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奇瑞舒享家后备厢空间大值得买吗_奇瑞舒享家怎么样

    ·奇瑞舒享家

    什么是懂车分

    https://p3-dcd.byteimg.com/img/tos-cn-i-dcdx/d6c36057b91a02ffe0f0039d4ed327da~960x540.png
    3.80
    “良好”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共45人评价
    12万-18万新能源总榜No.59
    低于51%的同价位车系
    经销商报价
    12.99-17.29万
    厂商指导价
    12.99-17.29万
    • 项目
    • 当前车系评分
    • 同价位平均分
    • 综合
    • 3.80
    • 3.79
    • 外观
    • 4.03
    • 4.03
    • 内饰
    • 3.69
    • 3.75
    • 配置
    • 3.75
    • 3.67
    • 空间
    • 4.24
    • 3.92
    • 舒适性
    • 3.62
    • 3.72
    • 操控
    • 3.62
    • 3.71
    • 动力
    • 3.62
    • 3.75

    分项评分

    同级车评分

    • 同级车均值3.90分
    • 车系名称懂车分单项最高
    • 零跑C104.03空间4.46
    • 宋L DM3.89外观4.18
    • 奇瑞舒享家3.80空间4.24
    • 哈弗枭龙MAX3.80空间4.42
    • 长安启源Q07--

    分项评分

    • 车系名称懂车分单项最高
    • 同级车均值3.90-
    • 零跑C104.03空间4.46

    奇瑞舒享家·全部评分

    点评车型: 2023款奇瑞舒享家 512km Max

    4.07优秀

    ★ 奇瑞eQ7全铝车身打造,轴距2米83,长宽高4675/1910/1660mm,尺寸其实挺克制的,但空间利用率不错,后排头部腿部空间都不错,后备厢够大,而且还有40L容积的前备箱,地台全平,坐垫够长,稍有遗憾是靠背角度不支持调节,后排放倒以后也做不到全平。 ★ 内饰进行了微调,用上怀挡之后更简约,中控区域换成了50w快充带散热(只支持单边)。 ★ 动力没什么好纠结的,全系单电机后驱,155kW/285Nm,动力表现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主打一个不过不失没什么存在感,CLTC续航512km。刹车脚感还不错,动能回收也比较自然。顶配特色是前后排都带座椅加热,主副驾通风,副驾还给到女王座椅带按摩功能。 ★ 奇瑞车型一直比较注重底盘支撑性,偏欧洲车风格。而现在有大电池压着,eQ7的底盘会来得很厚实,抛跳和长波起伏都被压制住,碎震过滤也比较充分。

