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视频
视频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发图文
图文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提问
选买/用车问题,专业技师24小时在线解答
发长帖
交流买车/用车经验、分享有车生活
#辅助驾驶使用心得我的车型:2023款马自达CX-50(2.0安行版) 辅助驾驶功能全系标配 有了这个我每次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总是习惯性地开启50辅助驾驶功能(ACC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居中保持)。这项功能不仅解放了右脚,还能减轻驾驶的疲劳。以下是我使用一些感受: 1️⃣ACC自适应巡航:开启后它能精准地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自动调整车速。遇到前车减速或是别的车超车变道过来它也会及时反应,平缓降速,保持一定的车距,但是碰到前车突然加速后,跟车距离拉开,突然一下降档的拉高转速加速行驶,这一下感觉不是很好(车子马力不足有关系)。 2️⃣车道居中:它与ACC配合确保车辆始终行驶在车道的中央,避免了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车辆偏移。特别是带有弯道路段它也能够平稳地保持在车道中间完成过湾动作,不会出现频繁的左右摇摆调整动作。还有一个重要点变道超车一定要打转向灯,不然会一直跟你抢方向盘,所以平时一定要养成变道之前先开启转向灯在变道的习惯。 以上辅助驾驶功能在实际使用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安全性。比如在视线不佳(大雾、暴雨)或手离开方向盘超过一定时间,系统也会发出警报,提醒保持对车辆的控制。 其它辅助功能如主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等等,这些主动安全配置也是能为平时行车安全提供一些小小帮助。 总的来说,L2级辅助驾驶及其它辅助功能整体还算满意,但也谈不上优秀。然而即便辅助驾驶技术已日趋成熟,作为车辆操控的第一责任人,我们仍需时刻保持精神集中,并做好随时接管车辆的准备。毕竟,智能辅助系统只是驾驶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唯有将先进科技与安全驾驶意识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价值。
#点评我的车咱先说说为啥会买50的决定吧,我需要一台家用车,按我对家用车的定义是,空间大,省油和安全性这三个点是最重要的,50是完全符合我的要求的而且50是我个人觉得很帅,很少有SUV比50帅...查看全文
#买这车你后悔了吗我是2024年3月买的马自达CX-50,至今已有一年零三个月,同事间好多人都选择了新能源车,而我还是选择油车,至于买了50后不后悔,说实话我是真的不后悔,要是真要从不后悔之间挑毛病,就是没有选择2.5版本的略显遗憾。 在我使用这一年零三个月之间我最不满意的的几个点: 1、车机系统 (1)黑屏死机:前天开车的时候,车机突然就黑屏了,怎么操作都没反应,当时正在路上开着,车机就这么毫无征兆的黑屏,没办法,我只能赶紧找个安全的地方把车停下来,打电话问4S店售后 。按照售后说的方法捣鼓了半天,一点用都没有。最后还是把车熄火,下车锁车,再解锁上车重新启动,车机才恢复正常,这过程真的太折腾了。 (2)车机App版本老旧,从提车到现在也没有更新过。 (3)车机连接Carplay,导航信号不稳定,导致车子一进入隧道定位乱飘,一出隧道就从新规划路线。 2、车门异响,特别是天气冷时候尤为明显。 3、自动大灯、自动雨刷不是反应慢,就是老抽风。 4、后排座椅角度不能调节,后排安全带时不时卡位不能自动回位。 5、虽说有远程启动车辆、解锁、空调,但是一点都不好用,不是信号接收不到,有时就连信号都没有,至今我一次没有用过。 6、大黑轮眉及车门底下大黑包边缝隙过大,导致细小沙子容易卡在缝隙里面。 虽50存在不少缺点,但在我看来,这些只是一些小缺点,至于它的颜值、三大件、驾驶感受和安全性这几点足以让我包容那些小缺点。
#用车心得我的妻子之前驾驶的一辆马自达,因为对其品质的信任,我们在1月21日当天直接去了马自达4S店购车。当天就提到了新车,本以为可以享受到驾驶的乐趣,却没想到问题接踵而至。车辆在使用过程中抖动严重,尽管我们一直使用的是95号汽油,甚至于有段时间我给它喝的都是98号汽油,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于是,我们开始与4S店积极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4S店的回复是,等车辆到达首保时看看是否能解决问题。然而,还没等到首保,天窗就开始出现异响。我们一直认为是长期抖动导致的,因为刚开始并没有异响。在4S店反复查找问题后,最终确定天窗主体框架存在问题,需要更换全景天窗总成。 面对这个解决方案,我明确表示不能接受。因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个解决方案无法达到出厂工艺,而且可能留下印记。在这种情况下,我深感无奈,兄弟们,我该怎么办呢?
