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日记选车过程 之前有一辆宝骏e200作为代步通勤工具,但是由于续航里程,不能胜任远距离长途驾驶,所以一直想买一辆可以不考虑续航的🚗,由于本人喜欢轿车,所以不考虑suv,作为一名北方农村长大的孩子,脑子里其实对德系车情有独钟,有关注过速腾,迈腾,帕萨特,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只能选择十五万以内的车型,所以最后定格在速腾,星瑞,艾瑞泽八,领克,在这些车里,很明显,只有领克是最不适合家用的,因为太个性了,外观充满设计感,但是我真的很喜欢。 购车过程 我先去附近的4s店看了车,但是优惠不及预期,于是又去了同城的另一家4s店,销售小姐姐很不错,给的优惠一步到位,最终的落地价是14万,如果再把置换补贴,大客户补贴叠加,可以到十三万五,所以当天谈,当天订了车。 行驶感受 整车质感非常不错,调教的比较运动,高速过弯变道都很稳,在高速上也特别稳,至于风噪什么的我是可以接受的,不过整车相比于速腾还是显得不够轻快,应该是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原因,不过这个变速箱更稳定,更耐造啊,有利有弊吧。 车机智能 车机采用了8155芯片,非常流畅,而且还很智能,整车都可以通过语音进行控制,智能驾驶方面是L2级辅助驾驶,可以实现车道保持,自动控制车速等,我觉得对于开长途的朋友来说太棒了,可以有效缓解驾驶疲劳,另外,可以通过中控屏看bilibili,是不是很棒,终身免流量,相比于家里23款的速腾,不要太智能,哈哈哈哈哈哈 遗憾之处 领克03的缺点有没有呢,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它相对较高的油耗了,提车到现在行驶了一千一百多公里,其中高速驾驶旅途有七百多公里,整体平均油耗在是10个,还是略微偏高的吧,我觉得
#懂车帝众测购车原因:因为小区非机动车停车场太拥挤,又得知摩托车能停机动车库。就立马买了摩托车代步。 购车对比:我自己曾经驾驶过多款踏板,巧格骑过1.5万公里,DRG158骑过几个月,佛沙350骑过一周。本来打算购买无极sr250gt,去试驾过。试驾完后考虑到这车网络风评不好,漏防冻液等,还要换发动机等等,而且这车落地已经达到1.9w。虽然我自己很喜欢,但考虑到我的使用场景基本就是城市代步,也就是50-60码的速度,所以其实125已经足够了。问为什么不继续骑巧格,因为我摔惨了,你防不住实线调头,鬼探头,你一急刹,因为没ABS的原因,大概率会摔车。所以新车购置肯定选带ABS的。DRG和佛沙是借朋友的车。(DRG158的排量比佛沙350还大,这个是我没想到的。)综合所有因素买了鸿125 购车价格:谈了20分钟,没试驾就订了,最开始一点不少,后面谈到1个w落地,赠送护杠,尾箱,大礼包,五次保养,五次机油,五年五万公里的保修。最后说一句钱江天府旗舰店卖的还是挺贵的。至少比我在网上了解到的的价格贵, 用车体验:舒服,真的很舒服。比我巧格强太多了,第一喝粗粮不抖。第二安全感拉满,再也不用担心会因为刹车抱死而摔车。油耗也就2.2吧,和其他125差不多。缺点是没斜踏空间,显示器不够亮,有时候低速反而转速很高,目前600多公里没得其他问题 总结:这个车在现阶段踏板市场其实没啥优势,尤其是有些带abs的125才8000块左右,比如三叶曼岛,只能说钱江品牌上比这些新品牌稍微好那么些。建议还是去店里试驾下才做决定。