    2023款奇瑞舒享家 512km Max 图 02023款奇瑞舒享家 512km Max 图 0
    2023-09-09

    Chukar多发点国产电车,干S特斯拉洋鬼子

    用户1275293487460能不能配个遥控钥匙

    用户8361229248509这个怀档能不能选装,最喜欢传统的机械挡位,在传统的位置

    前往

    同级车热门评分

    4.14分“优秀”
    零跑C10 2024款 530智享版零跑C10 2024款 530智享版

    【购车经历】车是给媳妇换的,原先是宏光mini接送孩子用。考虑两个孩子大了,也想续航长点就从23年底看车。比较了很多,最终选择c10,等再开开写个详细点的。现在开了100来公里,说说感受。 【提车价格】坐标山西运城,没有地补啥的,五一期间订车,车价530智享+包155800+保险3800多(三者200w+车损+医保外+意外啥的,貌似比较低了),优惠官方置换6000+店铺优惠1000+订车礼包+2w能量,美女销售多送了个出行礼包。做的5年12万分期,2年提前还款,2年利息由店里全额补贴到车价里。 一、外观:30多岁了,太激进的外观能欣赏但不太喜欢,因此最终就在id4和c10中选择,考虑价位选择了c10。c10圆润是几乎周边每个人的看法,没亮点也没说像l6那样很好看,但就是相比其他新势力中庸点,能接受。 二、内饰:这是让我和媳妇都满意的地方,简洁大方,没复杂的线条,看着很舒服,选择紫内饰相信看过实车的都能认可。 三、配置:加了包,想有的基本都有了,只说说跟同价位其他品牌的缺失,也是自己觉得实际会用到真有遗憾的地方,1主驾驶腰部调节,2副驾驶高低调节,3安全带高低调节,4电动把手。至于胎压显示因为之前的车也是这样的,感觉没啥不方便的,报警了多留意就行。另外就是几乎没有实体按键,像室内外灯开关在特定场景下会有些不方便。 四、空间:空间是满意的一个地方,家人没有超过175的,不管头部、腿部、横向宽度都富裕,设计的很合理,储物空间也够,大家看实车就能感受到,结合简约风格,相比其他车型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尤其是后排座椅支撑够用,腿部空间很足,地台平整,7岁的小女儿蹲在地台玩都没问题。后备箱为前后排空间让步,不是很大,但根据媳妇的日常使用场景是绝对够了,设计师的规划绝对是很合我意。另外纯电的隔板下留有很多隐藏空间,放了放电枪,充气泵,一把折叠椅,两把伞,一个车载灭火器,毛巾,还有富裕。现在网上也有前备箱的配件了,扩展空间很足。要是纯电车头部分设计再短点车长不超过4米7最好了。 五、续航:目前牌照还没回来,进出单位家里门禁不方便,媳妇基本没开,在4s店快充1次到90%,到现在我开了130来公里,空调没停过,能耗均在标定值以下,这还是第一次充电续航不准确,等媳妇日常接送孩子低速城市行驶估计还能再低点。。 六、智能化:网友反映的主动刹车过分灵敏没碰到过,自己也在闹市路况复杂的地方试了,目前还好。就是主动刹车、行人警示音等不能记忆设置,开机会重新启动。ACC没问题,lcc在国道路况上遇到转弯反应慢两拍,会越过实线,每次都是自己主动干预处理,出厂是最新的系统,还需要再优化,其他的倒车来人预警、开门预警等等主动安全配置都试了,可以达到安全辅助的作用,男同志开车都能用到,至于女同志,起码我媳妇是没空搭理也理解不了那些提醒是干嘛的,教她也不听,等慢慢适应吧。 七、驾驶感受:订车前多次试驾了id4、宋plus、s7、t5,可以给网友一定的参考。驾驶质感、底盘反馈等id4最好,同时也好过途观翼虎这类油车,这个毋庸置疑,加之车身尺寸不大,掉头方便适合城区驾驶,一直钟意极智版,因为考虑价格还是放弃了。除此之外,剩余的s7、t5、c10大差不差,宋plus次之,可能还是老平台差距的原因吧。对比外观内饰最后选择c10。 1、城市道路低速行驶有纯电车型共性的沉重感(不是厚重感),就像油车满人满载那样,底盘觉得很稳但开起来笨重不灵活,毕竟车太重,50-100以下好很多,100以上还没上过高速路。 2、悬挂偏软,好似汉拉达那样坐船的感觉,在铺装路面过坑过坎时有多余的弹跳,但这种调教在走坑洼路面时给人感受又很好,很舒服。 3、70-80的快速路质感很不错,这时底盘韧性足,加之nvh在平均稍偏上,开起来轻松愉悦。总之,这个价位的国产suv水平都不会相差过多,更多的是品牌跟配置的抉择吧。 八、需要厂家改进的: 1、20寸轮胎单独选装,一是更换费用大也耗电,二是45太扁,走个烂路上个马路牙子都慌。把18寸的轮毂换个好看点的式样或者出个19寸50的胎。 2、lcc再优化,小画龙不要紧,起码别越线。 3、底盘高压线束接口弄个防磕碰罩啥的,看了大冰块的拆解视频,对底盘电池防护做的有缺失。 4、今后还是换装电动把手吧,日常使用,孩子们开门手小不方便,我有时也会不小心拿指甲划到车漆。 5、我选的苔原灰,保险杠漆面喷涂不均匀,阳光下有颗粒感,跟车身车漆有差别。 6、手套箱空间看能怎么优化,确实太小了。 7、车机这么强大的硬件应该今后在OTA上作文章的,像MIUI前期那样,多听车主意见,及时优化更新。 媳妇一直不愿再买电车,更不太相信零跑这个没有大厂背景的新势力,最终在我反复唠叨下有些不情愿的接受。因此希望零跑厂家能在维持高性价比的同时把品质做上去,早日成为新能源市场中的常青树。

