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焕新ModelY看似没变,实则变化挺大!

    03-11发布于:Model Y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圈友鲜试驾



    白色挺漂亮,得加钱!


    新老对比


    【前言】

    我要先吐槽一下特斯拉门店的服务水平,真的是参差不齐啊!焕新Model Y已经正式上市了,三月底就会开始交车了,而且新款试驾车也已经到位了。某些门店还玩儿钓人胃口的营销,就没必要了吧?打电话询问是否有试驾车?电话里说的有,随时欢迎您进店试驾。结果一进店就说,您有订车吗?没有的话要提前两天预约才行。因为前面订车的人太多了,都还没试驾,所以没订车的要往后排队。我说这不试驾车就在门口,现在也没人试驾啊?试驾下来用不了多久。销售直接把车开到后面维修车间也不给试。我开始一直以为是特斯拉优秀的营销。结果换了一家店,说的同样的话术。但店里周一下午试驾人才会多,店长直接及时调整时间,并安排试驾事宜,这里确实要给点赞!到了这里才知道是第一家店的套路。不过两家店工作人员全程态度都特好,值得肯定。下面主题还是说试驾方面的感觉吧!


    侧面看不出差别,只有车头变低了

    方正了,行车灯好看


    【外观】

    焕新Model Y的外观最大变化就是在前脸和车尾上。新款做成了贯穿式日行灯带,符合现在新能源车的设计。但大灯分体式设计位置有点儿太低,夜晚、雨雪天、泥泞路的话,会出现一定的影响。遇见个远光“小可爱”,只有被欺负的份儿了。对比下来,老款的大灯高度还是实用性强一些。再有就是前摄像头的位置在车牌下方,虽然给加了个高压清洗功能,但不能根治这个问题。要是能把大灯和摄像头设计在一个水平面上,稍微高一点儿,再有个全覆盖清洗功能,会更加的实用一些。车尾最大亮点就是漫反射灯带技术了。特斯拉工作人员一再说,这一定是未来的潮流和趋势。但是我听见的是,高昂的更换成本和我的车屁屁不能被撞。当然后杠上两侧的边角处,各有一个红色的示宽灯。这个晚上的时候可以提高安全性。在后尾门关闭后,刚好盖住并自动熄灭,细节做的不错。

    白色好怕怕

    真的难打理

    黑色你随意


    【内饰】

    内饰上有两套配色,个人建议直接纯黑色那套。米色打理起来会把人逼疯,懂得都懂,不过多介绍了。关于内饰设计及做工方面,一直有特斯拉做工差、毛坯房的说法,这次焕新Model Y还是保持了一贯的做工吧!但是在材料的运用上是有一定变化的。整体的材料运用和设计的层次感更加的协调和流畅了。之前用翻毛皮材质的地方,都换成了更加环保的棉麻纹理织物及仿皮。手感更加细腻有质感。符合它新能源的理念。还有像老款的空调出风口,只能说是做了隐藏设计而已。新款更加突出了设计与未来感,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就是那句我要求可以简约,但不能是简陋。

    前排头部

    前排腿部

    后排头部

    后排腿部


    【车内空间】

    1、乘坐空间:本人身高182CM,体重200斤,喜欢驾驶位调至最低来驾驶。这样的坐姿,头部能得到一拳两指左右的空间(到玻璃天幕距离)。腿部离仪表台有一拳三指左右的空间,因为中控的超薄T型设计,实际腿部空间十分了得。所以这个一拳三指左右的空间算是比较保守的。坐垫算是偏软的,长度也比较充足,对腿部承托比较到位,长时间驾驶也不会有困乏感。靠背设定同样较软,支撑感相对较好。试驾时猛的转向略显固定力不足。要是能包裹性再强点儿就更好了。保持前排不变落座第二排,坐垫与靠背的乘坐感觉是与前排一致的。但对比老款长了点儿,角度还稍微翘了点儿,总体乘坐感更加舒服一些。二排头部依然能得到一拳两指左右的空间(到玻璃天幕距离),腿部有一拳的距离。也是因为我前排空间留的比较大吧!如果在前移一点儿后排腿部一拳两指也不是问题。横向空间坐上三个我确实是没什么优势。但高矮胖瘦错开坐,那横向空间表现也是非常不错的。

