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型SUV极石01上市 售34.99万起近日,极石汽车首款车型极石01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格分别为34.99万元和35.99万元。极石汽车归属于上海洛轲智能科技。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做石头自清洁扫地机器人。所以在汽车市场已经白热化的情况下,又一家跨界企业勇于尝试,勇气可嘉! 但是极石汽车并没有造车资质,新车01是由北京汽车制造厂进行代工生产。北京汽车制造厂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第二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1951年研制出了中国第一辆摩托车;1963年开发出中国第一辆轻型越野车——BJ210;1965年BJ212问世至今已累计生产超过200万辆。2020年公司总部从北京落户至青岛。 极石01定位为中大型SUV,将提供六座和七座两种座椅布局,搭载由1.5T发动机与前后双电机组成的增程式混动系统。 看下外观方面。极石01车身比较方正,前脸配备大尺寸前格栅,长宽高分别为5050/1980/1869毫米,轴距为3010毫米;接近角为22.2度,离去角为25.1度,纵向通过角为19.7度,最小离地间隙达到205毫米,最大爬坡角度为45度,最大涉水深度可达700毫米。 再看下配色方面,极石01提供6种车身颜色可选,分别为野森绿、云幕灰、冰河银、远峰蓝、雪山白以及黑色高亮车漆。 最后看下动力方面。动力方面采用没有续航焦虑的增程设计,搭载1.5T四缸增程器,功率组合为200kW+150kW,提供740Nm的综合扭矩,5.5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WLTC百公里综合油耗为7.95L。 欢迎极石01的入局,为理想的细分赛道带来一股力量。但是非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和北汽制造的代工,对实际产品力的后续表现还是要保持关注。
#提车日记基本购车背景:今年换工作从北京到了比亚迪坪山总部,然后就是办理各种入职手续,了解员工福利。得知买比亚迪新能源车每月有700油补,而且公司内充电免费,能白嫖可太爽了。我也很早就想买车了,之前北京摇号7年一直没中,新能源积分也不够,得知深圳绿牌政策,办了居住证就可以拿到,所以立马打算先买个入门级开着,本身有用车需求,再加上公司补贴,而且坪山也有区补,优惠蛮多。 选车经历:先和公司内部老员工了解了下,那款车性价比最高。一个同事说肯定秦啊,换代多少款了,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而且冠军版本来就是走量款,基本上就是赚吆喝,性价比绝对高。我就重点在内部网站上查了下秦,顺便对比了下驱逐舰05,这两动力总部大件基本一致,就是换个壳,两个事业部运作。其实我更喜欢驱逐舰05的前脸,感觉更加现代化,有点儿科技感,秦的脸有点传统。但我毕竟实用主义,发现驱逐舰同级别略贵几千,而且宣传的参数120快充比秦长20分钟(还问了下内部同事,说是充电倍率不一样,充的快成本会高些)。而且120乞丐没有天窗,虽然觉得我用不上,但性价比上感觉秦高点,就决定是秦了! 购车过程:因为主要想白嫖公司电,55纯电跑不了多远,就确定120了。配置上也不想为乱七八糟的溢价品搭钱,主要考虑以后要是工作再变换城市,车处理掉也省心些。找了最近的4s看车,因为目标明确,都没墨迹(我也是做研发项目管理的,产品上销售还没我懂),主要就谈优惠,聊了很久就一个龙膜加3次保养,还是交了99团购的情况下。加保险落地下来13万左右,内部员工也没啥优惠。颜色就定了墨玉蓝和暖阳棕,刚好有现车。我也懒得等车,就交了定金让尽快办手续。 用车体验:7月2号拿的车,离公司近每天上班走路,也就周末开开。纯电特点就不强调了,加速和静谧性天生的。秦的大件都是自供,成本控制很厉害,所有就有很大的成本空间来堆料。别说合资车,国产品牌同价位能打的都没几个。至于审美上就见仁见智了。唯一要吐槽的就是仪表盘,小小一块还是非嵌入的,这成本省的过了。底盘调教的偏舒适性,支撑性不足,颠簸的余震会多些。刹车嫌点头的把舒适停车打开,刹车模式也调成舒适,能稍微好点。 发动机自启:这个想必大家最关心,其实自启动控制逻辑很复杂,环境温度,时间,浓度,发动机保养需求,驾驶工况都会计算进去。总的来说主要考虑两点:碳罐油雾浓度,发动机保养间隔。混动毕竟不是纯电动,对HEV行驶里程有要求,否则影响机械结构寿命,刹车盘同理,长时间不用车会生锈,需要多踩踩磨合下。如果介意自启动的可以买生产日期6,7月以后的(内部6月开始混动统一切高压油箱了),但不保证不自启,虽然高压油箱没有燃油蒸发问题了,但发动机保养依旧需要。真不喜欢发动机的话还是建议直接纯电。 欢迎深圳靓女靓仔线下交友沟通,后续看情况可继续更新 请圈主推荐
#摩托车打卡地分享位置:北京密云区冯家峪 瘾大的朋友在B站上被某些穿越视频勾引到了,每天在群里骗我们几个新手一起冲,最后2拖4出发。 抵达穿越区前的路还是非常舒适的,今年夏天虽然晒的很,但给山里的树啊草啊加了曝光度,看着心情蛮舒适。 抵达烂路那一刻,我心邦邦硬…… 碎石子、大石块、沙子、软土和暗坑交错。前半段磕磕绊绊硬这头皮往前走,沙子路看起来要比石头路好走,但低下暗坑多且滑得厉害……几处大坑卡着石头过的也很艰难 当天气温41度,6个人各自只带了一瓶水,山里没有信号,交流全靠喊。期间3人倒车扶车、卡住推车、腿着回去查看后面情况都很消耗体力。终于在行程过半看到一个U形大坑时,朋友们说过不去掉头回家吧,我终于解脱了!!!!!! 回程可能因为路下坡比较多,冲进路边3次,每次都靠着两个大脚趾着地勉强不倒下…… 出来裤裤喝水,饭前人均1L(夏天一定注意补水! 回家躺下反思,拿到路线图时,看到高德有一小小段路线没有显示,就应该意识到大事不妙…… 整体还挺高兴的,倒车牛角断了也没心态爆炸,也算解锁新场景,总之很快乐但下次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