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车热门评分

24年下半年想着看车,兜里攒了50w但买车意愿并不很强,去4s店试驾330、430,没有心动的感觉。临走转角看到一台紫色小车,当时根本不了解这个车甚至以为国内没有40系宝马。但我走不动了 看了车辆信息,和销售聊完。总结两点:1、这是一台好车。2、销售问我要不要上m2 我不是冲动消费的人,于是开始相关研究。 上海4s店都没有m240试驾车(但有m2),约了上海bmw体验中心试驾。两台车试驾下来,我也没含蓄猛猛开。特别感谢带我试驾的小哥,很客观的告诉我:开M2一定要稳,不要想着买车就能耍,不然真会上墙。 后面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m240更适合现在的我,另外进入社会之后就没管家里要过钱,普通家庭出身也不好意思和父母开口要钱买车。自己的车自己决定,父母会觉得这种双门小车不实用。 决定下来之后找车源。最后石家庄现车,板车运回上海。贴车衣花了6k。 【选配】:自适应悬架、专业技术组件、座椅加热、高性能轮胎。 【驾驶感受】:直列六缸B58+8AT、前置后驱、后置座舱、短前后悬。从里到外,这套宝马精髓都有了。每次启动发动机的轰鸣都是一种享受。四种驾驶模式,通勤跑山漂移全能。标配LSD如虎添翼。不关DSC 80过弯也不心虚。sport模式回火声音很好听,关闭模拟声浪高转也有铿锵的回火,并不全是模拟。 【长途】:目前跑过最久单程三小时,座椅舒适度比预期好很多,腰部、侧向支撑都很饱满。 【通勤】:日常通勤50公里,上下班高峰期堵车,油耗13左右。 【载人】:我185,主驾驶没有任何问题。最多带过三个女生。除了后排没有大窗感觉比较狭隘,其实乘坐感受还可以,没有想象中那么局促。 【内饰】:宝马的内饰一直这样,我也不喜欢车里面发光的东西太多。 【不足】:1、车机网络比较慢,用自带的qq音乐听歌,需要加载两三分钟。 2、wifi和CarPlay不能兼得。连接上CarPlay之后,用不了我的车载Wi-Fi 3、销售对细节信息了解不足。车门三色饰板与单色饰板 关联什么选配,问了不同4s店的四五个销售,都没说清楚 前五千公里完全按照说明书要求,转速没高过4000。后面越开越顺。目前六千多公里。 这台车定位太精准了,给你在城市中激烈驾驶十足的信心。不用担心超车、不用担心失控,享受每一次出行。每天下班回家路上,都很开心。周末找场地玩一下,也是游刃有余。 这是一台让人心动的好车,如果它恰巧出现在你的预算范围内,不应该错过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台车型是一位小姐姐刚刚购买的这台MINI 2021款 1.5T ONE 五门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台车的表现究竟怎么样? 车型分析: 首先这个价位车型有很多但是走这种个性化外观的车型就比较少了,这个价位能想到的就是大众甲壳虫但是这款车型已经停产了,所以我认为这台车在这个价位基本上相当于毫无对手可言。咱们去采访一下小姐姐车主的选车经历吧?小姐姐说当时其实考虑过奔驰A200那款车型觉得外观和内饰都很满意,但是为什么最后没有选择呢?因为这台车价格要比MINI贵小3万块钱,所以最终选择了这台宝马MINI。价格层面宝马MINI官方指导价为19.38万,我们太原市优惠5000元,优惠后裸车价为18.88万,购置税16708元,保险(含强险)6500元,车船使用税420元,上牌费300元,最终落地价为21.17万。 静态部分: 老规矩我们先来报一下数据,宝马MINI车身长度为3993mm,车身宽度为1727mm,车身高度1466mm,轴距为2567mm。内饰部分中控台上方为软质材料包裹,仪表部分采用非全液晶仪表,方向盘部分采用真皮包裹,整体握感特别细腻。中控台中间采用6.5英寸的中控屏。这个内饰部分看起来用料还不错但是没有科技感。座椅材质部分采用织物座椅,我还是那句话织物座椅看起来不高级但是实用性非常好而且成本低,整体填充物较软坐起来比较舒适。我们把前排座椅调整到适合我的坐姿(香哥身高173cm,体重55kg),前排座椅调整到最低部,前排头部空间1拳。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后排看一下后排空间表现怎么样吧?保持前排座椅位置不变,后排腿部空间1拳零5指,头部空间4指。 动态部分: MINI搭载着一台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之匹配一台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最大功率75(102Ps),峰值扭矩190N.m。这台车动力表现我认为日常代步完全够用,而且特别是咱们今天这位小姐姐车主,小姐姐说这个动力表现很充沛。底盘悬架方面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挂,整体调教偏硬,日常代步而言底盘很整。隔音静谧性方面这台车的表现还算不错,日常代步而言没有明显的噪音传递。燃油经济型方面,我们还是老规矩,以太原市内实测为例,实测百公里油耗为7.4L。保养层面这台车保养周期为10000km保养一次,小保养一次的价格在1180元。 总结部分: 如果你也是个小姐姐对三缸发动机没有什么疑虑的情况下,就想买一台颜值高有个性的车的话,我认为你不妨去试驾一下宝马MINI这台车。