    4.00分“良好”
    零跑C10 2024款 530智享版零跑C10 2024款 530智享版

    刚好提车一个月了,分享一下使用经历。 一开始其实选的是轿车,不过2月过完年零跑来了个1.5w的优惠,才决定买零跑,陆陆续续谈了一个月才在3月底提了车。 买轿车还是SUV当时也挺纠结的,现在发现买的C10完全没后悔,对比轿车首先是底盘高,我都不敢想我要是买轿跑通勤走国道得多么担惊受怕刮到底盘电池。然后中型SUV也是满足了后尾箱高底盘床车等等的需求。 对于之前开油车的小伙伴来说,动能回收的模式真的不太好用。我本身在南方,又是主要通勤,开的轻松模式也能做到一比一的耗能,每次通勤40公里能耗基本在9到10左右。这边充电也很便宜,8毛一度电,几百公里才几十块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性价比零跑的便宜大碗已经很响亮了,就不多说了。辗转车友群发现,其实今年买的比去年买的便宜不了多少,只是从能量变为了厂补,去年买的有能量厂补低,今年买的没能量但是厂补高,大概便宜了在七八千左右,所以其实价格上不算背刺的厉害,毕竟性价比摆在这了,早买早享受。那些什么九万十万落地的都是假的,要么算上了置换补贴或者报废补贴加上不算一万的贷款利息才敢说得这么低。 内饰方面这种简洁深得我心,选择零跑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某书上经常看到侧视角的C10开车视频,这个简洁内饰只需要点缀一点点东西就能非常好看,还是那句话,你减法做加法容易,但是加法做减法就难了。 空间非常实用,前排可以睡,后排可以睡,遮阳帘也不错,打开看着视野非常广,不压抑。主要是后排空间,个不高的尾箱做床车周边旅游非常有意思。除了车机软件少了些外没有其他大毛病,8155芯片也很流畅,最喜欢就是下班待在车里放着某音的背景音玩玩手机。 这车颜值也很高,每次看车友群的图都发现大家颜色各有各的好,不过黑色和天幕灰就是会不怎么耐脏,洗完就非常好看了。

