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深蓝SL03车主·车龄半年
简介:中美汽车文化差异体验者
丨双持旋风AK丨
保养的工夫看了看本田的北美新车【护照Passport】实车,它在美国定位为大五座中型SUV,新款是它的第四代车型,相比本田同门的【飞行员Pilot】少了第三排座椅,外形风格更偏向越野。从实车的观感和配置参数的情况来看,我对这车的第一印象真是...查看全文
高速上中大流量缓行状态,因为功率需求小,系统一直是纯电模式,电量从80%用到26%发动机介入,一共跑了3.2公里。按比例算,这块标称容量1度电,界面满电只有0.6度的小电池,可以续航5.9公里,这段路的平均电耗10.2度/百公里。以最快不超过45km/h的车速和1.6吨多的自重来看,这电耗就算不好不坏吧。
全新第三代途观在美国公布了价格和配置,指导价区间为30920-41180美元,全系提供一种动力共4款配置等级,和老款保持一致。新车仍然定位为紧凑型SUV,对标Rav4、CRV、奇骏、森林人、CX50等车型。省流总结:两驱版含运费指导价309...查看全文
📉 能耗分享 我的SL03是530max版,用着天生怕冷的磷酸铁锂电池,第一个冬天的月均行驶能耗最高百公里13.8度电,比夏天只上浮了一两成。不过功劳最大的应该是冬天10-15度准恒温的地库,这个基础温度下暖风开到20度基本不比夏天制冷费电。每天上车前5分钟打开座椅加热,出门头10分钟甚至不开暖风也不冷。作为16年就入坑电车的老车主,我仍然认为纯电的香更多的是靠车主的用车场景香。 私桩+地库,堪称电车最强神装。
本期全球车型的中美对比,双持决定给燃油车时代最成功的豪华行政座驾奥迪A6L,一起来看看这个级别国产版与美国版还有哪些差距吧。外观内饰方面,德系豪华品牌的全球设计一向是高度统一,A6L也不例外。...查看全文
比亚迪秦L EV上市之前,我一直觉得它的情况会和秦Plus一样——Dmi超实惠,EV智商税。毕竟大多数人买车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做功课,往往是凭惯性思维和刻板印象:既然比亚迪DMi性价比无敌,那EV的性价比肯定也不会差。...查看全文
严格来说,任何小电池HEV都不擅长激烈驾驶,本田iMMD尤甚,主要有以下几个限制因素。 1.急加速时电池的出力占总输出的20%-30%,一旦电量降到最低值(界面2格电)就只剩发动机独自发力,极限动力会打78折左右。 2.大油门时5秒掉一...查看全文
有位在美国留学的粉丝买了台F150混动,开了半年感触颇多,后来我也去试驾了一圈,确实很想说点儿什么。F150混动采用的是单电机P2并联混动方案,搭载Ecoboost系列的3....查看全文
帕萨特PRO上市半年,380TSI(2.0T高功率)低配裸车居然只要15万多了,顶配裸车也就20万出头 。遥想6年前上代帕萨特刚出来的时候(2019款)380TSI起价就24万多,19万只能买个连多功能方向盘都没有1.4T乞丐版。曾经不可一世的合资一哥,面对高手如云的国产车,如今也得把头低下做人了。
国产版雅阁混动配置和价格完爆美版,但动力方面(仅限混动)相比美版还是有一处明显减配。那就是国产雅阁照搬了CR-V混动同款尾牙,速比为4.438,大于美版雅阁的3.895,直接导致国产版PHEV的3项性能指标不如美版HEV。1....查看全文
