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7有奖活动征集📒等车日记 本来是准备买新能源车,陆续看了m3,p7,海豹,特别喜欢这种轿跑外观的车。结果因为小区是租赁停车位且业主不同意安装充电桩。外面充电过于麻烦。最后感觉也是准备买合资品牌。不经意间配我姐姐的MG6去做保养,看到了小7的宣传。当时就觉得这个外形太好看了。满怀期待中,就等着鸽王7上市。从去年10月一直等到23年3月才有了确切的消息。真的是望眼欲穿。说实话,中间也看了很多其他品牌,最后还是决定等下去。幸好不负等待,最后看到实车感觉比之前宣传的更好看。一开始考虑灰色,或者主打的绿色。不过看了实车,最后还是选择了翡冷翠。 🗒 真实感受 买的时候其实身边很多人都说这个价格买个思域之类的车不香吗?又保值又省油。 不过千金难买咱喜欢。基本20左右的车咱都看了,确实就喜欢这款。 所以车子是直接上的2.0顶配,本来准备加装智能包,但是由于第一批现车没有装好的,语言额外等待4-6周,所以就没有加装1.2的智能包。 讲讲用车感受吧: 外观方面 外观是车子的主要卖点,这个就不谈了,除了轴距的限制所以在某些角度有点不协调,90%情况下都是很帅的,开车出去回头率都是挺高的。无边框车门,电动尾翼,天窗都是亮点。 动力方面 城市几年即使在eco模式,加速也是很快的,动力很充足。在环线和高速上普通模式或者运动模式会增加很多的驾驶乐趣。侧面的触屏模式切换非常的方便。 本人坐标武汉,每天上下班60公里左右,80%里程是二环,目前2500+公里,车机油耗大概7.5L/100的水平,目前没有上高速刷过油耗。下面图里面有之前拍的油耗。 车机方面 8155芯片,如果去年车就上市,肯定是屌炸天,放在今年的话也是一个很实用的配置,我个人感觉虽然比特斯拉差,但是跟小鹏和比亚迪海豹差不多(比亚迪只试了海豹的车机),作为一个纯油车,这个车机反应和流畅度已经很好了。语音功能也比较全面,开窗,关窗,开关空调,导航交互,基本可以做到跟电车的差不多的功能。如果纯电车车机是一个18岁的成年人水平,mg7这个斑马车机可以算12岁水平。他无法完成太复杂的指令(例如,打开25%或者打开一半的车窗,或者语音调节电动座椅之类的) 🔎 槽点反馈 没有任何产品是完美的,我代表认识的车友吐槽一下目前一些车主的反馈。我也用上面自己感受的顺序来说 外观方面 有车主反应,天窗和尾翼有时候容易卡住。这个我暂时没有碰到过,可能因为我去过3次4S店,每次他们的技师都给我的天窗和尾翼涂了润滑油。 买MG7的朋友,应该大部分都是看中的外观,所以这方面基本就是天窗和尾翼的问题有人提过。 动力行驶方面 1.发动机抖动和声音过大,发动机的技术也是mg7当初的宣传时候大力宣传的,我记得还为了发动机开过一次直播。 目前这个问题我也有感觉,有车友把车钥匙放在发动的发动机上,钥匙马上就震下来了。个人在停车等红绿灯时候也看得到前面车盖振动很明显。 这个问题虽然不影响使用,我个人感觉也不是大问题。但是也是存在的一个槽点,有人在乎有人不在乎吧。 2.避震很硬,就是大家说的底盘反馈很明显。这个底盘反馈可以说跟特斯拉m3差不多,只要路上有个坑或者有减速带,就会很僵硬的感觉。比如商场地下车库有些减速带很新,车子过去就是咚咚的声音,人坐在车里也感觉往上一弹。 3.有车友觉得风噪很大,我觉得这个还是一个很主观的感受。毕竟是无边框车门,加上这个车子音响挺好的,我个人是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程度。无边框的几个车我都试驾了,我觉得MG7的这个不算风噪很大的。 车机方面 目前吐槽的重灾区。上面才说了车机反应,交互都很好。可惜最多的槽点也是来源于车机。 