是,在上个世纪末,原本安装在一些赛事用车、动力取向车型改装车上的涡轮走进了工程师们的视野。涡轮的出现使得发动机可以在同等的排量之下,吸取更多的空气进行燃烧,提升燃烧效率,获得更好的动力。

但在涡轮刚刚普及民用车时,由于技术的不稳定,涡轮故障车辆抛锚的事件屡屡发生,这就让以日系为代表的保守汽车厂商不敢轻易尝试,所以在这个世纪的前10年,我们还能见到以日系车为代表的3.0及以下的排量的车型,虽然这些发动机排量还是偏大,但不错的动力性能和相比于友商稍微有优势的油耗,也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产品。

时间来到近五年,由于涡轮技术的成熟,当初表示不使用涡轮增压技术的日系厂商也开始使用涡轮技术。在多个厂商的推动下,开启了全面涡轮的时代。目前主流合资品牌主力销售的中大型车搭载的主要为2.0升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油耗和动力方面的表现都能够取到平衡。
以搭载2.0T发动机的丰田汉兰达(图片|配置|询价)为例,车主的平均油耗为11.3升每百公里。这就要比原先搭载3.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动辄13、14升的油耗要省下不少,排量降低的同时动力也能够跟上,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标定比较保守的丰田以外,像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雅阁上搭载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194匹,最大扭矩260牛·米,涡轮在常用转速区间1600转就可以开始输出最大扭矩。这个参数可要比丰田的2.0升自然吸气的发动机要高出不少,也比自家原先的2.4升自然吸气的发动机的参数高出不少。在实际的驾驶上,100公里每小时后的动力输出还是比较游刃有余的。
除此之外,像沃尔沃XC90尾标为B6的车型搭载的涡轮和机械双增压的2.0升发动机还可以做到300匹马力,400牛·米的数据,完全可以比肩3.5或是4.0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4.油价上涨,电机补足了动力短板
还有一点是车主们感受比较明显的,就是近些年“步步高升”的油价。排量越高,车辆所需的燃油就更多。随着石油开采得越来越多,虽然不至于枯竭,但依靠不可再生资源维系国家经济的国家,逐步提升原油的价格,就让最后的油价也不断攀升。
在日本等自然资源贫瘠的国家,丰田在世纪之初就推出了氢能源和混动车型,一个是减少对于原油的依赖,另一个是对于环境的保护有实际作用。在混动技术普及到车辆之后,电机也可以对车辆提供动力,不再需要发动机的动力有多么强劲。

于是也衍生出了纯电汽车和混动车型,在道路上的零排放或者低排放也可以保护市区的蓝天白云。
写在最后的话:
当排放污染成为遏制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摆在各个厂家面前清晰的道路有两条。一是不断缩小发动机的排量,使用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二是加大投入对于新能源方面的研究投入。对于我们来说,只要不是三缸,一者的接受程度还是比二者高一些的。

大排量发动机的减少直到最后的绝迹,其实也是技术的更新,对于老旧技术的淘汰。对于“排量即正义”这样的口号说哥也是认同的,毕竟大排量多缸数在行驶的静谧性和高级感上是四缸发动机无法比拟的。像奔驰S级,宝马7系,雷克萨斯LS等车型保留有大排量的车型。也说明了这点。
最后,当这一波新能源浪潮来临之时,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做好迎接的准备,大排量发动机逐步被取代也是汽车工业史发展的一个方向。对于新能源和3缸,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