2.0T配10AT顶配雅阁,当年也就3.1万美元,开了7年18万公里还能卖1.9万美元,平均每年1700美元或每公里6.7美分,比这车一年的保险或油费都便宜。 之所以这么保值,主要原因还是美国严重通胀外加11代雅阁不再提供2.0T版本造就的稀缺性,“日系车”这个标签的贡献其实没多大。
这个冬天,我所住的地方破纪录的冷,竟然导致我的混动雅阁在充分热机之前没法进入发动机直驱状态(并联模式)。启动后头15分钟的油耗比春秋天能翻一倍,最冷的一天甚至和我刚开始长测的索兰托PHEV不相上下。...查看全文
蛇年开工大吉老铁们!双持旋风AK的全球车型中美对比文章又来了,本期的主角是秒天秒地的思域。国产版思域美版思域和之前对比过的CRV不同,中美思域的外观差异稍大一些。东风本田的思域从2021年9月上市至今一直没改款,仅仅是混动版和两厢版上市时间...查看全文
本田第四代iMMD混动发动机比前作新增了一套模拟换档调校,并且被本田官方的文献里明确作为现款混动的升级点之一(如下图)。只要表显输出功率超过25%时就会触发模拟换挡,输出功率低于25%的温柔驾驶或弹射起步+关掉ESC才是第三代iMMD的仿C...查看全文
在我之前的大众和奥迪中美变速箱对比文章里,我已经用事实打脸大众在美国不敢用双离合的谬论,今天我们再来扒一扒,还有哪些其他合资/进口品牌在美国市场用双离合。现代在北美的非豪华品牌里,现代起亚的双离合装车量其实比大众还要高,从A级轿车到中型SU...查看全文
本田iMMD混动已经卖了10年了,但为啥没听说有什么失速案例?最近我在高速上把雅阁混动的电量开到只剩6%,大概明白了。...查看全文
看了一下比亚迪夏的配置表,感觉24.98万的最低配性价比反而是最低的。但是贵一万的次低配就要啥有啥了,前两排座椅通风加热、主驾座椅按摩、二排座椅8向电动调节、冰箱、小桌板通通给你安排上。如果不刚需智驾、娱乐属性和更长的纯电续航,次低配最划算...查看全文
2025开年第一篇文章,继续做合资车的中美对比吧。这次的聚光灯给到了国内燃油乘用车里的绝对销冠(近一年销量35.5万台)——东风日产轩逸。外观方面,轩逸作为日产全球车型,中美两国的版本完全一致(美版叫Sentra),既不是换壳车也没有长短轴...查看全文
比亚迪秦L大电池版本和深蓝SL03,功率都是160kw,峰值扭矩前者260Nm,后者320Nm。比01,秦L落后足足SL03一秒整的,但比04,秦L把落后差距追回到0.3秒,尾速还反超了SL03。所以也不是所有电机后段加速都不行。
国内退市4年的起亚K4又在美国异地重生了,指导价23145-29245美元,比美国好几款A级车还便宜,据说后期还要出旅行版。...查看全文
最近体验了北美最火的MPV丰田赛纳,它身上有不少亮眼的地方,可也有一堆让人挠头的问题。那么总体而言,它究竟值不值得购买?咱往下看。...查看全文
突然觉得林肯航海家在美国的性价比不赖啊,2.0T大马力混动大五座的中大型SUV,255mm的宽胎随动转向大灯、方向盘加热、前排座椅通风加热、全景影像统统标配,指导价不到5.6万刀,终端保守优惠5000刀,同配置的汉兰达好像都不止这个数,想不到林肯在美国老家竟然完全没有豪华品牌的溢价。 PS:这车在国内长安林肯工厂组装,和别克昂科威一样,是美国仅有的几个Made in China的量产车之一。
9代凯美瑞上市半年多,一直想看看这个北美中型轿车的绝对销量一哥到底有几斤几两,最近终于有机会摸到了美国版实车,不吹不黑分享下我的驾乘感受。外观实车的第一观感和图片一样,9代凯美瑞相比8代的变化幅度,跟美版7代和7....查看全文
