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7晒单相比于车友圈人的看法,我的看法不一样绝对比百分之95以上的人更有说服力,以下仅个人看法,各位准车主参考即可,本人已定车,等生产发运中,价格已谈妥很满意~ 自从8月公布名爵7后就一直关注,直至3月29号终于发布上市,鸽王名不虚传,发布前已经在江苏南京黑标名爵店试乘过2.0t顶配,加装hud,可惜没能上牌车机也没有激活,只能拍些照片并简单感受外观及内饰,外观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具有很强的战斗气息,前脸相比于菲斯塔我更觉得二者更像肥鲶鱼,两车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车友圈一堆将其视为菲斯塔的我严重怀疑是不是眼角膜长后槽牙上面去了,张口就来,事实就是关注的人最少有8成没见过实车,对名爵7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别人的只言片语和极少数照片上,3月份在江苏苏州昆山店有幸试驾了2.0t顶配加装红内饰和智驾包,也是满顶配,第一眼看到红内很有新鲜感,高级感也毋庸置疑,但设计的太过单调,但凡带一些拼接色进行点缀也不会那么不耐看,麂皮绒大面积布局,缺点也显而易见,不过提一嘴的是红内饰的车顶材质也是翻毛皮的,而孔雀绿和黑色内饰都只是织网,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装,名爵7的价格定的刀法精准,你想要的只能不断加钱,加钱,加钱!顶配16.98其实也很合理,无奈于大部分人将b级名爵7和国产a级车相比,我只能说睿智一点吧 上市即交付,深度体验 先说一说缺点: 1,名爵的车机智能化还是很好的,但8155只能在2.0t上面标配,玩区别对待还得是这定价部 2,尾灯宣传脉冲式,只有全贯穿符合上了,没有迎宾动态光效,转向灯也不是流水线型 3,xmode模式下悬架默认偏硬 4,车内味道很大,但不是那种难闻的味道,新车一般都有 5,后视镜没有倒车降后视镜功能 6,尾翼非常容易积灰,熄火锁车可以一直保持开启状态,但是停户外很容易积灰,也会有落叶卡在里面 7,无边框双层夹胶玻璃只有前面标配,后门没有 8,中控屏幕分辨率一般,勉强1080p水平 9,车机自带的360全景影像,分辨率更差,且滑动很卡,明显掉帧 10,试驾车暴力驾驶,地板油油耗14.5,轮胎抓地力不太行 11,没有车载行车记录仪,连前车雷达也不是标配,需要选装包 12,xmode的玩家功能过于多余了,一般人不下赛道,下赛道要改装,只能说满足日常路上无限速飙一下的快感 下面再说说优点 1,首先2.0t动力非常强劲,eco模式下,地板油大概有0.5秒延迟,x模式下,换挡很积极,两千转出头即升档,一脚油门不看表就上一百了很容易超限速,地板油延迟感知不到,给油就跑,松油平稳降速,深踩推背感很强,不是电车的那种傻推感,这边提一嘴电车深踩油门傻推感后松开油门降速非常顿挫,堵车给油松油乘坐体验很差--某y 3, bose的14个音响效果非常棒,低音很强,但是音质普遍偏厚重,人声音乐体验一般,突出不明显 4,调整电控悬架带来的感受很直观,低速调软后过减速带不用像其他车一样要做好心理准备,会咯噔一下小颠簸过去,名爵7只会让你感受到好像是过了个减速带,很平顺 5,限滑差速器只能说平时感知不大,使用场景很少,大部分使用场景就是高速过弯以及路口掉头感知明显,50万以内的车只有名爵7标配上了,很不错 6,后备箱空问比较大,后备箱盖也可以抬很高,去掉置物板空间很大 7,前排空间很可以了,座椅可以上下调节,本人175,调最低离车顶还有两竖拳距离,调到舒服驾驶位置还有一拳两指距离,后排不算全景天窗的空隙还有一拳,到玻璃顶一拳半,带带家人朋友空间足够了 8,转弯后视镜鱼眼镜头看侧面盲区很赞,一半是360画面一面是转向盲区画面 9,降噪胎隔音效果相对还是很好的,100码还是有风噪但明显比某y好,胎噪平顺路面很小,路面调节不好能听到 10,2.0t的高通8155的反应挺灵敏,而且车机Al唤醒词支持更改,你好~贾维斯!!! 11,19寸顶配的五副轮毂很帅气,名爵又搞区别对待,红卡钳正常刹车大小装个卡钳罩即可 12,油耗方面,它能加92,它能加92,它能加92,重要的事说三遍,加95也可以,毕竟现在油价降了很多 13,自适应灯光和大灯调节也很实用,没试过远光灯在路面实际表现 14,中控台缺少实体按键,内后视镜下方带眼镜盒,好评 15,座椅的包裹性很好,前排的座椅运动气息很足,驾乘体验很棒,后排中间位置脚部凸起很小,大部分车很高,乘坐人员难受,后排有3个头枕!中间的人也能很好的靠在座椅上 16,发动机盖打开有根横向加固杆,有效提升急转弯的支撑性 17,全景天窗很赞,不知道夏天的暴晒隔热怎么样 也很有幸的参加了发布会现场,并现场体验了水中赛道,五大车色齐聚,红色亮眼,灰色稳重耐看,白色灯光下非常好看,黑色绿色无灯光下难分颜色,灯光打足后英国绿展现锋芒 我对这辆车只能说该有的它都有,别人没有的它也有,综合性非常强,但品牌力过低,希望黑标名爵7能带来国产车的辉煌!