#理想发布全员信反思MEGA问题理想容易断A柱撕裂车顶的原因。 用一些低等强度钢材去凑数,中保研碰撞成绩不错,但是中保研是应试教育,一个应试教育满分学生未必素质就够好,所以我们要提倡素质教育。 中保研有固定的碰撞规则,受力点也确定,所以就好比两个力气30公斤的人去拔河,能跟一个力气60公斤的人势均力敌。但是假如你变成了从侧面去推他们,用31公斤的力推一个人,他就倒了,另一个人也是,但是那个60公斤的人你得用61公斤的力去推他,如果你实力不够,只有40公斤,那就根本办不到。 这就是理想问题所在,当我们讨论强度,我们在讨论什么?一个是它形变前的的支撑力度,一个是它撕裂的临界点。你叠两个1500,他们一起支撑副车架,接受力传导,好像能出3000的力,但是一旦换个方式去碰,尤其直接碰a柱,他们就土崩瓦解了。这就好比,10根筷子确实掰断比较费力,和一根铁棒一样,但是一菜刀切下去,所有的筷子都断了,而铁棒不会断。 - 此外,各种大螺栓根本就不能保证强度,各种各样的下层基础限制导致理想在超出中保研应试范围的工况下安全性表现一般。 理想工程师确实暴露了他们的应试造车理念,所以可以看到力帆车厂确实还是落后于行业的,沙发彩电冰箱盖不住基础实力的落后。 不可否认,我也很需要冰箱彩电沙发,买了个加速3.8秒的破车以后我也觉得没有理想香,午休肯定大沙发更好,它至少有6个座,也缓解了我的车座不够的焦虑。我也觉得理想这个企业擅长营销,会走的比较远,但是他的车确实很一般。 - - - 最后,就算按水军洗的,两个1500加一起承担了3000的力,拿材料特性和力的大小一起比就是个笑话。1500mpa并不是这个钢材出了多少力的意思,两个厚度1厘米强度1500的钢材放一起,和一个厚度3厘米强度1500的钢材比,你觉得如何?所以两个1500等于3000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 当你追尾大货车,A柱受力,你愿意要一个变形但是不断的铁筷子,还是一堆会断掉的竹筷子?讨论2根竹筷子和一根铁筷子的选择没有任何意义!
#用车心得5月16号入了一台吉利银河L6 125km PLUS。 先说选车的要求吧。 车道居中保持+车距保持:我之前常跑高速,800公里左右,之前的宝马520i 旅行版,没有L2辅助驾驶(购车时智驾尚未普及)。开完肩颈僵硬,脑袋发空,浑身难受。所以换车时第一需求就是有“车道居中保持,跟车”功能的辅助驾驶,减少长时间跑高速的精力消耗。 后车窗视野:可能是个人驾驶习惯,后车窗视野对我来说很重要。这也是放弃银河L7的唯一原因。 后排空间:之前一直开大车,没操心过后排乘坐感受。试了秦plus,后排空间压迫感很强,很难受,最终放弃。L6后排空间明显比秦好。我开车喜欢半躺着,座椅放的比较靠后,即便如此,驾驶位后排腿部空间依然足够,头顶也没压迫感。 保养周期 >10000公里:之前一直在欧洲,我的宝马保养周期是25000公里,或者2年;之前开的雷克萨斯是10000公里,或者1年。欧洲的车保养周期普遍10000公里以上。所以个人感觉10000公里以下需要保养的车发动机设计肯定有缺陷。其实第一意向是秦plus,然后是宋Pro,但考虑到5000公里左右的保养周期,我改主意了。抛开费用不讲,过短的保养里程意味着更多的精力消耗。 混动,发动机可直驱,且纯电续航 > 90公里:电机驱动时加速性,平顺性是内燃机无法比拟的,且在市区拥堵路段,电驱的经济性是远超内燃机的。作为日常通勤,我的路线约为7公里,且经常拥堵,油车的话百公里油耗要10升还多。但考虑到周末可能会开出去玩,纯电车需要优先考虑充电站,还要计划充电时间,比较耗精力,就放弃了纯电。当然,不排除工作稳定后买一个便宜的纯电车通勤。混动又分为增程和发动机直驱。增程车在电池耗尽后动力相当拉夸,所以具备直驱能力的混动是我选混动车的重要诉求之一。因为我家没有充电桩,90公里续航可以让我每周充一次电,精神消耗低。问了车行,纯电200公里的混动还没上市,所以125km是当前最适合我的选择。 经过对比,满足以上要求的车,银河L6是性价比最高的车型。(试驾了五菱星光,有很不好的体验,想了解的私聊) 再说用车感受。 优点:动力平顺,低速阶段动力强劲。(还没跑过高速)。车内空间大,和我之前的宝马5没直观差别。内饰好看。语音操作比较方便。360环影巨方便。 槽点:原车不配脚垫,需另行购买。车机有时语音操作存在不操作,不报告的情况。