上半年回国体验了比亚迪的秦L和海豹06,刚刚又在美国见识了丰田普锐斯,感慨良多。较真地说,秦L是中型三厢轿车,普锐斯是紧凑型掀背轿车,级别有差距。但这两款车在各自市场的生态位是一样的,都是当地门槛最低的插混轿车。所以对比一下也不是不行。...查看全文
半年前写雅阁混动时,合资车与美版同款的差距之大就已经令人咋舌了。没想到价格和雅阁差不多的CR-V,有过之而无不及。国产版美国版外观内饰就不多说了。中美CR-V几乎一样,是非常标准的国际车型,不像凯美瑞、雅阁的中美差异那么明显。在美版车一向领...查看全文
提车一年才等来的一次OTA,更新完能下更多类型的APP(之前都是音频APP),总算可以看视频、开网页、打游戏了。虽说好像不能全屏,但也聊胜于无。美中不足的是这车作为HEV电池太小,真要在车里看一两集电视剧或一部电影,发动机免不了原地充两三次电,还是PHEV香啊。
虽然都是2.0L混动,但思域和雅阁还是有区别的: 思域混动最大扭矩315Nm,雅阁混动为335Nm; 思域混动最大功率转速5000-6000rpm,雅阁混动为5000-8000rpm; 思域混动电机最高转速13000rpm,对应车速188km/h,雅阁混动为14500rpm,对应车速211km/h。 电机在超过峰值功率转速后,功率会逐渐下降。这就解释了混动思域在轻了近300kg的前提下400米加速时间和尾速几乎和英仕派PHEV持平。
对于中美两国市场共有的全球车型,动力规格往往是美版车的优势。然而最近看了美版HR-V对应的中国版车型——广汽本田的ZR-V,我才知道,美版全球车如今连动力这块最后的阵地也快保不住了。...查看全文
我在美国开了快4年HEV雅阁,经历了市区、郊区、高速、上下坡、长短途……基本上各种常见工况都经历过,如今我是越来越羡慕国内17.7kwh大电池的插混版本了(后备箱除外)。...查看全文
我的老粉都知道, 疫情后的中国车市,绝大多数6万美元以下的全球车型,中国版都比美国版又便宜又好(疫情前2万美元以上的车,都是美国版物美价廉)。那么6万美元以上的豪华车,中国版是否还和以前一样又贵又不好呢?...查看全文
深蓝SL03提车4个多月,2万块新能源国家置换补贴终于到账了,加上之前深蓝的3.6万现金优惠,指导价16.4万的纯电SL03最后才花了11.3万,这价格拿下一台配置要啥有啥的B级后驱掀背轿车,真是太TM香了。
6月份换车申请的2万块新能源国家置换补贴终于到账了,加上之前深蓝的3.6万现金折扣,指导价16.4万的纯电SL03最后才花了11.3万,这价格入手一台配置要啥有啥的B级后驱掀背轿车,真是太TM香了。
你们的成交价比我高,还是比我低呢? 深蓝SL032024款530 Max纯电版 2024-06在北京购入 裸车价12.83万元, 落地价13.30万元 现金优惠16000,厂家置换补贴10000,厂家京牌补贴10000,最后国家置换补贴20000,保险000多,实际落地价11.3万,比开票价还便宜。
深蓝SL03买了小半年,最省电的一次居然是跑山。去程119公里用掉21.8度电,返程才用了5.1度电。回程头段坡度陡车速慢(不超过70km/h),电量反充了3度多;中段是高速缓坡(车速90-100km/h),将将用完头段回收来的电量;末段在平原区经城市快速路回家,才真正额外消耗了五六度电。全程平均行驶能耗百公里11.3度电,回程百公里4.8度电。平时在城里开电耗一般都是百公里12度多,看来山路比市区还利好续航?