沪漂的小瓶子:买车才半年,就发现车是个累赘,一周跑一次,还要花钱养着车!
#机车分享在北京生活的第三年,住在大兴区,公司在海淀,受够了每天起床导地铁上下班,今年想着买辆摩托车,方便快捷。 第一次买摩托,我一直以为摩托车好看就行,不知道跟汽车、手机一样还要看品牌,自己去淘宝上搜索摩托车,差点买了地平线(蛟龙400),后来朋友劝我,千万别买这种车,没有售后保障,故障率也高,然后给我推荐一个车行老板微信,于是乎我看上了阿普利亚。 起初还看上了春风SR和GSX250,在车行试了试,发现坐高比较低,我180的身高,觉得坐垫高骑起来好看,双腿支撑也没问题,坐垫太低总感觉像蹲着骑车。GSX排除的原因,主要是预算不想那么多,当时的GSX250还没有降价到26880,仍然是3w,在北京生活开支也大,生活费房租,吃喝拉撒可多了,就没有考虑。 先说说缺点: 1、坐垫高,车头低。这是我买车后的第一个月骑行感受,真的累!我也不知道骑仿赛的正确姿势,完全用胳膊手腕支撑,就很酸,完全没有舒适度可言!而且最气人的是两天不骑它,心里又想的很,骑了之后超过25公里就开始不舒服,有一次导航设置有误,在六环上连续跑了115公里,那个腰疼啊!真想半道上给车扔了。 2、离合重:买车之后我没有太大改装,我以为离合太重是离合手把问题,改装了手把之后还是沉,一直到9000公里的时候大保养一次,更换了离合线,这才感觉到离合的柔软舒适,没换离合线之前,碰到堵车只能半离合给油,就感觉到左手一直被离合硬生生的往前拽,又硬又倔,我不知道别的GPR车主是不是跟我一样,如果你是准备入手的朋友,建议第一时间更换离合线,体验感会非常好。 3、表显有误:我相信别的GPR车主跟我一样,看表显你的油箱始终加不满,总是缺一格油,我这个强迫症车主真的很不舒服。油耗我觉得还可以,我每天一百多公里,长距离确实费油,三天加油一次,95号汽油,75块钱左右加满,每次剩一格油再加。这里我结合自身情况分析油耗:①每天走五环去上班,经常6档120码,你会发现油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掉一格。②走四环辅路上班,路上红绿灯多,走走停停,反而不耗油!如果走五环三天加一次油,我走四环辅路只需要四天加一次油,所以自己也找到了省油方式,只要不是档档拧到红灯,保持6000转左右骑行,这车很省油。当然如果你追求的就是拉高转,可以无视我的方式。 还有网上很多人说高转机很烫,说实话我真不觉得烫,夏天的时候骑行温度100℃,也感觉良好,不烤腿,冬天冷的时候89℃这样,更感觉不到了,所以不要相信网上说的烤腿,其实并不热。 4、后刹异响: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买车之后骑到2000公里,后刹踩重了就异响,去车行检查,修车师傅敷衍的说一句“这车都这样”,检查了刹车皮没有问题,我就没在意,一直到9000公里的时候更换了刹车皮,刚换的时候没声,但是过不了两天又开始异响,真的不知道问题在哪,有没有知道的小伙伴?给个建议???? 5、偶尔发动机亮灯:公里数达到七千多公里的时候发动机突然亮灯了,到车行检查,修车师傅用仪器消除故障灯,结果骑了两天又开始亮,我又去车行检查,却一直找不到原因。直到有一次路上发动机突然熄火,当时自己吓了一跳。靠边停车,发现表显不亮了,这才恍然大悟,立刻拆掉后座检查,发现一颗电瓶螺丝松了,我拧紧后发动车子,故障灯立刻消除。