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车主晒订单9月底因同事换购M7了解到了智界(他广州暴雨那会车被泡了) 一眼看中S7 现在开着07年的蒙迪欧 其实换什么车都是质的飞跃 原本打死不考虑新能源的 深入了解了各方面后 感觉华为要拉着友商往前冲了 新能源车已经是迈入了另一个时代 期间也是尝试去看了理想L7 Pro (肯定有人吐槽两种完全不同的用户群体)成年人选择都要 小车开 大车载 搞两台 以后要奶爸车的时候 会有更多suv或mpv选择 盲订 原因是想12月份拿到车 自己也是个IT行业从业人员 相信这辆车的成长性 也相信华为品控下怎么差都是第一梯队 最后夸张调侃一下 我选择和国运站在一条线上!
#提车日记对比了一圈,广州地区终于找到了一台24款黑色C260L运动版,虽然选装了全车无钥匙进入和电动后尾门,咬咬牙还是上了。谁叫他是现车呢。现在黑色现车真难找,都是2023款的。就是觉得马上都到24年了,23款就没那么值钱了,个人感觉。所以一到现车就到店里面定了。 我选择加了3年延保以及20万公里A保这个套餐,+1.2w。虽然有点鸡肋但是觉得买个安心。毕竟上一代C还是问题比较多吧。虽然改善了,还是买个保险了。 另外现车还加装了一个叫什么舒心套装,电尾门还有全车无钥匙进入,我是觉得有点用不上,只有无钥匙进入好像有点用处。7500块钱,大家觉得值不值得? 赠品:送了贴膜,2000多的防爆膜,我估计很劣质。另外还有脚垫,尾箱垫,镀晶。送了尾箱垫,行车记录仪U盘还送不了,我觉得他们也不差这点,就说送不了,奔驰程序就是多,各种申请,搞好久,还没有买本田的时候舒服。最后还是妥协自己上网买个算了。 最后说下落地价格,想想还是提车之后再公布吧,聊了很多家了,本来黑色是没什么人喜欢的,到最后成了稀缺货,哪里都没车,而且24款优惠力度也比23款少,没有享受到清库存的大福利。但是经过多处对比,谈了下来的价格,也算是满意。目前下了小定金,就等待提车了。一周左右应该就可以提车,后面再补发提车的分享哈。
提问安徽现在什么价格
#轮毂的自我修养20号就下单了,车一直没到,百无聊赖,就到各个网络平台看看大家比较关注的21寸轮胎,不看不知道,一看的话,还真是发现了几个问题,欢迎大家探讨。 1.21寸轮胎真的好贵,途虎只有三款,1500-2500,比我现在的油车17寸的贵一大截,比20寸的也贵不少; 2.21寸规格的轮胎可选范围好少,就两三款,按理说现在国产轮胎也不少了,可21寸的没看到有国产轮胎。 所以我就想问,一是21寸轮胎是技术要求高些还是怎么的,为什么国产不做呢?二是如果是同轮胎外径(就是周长一样),轮毂寸数越大,应该轮胎就越薄(不是指胎壁厚度啊,是指轮胎内外径之差),用料就越少,应该成本越低啊,怎么现在大轮毂的轮胎反而价格越贵呢?搞不明白
#用车心得【十万公里电池衰减观察】完结篇,摘录下十万公里用车报告的内容,有留言大佬说得对,慢充没啥改善。 11月11日,从15%充到90%,桩端显示充了54.629度,反算满电72.8度; 11月13日,从24%充到90%,桩端显示充了45.527度,反算满电68.98度; 11月19日,从20%充到90%,桩端显示充了49.544度,反算满电70.78度。 比较下慢充之前的数据: 10月8日,从8%充到90%,桩端显示充了57.585度,反算满电70.225度; 10月22日,从21%充到90%,桩端显示充了47.522度,反算满电68.87度; 10月25日,从15%充到90%,桩端显示充了53.368度,反算满电71.157度。 结论就是并没有什么改善,还是一模一样。不过从数据看,0%到20%的电量比较实在,20%以上就比较虚,这可能是这个电池soc的特征吧。另外每一次快充对电量的反应,数字波动还是比较大的,猜测是充电电量其实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左右,这里我们消费者反正只能算到目前这个地步。 那么在之后我去进行了10万公里的保养,我要求厂家能给我测一下电池的衰减度。店里面给我的回复是健康度95%,这个数值明显不符合我的用车数据。于是我进一步问了下,这个健康度到底代表什么,是不是衰减度?回答说不是的,这个是一个综合的指标,衰减度要专门的仪器测,目前店里还测不了,可以帮忙先问问总部。 所以以上就是三年十万公里对于电池衰减的观察和数据统计,综合来看剩余电量应该是在85%到90%之间(这是乐观的测算,因为快充应该也是有热损耗的,不是显示多少就充进去多少)。按照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31484-2015,以实验充放电速率循环1000次,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这个实验充放电速率比我们日常用车的速度是快的多的。那么1000次按照满电跑400公里来算,就是40万公里不低于80%,当然这里没有考虑进去日历衰减(时间)。我10万公里可能离得还比较远,但是电池已经衰减到90%以下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撑不到40万公里就可能掉到80%以下呢? 这个是不一定的,电池的衰减并不是线性的过程,有可能是先快速衰减到一个值,然后在这个值上稳定很久。可能我10万公里衰减了这么多,但是到20万公里还是这么多。另外我们也应该考虑到电池soc计算的复杂程度,其实soc都是估算出来的,难免不能完整地反应所有情况下电池的真实状况。 所以我的实际体验数据,仅供大家参考,不是绝对的标准。另外提醒大家,这个1000次循环80%以上仅仅是国家推荐性标准,严格来说是没有强制力的。小鹏的质保政策是电池衰减到70%才会触发质保,这个使用的周期应该说还是会更长的。 至于如何评价这个电池的表现,我只能说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是我理解这个结论,好坏我不好评价,我只是客观把我体验的数据展示给大家,大家自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