主要就是各种误报(不影响正常驾车使用的那种),例如前方碰撞不可用,车机雷达暂时不可用,车机无信号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可怕,第一次碰到我也吓了一跳,现在知道都是误报,你车子熄火一段时间再启动这些问题就都没有了。目前基本每500-1000公里会出现一次这种情况。 个人分析,mg7这个车集成了很多的传感器,比如L2辅助驾驶,360影像,前车碰撞提醒,紧急制动等功能。所以传感器可能有时候就有影响或者自我检测不通过就禁用了这些功能。 也希望厂家能多多更新系统,让这些误报尽量少的出现。 另外一个就是车机的拓展性略低,虽然车机不是手机,不需要太多和复杂的app,但是连6和one都有的软件市场mg7上都没有,至少你们认可的软件,让用户自己选择一下,也不过分吧。 目前我使用情况就是这样,基本上还是挺满意的。 不满的就是厂家过于小器,自动驾驶和ar-hud可以理解需要成本,但是并线辅助,是很便宜且实用功能,居然要加装。 然后车机的流量免费,只送导航的,不送媒体流量。 我们第一批车主本来就没有什么优惠,这些很便宜可以提升体验的东西都要卡住。 希望以后的小7能有更好的改进升级和体验。
#二手车 你敢买吗一、相信特斯拉的手机 APP ,你一定每天 都会用到,但我猜顶部的菜单栏里是不是只能放置4个选项,然而你其实还可以像我这样放置5个。那又该如何实现?这时你会发现直接拖过去只是替换,但只要你在不放开右手的前提下,紧接着左手再向右滑动一下就能成功放置了。成功后别忘了告诉小 E 一声。二、如果你担心在地库开启后备箱时会磕伤车漆,或女朋友够不到后备箱开关,这时只需要我们把后备箱压到合适的角度,再长按开关3秒直到听见叮了一声,这时你后备箱的开启高度就重新设置好了。三、据车友群里不少粉丝反馈,当使用第三方充电桩给特斯拉充完电后,时不时的就会出现这种拔不出充电枪的情况,并且在车机界面解锁充电口也是无济于事,但你别慌,这时只需我们打开后备箱,在右上方找到这个小拉绳,轻轻一拉就能把枪顺利拔出来了。四、当车辆停在室外,经过一晚上的低温洗礼,各个车窗玻璃就很可能结上一层厚厚的冰霜,不仅忙还影响着咱们的驾驶安全。这时只需我们在被窝里打开手机上的特斯拉 APP ,点击温度,下滑开启为车辆除霜。不仅融化冰霜游刃有余,就连雪天的积雪,它都能帮你一起消灭掉。五:如果你更新了44.2.8版本的 OTA 升级,那你有没有发现哨兵模式里多了一项摄像头识别的功能。当你关闭它的时候,车辆就只能通过传感器识别并记录视频。此时就算你用力摇晃甚至拍打你的爱车,都不一定能激活你的哨兵模式。只有当车辆遇到比较大的外力撞击时,哨兵模式才能被正常激活。
不把豆腐撒掉:之前开油车加塞我是一丝都不让,油门和刹车一秒切换八次,从来没让人塞进来过,现在开小y强动能回收我都是躺着开,留一个身位让自己再多回收点电
#日产奇骏e-POWER实车解析拿到驾照后,一直开的二手12款新轩逸icon,不知不觉已2年多了。尽管轩逸车内空间对我们两口子不算局促,但随着小公主的诞生,日常出游显得愈发不便,所以便想换个大点的SUV车型。恰巧周末有时间,我们一家三口便来到日产4S店试驾新上市的奇骏e-power,尽管网上好评差评参半,但我还是想亲自去验证下,好了就研究下单,不好大不了就拔草。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如实给大家整理下,可能我开车起点比较低,仅供参考,绝对不是水军或所谓黑子。 一、说在前面的 首先要说的,就是你买这辆车的定位。我觉得你就是要买电车或者插电混动的朋友,可以直接忽视这辆车了,上不了绿牌、也没法将油耗开到3L以下。我觉得它的定位就是想买油车或者非插电混动的群体,特别是北方的朋友,我觉得这款车特别合适。