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唐的汤:比亚迪Dirac的正确打开方式 新手小白都知道音响该怎么调
#用车心得🚗基础信息 车型:上汽大众ID.4X 配置:2021款极智长续航版 续航:CLTC 605km NEDC 555km 🔟用车数据 提车至今:643天 行驶里程:36391公里 💳选购理由 在换ID.4X之前,一直开的是油车,从朗逸到柯迪亚克GT,其实日常出行需求已经能得到满足,但新能源车的加速驾驶乐趣、智能配置、能耗表现还是让我心向往之。综合考虑下,大胆冲了ID.4X。 结论先行:油转电两年,ID.4X真香! 👏优缺点感受 所有车都有优缺点,就我个人两年来的深度使用体验给大家分享下。 👍【优点1:续航里程】 抛开驾驶场景、外部环境谈续航里程是耍流氓。两年下来,经历过炎热高温季节,也经历过冰天雪地季节,开过城区中低速道路,也上过高速狂飙,整体感觉下来,ID.4X的续航里程还是比较良心的。NEDC官宣里程555km,实际在春秋季节,城区内基本能到500km左右,驾驶习惯更好一点,甚至可能到标称里程。冬天,续航可能只能到350-400km左右。高速行驶在120km/h以上时,掉电也会比较快,根据多次高速行驶观察,均速110km/h以上,部分时刻130-140km/h,续航也会较低,400km左右。 👍【优点2:驾乘体验】 之前体验过不少新能源车,电池/电机驱动的特性带来了极致的加速体验,同时,为提高续航,基本都配备有能量回收系统,但这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晕车。刚提车的时候,好奇心驱使,开车基本都用的是B档,经过一段时间不同挡位体验后,现在基本都保持在D档,基本上没有朋友投诉过晕车,甚至有朋友表扬说不会有其他电车的突兀感。同时,ID.4X的D档和B档的切换是直接在怀挡上,比较人性化。 👍【优点3:内部空间】 从柯迪亚克GT换到ID.4X,柯迪亚克GT从长宽高数据上看应该是比ID.4X占优势的,但由于新能源车空间布置的天然优势,所有车内空间利用率还是提高的,换车下来,并没有感觉车内空间有太大变化,由于没有底部地毯中间的拱起部位,甚至觉得空间更大。 👎【缺点1:车辆配置】 整体来说,其实车辆配置并不算拉胯,但是大众的减配屠龙大刀砍的地方经常让人有点莫名其妙。就ID.4X而言,首先,车辆的外部喇叭是单音喇叭,音量比较mini,配上这个庞然大物的身躯,显得有点反差萌,不知道是不是鼓励大家不要鸣笛。其次,车内扬声器,只有前部配备,后排的车门内饰内没有配备扬声器,后排乘客乘坐时,声音都是从前方传来,听感一般。 👎【缺点2:车胎】 ID.4X车胎配备了高端的自修复轮胎,扎钉子后无需补胎、自动修复等一系列宣传语听起来非常高端,但实际用下来感受是:还不如给我普通的车胎。首先,车胎特别容易爆胎,一磕马路牙子就爆胎,两年下来,已经爆了3条胎。其次,由于是自修复胎,换胎成本太太太太高了,一条胎在2000元以上,这让朋友嘲笑我省下来的电费都用来换胎了。 👎【缺点3:智能系统】 ID.4X的车机不算特别拉胯,但成长空间还挺大。两年用下来,车机黑屏、网络不在线等问题发生频次并不高,所以整体而言对我个人的驾驶体验影响不大。主要问题在于车机UI界面太丑,还是保持着油车时代的审美体验,导致我基本一上车就连carplay。其次,车机系统的升级还是有的,腾讯视频、爱奇艺、bilibili等常用应用不断上线。但问题在于,目前升级均是在于娱乐应用的上线,对于包含功能新增、bug修复等实用功能的OTA迟迟未上线。提车两年无OTA,这个速度还是需要再提升的。 💰用车成本 💡【电费】 本人每天固定上下班总里程30km,平时周末喜欢出去游玩,周末基本100km左右,属于正常用车范围。充电大部分选择慢充,电费0.6元/度,从电费账单来看,每月电费保持在150-180之间,回过头来看,确实是一笔大的节省开支(之前油车加油成本基本一个月800-1000)。 🔧【保养】 保养费又是一笔节省,由于没有发动机的保养,ID.4X的保养非常省时省力省钱,基本上各大系统检查检查就完事,4S店单次保养费用400元左右,还可以用购车时送的V豆抵现,可以说非常良心了。 综合电费、保养费来看,ID.4X两年用下来,主观上基本不会让我太感受到用车成本的存在,四舍五入可以算“0元用车”了。 ✏️选购建议 ID.4X用车两年下来,还是非常推荐购买的。纵然还是有一定的缺点,但都无伤大雅,也能看到大众的不断努力和提升。而优点却是能实打实带来主观上的舒适。高驾驶体验、低用车成本让我换电车后,出去游玩的次数大大增加,短途旅行基本上说走就走。对于主要驾驶场景为上下班代步、长途驾驶较少、南方城市的车主朋友们来说,强烈建议加入ID.4X大家庭! 📚总结 两年的驾驶体验,不悔当初的ID.4X之选,即使在近期重新遇到换车的契机,综合考量之下,我还是选择继续与ID.4X相伴!
