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部分订单已排到半年左右以小米汽车现在的热度,我对行业的建议只有一个:流量可以蹭,应战就免了。 不应战的意思不代表小米汽车是无敌的,而是它现在正处于最高的关注和最多的讨论度,和这个时候的小米打,就相当于和春节后刚降价到7.98万的秦PLUS打一样,从声量上不占优势。 其实在小米发布会当晚,有几个竞品关系的品牌都在蠢蠢欲动,打算后手出击造点优势出来,但是你看,现在热搜也好,行业群也好,还是讨论小米汽车的最多。 最好的应对方法其实是暂避锋芒,等它热度回归平缓,在此期间,可以打磨自家的产品,调整自家的销售政策等。当然也可以单纯为了蹭一波流量,就像凯迪拉克一样。 一个品牌如果拥有了爆发式的热度,确实会引起竞品的焦虑心态,有的是针对性跟进政策,但也有的会情急之下出昏招,但实际上等热度平缓下来后,也并非那么难打。 现在的新能源行业,没有任何一款产品或者一个品牌能独享“唯一不可替代”的标签,不管是极氪也好,小鹏也好,特斯拉也好,都拥有自己的用户群体,产品理念上也并不是和小米SU7绝对冲突,当然P7可能相对难受一些,毕竟三年前线下试驾会偶遇小米员工,他们的关注重点就是小鹏P7和特斯拉model 3。 小米接下来的打法也不会很新势力,更不会很传统,而是很有可能去打造生态圈子,这在发布会上也初见雏形。说白了这两年我们都在说新能源汽车在按手机行业的玩法去冲击传统意识,华为已经做出了效果,小米这里也明显倾向得更鲜明。 现在新能源市场的格局已经进入下一个阶段了,之前是真正字面上的新势力在为行业打基础,现在则是有钱有渠道的巨头来瓜分蛋糕,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导致竞争力弱的品牌加速退场的催化剂。你会发现有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厂阵营中,小品牌不管是在性价比还是知名度方面都越来越不行。 还是那句话,热度终将回归平缓,年后的比亚迪是这样,现在流量buff加持的小米更是如此,届时才是竞品之间见真章的时刻。
#21.59万起,小米SU7值不值小米SU7发布之后,大胆预测一下未来新势力车企的格局:首先被取代的必然是小鹏,小鹏的定位和优势与小米汽车太相似了,当然,"蔚小理"依旧还是"蔚小理"。小鹏的命运估计是被大众完全控股。 蔚来和理想现阶段都有自己的护城河,But,小米一旦发布自己的增城车型(在研发中,是否会量产不确定),理想的压力会很大,小米可以复制L789的所有硬件配置,并且价格做得更极致。 最后剩下的是蔚来和小米,蔚来的护城河相对较深,换电技术和高端电动品牌价值是小米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在维持好这一块优势的同时,蔚来的子品牌乐道能在20万价位段站稳脚跟,中国电动车新势力将迎来"二极"局面。
#圈友鲜试驾Hallo,大家好,最近小米SU7大火,我也是第一时间下了大定(可退未锁单),然后和店里约时间试驾一下,没办法,小米SU7现在这么火,不下订单都没办法安排试驾,就算预约了,还得一车两组哈哈,雷神!产能赶紧加起来呀!废话不多说,我将从外观、内饰、驾驶操控、车机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外观感受-年轻人的第一台轿跑 小米SU7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帅!可能有一些朋友不喜欢SU7的外观,但是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的,整体的流线型、车漆用料、电动尾翼、梅花轮毂都十分吸引我,试问,哪一个年轻人不想要迈凯伦的大灯、保时捷的线条、可按键调节的尾翼呢? 