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D9提车作业不知不觉已经提车两个月,提车前每天都逛懂车帝,汽车之家,小红书,抖音,刷有关D9测评、驾驶感受、使用技巧的帖子视频,提车后反而不逛了,可能觉得学理论不如实践来得真切,毕竟实践出真知、实操长学问。话不多说,言归正传,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提车两个月以来的驾驶感受,不吹不黑,真实分享,有问必答。 1.为什么要选它? 首先是外观霸气,谁能拒绝一辆高颜值的MPV呢?不但有型还有气场,身边邻居同事朋友见了都赞不绝口,在深圳经常偶遇丰田埃尔法、威尔法,并驾齐驱时气场一点也不输给它们。其次是空间够大,够实用,能满足像我这样多娃家庭的日常工作、送娃接娃、外出旅游出行需求。最后就是出于对比亚迪三电技术的信任,毕竟自己也开了五年多的比亚迪宋,从当初的心怀忐忑充满疑虑到最后深得我心。 2.动力够吗?油耗如何? 很多车友担心1.5T的发动机动力不够,毕竟车身加电池的重量达2.6吨。实践证明这种担心多余了,不论是满电还是馈电、城市道路驾驶还是高速驾驶,动力都杠杠的。不像我之前的比亚迪宋DM,有电的时像超跑(百公里加速4.9秒),馈电时像拖拉机,不但动力拉胯而且油耗惊人。我觉得比亚迪新一代DMi技术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举个例子:五一期间去深圳大鹏海边玩,来回160公里(有市政路高速路和山路),出发时电量25%,设置了强制保电50%,满载6个成人,途中动力完全够用,超车和加速都很轻松,回到家后,电量也充到了50%,显示油耗7.8,还是很赞的。 3.驾驶感受和乘坐感受如何? 首先是隔音做得太好了,非常非常静谧,车窗一关就隔绝了车水马龙的噪音,上下班途中听着音乐心情相当舒畅。其次是车机非常流畅、智能,座椅调节、开关车门、调节空调、导航、接打电话等很多功能都实现了语音控制,而且前后排四个座位上的乘客都能控制,基本做到了可见即可说,非常方便。第三就是第二排航空座椅太舒服了,孩子们都抢着坐,一键躺平听着故事哼着歌,旅途也变得欢快多了,周末送娃上兴趣班的时候,我就躺在第二排睡觉,40度的大电池让夏天使用空调毫无压力。最后就是底盘非常扎实,对路面滤震做得非常好,过弯加速都很有信心。 4.有什么缺点吗? 开了两个月,总体来说还是很满意的,但是缺点还是有的。首先就是方向盘上的按键都是触控的,这点真不如实体键方便,偶尔会误碰,现在OTA升级后增加了触控响应的时间,貌似好了点。其次就是不清楚空调的设置逻辑(也许是我自己还没整明白),每次通过语音打开后排空调,一会儿默认温度17度,一会儿默认30度,每次都要再次纠正它重新设置温度,为啥不把最后一次设置的温度设置为默认温度呢?最后就是车太大,停车有点不方便,尤其在深圳蛇口这样的老小区,停车位紧张,老是担心被剐蹭到。 5.会推荐别人买吗? 如果是多孩家庭,日常上班和出行用车频率比较高的话,D9还是值得购买的一辆车,兼具了实用、外观和性能各方面优势。在我的推荐下,家里大伯和叔叔已经都购买了这辆车。 想想,2023年真是国产车崛起元年,换做五年前,谁愿意花40万买一辆国产面包车啊?不被喷死也得被笑死吧!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还是很牛的。