#电车会取代油车吗在以后电车很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难以完全取代油车。 电车有以下发展优势: 1、电车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电费仅为油车的1/6左右,且碳排放更低,符合全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2、电车能量转换效率高,电动机能有效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还能回收制动能量,减少浪费。同时,电能来源广泛,可由可再生能源转化,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3、电车更易集成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如远程控车、OTA升级、语音交互等,用户体验更优。 下一辆车我应该会选择电车,因为日常花费低,家充每公里不到1毛,油车至少6毛。保养费方面,电车没有机油、变速箱保养,年均省2000元以上。还有政策红利,如免购置税、不限行、免费牌照等。电车天生适配智能系统,可实现远程控车、OTA升级、语音交互等,自动驾驶潜力更大。电车零排放,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和降低碳足迹,积极响应环保呼吁。 但是在油车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油车加油迅速,加油站网络遍布全球。而电车充电设施数量和分布不足,充电时间长,在长途旅行和偏远地区,油车优势明显。电车使用成本低,但购买价格高,且电池寿命有限,更换成本高。油车技术成熟,价格相对稳定,保值率目前相对较高等等。 虽然电车发展趋势良好,但油车在一些特定领域和场景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你主要在城市通勤,有家充条件,追求科技感和环保,那么电车是很好的选择。
#马自达行也,行还是不行?时间:2025年6月8日 路线:和田—民丰—黑石北湖—月牙湖—和田 里程:全长1355公里 时隔一个月,再次驱车前往黑石北湖(海拔5100米),就是为了测验到底是我驾驶问题还是车辆某个部件问题。经过上次讨论分享,这次决定用手动挡模式爬山,前期还一切正常,但是到了西藏和新疆交界处,突然失速,熄火,刚好又是上坡路段,当时海拔5124米,全程手动挡+关闭启停,相比之前,这次已经很熟练的打开双闪,靠边停车,关闭全车电源,静待三五分钟后再次发动(为什么要等三五分钟呢,因为结合之前的经验,熄火后,车辆不会断电,但是立即直接打火是打不着的),待重新发动着以后,继续在5000米左右海拔行驶200多公里后到月牙湖折返。最有趣的是,下山返回苦亚克服务区的时候,上了个卫生间,回来再次发动,故障灯竟然神奇的消失了。 插曲:返程途中,高速上撞到了不明东西,导致车辆发动机故障,车辆系统故障,今天把车抬起来后发现前护板断裂,隔热瓦变形,后面尾气阀插口断裂,发动机故障灯常亮。 感受:经过这次的测验,只能说我的这台50的某些部件还是有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刚上高原,发动机故障灯亮,失速,熄火,无论何种模式,手动档也好,自动档也罢,只要一上高原,都会出现这个问题,最搞笑的是山上亮灯山下灭,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故障灯亮了以后丝毫不影响驾驶,动力输出依旧充沛,给油就窜;其次可能是我的驾驶习惯有点不对,没有大脚给油,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车辆在爬坡来回升降档过程中没能精准控制。目前我只能说我自己的这台50是有问题的,但是出问题的具体部位在哪现在还不知道,只能通过电脑读出来的故障码知道有故障,而且还是在特定的工况下出现的故障,不是偶发性的。后续本来还计划从叶城进到阿里再从民丰出,现在来看,计划只能搁浅。目前当务之急是把现有的故障灯解决掉,把尾气阀换掉,看是否还有其他问题。 结语:不管怎样,我不否定50这款车的驾驶感受,尤其是在跑山路的时候,专转向精准,动力充足,高速很稳,省油是真的,好开也是真的,就我自己这台50来说,我给予评价还是不错。 说了这么多,也是把自己的用车体验给大家分享一下,并不是所有的50上高原就会熄火,就是通病,只是我自己的这台是个例,从无意发现到持续关注,目前已经习惯,咱也不是天天上高原,在底下开着还是很OK的。 请圈主推荐
#马自达行也,行还是不行?一、个人情况介绍 于2024年2月底,春节假期最后那两天,完成新年第一件大事,“马”上提车(烟台提车2.0领行版)。本人从事财税行业,提车两个月了,主要用来当做节假日出行工具(旅居版),目前已行驶三千六百多公里(均为本人自行...查看全文