其次,认为日产加特可变速箱脆的朋友,可以看看这辆车,少了变速箱icon也就减少了一个故障点(当然成本有可能降低)。 二、驾驶感受 1.动力系统 没开过好车,但坐过好车。这款车的加速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推背感绝对杠杠的,加速到80,再深踩油门动力依然充沛。我研究过日产的vc-turbo发动机,不管是新奇骏icon的三缸还是天籁icon2.0T四缸,技术日产并非浪得虚名。这款车用的三缸作为增程器,我觉得再好不过,8.1—14.1压缩比,能够很好兼顾燃油经济性。从启动到匀速行驶,可以说完全感觉不到增程器的介入,没有抖动、没有噪音。在进行急加速时,能明显感受到增程器的工作,有点油车的感觉。再就是e-force雪狐四驱系统,在城市中低速行驶,感受不是很强。 2.隔音降噪 这车隔音做的真的挺不错的,除了夹胶玻璃,有没有主动降噪不确定。开窗和不开窗完全就是两个世界。 3.减震系统 减震我觉得因人而异吧,个人觉得稍微有点偏硬,支撑感做的还不错。 4.辅助驾驶 我试驾的地方在大连北站附近,车流密集,部分车道划线看不清,没起到作用;有划线的地方,车道偏离辅助的纠正感觉力度较大,L2跟车时制动我觉得力度有点大。破车开惯了,我觉得L2和车道偏离就是锦上添花的事儿,对我影响不大。 5.关于epedal和EV模式 可能不是我想要的跟特斯拉icon单踏板一样的那种感觉,可以看成是强动力回收的一种模式,松开踏板后,制动显得比较急,继续缓速行驶,体验一般吧。EV就是纯电,听销售说能开1-2公里吧,适合深夜免打扰进小区或者用来停车这样的。 6.车机系统 破车开惯了,有没有车机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国产车机我估计比这个还要好。试驾印象最深的就是两点,一个是超远程控制车辆,流量10年免费;还有一个就是自带的高德icon地图有个AR实景导航,不得不说,真是太方便了。 三、外观内饰 日产的外观设计我觉得一直都在线,从新轩逸到天籁,到三缸奇骏icon,再到高端点的英菲尼迪,都不错。这款奇骏e-power外形其实跟三缸那款差不多,唯一就是中网镀铬饰条熏黑处理了。特别是香槟色,整体看起来有点QX60icon的影子,作为轿车控的我也觉得奇骏e-power外观挺有吸引力的。内饰方面,最大的不满意就是可选颜色太少了,就浅蓝和黑色,哪怕你把轩逸上那个棕色内饰挪过来也好呀。浅蓝色吧,不好看(因人而异),不稳重,卖二手车还卖不出价;黑色吧,常见,但没啥活力个性,照我说对内饰颜色有需求的就买个好点的座椅套吧。其他的地方,内饰就正常合资水平,跟同价位的国产相比,差点科技感,差点用料。 四、乘坐体验 前排座椅乘坐舒适感没有问题,符合日产调性。我身高192,体重220斤,妥妥没问题,特体的朋友不必担心。唯一不足是没有座椅通风,夏天可能会遭点罪。当然,我那个老轩逸也没有,也习惯了。后排座椅目测比天籁短了点,但老婆说还不错,反正不是我坐后排,哈哈。空调用的PET(好像是这个)模块,制冷挺快的。 五、市场情况 我们看好的是19.9万至尊版,从销售口中听说这款性价比最高,但目前产能似乎还跟不上,现在订车得一个半月才能提车。销售向我多次推荐18.9万这款,但我还是坚持了。不知道是个例还是普遍情况,销售都比较佛系,不会逼着你去立即做决定,这点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体验很好的。 整体来看,比较满意这款车,做了置换后,价格也得19万左右。我觉得能降个1万是最好的,但按照市场预定情况,短期内够呛能有这么大的优惠。 以上就是我的试驾感受,不喜勿喷。谢谢老铁们观看!