外观最让我满意的是两点,一个是可调节的电动尾翼 第二个就是雷总这次直接上了9个颜色,给了消费者大大的选择空间,其实我不是说这9个颜色多好看(紫色、绿色、黑色确实都好帅),主要是觉得雷总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的,把选择权交给用户,我可以不选,但你不能没有嘛! 二、内饰感受-保留实体按键很明智 内饰整体用料我觉得还行,没有廉价感,甚至比我的小8有质感多了(银河E8的内饰真的不行…),乘坐舒适度也很不错,我试驾了一个紫色的版本,紫色也很好看,但是觉得有点重了,我真的买的话还是会买白色。 内饰设计中最让我满意的就是保留了实体按键,这简直就是清流,在现在这个所有车企几乎都在“能动口不动手”的环境下,雷总还是很明智的保留了实体按键,增加了可插拔的实体按键,真的要点赞! 但是车辆的后排空间确实一般,如果乘坐者过高或者过胖都无法有一个良好的舒适体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空间上,如果单论座椅舒适度的话,我觉得还是ok的。 三、操控感受-不输小8的操控感受 我是一名吉利银河E8的车主,吉利的地盘我认为在国产车里一直算佼佼者,刚好小米的研发团队也是从吉利挖过来的(雷总给的太多了呀哈哈哈哈),所以小米的底盘我认为是可以相信的,事实也是如此!响应很快很及时,希望产能快快跟上,大家有机会的时候都可以尝试一下,不用像我这次等这么久 四、车机感受-不愧是手机厂商啊做车机 我只能说是降维打击,小8的车机和小米的比确实不行(吉利加把劲),小米车机整体的UI 设计、流畅程度、交互逻辑都算第一梯队,我觉得和蔚来、华为的车机一样优秀,小米和华为不愧是国产之光! 整体来说,我对小米SU7的体验是满意的,我看到很多朋友说小米SU721.57的配置其实没有很好,没有800v一条就诟病许久,也有一些朋友讨厌小米的过度营销。我想说一点我的看法,小米其实作为一个国民度很高的快消品牌,必然有着吊打传统制造业的热度和营销实力。最终我只看两点:1、产品本身是否达到预期;2、企业对消费者的态度。听完整个发布会,我觉得雷总还是真诚的,只要把售后、品控这些问题解决好,我也看好小米的未来发展,也祝愿小米的产品越来越好(雷总,我这5000我就先退了,毕竟我刚买车哈哈哈)
#辣评新车猎装SUV算是近比较火的车型了,同类车型有极氪的001,阿维塔11,小鹏G6,智己LS6等车型,竞品很多,很大的竞争压力。 作为比亚迪首款猎装SUV的比亚迪宋L,究竟表现,能不能大杀四方呐?最近试驾了宋L 662km卓越型(两驱顶配),谈下我的看法: 1.从定价上看 宋L优势很明显,22.98万的指导价,相比同样刚上市的新款极氪001后驱26.9万,价格便宜了近4万。 2.从外观上看 外观这东西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但作为猎装车型,我个人觉得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后边的尾翼,我真是太爱了。重新设计的前脸也很霸气,侧面看也很运动,还配备了无边框车门,无敌了。 3.从配置上看 最近比较热门的800v充电,没有,电池是自家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电池容量为87.04kWh,87度电池中规中举吧,对比刚上市的小米SU7标准版73度那可算慷慨多了。另外像方向盘加热,座椅加热、通风、按摩都有哦。这里着重说下座椅按摩,上了一天班累的要死,开车到家,坐在车里按摩10分钟,简直不要太舒服。 在智驾方面做到了L2级智能驾驶,主动刹车、自适应巡航都有了,自动泊车也有,但是并不好用。没有carplay,但是自带的车机也基本够用了,高德导航可以投屏在仪表屏上,看导航很方便,另外UHD这些也都是带的(前几天试驾了个30万的红旗EH7,它的UHD 开着我晕车,但是宋L我就不会)。其他像360全景、记录仪、透明底盘、车载ETC这些都有就不一一说了。