    车门储物,双层密封胶条

    文件夹板

    中央通道下方通的

    扶手箱内

    副驾手套箱


    后排应急开关上盖板拿掉

    后排应急开关

    前排应急开关

    小示宽灯,关上后盖自己就灭了

    一边一个小示宽灯

    漫反射尾灯


    2、储物空间:先说没变化的地方吧!像几个门板上的储物格就没变不过多赘述了。但我不理解,车内用了电子按钮式车门开关。前门应急把手在侧向扶手的下端,而后排放在了门板储物格里。需要扣开盖板才能看见里面黄色应急开关拉线。为什么不能前后都做成前排那样的?如果放了很多东西,紧急情况下自救要多复杂呢?老款也是这样,比较遗憾啊!中央通道上与老款对比,空间利用率更大也更规整,能掏空的都掏空了。还利用盖板对杯架等隐藏起来,视觉更加整洁。副驾手套箱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基本容积不变,带灯加绒一个都不少,算是不错的表现。后排储物是相对较少的,就不在介绍啦!

    磁吸盖板

    磁吸的手感不错

    向下的挖空

    有卡槽可以卡住自己站立

    放轮毂盖可以的,侧面挖空可以放长条物品

    纯平空间


    3、后备箱空间:基本与老款保持一致,下沉空间设计比较规整,放下几个轮毂盖也比较轻松。盖板卡槽也得到了保留,且在原来左右两侧储物槽区域进行了凹槽处理。这样一来长条状的物件也能从容放下,不占用盖板上面的空间。后排依旧可以放倒成为纯平空间,短暂休息躺个人还是不错的。再配个气垫,出去玩儿应急做个床车也是可以的。当然后面要是有个220V的五孔电源插座,那就太实用太完美了。

    试驾车灰色不加钱

    到我了

    两辆试驾车

    先开出去再说

    安全员先上


    【试乘试驾感受】

    试驾车型:2025款 后轮驱动板;

    1、驾驶感受:其实电车的驾驶质感同质化很严重。但实际体验下来,它和老款不是同风格的车型。老款是运动性车型,比较注重在个人驾驶体验上。而焕新款是注重于家庭舒适驾乘体验的一款车。同时还兼顾一定的驾驶运动感在里面。毕竟电车的特性在这里放着。老款属于是偏科生,只占一头的极致。而焕新款就是更加全面的一款车型了。只能说是附和了多数人的需求。常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倒是觉得,如果推出官方电磁悬挂选装包,是不是就能满足“都要”的选项了。

    2、动力感受:动力方面可以说还是像老款一样随踩随有。一脚电门到底,直接把你按在驾驶位上车子弹射而出。但老款加速力会更加的线性一些,焕新版的初爆发力会来的更猛一些。有猝不及防的弹射感。到后期新老款表现都是一致的,有差距但不大。个人分析应该是新款的空气动力学和电机爆发点调校区别吧!当然焕新版有两个加速模式。迅猛爆发力来自于标准模式,舒适模式就是老款的加速感了。

    3、刹车感受:刹车脚感可以用跟脚、线性来形容,前段虚位不大,随着深踩刹车踏板,制动力要多少有多少,全看你脚上的控制。新手也能很好的适应,不会有那种刚换车不习惯的情况发生。试了车速破百一脚踩死,刹车十分的稳健,刹车力释放强劲。目测刹车距离在35米左右。给驾驶员的驾驭信心充足。比起很多新能源电车刹不住的焦灼感,那真的不是一个级别的感觉。