#懂车青年提车打卡黑色黑内,标虚 先说结论,开起来很舒服,悬架调过还是有改善没想象中硬,老小区没法装充电桩,上海充电算方便; 5.9提车,5.12上牌收到车牌,上牌第二天就跑了次安吉; 【电耗&续航】 目前1133公里,耗能169kWh,平均能耗149Wh/km 能耗还没跑赢表显,能耗跑到130以下估计可以跑赢表现;整体达成率还算满意吧; 【驾驶模式】 驾龄19年,换了第三本驾照; 买之前就担心是否可以适应动能回收模式,试驾了2次,第二次好一些,也想像了许多日常驾驶场景要怎么开~各种担心 直到要提车时候,了解到新车直接带动能回收强度调节,把选择权还给消费者了,稍微放心点了; 所以我的是,设置舒适模式+缓行+动能回收低; 当前模式已经非常适应了,整体驾驶感受不错; 开特斯拉是需要一些学习成本,多熟悉产品特性和功能能有更好的用车体验; 【关于长途】 提车第一个周末5.13上海去安吉,体验了高速充电以及县级市充电设施; 高速很稳,小小体验了一下AP,不敢多用。 国家电网需要认证🙃,占了位置手忙脚乱认证一番充个20块钱体验一下; 安吉县城充电设施比较多,只是有蓝牌占位的情况。所以体验了,充电后扫电瓶车再去吃饭…奇妙的感受。 【关于充电】 慢充,快充,超充,都去试过了。 慢充调节电流,根据我需求的充电时间来; 快充,基本上2-30块,30分钟可以充50%以上; 超充,20分钟80-100%,但是收了停车费; 提车至5.31充电费299,1133公里 ——————————————————— 懂车帝实测给了很客观的评分,作为选买的依据挺好 【缺点】 1)高速上噪音比较大; 2)各种配件很贵,但其实不用买什么礼包,脚垫,支架够用了,根据自己需求采购;(我买了大礼包) 3)高温开车,座椅不通风不太灵; 4)手机蓝牙音频输出要额外设置,第一次用不太方便,要自己调整,因为不用车机导航; 5)黑色漆面真的很薄,改色时发现有轻微掉漆; 6)碰到过2次,便利进出没有复位的情况; 7)转弯半径比较大,有几次掉头还被人摇头…我真是无语。
#入圈打卡-上汽大众ID.6X先说我的上一台车,我的上一台车是北京现代昂希诺纯电,也就是欧洲很畅销的现代Kona EV,但是这个车在国内水土不服,当时买的时候北京最高优惠六万多,于是周五晚上坐火车到北京,周六提车一路从北京开回来,昂希诺的电池是64.5度,作为三年前六十多度的电池还是觉得续航非常扎实的,NEDC标称500公里,但是在市区不开空调经常能开到500以上,高速上能开350左右。唯一的缺点就是车子小了点,后备箱和后座空间都不是很大,长途旅行开这车最远跑过三亚,来回4000公里,日常使用都是家冲,基本体会不到用车成本,于是再买车也坚定考虑纯电。 再说卖车的原因,主要还是沪牌,之前车子不是沪牌,在上海市区通勤不方便,刚好自己也有沪牌额度,就索性换沪牌,卖车的时候还是有点恋恋不舍的,毕竟陪伴自己不到三年,开了五万公里,好在买的时候便宜,卖得时候想当于没有怎么亏。 看车:刚开始肯定是被特斯拉种草,也考虑长续航,但是价格还是有点高,就一直想看买台二手的modelY,直到有一天去特斯拉试驾,感觉Y有点颠簸,加上动能回收不能调节,我之前的昂希诺方向盘边上有个拨片,可以三档调节动能回收力度,平时自己用2档回收,基本也单踏板,但是驾驶Y时,感觉特斯拉就是我的三档模式,动能回收过强,有一种晕车的感觉,于是果断放弃了特斯拉。 后来刷手机就无意间看到ID6,感觉空间够大,续航也比较扎实,自己对合资车企的品质也比较放心,于是就开始关注ID6,去4s店试驾之后发现也不错,除了车身比以前的车长很多,需要适应之外,其他都没有问题。当时4s店只能优惠三万多,觉得还是有点贵,本着只要买的便宜什么车都是好车的原则,就默默关注这车。