音响是12个扬声器的丹拿音响,效果比较不错。总之国产新能源在配置内饰这方面,从没输过。 4.从动力上看 这辆两驱顶配车型,拥有313Ps马力,最大扭矩360N·m,百公里加速6.9秒,这个我感觉有点弱鸡,21.59万的小米入门版都有5.28秒,17.99的深蓝S7还有6.7秒呢,这个动力在同级别没什么竞争力可言。 5.从底盘上看 因为是参与的懂车帝活动,所以宋L我开了大概有100公里,高速、市区路都跑了,底盘给我的感觉像在坐船,后驱版本没有四驱的云辇模式,不能自己调节舒适还是运动。但很明显这辆后驱车型的底盘调教是偏舒适的,但是感觉有点过于舒适了,而且在市区一些小路,路面不那么平整时,确实如网上所说的低频共振,试驾这个车一定要坐后排亲自感受一下,前排和后排两种感觉,我坐后排体验了10公里烂路,简直了,屁股下边一直咚咚咚的,细碎的滤震太差了。另外这台车的车身高度比极氪001还低,底盘也不是很高,但是转弯的支撑性表现也很一般,我觉得比亚迪很有必要加强一下底盘的功力啊。 6.其他方面 空间上,拥有2930mm的轴距,乘坐体验还是很宽松的,我170的矮子乐身高,头顶2拳,腿部3拳,哈哈哈。隔音怎么说呢,对比单层玻璃的车肯定是要好的,但同为双层夹胶玻璃的车型,表现一般,可能和无边框车门也有一些关系吧。 其实我还有很多想写的,后面我会再写一篇具体的试驾感受。详细版稍后更新,总之我感觉作为20万级别的车型,对比最近其他新车配置,比亚迪的表现我觉得中规中举,我感觉选比亚迪宋L的车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比亚迪这个品牌吧,如果把宋L换成其他品牌,我觉得在20万这个价位,竞争力实在一般,尤其底盘和动力,我个人是接受不了。当然这是我个人感受,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小米SU7建议收集车机中控上的实体按键 比如空调、除雾之类比较实用的可以盲操的 属于车辆基本的安全配置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兴起了所谓的“科技”风,把 取消实体按键和未来感科技感划上了等号。 这还不是重点 现在在售的车型有带实体按键的,有不带实体按键的,这些都还可以理解(理解归理解,毕竟节省成本,但我决不接受没有),让我最匪夷所思,极思恐惧的是小米SU7。 雷军你造车无论带不带实体按键我都能理解 (...) 我不理解的就是造了个不带按键的车和当成配 件的实体按键(美其名曰拓展)来重新再嘎一 次韭菜 你这是嘎韭菜吗?你这是要把韭菜连根都撅了 啊! 可以想象SU7以后的车圈还会削什么配置当配 件买给你 SU7用心极其险恶,可谓歹毒至极!! 最早的时候我还想着,这玩意好啊别的车企都没出小米出了造福光大车友啊,旅行者能不能上一套这拓展件,有了实体按键就完美了。 认为小米这波操作是正常的 可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我竟然会认为正常才是最不正常的点 这相当于什么?这不就是卖拐卖车把我忽悠瘸了我还得谢谢它。 各位看官 一款销量可以的车按键开模费平均到每个车有多少钱?车价能高一百?两百?这玩意竟然要五百,还潜因默化影响了各位对车配置的基本认知才是最可怕的 言尽于此 各种看官请细品
#懂车帝众测听说有人在黑极氪007 电耗高?都没车是吧,那咱就看看懂车帝上的车主实测数据。图1是后驱选装100度电池版本的续航,平均值是574㎞。图2 是四驱选装100度电池版本的续航,平均值是581㎞。 顺带提一下极氪007的四驱系统工作原理。车辆可以根据加速模式、车速、路况、加速踏板深度等信息智能切换后驱和四驱模式。车辆高速行驶或驾驶员深踩加速踏板时,切换为四驱模式; ♦️当车辆处于舒适或标准模式,且行驶路段为城市道路时为后驱模式; ♦️车辆处于运动、雪地等特殊模式时,车辆处于四驱模式。 