新一代广汽丰田凯美瑞上市有一段时间了,3种动力12款配置让人挑花眼。现下这车优惠已经基本到位,是时候捋一捋这足足一打细分型号的性价比了。2.0L汽油版2.0E精英版和老款凯美瑞2.0L的配方完全一样——M20C发动机,匹配带低速齿轮的模拟1...查看全文
今年夏天提的纯电530MAX,59度磷酸铁锂电池,160kW单电机后驱,不到4个月跑了5000公里,整体感觉是大面儿挺不错,细节欠打磨,但严重对得起它的价格。最满意:便宜!...查看全文
本田或许在感知品质和智驾方面做得不怎么样,但论混动技术其实远没有网上说得那么差。比亚迪的DMi和本田iMMD都一样是前驱双电机串并联混动。对这种技术路线来说,插电混动PHEV和油电混动HEV,只是差在电池容量和充电口上。...查看全文
本田混动所有欧洲和亚洲版车型,从一开始就都是按键换挡,就特么北美版新款车型为了省成本全部换回了燃油版同款机械挡把(图1)。要知道本田这套异形按键换挡方便、不易挂错、感知品质也在线,体验感比机械挡把强多了。也就是说,机械挡把的本田混动是妥妥的北美特供,还是负优化,不知道北美本田哪个大聪明做的这个决策。
迈腾B8的轮胎规格235/45 R18,直径668.7mm。而同级别ID7的轮胎是235/50 R19,直径717.6mm。为了应对电池增加的重量,纯电轿车的轮胎,好像都比同级别油车大一圈。
和2022年一样,这次速腾在中美两地市场又是前后改款。当时我还夸国产版除了变速箱之外,底盘、内饰用料、配置和价格全方位碾压美版。但诚实地说,这次2025款速腾的改款操作很不中国,还不如每况愈下的美版速腾(JETTA)有诚意。...查看全文
同样是2.0L混动,同样是135kw的驱动电机,11代思域和11代雅阁所用的混动系统其实并不完全一样,而是有半代的技术差距。思域混动思域混动的2....查看全文
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那些还在跪舔美规车的人,北美雅阁值得羡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最新的11代美版雅阁上,本田取消了2.0T+10AT动力,我这台2.0L HEV Touring就是全系的顶配,发动机、电动机参数和国产版相当,综合最大功率204...查看全文
今年9月,本田雅阁在中美两地几乎是同步改款。中美的改款有哪些不同?听双持跟您聊聊。作为年度小改款,2025款雅阁的造型和动力保持不变,燃油版在中美两国都是只有1.5T配CVT这一款动力组合,参数也一样。外观方面除了同时为次低配增加了黑化轮毂...查看全文
换代的帕萨特PRO终于回归了原汁原味的欧版PASSAT造型,此前十几年,基于欧版PASSAT打造的国产版一直是迈腾,帕萨特的设计则是上汽大众原创或与北美同步的。最新一代却反过来了,一汽大众的新迈腾像是国内的原创,上汽大众的帕萨特PRO成了沿用原版B9的款式。
国外的高配日产天籁,官图和实车都挺漂亮的,中期改款后的外观套件和19寸轮毂既减龄又不失质感。但全系标配的2.5L+CVT动力也是真垃圾,9秒才能破百,比老款凯美瑞慢将近1秒不说,0-200km/h更是全速域都干不过1.5T的欧版帕萨特,实在配不上它这么高调的颜。
在国人固有的认知里,美国版全球车型总是以外观朴素,内在动力却比中国版高一两个档次。但我到了美国才发现,5万美元以内的买菜车里,外强中干才是主旋律。...查看全文
美国车友的雅阁混动开了不到一年,在无红绿灯路口正常直行和对面强行左转的皮卡相撞。撞击时速65km/h,皮卡侧翻,全责;雅阁气囊全开,副驾驶手指骨折,防冻液漏水。但机舱骨架基本没怎么变形,没伤到电瓶,全车没有下电(双闪照常亮,车门照常开),感觉整体安全性还是不错的,难怪能在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拿到TSP+。不知道国内11代雅阁是不是也同步了被动安全性。