#零跑C11订车感受坐标湖南长沙,本来今天是去店里试驾的,只有22款的试驾车和展车。 然后聊着聊着店里面说老款有3万的优惠,还有两台车,就有点心动了。回到家里在看看测评对比的时候,告诉我一台白色的刚刚被订完了,只剩一台展车和一台银色的。 后面我问展车啥优惠的,又说了一下展车不卖,但是还有一台白色不过是黑色内饰的。就一起去看看,想着感觉挺火的就一冲动订了。 整体感受只说缺点: 1.避震感觉不太好,对比家里十年前的SUV感觉晃得比较猛。出车库上坡时油大了,甚至被弹了起来。家里人做后排感觉有点晕车,我个人感觉还好 2.后排座椅有点矮,也能说底盘有点高。感受就是腿会抬起来一些 3.驾驶的时候据销售说胎噪会有一些大,但是比我家的老爷车还是要隔音好很多 其余的基本都是优点了,特别是对于从老爷车换过来的人来说,我连自动驻停都没用过的,体验感觉提升会很大。 价格: 买的是22款最低配,价格标价是18.58+1.5的选装包,优惠3.2。保险5000,上牌600,分期指定鑫荣银行还是啥银行贷款,没有优惠且要600的抵押费。落地算下来17.7。送首保 太阳膜 脚垫。 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希望不要后悔
#我眼中的MG 7 📒等车日记 国庆实在无聊,还没出门溜达,继续来水几篇文章,算是记录辣鸡MG7迟迟未上市的日子吧。如果1月前都不能上市买到牌的指标就要过期就拉倒吧,水文就当作我和MG7曾有过的故事。 后续还会继续水剩下已公布或者有具体数据的配置,有兴趣的就当购车须知了解一下吧 发动机本次仅讨论2.0T,一是首发,二是官方并没有过多说明1.5T采用什么方案,后续也许我也会把这个坑填上 MG7的发动机正式亮相是在2022.9.21官方召开三代蓝芯2.0T高性能黑标发动机的技术解析会上。 发动机的来源:远在2015年上汽便在规划中提出芯动计划,在2017到18年对应国六,2020年对应国六B,分2.0和3.0版本自主制造(跟通用合作)发动机(3.0发动机代号NF1/NF2) NF1/NF2最初是运用在MPV和SUV上(如NF1是RX5PLUS,NF2是荣威iMAX8),NF2在初代版本已经具备了智能可变气门升程、350bar汽油直喷、中置DVVT等技术。 这个发动机后续更是被装上了赛道,MG6 XPOWER(不确定是否用NF2),能明确的使用的是MG5 XPOWER,发动机更是改到功率276,370马力,480的扭矩。 发动机的型号:NF2HP 2.0T (NF2系列的高功率版本) 下面是这款在MG7上的发动机官方参数(网上可查) 最大功率/kw :192 最大马力/Ps :261 最大扭矩N/m :405 峰值扭矩转速rpm :1750-3500 百公里加速/s :6.5 最高热效率/% :39.3 标定油号/# :92 NDEC油耗L/100km :6.2 WLTC油耗L/100km :6.94 整体质量/KG :120 其他特点 1 ) 航空级全铝发动机机体 :降重(对比上代15%),耐造(加强结构,消除机体疲劳,缸体变形) 2 ) 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 :具有可调涡流截面的导流叶片,调整进涡轮的空气流速,改善发动机低转速的响应时间(转速提升到峰值扭矩时间提升30%)、加速能力(变相提高功率 扭矩)、能耗等 3 ) DVVT中置式相位调节器 :具有低转数大扭矩、高转数高功率特点,减少机油消耗、油耗、排放等,气缸吸气增加增强动力 4 ) DVVL智能可变气门升程 :用于改变进气行程和排气行程的大小(该少漏气少漏,多进气多进),配合DVVT和VGT;这技术能使省油,提高动力 5 ) 350bar高压直喷系统 :提升燃油的雾化效果,尤其是低温下,减少颗粒物排放并降低油耗 6 ) 兰彻斯特式平衡轴模块 :可减少发动机70%以上的二阶振动 7 ) Zero-tech高强度套筒链技术 : 能缩小齿间距,大幅降低摩擦阻力 8 ) 深度米勒循环燃烧系统 :营造膨胀比>几何压缩比的工况, 9 ) 集成式排气歧管 :缩短排气长度,减少暖机时间,改善排放 10 ) 变排量机油泵 : 减少发动机功率损耗(1%~2%燃油消耗) 11 ) 电子水泵 :无皮带驱动摩擦损失和机械噪声 总结:NF2HP 2.0T 这款发动机很强,除了动力强劲以外,还考虑到了怎么增强燃油经济性以及噪音方面去提高用户的舒适度,虽然发动机是跟通用合作起步的,我们国内不擅长0到1,但是从1-2我们是极具优势,这次发动机我看到了很多同竞品发动机没有的东西,很高兴我们国产的发动机搞出头了,这次不仅全国甚至可以跟全球的竞争的水平 