    4、底盘质感:老款的底盘调校过于硬朗,这点确实是的。毕竟运动取向,别家运动车型底盘及悬挂也都比较硬。这次焕新版针对这里进行了重新调校。试驾时清晰感受到比老款悬挂方面变软了,但底盘整体刚性不变。紧急变线时,车身依然响应快速随动性强。没有那种跟不上趟的撕裂感,也没有松散和拖沓的情况。

    5、悬挂质感:应对细小颠簸时,路感只会有小部分保留,偶尔伴随会车身左右晃动。过减速带时,也不是老款板硬的质感,而是会出现一点车身的起伏。明显是有缓冲动作的。过大的坑洼时,车辆的悬挂可以过滤大部分冲击。没有了之前的撞击感。现在会有一定漂浮感过。同时车身会有上下起伏加左右摇摆。但能及时绷住车身过滤多余动作,整体姿态还是比较从容的。

    前车轮拱内

    不便宜的米胖子

    后车轮拱内

    双层密封胶条

    双层夹胶隐私玻璃

    前面也是双层夹胶玻璃

    如果屏幕黑屏死机,这里就是救命用的


    6、方向质感:方向质感有三种模式,分别是轻、标准、重。可以说标准模式就是最优解。轻模式适合女士,但手感有点儿轻的发假,完全没有驾驶沟通感。两根手指就能完成所有的驾驶工作。急变道时,车身响应速度较快,猛的晃动会让乘客心里发慌易晕车。重模式手感就像是跑高速时的加重感。整体方向非常的紧实,给人踏实感。但原地掉头等需要来回快速打满方向的场景,就会比较费劲儿,且车身变得笨重,少了灵巧性。所以标准模式就是最优解模式,适合100%的场景使用。低速时方向轻巧灵动,高速时方向稳重踏实。标准模式的车速变化与方向联动调校十分到位。

    7、隔音方面:前排双层夹胶玻璃,后排双层夹胶隐私玻璃,还有前后轮拱内满包的软性吸音材质,配合米其林静音车胎。可以说硬件层面确实是有诚意。它比很多混动车型用料还足。且前机盖上也有隔音棉,这里很多车企节约成本都会去掉,焕新版却保留了。还有前后车门及门框上,用的是双层密封胶条进行隔音防尘。实际效果表现在,过颠簸路面时车身震动产生的噪音变小了,高速风噪及胎噪得到有效控制。当然焕新款车头风阻更低,还有像后视镜扰流条等设计也是起到作用的。

    不平整缝隙不均匀

    没有封边胶折痕不平整

    前面一样不平整没有封边胶

    折边不到位有变形风险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手印


    【最不满意】

    这里简单说说不满意和疑惑吧!一是车身漆面的问题,白色是最常见的颜色,为什么也要加价才能有,特殊色我能理解,但常见颜色不至于吧?有些难堪啊!二是部分内饰的装配工艺较差,例如副驾手套箱侧面看缝隙不匀称,材料拼接有褶皱,缝线到这里就不匀称平整了,还是需要再加强一些。三是车门板用的皮质有点儿太沾手印。展厅看车时,扭头突然发现门板上面全是手印,要是换成搪塑材料也不至于这样。四是玻璃与门板之间皮质材料的褶皱出现较多,没有进行深度处理,时间长会破损或者积灰,还是工艺装配的问题。疑问一个,全车没有在车门折边处使用封胶处理,这个一直是特斯拉独有的,那为什么折边不处理平整,还留有拱起部位。这样很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下漆面出现问题。虽然用的是钢铝混合车身,但漆面处理不到位还是会爆漆开裂的啊!那是不是应该改进工艺呢?要么做平整折边,要么漆面进行封边封胶工艺处理?

    【总结】

    个人觉得焕新Model Y是一款比较有诚意的产品。在原来大家吐槽的地方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之前如果是一个毛头小子的话,那现在就是有一定城府的青年,冲劲儿不减当年,只是更加的顾忌大家的感受了。也更加的适合用户们的需求了。这样到底是迷失自我了,还是成长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变化是更加符合它发展的。焕新Model Y看似变化很小,实则细节变化的更加完善了!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