恰恰相反,如果以效率定义节油与否,反而是插混更有优势。串并联混动结构示意图从广义概念来讲,增程(REEV)就是一种特殊的插混(PHEV),它本质上就是阉割了发动机直驱车轮功能的PHEV,我更愿意叫它全时串联混动(上图左侧)。...查看全文
大众CC在美国加一箱油花了67美元,够混动雅阁加两箱油(图4图5),但它们的真实油耗差距其实并不到2倍。同样开到表显续航接近0km,CC一箱油能加到70L,混动雅阁才42L,同时前者吃细粮,油单价比后者贵22%。但CC满油的实际续航比混动雅阁多100+km,实测油耗6.6L/100km。作为一辆200kw的2.0T纯油车,油耗“只”比混动雅阁高50%,已经很对得起这个动力了。
这次上汽大众帕萨特PRO上市,应该是帕萨特近20年里间隔最短的一次垂直换代:上一代帕萨特(即现在的出众款)最早是2018年10月上市,比上一代迈腾(B8)晚了两年多。...查看全文
开了3年10代雅阁混动换到11代又开了一年。别看EPA测试油耗是新款比老款高,但我实际开下来其实是比老款更省油了。冬天最高5.2-5.3l/100km,比老款低10%左右;春秋天最低4.3-4.4l/100km,和老款持平;目前小一万公里总平均油耗4.83l/100km,只比10代7万多公里的总平均油耗高不到0.1l/100km,且还在下降中。 另外,我10代雅阁是225/50 R17配低风阻轮毂(图5),11代是235/45 R19配运动轮毂(图4)。只要新款油耗和老款持平,就已经赢了。
比亚迪汉上市这几年,都不知道改款多少次了,这回又多了啥新鲜玩意儿?16.58万的舒适版:245/50 R18轮胎,9个气囊,胎压显示,全套L2辅助驾驶,悬挂软硬调节,遥控泊车,电动尾门,前排无钥匙进入,转向辅助灯,全景影像,前排双层玻璃,后...查看全文
美版CC的后转向灯(双闪)总觉得怪怪的,好像是直接拿刹车灯代替的,真的转向灯位置反而不亮。
继朗逸新锐版之后,上汽大众又出了个途岳新锐版,4款车型里有三款价格杀到了五位数。作为上汽大众目前最便宜的SUV,这款新车究竟是物超所值还是便宜没好货?一起来看看吧。...查看全文
因为在网上听过太多合资电车是杂牌的说法,我作为大众燃油车主心血来潮试了下一汽-大众ID.7 VIZZION,简单说说感受吧:【优点】1.后备厢超大,又有实用的掀背尾门配合,装载能力绝对是三厢轿车里数一数二的,方便我带娃。美中不足的是后座放倒...查看全文
我这个雅阁和别人不太一样,是个有完整后备厢的油混版本:美版2024款Hybrid Touring,全系的顶配,电机功率135kW,扭矩335Nm发动机功率110kw,电池1.06kwh。如今提车8个多月,开了快9000公里,是时候总结一下槽...查看全文
租完岚图梦想家又去坐了坐它家的轿车追光,明明底盘塞了43kwh大电池,但后座舒适性却没有纯电轿车的常见病(比如地板高、坐垫短、靠背陡),椅面长度、座椅角度、材质柔软度、腿部空间都对得起它的尺寸和定位,是继大众阿维塔12、ID7、宝马i3、深蓝SL03之后,我试过的第五款后座适合舒舒服服坐人的纯电轿车。但后备箱还是和大多数绿牌轿车一样有净高低、开口扁的毛病,而且后座不能放倒,装不了太多东西。我其实挺纳闷,这车尾部已经设计成溜背造型了,干嘛不直接做掀背尾门呢?
十几年前中国人的这个愿景,如今似乎不远了。当下中美车市的价格已经在双向奔赴的路上了,让中国品牌再努努力,也让美国车市继续把门锁好,这一天就不远了。不信你看:2001年,在中国买一台捷达MK2(彼时最新款捷达为MK4,国产后成为初代宝来),5...查看全文
2025款天籁彻底拿掉了又快又省油的2.0T,全系2.5L四缸。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继续涨价:和上市第一年(2019款)相比,起步价涨了3200美元,顶配从2.0T减配成2.5L还涨了3000美元,而且日产这个四缸2.5L是个开到160km/h连大众1.5T都干不过的弱鸡动力。不知道如果东风日产跟进这波操作,把2.5L卖到3.5万美元,是会收获一批“大排量自吸”死忠粉呢?还是自己会凉得更快?