在现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蓝芯发动机还在不断提高动力,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赞赏的;我是很期待到时候下赛道测评的表现 题外话:非发动机专业工程师,但在欧7/国七的标准下,发动机只会缩动力、缩缸或者转为48V轻混的路线,但是我感觉ZFHP 2.0T这款可能是MG燃油车的巅峰发动机了且用且珍惜,非常希望技术上还能压榨更多性能,不然我也只能考虑48V轻混了。 下一回我会继续来研究MG7的9AT的变速箱,看看他的由来和惊艳之处
缤越Epro:说真的 千万不要改装 不是修车 就是在修车的路上 烦死了
#瑞虎9试驾感受我是端午节前提的车,其实一开始我心里是蛮忐忑的,周围好多同事朋友一听说我买的是奇瑞,就觉得很惊讶为什买国产还是奇瑞,二十年前的那句“奇瑞奇瑞,修车排队”给了他们很大的影响,其实具体原因网上随便搜一下都知道! 我的车是虎9星银色两驱尊贵版的,所以应该是两驱的顶配了,该有的我车上都有了,车子一提回来就拉到我妹妹那儿去做了个全身车衣+防晒膜+360航空软包,不得不说,一分钱一分货,搞好确实有点东西,但价格也确实那啥,四个车间,左边是一台迈巴赫右边是个大G,虎9在中间感觉…… 本人是个钓鱼佬,台钓路亚都玩,很多时候一台车能决定去哪,高速上咱就不说了,稳得一批,过那种小的路障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震动,呼一下就过去了,动力随叫随到,超个大货车也就一眨眼的功夫,隔音非常棒,胎噪基本听不到,发动机只要不是深踩油门就只能听到一点点,很难想象这么大一台车我开起来很快就适应了,跑山,国道,乡道,感觉非常舒服!而且综合油耗也不是很高,毕竟这么大一台车,发动机还是2.0T的,这点确实给车主养车成本节省了不少。不知道是我开的少还是运气好,网上说的那些起步顿挫,车机黑屏我一个都没遇上,这是实话哈,可不是吹什么! 虎9的4S店销售更是服务到没话说,时不时打电话问下你驾驶感受怎么样啊,车子有没有什么问题啊,感觉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盯着车,生怕哪点细节没做到,就凭这一点他们敢给车主终身质保不是开玩笑的! 最后想问一下各位虎9车主有没有给它装个踏板?是装电动的还是固定的好?
#晒晒我的摩托车网红神车SR250 北京车展前夕,春风推出了第三代250SR。 时间过得好快,貌似距离我第一次骑春风250SR都已经三年多了。 这些年,我在路上看到过无数的250SR(小姐姐居多),不可否认目前国产250入门级跑车的王者非它莫属一是相较于性能,这类入门级小车我认为颜值和“获得骑士称谓”的实际作用是远大于真正的竞技运动属性的。 二是满大街都是的车,我认为车友间的一对一口口相传是强于我来写测评的。 那为啥我今天要写呢? 也是两个原因。 一是咱450SR单摇臂提车了,现场看到250SR是真漂亮。后面我还要写其它的250级别入门级小跑车,今天写写咱们可以先心里有个数。 我知道新车友选车,一来最看重的,当然是颜值、车重、落脚。上面说过,考虑选这台车的车友有绝大多数是新车友、女车友、女新车友 纯正的跑车,手把会比较靠前,高度会很低,手把转动角度不会很大,脚踏会更高更偏后,座椅舒适性不一定强但是一定不能影响左右翻身,风挡不会很高,但是趴在车上时车手受到的风阻会明显变小,油箱会很好夹,但是不会把人完全固定在车上。机械层面,车架刚性必须要到位的前提下车轻是王道,发动机一定是更偏高转发力,动力会比较线性,悬架一定是支撑性更强,刹车不用管手感,但是极限制动性能要强,ABS不能乱触发或者过早触发,换挡行程不能很长。漆水方面,今天我拿到的这台250SR,由于是跟450SR单摇臂一起拍的,漆水表现几乎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