有一天突然出来一批22智享款,价格非常划算,果断第一个交了定金提车(购买过程就不提了,还算顺利),于是就很划算的拿下了这台ID6X。 作为家里两台车都是纯电的车主,家里从来没买过油车,对电车接受程度高,所以我将从一名算驾驶了四五年电车的角度说一下这个车的优缺点,希望能给其他车主一些参考: 优点: 1. 电池容量大,续航扎实。现阶段买车大家还是要看续航,在电机技术电控管理没有拉开巨大差距的情况下,电池容量就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加上目前的CLTC又在NEDC基础上打了大概0.89,所以看看电池容量,选一个电池大的车很重要。 2. 车子不算大,但是内部空间大。大众ID6X采用的是纯电平台,车身尺寸虽然还算大,但是不像其他中大型suv一样过于庞大,也能给人一种轻巧的感觉。但是内部空间是真的可以,第二排座椅推到最后,可以翘二郎腿。后备箱空间也足够大。 3. 底盘扎实,驾驶体验不错。毕竟是德国大厂的产品,底盘确实调教的可以,对于我个人来说就是稳,无论在高速还是市区,都有一种开起来很稳的感觉,比起昂希诺纯电用的低滚阻轮胎,id6x从急转弯,急刹车,高速驾驶上来说都更稳。车子是用来开的,安全第一,也看了之前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与ID6X车身结构一样的crozz表现不错。 4. ARHUD,这个因为之前车子没有,使用之后感觉确实不错,从过去看仪表盘到现在不需要低头,而且导航可以直接在ARHUD显示,非常方便,开错路的几率大大下降了。 5. 首任车主视频流量免费。这个还是不错的,之前的现代bluelink流量确实很贵,这次用到免费流量,腾讯视频,爱奇艺还有咪咕视频可以解决很多在外等人或者露营的视频需求。 缺点: 1. 车机系统确实不怎么时尚。和我三年前的昂希诺纯电一样,还是传统的单色图标,样子不讨人欢心,但其实功能和其他具备L2辅助驾驶的车子大差不差,我也开过别人的某国产品牌一段时间,使用的是安卓车机,视觉感受会更好一点,但是真正车机就是看视频,听歌,导航吧。当然我也在期待OTA,就像你看别人家都有,自己肯定也希望能经常有些新的功能。 2. 车子比较重,过障碍能明显感觉到颠。之前的车子1.65吨,现在的id6x2.25吨左右,过减速带能明显感觉到车子的重量,可能需要适应一下。 3. 后备箱感应开启很不灵敏。经常踢好几次都开不了,只能用手,不像别人家的感应扫腿就好了,这个差评。 总结一下,这车子就是家用奶爸车,小年轻如果追求时尚不建议买,但是家用是真的香。尤其是现在价格优惠的情况下,能买到价格实惠的,好几年充电费都省了,何乐而不为。还有,个人认为车子首先是用来开的,要考虑安全性和家人乘坐舒适性,花里胡哨的屏幕都是购车成本,有那钱买几个ipad pro不香吗。一台续航扎实,安全可靠的车应该是大部分有孩子的家庭的选择吧。 最后,这个车子没有露营模式,需要激活隐藏的露营模式,还有一些功能刷隐藏后车机会多出这个选项,很奇怪为什么车子系统里有的功能非要在国内隐藏呢。总之还是那句话,车子是用来开的,钱是很难赚的,安全是第一的。 车子已经贴了原厂卡其灰改,有需要讨论的欢迎留言。