开了几天 2025 款奥迪 A3L 三厢——飞驰悦享型后,我想把既有情绪又有数据的感受写清楚:它并不像卡在年轻化标签里的那类小车那样冲动,反而更像一位谨慎而有底气的城市通勤伙伴。早晨堵车里低速跟行时,1.5T 的动力输出能给到平顺的推背感,涡轮介入顺滑,实测版本的最大功率为118 kW、峰值扭矩250 N·m,这样的动力在同级合资紧凑轿车里属于主流偏上。 变速箱是常见的干式双离合,换挡反应相对敏捷,城市工况下低速顿挫经过调教后已不太明显;当你把车速拉高到高速并线超车时,动力衔接的连贯性让我感到安心,不会出现“提速乏力”的空挡感。官方 0–100 km/h 加速约 8.7 秒,足够多数日常驾驶情形。 空间感是 A3L 的一大卖点:身高一米八左右的我坐到后排,膝部与前排座椅之间还有明显余量,得益于 2730 mm 的轴距,整体乘坐舒适且后排出入友好;整车尺寸为 4606×1814×1432 mm,放下行李箱去周末短途旅行也不会太尴尬。 内饰用料比起同价位热门合资车型更有质感,中控逻辑清晰,车机系统响应速度正常,物理按键与触控的混合布局在行车中操作更安全。悬挂走的是偏平衡路线:过减速带不会硬得跳起来,路感能传达出一定路面信息,驾驶乐趣与乘坐舒适达到一个合理的折中点。 说到用车成本,官方给出的 WLTC 综合油耗在 5.7–6.0 L/100km 区间(根据不同版本略有差别),在日常市区与高速混合工况里,实际油耗会受驾驶习惯影响,但整体可以接受。指导价在 16.99 万元左右,考虑品牌溢价和整车品质,这个价位对于希望兼顾品牌面子与易用性的买家有相当吸引力。 作为车主角度的主观结论:飞驰悦享型不会在任何单一维度给你极端惊喜——不是最猛也不是最便宜,但它把动力、空间、舒适和品牌体验做成了一个平衡体。若你是注重日常舒适与长远可靠性的通勤用户,或需要一台能偶尔带家人走短途的城市车,A3L 的这套调教会让你在多数场景下感到踏实;如果你追求极致操控或最低购车预算,可能还有更合适的选项。总体来说,它更像一位成熟稳重、外表含蓄但用起来可靠的朋友。

【外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的人就还是喜欢的,不喜欢这种尖锐的前脸的就会觉得丑,白色的话还是比较适合年轻人的,个人还是比较满意 【改装】目前暂无改装,后期看看需不需要贴车衣车膜或者悬浮黑底 【最不满意】25款的自动启停好像没有关闭的地方,车机软件太少,除了QQ音乐和车机导航好用,其他的功能基本上都不怎么能用得上,没有car play用的vivo,手机互联感觉界面不怎么好,甚至不如原始车机系统。 【购车经历】上海7、8家,4s店都去跑过或者线上问过价了,8月底来讲,3万2的优惠还是比较多的,就是没有现车,等了一个月比较着急,4月份官网又降了4000,果然就是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我属于是等车等的时间太久,等于晚买了,但是折扣没享受到) 【提车价格】价格上面那点提到了,但是综合来看,还不算太吃亏,建议大家能去4s店,多的城市提车吧,小地方就一家两家,价格垄断了,不好谈价 【驾驶感受】之前只开过家里十多年前的老爷车,开这款新车,哪怕是1.5t的都感觉非常好,动力方面,目前才开一个月还是够用的,就是不知道后面开久了会不会像网上别人说的后不后悔,没上2.0。辅助驾驶功能还是相当不错的,开一个定速巡航高速,上面顶着限速125,130跑,方向盘很稳,而且基本解放了右脚,不能完全依靠,但是辅助确实挺好 【油耗】有些快乐表,高速600公里表显六升,实际差不多八升左右了,当然均速是100多码,速度是比较快的,城市油耗上不了十升,但是八九个肯定是要有,新款的确有点快乐表 【亮点配置】国产车360,碰撞预警,内饰豪华,这些基本不用多说的,说好像加了主动刹车和都避让这个好像感受到过一次两次,安全性虽然比不了沃尔沃,但是总归还是可以的 【总结】还是比较满意的,工作三年靠自己努力买的辣鸡领克,我也终于有一辆了。哈哈

【操控】 舒适模式下面转向很轻盈,日常上下班开开很舒服。由于自重轻,车比较灵活,指哪打哪的感觉很好,和开了6年的老雷凌比不是一个水平的。 【动力表现】 普通家用车的表现,低功率的2.0T差强人意,除了外观和运动感配饰和跑车没什么关系,开起来动力和家里长辈的CC基本一个档次。不过够用就行,平时起步超车都很流畅,平衡的前后重量配比让车身很稳。 【最不满意】 这也要加,那也要加。之前听说2系普遍加两万选配,还觉得搞笑。自己选下来座椅方向盘加热,无钥匙进入,墨灰顶棚,还有中配音响(门板上不选音响配置单元位空着不好看),就1.5w出头了。说德系愿意给配置了,这款车上面感觉还是很抠门的。 【购车经历】 找的同事朋友的汽贸店,从河北调的车。无他,河北有配额,听说过G42车友苦等配额的传闻后即使远一点加的多一点,能拿到车就行了。22.9.15下订,10.1上产线,11.1上船,12.1到国内口罩原因清关很慢,1.9到店提车。啥也没送,脚垫不好买,一周内又自己找地定脚垫,贴膜,装记录仪。 【提车价格】 听说江浙沪普遍加的多,全款付,加了2,保险店里上。23年裸车价格上升3k,不知道会不会后来的兄弟便宜点,毕竟加价膈应人。 【乘坐体验】 日常comfort模式开,选了非防爆胎,倍耐力的,滤振很不错,也不会像开船一样。后排空间基本给前排挤占了,日常做储物空间。座椅可以调很低,不过为了视野一般不会过于低。选了合成皮座椅,穷,还挺软,加上腿托还是舒适取向的。 【最满意】 好看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