这里给所有GPR车主提个醒,电瓶螺丝很容易松动,定期检查螺丝,只要发动机亮灯,一定是螺丝松了,拧紧了就没问题。 说说优点吧: 1、帅是真的帅,买来的时候有贴画的,我给撕了,刚开始喜欢纯色,觉得摩托车没有贴花很好看。后来觉得没有贴花完全就是地平线,于是贴了版花,帅多了!这个车就是让你改着玩的,像我这种不压弯,不跑赛道的车主没必要改装太多,偶尔换一换版画就行。所以贴了头文字D。 2、起步大油门也比较猛,同车道的GSX和SR可以秒(我说的是起步的时候),大排量的就不行了,另外还有KTM也秒不了,那个车真是变态……… 3、车子的声音我觉得蛮好听的,5000转以上发出的声音真的很战斗,有跑车的感觉!只是原地等红灯的时候怠速声音就拉胯,突突突的像拖拉机,果然“高转战斗力,低转拖拉机”。 4、动力足,虽然是单缸机,但是后座带人真的不会掉链子,动力依然强劲,这是我没想到的。我有个同事起码190斤往上,我150斤,有次我带他一起回家,从五环一路狂奔,动力完全不受影响,拉到最快时速也能达到110码,我自己骑的时候最快也就120码。到了目的地同事夸我这车跑的挺快,说最快时速的时候他在后面挺害怕的,我也就笑笑,其实我知道跟中排量、大排量没法比,但是单缸机,150排量能带的动300多斤的2个人,还能110码,我觉得已经很强了,没有网上评测的那么中庸。 最后我给头盔和车尾加了灯条,晚上骑行很安全,也特别帅!走四环辅路的时候被一个小姐姐和小哥哥追着要微信,给他们发了淘宝链接。既然摩托车帅,那么骑车的人也要帅帅气气的
#用车感受秦PLUS-DMI开了马上有一年了,保险前几天也续保了,来谈一下用车感受。 先说整体感受。目前来看车子还是超值的。买的时候虽然没有优惠(毕竟南京),但也没有涨价。落地就是裸车+保险+上牌服务费+贷款手续费。外观现在来看依然很能打(特别是洗干净),内饰用久了就觉得很一般了,塑料件也很脆,有时候还会有摩擦异响,但整体还行。仪表盘就不吐槽了,开习惯了也就那样了。 车子改造。人生第一台车,对于用车没有什么概念的,前期买了一堆小玩意,什么收纳箱、摆件、车门防撞条等等一堆废品,现在都扔在家里不用了,现在车子里面没有任何摆件、挂件,清清爽爽的贼舒服。后备箱液压杆是一个不错的配件,便宜好安装。前些日子双十一买了原厂喇叭,前中置、双后门高低音都装了,不过安装很费事费力,而且容易损坏卡扣(毕竟塑料件),对于主驾来说提升也不明显,就不推荐了。其他的改装就没有了,氛围灯啥的觉得没有必要,年纪大的人没有那些追求。 事故情况和保险。用车一年,个人碰擦有3次,都是在第一个月产生的,新手没法子,还好问题不大,右后门有一点凹陷,不仔细看看不出来。前面左右两侧都有碰擦,也没有修,就那样了。屁股被人撞了下,还好没伤着,只是垫了下导致车牌变形,怒赚300块。其他事故没有,也没有出过险。保险第一年三者200万是5300元,今年续约三者300万,加了个附加险500多,优惠完4600多,返现600多,实际支出4000多一点。 能耗情况。开了11个多月,总里程2.4万多,EV里程1.94万,HEV里程4600,因为主要上下班用的,每天60km往返,纯电够用了。HEV都是回老家和走亲戚用的,平时偶尔开开HEV,防止发动机损坏。目前总油耗255L,综合油耗1L+9.9度电/100km,电都是家用电,基本都是谷电,目前电费是1200不到,百公里费用不到14块吧,比地铁还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