#小鹏P7i实车初体验满意也失望 🙋🏻♂️情况介绍 小鹏P7i 702max 19寸轮毂 新月银 酷炫黑 提车7天,目前已行驶1360km,80%高速或城市快速路。 🗒 真实感受 前面的文章有提用车感受,不再赘述。 1.车机速度很快,无卡顿,导航精准,小P比较给力,现在基本都用嘴指挥了,很少手动去找功能,导航声音和音乐声音分开,各放各的声音,再也不用因为声音忽大忽小而烦心或者分身了。 2.能耗还可以,80%高速或城市快速路,其中还有比较暴力的驾驶,能耗15.7左右,这个很满意,90%电wltp的情况下表显494km(我是19寸轮毂),我最多一次就从494km开到67km,实际达成率约93%,也就是说90%的电在高速上跑400km以上完全没问题。 3.如果附近有S4的充电桩,充电非常给力,54分钟充71度左右,35分钟充56度左右,其他充电情况也就是正常,但是用过S4很难再用回普通充电了。 4.车内nvh很好,都是单层五矿玻璃,但是隔音效果很好,跟我之前的凯迪拉克XT5一样,甚至更好。 5.驾驶质感比较好,底盘扎实,支撑有信心,高速变道指向还行,就是底盘确实很低,烂路,减速带这些现在过起来都非常小心。 6.远程启动能手机控制的功能比较多,也有手机插件,用起来很方便,可以完全不用带钥匙。 7.地库自动停车很给力,设置好路线,老婆再也不担心停车的问题了。 8.高速ngp很好用,我有一次从广州到珠海全程90%都是用ngp开的,确实轻松很多,但是槽点也不少。 🔎 槽点反馈 槽点挺多的,影响也比较大,看自己考虑吧。 1.方向盘,方向盘实在是难受,本身以自动驾驶作为核心卖点,为什么方向盘不能配置一个电容的?使用ngp的时候手搭在方向盘上,但每隔几分钟就让你波动一下方向盘,否则车机就一直叫,频率非常,很烦心,导致都不想用ngp了,这个真的希望官方搞个方案出来,哪怕自己花钱换都行。 2.ngp,首先高速ngp确实可用,动作流畅,并道超车,上下道口这些都能做的很好,但是遇到稍大一点的弯道,速度就会降到60-70km,与实际可行驶的速度差距很大,而且下降的也比较突兀,大部分并道超车选择都很合理,但是也有选择不好容易出危险的时候,比如并向车道的车离你比较远,当小鹏准备自主并道时,旁边车道的车突然加速的时候,小鹏还是要并道,这个在高速上就会有点危险,这个还需要改进。广州的城市ngp几乎不可用,路段比较直,交通线很清楚的地方还能用,复杂路况基本白搭,最尴尬的是过红绿灯路口时10次有8次是画龙的,必须手动接管,这个还是很让人失望的。 3.丹拿音响,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会吐槽音响,但是音响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自己的感受是声音有点混,不透亮,自带的模式和自己调,效果都不好,当然这套音响绝对好于这个价位段90%的音响,可能跟自己预期高有关系,确实没给到我完全舒心的感觉。音响没加钱,还不错,如果加钱让我上,不超过4000我也愿意,超过4000我就觉得意义不大了。 4.空调、座椅通风,空调制冷速度比之前的凯迪拉克慢很多,这个在广东地区确实影响比较大,座椅通风没有背部,这个确实对使用效果影响很大,屁股冰凉,后背衣服湿透。 5.电吸门,这个配置真的浪费,不刻意使用就完全用不到,浪费钱。 ✏️ 独家秘籍 关于配置的选择在这里给一些意见供各位参考 702max和Pro,如果2w无关痛痒,又想买个未来希望,那就max,否则全部Pro。当前的情况下我觉得ngp的价值不大,当然相信小鹏未来有能力做好ngp,到时候激光雷达可没办法装,不考虑这些就直接无脑Pro。 610和702,如果不经常走高速,充电方便,喜欢暴力驾驶那就610,其他702。其实从提速和操控的角都来说,宝马i3的感受其实更好,所以我自己觉得610意义不大,不差钱的话我觉得不如把轮毂和星际绿选上,610真的价值不大。 总体来说,P7i是一辆买了绝对不会后悔的车,问题不少,但是瑕不掩瑜。不要相信那些一天到晚就小鹏要完蛋了的话,他一定比蔚来活的久。希望小鹏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