#动态驾驶感受分享我的这辆CX-50(2.0安行版)自2024年3月提车至今,已陪伴我行驶了12668公里。作为一款体型不小的紧凑型SUV(4785 * 1920 * 1638mm,轴距2815mm),搭载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114kW / 155Ps)拉动这1609KG的车身,关于它开起来到底怎么样?我想重点围绕最核心的动态驾驶感受,结合这段时间的真实体验来聊聊。 一、动力与加速 这套2.0L自吸+6AT的动力组合,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丝般顺滑。日常驾驶中,动力输出极为线性可控。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在市区红绿灯起步,只要确认安全后稍深踩油门,变速箱响应积极,转速会毫不犹豫地拉升至4000转以上,伴随着发动机ZooZ ZooZ的声音。在0-60km/h这个区间,特别是转速超过3500转时,我确实能感受到座椅清晰地推着我的后背,日常红绿灯起步冲在第一梯队并非难事。在国道或城市快速路的60-80km/h区间提速超车,CX-50的表现也令人满意。动力传递直接,降档响应在思考之后也能跟上节奏,在普通道路上完成超车动作是比较轻松的,不需要过分预判。 然而,它的短板在我多次高速驾驶中暴露无疑。当你需要更强的动力储备,比如在高速上试图从80km/h迅速提速到120km/h,或者在长上坡路段(尤其是满载的情况下)踩下油门时,那种“只见转速表激昂嘶吼,却不见车速明显攀升”的无力感就非常明显了。加速过程变得相对漫长,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提前量。可以非常确定地说,如果你对高速超车或者多山路驾驶的动力响应有更高要求,2.5L版本会是更明智的选择。 二、刹车 CX-50的刹车调校风格非常“马自达”,与市面上常见的“一点即有”的设定截然不同。它的制动感受可以说分成鲜明两段: 1️⃣前段(大约前1/3行程)制动力释放非常柔和,初踩下去的减速感微乎其微。刚提车时,在市区拥堵路况跟车,特别是适应期,我总感觉车子刹不住,好几次因为预期的减速没达到而不得不更深地补一脚刹车,确实导致了我初期对制动距离缺乏信心,必须比以往驾驶其他车型更早、更频繁地预判前车距离。 2️⃣中后段(深踩到后2/3行程)制动力开始显著增加且线性放大。 一旦习惯了这种设定,掌握了精确的“踩深”力度后,刹车反而变得非常可控,无论是日常平稳减速还是紧急情况下的全力制动,都能提供强大的制动力。只是这个适应过程确实存在。 三、操控与过弯 这正是CX-50,或者说马自达的精髓,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它的方向盘虚位极小,近乎零延迟,转向手感精准且回馈清晰。每次转动方向盘,车头立刻同步响应,那种“指哪打哪”的感觉在同级SUV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GVC PLUS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 的加持更是锦上添花。最深刻的体验来自于周末的山路驾驶:入弯前轻带一脚刹车,车身姿态控制得稳稳当当;随着方向盘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切入弯心;临近出弯点时深踩油门,车身没有多余的摇摆,车尾利落地跟随,侧倾被抑制在令人安心且富有驾驶乐趣的范围内。这时候,引擎舱传出的声浪都成了驾驶愉悦的一部分,“人马一体”绝非虚言,每一次顺畅的攻弯都带来纯粹的驾驶乐趣。 当然,物理极限不可逾越。作为一款SUV,较高的重心使得它在高速连续急弯或激烈地S型变线时,车身重心的转移幅度和操控的贴地感必然逊色于轿车。偏硬朗的悬挂调校是这种出色弯道支撑性的代价:在通过坑洼路面(比如常见的水泥路面破损接缝)或减速带时,路感传递极其清晰直接,后排的颠簸感会更为明显,舒适性做出了必要的妥协。 四、油耗 主要用车场景市区占一大半,其他就是高速跟国道,目前车机显示7.0L/km,感觉还是挺省油的。 五、几点不足 1️⃣动力储备偏弱: 2.0L中低速够用顺滑,高速再加速和爬坡能力是硬伤。动力焦虑者请直上2.5L。 2️⃣高速隔音欠佳: 城市路况尚可,时速100km/h以上,风噪(A柱/后视镜突出)、路噪、发动机噪音显著上升,影响长途舒适性。 3️⃣悬挂偏硬: 为操控优化的硬悬挂在烂路/减速带上震动过滤不足,后排舒适性牺牲较大。 4️⃣低速偶发顿挫: 冷车水温低阶段(尤其低温时),低速(10-30km/h)偶有轻微顿挫感,水温正常即消失。 六、总结 驾驶了12668公里后,我对这辆CX-50的感觉是复杂的,它确实存在2.0L动力储备不足、高速噪音大、底盘偏硬影响舒适性等短板。但是,它充满乐趣的驾驶体验(精准的转向、可控的车身动态、人车合一的沟通感)这些深深地打动着我。每一次握上那个手感极佳的方向盘,在蜿蜒道路上的行驶质感,我就能理解马自达的坚持。这些小瑕疵对我来说,是享受这份纯粹驾驶乐趣所需付出的、可以接受的代价。如果你和我一样,看重的是车辆作为驾驶者伙伴的灵魂,享受每一次路途的互动,那么CX-50的魅力依然难以抗拒。
3.83
“良好”
共150人评价
18万-25万SUV总榜
NO.91
低于65%的同价位车系
3.83
综合
3.65
内饰
3.67
配置
3.84
空间
4.33
外观
3.75
舒适性
3.84
操控
3.74
动力
扫码下载懂车帝APP
© 2025 懂车帝
www.dongchedi.com
公司名称:重庆懂车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