大众蔚揽4.7米+的车长,不到2.8米的轴距,后备厢装下4个28寸托运箱(或3个28寸+1婴儿车)之后,还能再放至少一个登机箱和两个背包。同时后排空间仍然能达到身高170cm-180cm坐着不局促、170cm以下比较舒展的水平。说实话比很多4.8米级SUV都能装,同时油耗和操稳性依然是轿车水准。
前阵子老丈人一家六口来北京,本来是打算租一辆轿车再自己开一辆陪着。结果偶然看到有一家租车平台的插混梦想家,日均还不到300块,和很多B级轿车价格差不多,于是决定试试。没想到5天600多公里开下来,还挺舒服,一下扭转了我对MPV的负面印象。...查看全文
福特征服者的美国碰撞测试结果,想不到外形霸气的全尺寸SUV居然这么不安全,A柱比2020款帕萨特还软,这一撞让驾驶舱空间溃缩了大概1/3,司机小腿这是要截肢了吗? PS:图片素材取自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官网。
美版HEV雅阁最近一周的通勤油耗,感觉本田的第四代IMMD还是挺能打的。虽说热效率只有41%,电池只能用0.5度电,平均车速高达55km/h(混动车均速高反而不省油),还开着空调,但这实际油耗也不比大电池的比亚迪逊色多少。
岚图梦想家租了5天,亏电跑了580公里,走遍景山、南锣鼓巷、天安门、南锣鼓巷、颐和园、圆明园、鸟巢、八达岭……基本上市区红绿灯路、城市快速路走走停停、高速长途、原地吹空调各种常见工况都有了,最后表显油耗9.6,实测油耗9.7,这能耗水平对一台2.5吨的大MPV来说感觉还可以,只是这区区100kw的1.5T居然必须加95的油略显不太友好。
深蓝SL03和这两年很多新能源车,充电口的盖子都是平开的,晚上充电一旦赶上下雨,充电口周围就容易存水。而我之前的老电车充电盖是上掀的,打开就能当雨挡(图3),从来不担心充电口沾水。虽说新车基本上哪儿哪儿都比我的老车强百倍,但就这充电盖的设计确实不够友好。
深蓝SL03次低配对比秦PLUS顶配(均为纯电版本): 空间尺寸:SL03是B级掀背轿车,不仅乘坐空间更大,装载能力和灵活性更是不输同价位跨界SUV,还有个小前备厢。秦只是标准的A级三厢轿车,乘坐空间属于同级中上游,但后备厢空间不及速腾、朗逸、思域等同级燃油车。所以这一项SL03仗着造型和级别优势,赢得毫无悬念。 静态舒适性:SL03在级别上占了便宜,主驾驶调节范围更大、角度更多,后排坐垫长,横向宽敞,坐着更舒展。但秦PLUS的舒适性在A级车里也算不错了。 动力:SL03后置后驱,最大160kw,310Nm;秦前置前驱,电机才100kw,180Nm,还不如自家DMI版本,开这车都不好意思说电车提速快,价格还比同配置混动版贵2万,着实不太理解比亚迪这波操作。 配置:两车互有高低,但总体上SL03好一些,特别是标配座椅加热通风和腰托这三个超实用配置。 整车质保:深蓝3年12万公里,秦6年15万公里,后者完胜。 价格:以北京为例,SL03保底优惠2.5万,秦plus基本没优惠或只是象征性便宜小几千块。所以二者终端价格基本一样,落地都是14万出头。 综合比下来,我觉得还是深蓝SL03性价比更高。反观迪子的车,DMI的价格是很有杀伤力,但纯电版本就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