    4.14分“优秀”
    宋L DM 2025款 智驾版 DM-i 160KM卓越型宋L DM 2025款 智驾版 DM-i 160KM卓越型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比亚迪也不断的推出新车型来覆盖更广泛的市场,而十到十五万的级别甚至布局了四款混动SUV,其中宋L DMI属于是其中比较新的产品,因此我也去体验了一下,看看以这台车为代表的比亚迪新的一些这个级别的车表现如何。 试驾车是25款的顶配车型,即指导价17.58w的160km卓越版。动力系统还是那套熟悉的1.5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双电机串并联。实际表现上,绝对动力还算可以,100以前还挺快的,上了100之后稍微有点衰减,但法定限速内满足够用不成问题。平顺性表现没什么问题,发动机介入和退出都没有什么动力上的波动。动力响应也不错,舒适模式下中小动力请求的响应都还是比较及时跟脚的。大的动力请求稍微有点延迟之后再比较舒缓的释放。运动模式下会稍微敏感一些,大的动力请求的响应会快一些,但释放依然是十分舒缓。另外这台车应该也是踩下kick down按钮后才会释放全部动力去加速,因此如果单纯踩到底不踩下按钮的话可能会觉得动力弱点。纯电模式下动力储备也没什么问题,日常中低速使用也比较充沛了。总体表现考虑到定位好评,符合这台车的定位。 底盘表现分开说,这台高配车型看配置表上带有可变悬架,因此和低配车型或许会有一些区别。舒适性层面,这台车对于小震动的处理还是比较到位的,能比较好的过滤。大震动的过滤也符合价位,不过倒不是特别软的设定,反倒稍微有点“紧绷感”,好在是基本上不影响舒适性。连续震动的处理也比较干脆,没什么多余动作。 运动性表现还算不错,稍微快点的转弯并线车身姿态还是挺好的,侧倾控制比预期的要好不少,对于目标消费群体来说也足够了。 转向手感稍微有点问题,低速不算特别轻,不过力度也能接受,增益还比较合理。不过速度快了之后中心区域的阻尼感不强,而且没什么回正力矩,主观上稳定感不是很强。但大角度打方向时回正力矩又有点过强了,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也感知不强。指向性表现还算可以,大角度弯道感觉还好,跟随性中规中矩,符合预期。 刹车脚感好评,电制动和机械制动的衔接还是比较到位的,制动力释放本身也比较线性,还是很容易上手刹的平稳的。 NVH总体好评,风噪路噪环境音的隔绝都还是挺到位的,考虑到价位法定限速内都还算是比较安静的,发动机正常介入时动静还是挺小的,正常急加速也不会太突兀,只有全力加速时动静才会比较大,当然也符合预期,没什么问题。不过试驾路程有限没有体验后排,不太清楚后排表现如何。 静态上,这台车还是比亚迪的家族化设计风格,总体还是挺大气的感觉,个人觉得比海洋王的要更容易接受一些,当然好看与否还是见仁见智。 内饰也是比亚迪比较新的设计风格,总体还是比较简洁的,不过视觉高级感还是挺到位的。当然还是那句话见仁见智。做工和用料都挑不出什么问题,在这个价位还是比较不错的。车机系统表现不错,经过不懈的优化表现也达到了行业内的第一梯队,菜单逻辑还是比亚迪熟悉的那一套设定,稍微适应一下也还算好上手,中间区域也给常用功能留出了一些实体按键,虽然基本上只能盲操但是起码还算直观。 前排人机工程学好评,座椅还是比较舒适的,坐姿也比较正常,方向盘也很容易找到匹配的位置的同时也不会影响仪表信息的读取。后排表现还算不错,空间还是挺宽敞的,座椅乘坐感受还算可以,不过能再稍微躺一些会更好一些,现在最躺的情况下还是不够躺。后备箱空间不算大,虽然也能满足基本的装载需求,但毕竟尺寸已经不小了,这个后备箱尺寸确实有点不够看了。 配置上,试驾车的顶配车型还是比较高的,常规的通风加热也都有所配备,效果都还是挺不错的,搭配的挂牌音响听起来中规中矩,没什么惊喜。看了下配置指导价15.58w的版本已经比较够用了。此外全系也标配了智驾系统,不过这个级别的只有高速领航,试驾路线问题没有体验到。试驾车应该新上不久,车里的气味还是有点明显的,而且不是很好闻。另外简单问了下行情,目前24款非智驾版本还有比较多的库存,可以有一万多的优惠,而新款暂时还没有优惠。 总的来说,这台宋L DMi的表现我认为还是可圈可点的,总体还算是比较完善的表现,虽然有一些瑕疵但对于目标消费群体来说也不是太大问题,同时总体表现比起自家的一些早期产品优化还是挺明显的,从中也能看出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的不断进步。当然相比于几年前,目前这个价位的竞争还是挺激烈的,各家也算是你追我赶,共同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