车机不能区分空调和通风的区别,有时需要人工介入以进行精确操作。(这些在日常中并没有什么影响) 总结一下:吉利银河L6是目前10万价位中兼顾L2辅助,360环影,直驱混动且纯电续航 > 90公里(实际续航,在本人通勤路况下),后部独立悬架中性价比最高的。 当然,作为一款10万价位的代步车,其噪音隔绝,振动隔绝与之前的宝马5确实存在差距,但该差距在日常使用场景下并不明显(除了接待排面)。 最后,所有的纯电续航均是在特定条件下标定的,不存在严格一致的情况。如同燃油车,高速非拥堵路况油耗能做到6升/100公里,但市区拥堵路段10L/100公里可能还不够。电车也一样。我的125km现实中已经跑到了95公里,能满足个人需求。内燃机发展了近100年,热效率基本到尽头了。我的宝马5,70公里/小时,也能跑1200公里(不巧高速拥堵,一路70公里开,走走停停)。如果再引入苛刻的驾驶操作,跑1300公里问题不大。但跑200公里/小时,一箱油最多跑400公里。技术进步固然可喜,但片面追求纸面数据,脱离实际环境,这就是在妖魔化技术,亵渎科学精神,愚弄大众。
#人生第一辆车我人生的第一辆车是中华骏捷,1.8排量,手动挡,2009年元旦期间订车(就用懂车帝AI出来的照片当封面吧,还真别说,现在的AI技术真的很了得),当时驾照刚下来不久,还不敢开车上道,求单位司机帮忙把车开回单位楼下停放几天,元旦假期结束后去上的牌,毕竟是第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车,所以当时的兴奋劲,现在都记忆犹新。那时手机还是2G,上网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买车之前基本就通过台式机上网或者当地报纸的广告获取信息,比如什么汽车之家、爱卡论坛等等,我应该是属于比较早的那一批注册的汽车之家ID,曾经也是汽车之家首页的常客,拿过无数的之家礼品,当时之家的ceo还是李想,那时的汽车网站真就是纯纯的车友交流,但自之家从被平安保险收购了以后,一切都变了味,全网非黑即吹,乌烟瘴气,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从那时起,我就逐渐就淡出了汽车之家,直至后来从手机上彻底卸载了汽车之家的app,从此不再往来,所谓的车托车黑基本就是从那个气候开始蔓延开来的,这都要拜平安车险所赐(抱歉,说跑题了)。言归正传,其实08-09年那时,世面上的车辆品牌以及车型也不像现在这样五花八门,基本可供选择的车型就是固定那几款,能被大众所接受的基本就是大众、本田、丰田、福特的紧凑车型,自主品牌里奇瑞全是老大,然后吉利、中华、长城也都是得过且过那种状态,最后为什么选择了中华骏捷,究其原因,我想首先是刚参加工作没多久,购车预算就那么多,其次当时骏捷在我眼里真的很帅,而且是我们本地生产,所以毫不犹豫的交了定金,然后提车交尾款,全程都是自己一个人操作。虽然车子很一般,属于那种除了喇叭不响哪里都响的车,但我依然很稀罕它,也正是骏捷见证了我家大宝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的大部分时光,后来促使我换车的原因,主要是在2010年左右,我的这一批骏捷大批量召回过一次发电机,作为一个双鱼座的我,属于那种完美主义者,所以这次召回事件对我影响很大,骏捷再也不是那么的完美了,所以在2011年夏天,随着家里重新购置了一辆本田crv之后,骏捷也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到过户那天整整陪伴我2年半的时间,看着别人开走它的那一刻,我的内心还是很难受的。哎,深夜了,就说这么多吧,又要失眠了。。。拜拜课各位,感谢与您的阅读,忙忙网络里,与您相遇即是缘,祝您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