正是由于电动四驱系统的存在,导致007四驱的续航也可以比肩后驱版本。 📕还是我之前提到的续航公式,低风阻造型+低滚阻小轮毂+轻车身=好的高速续航,这些对于极氪007都是拿手好戏,就问续航怎么崩?说了这么多,还不信?来车友圈,圈里的车主们陪你测续航 ✅到最后,考虑到最近小米su7 的火爆,直接点燃了轿车市场,我这里分享一下买车下决策时的三要素。(虽然我只盲订过两台新能源车,可能是运气好至今还没踩过坑,但还是希望可以帮到准备看车买车的朋友) 1⃣️喜欢(车型设计,尺寸大小,品牌等):老话讲得好,千金难买我喜欢。当然这里讲的喜欢并不是让大家找一见钟情的感觉,只凭喜欢就去下单。毕竟买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小事,在对比权衡过后,选自己喜欢的,肯定是没错的。 2⃣️预算(全款or其他金融方案):这个无须多言,多大脚穿多大鞋。 3⃣️配置(应用场景是否覆盖):锦上添花固然好,平平淡淡才是真。 ☝️买新能源车,多试驾,多体验,多听车主怎么说。 综上所述,极氪007给你拉到的配置是目前这个价位绝无仅有的(我对这个言论负责)。欢迎大家去店里试一试,也欢迎关注我,我会持续分享极氪007的日常。
#懂车帝众测今天在北京试驾完小米SU7和朋友们吃完饭出发回家特意记录了一下。从北京东五环开始拍了一张到家之后(家在河北,相当于北京东七环)又拍了一张,在东五环时电量剩余里程还有64KM,小计行驶里程是38.2KM。到家之后电量剩余里程还有7KM,小计行驶里程是93.6KM。 这样算就是行驶了55.4KM,续航里程掉了57KM。算下来纯电续航达成率是97.2%。 行驶时全程都是纯电,温度15℃左右,中间百分之七八十的路段是高速路况,基本还都是顶着120最高限速跑的,而且车上五名成年男性。这样情况纯电续航达成率也基本能做到1:1了。 这样看老六在十多度的情况下纯电续航达成率真的很优秀,轻载还有不跑高速那么快的话我觉得达成率超过1肯定是没问题的。 图片附了近50KM的能耗数据和近100KM的能耗数据。像我买的老六125KM续航日常驾驶还是蛮够用的,像我就算每天跨省通勤往返110KM,省着用纯电刚刚好,平时高速需要超车就可以临时切换一下性能模式,老六真的是花了最少的价钱买到了可用纯电低成本出行的车,又可以烧油跑长途没有续航里程焦虑,还兼具了起步很快的加速和高速再急加速的能力。
#今年你多大,开什么车步入社会三四年,对于以后的生活慢慢有了模糊的规划。但在房、车这两种刚需物品中不知该如何抉择? 本人目前月收入平均1.5w,每个月也能咬咬牙存1w左右。身边的前辈也偶尔会分享先买房后买车或者先买车后买房的经历,感觉都各有各的道理。 个人觉得买房可以有稳定居所,安稳生活,不过买房的花费和买车相比,确实有难度。房子也有看过,好的地段平均1.6-2.0w(最近房价有所下降),个人觉得首付+装修最少需要准备50个-70个w左右(要不是为了钱,都不想上班),虽然有公积金,但觉得压力还是很大。同时非常向往和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并有稳定的生活; 当然,很多车型也是非常喜欢,有去看过领克03、大众、比亚迪、奥迪a4l、宝马3系、modelY以及最近出的小米su7也是感觉不错!有时候为了虚荣心和享受驾驶的乐趣,买车的欲望也是非常强烈买车也是为了能够出行方便,偶尔和三五好友或一个人周边游玩。 虽然都想要,但光靠个人能力确实没有办法兼得,不想找家里,只能循序渐进二选其一。 对于两款刚需物品的实际选择还是没有找到能下定决心的切入点,也是比较迷茫,不知如何抉择。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想法、经历 , 想要学习、借鉴一下。每个人情况、想法不同,嘴下留情。感谢 🙋🏻 情况介绍 🗒 真实感受 🔎 槽点反馈 ✏️ 独家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