#你为什么选择极氪001?哈喽,大家好,这里坐标南京,下定时间。6.26号下定啦,先上订单截图,WE100单电机版本,家里住的老小区,没有地方充电,所以续航!续航!续航!再加上试驾了单点击版本的加速性能,觉得6.9s的水平在市区也绝对够用了。 本来的目标是毛豆Y,在线下实际体验后果断对001路转粉,毕竟,在8155之前,001的唯一的硬伤是车机,但是软件是可以升级换代的,但是特斯拉的毛坯房厂家会给你换精装吗?哈哈哈 家里本来有两台车,一台是结婚时候的小轿车,另一台是创业开店后因为搬货需要买的尼桑NV200,号称岛国五菱的神车。2019年5月上牌,当时裸车价格11万多,到现在开了3年出头,7.1w公里,跑的还是很多的。 在找到极氪置换之前,也找了两三个二手车上上门看过车,普遍能给到的价格在7w上下,因为车还是有过一次轻微地被追尾,还有几个面做过漆。所以对车价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说实在,跟二手车上沟通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很心累,所以就点开极氪APP 选择了置换,然后很快就有工作人员电话确认了到店评估的时间。 第二天,到了位于南京麒麟汽车园的极氪交付中心,车还没停好,工作人员就热情的从店里出来迎接。把我安顿到店里休息后,隔着玻璃就看到来了3-4个带着工作牌的车上,把车子里外打开查验。全程是不需要我参与的,就静静地在店里吹空调,盘盘展车。 大约过了30分钟左右后,极氪的工作人员跟我交流了一下目前车辆的优缺点,比如维修的痕迹,刚换的新胎等等,加分减分项都比较客观地做了描绘。并介绍了极氪置换的运作路程等等,然后告知我会在24小时内,根据3家车商的竞价结果,将最终的置换价格通过APP发送到我的手机。等等 在闲聊中,这位工作人员还跟我分享了他如何从蔚来粉转为了极氪粉,并最终自己也成为极氪车主的历程,能感受到他是真心喜欢这台车,这个企业。不得不说,吉利的团队管理和建设应该是很棒的,接待我的汽车销售小伙,也跟他一样总是发自内心地流露着对吉利和极氪的认可。 最后第二天,系统给出了6.81w的置换价格,算上提车后奖励的2w积分,刚好是7w块。跟之前车商给的价格大差不差。关键是没有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非常省心,本来车价就不高,来去也就是小几千块的出入,时间也是成本,不是嘛~ 因为第一次评估,我也没有把置换的所有材料带齐全,所以多了一个回家清空车辆、准备材料的流程,第二天,当我把车辆再次送到交付中心,工作人员依旧热情的出店迎接,安排我到店内休息。 两次进店的过程服务都非常周到。 至于建议嘛,觉得品牌应该安排交完车的车主,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试驾001回家的过程就更好了,毕竟南京这得汽车产业园离市区很远,如果能多这样的一个流程,感觉会更好。 另外,这次我自己因为也是第一买车,有几个需要注意的东西提醒大家,用于置换的车辆一定要带着小绿本和之前厂家给的解压资料到当地车管所办理解压流程,要不然车辆时没法交易的。这次我就是犯了这个问题。还有就是要清空车辆的违章,要注意自己的驾照分,要不然容易很麻烦。 好了首篇文章,希望大家不要吝惜大拇指,多给点赞。
#你后悔选择科鲁泽吗?三缸的科鲁泽真的抖吗? 怠速状态三缸比四缸抖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开起来的用车体验,你让人闭眼去坐去感受,根本坐不出来区别,请问有多少人坐车里点了火是为了在车里坐着不动呢?开车不都是为了跑起来吗?我跑了三万公里,除了冷车点火怠速感受到抖动以外,开起来之后水温上来和等红绿灯并感受不到有多强烈的抖动,大概800-1000转(N挡),D挡踩刹车憋着劲什么车都会抖,事实是国人追求长久保值耐用省油,所以不接受三缸,总要找理由喷,实际上,不管三缸四缸,开起来状态下四轮独立悬挂的驾驶平顺感要远远胜于后轮非独立悬架,特别是颠簸路面和过减速带坑洼的时候,这时候会有杠精出来说,我平时只跑城市道路,都是柏油马路,很平稳,那实际上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公路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养,因为国土面积大,车流量大,修路造成的堵车问题太严重,即使修好,车流量非常大的路段,路面还是会损坏坏的很快,又修路又堵车,恶性循环,那么,车子拥有四轮独立悬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七八万的合资车,科鲁泽对比捷达va3,也相对来说是同一个维度的对比了,排量1.3T/1.5L, 163马力230扭矩/112马力145扭矩, 零百加速8.3/12.5, 不同工况油耗基本持平,实测综合来说都是7~8 三缸/四缸, 保值率三年残值42%/64%, 四轮独立悬挂/后轮扭力梁是非独立悬架, 轴距2640/2604, 这两台车我都开过,捷达我也开过几百公里,切身体会到了,驾驶感受完全不一样,油门响应,刹车灵敏,滤震,隔音,转向灵动,大家去试驾,我不多说,其实不管什么车子都各有千秋,买车最主要还是看自身需求,有人说我就追求动力操控后驱,那就直接凯迪拉克ct5,有人说我就想要省油一车传三代,那就凯美瑞亚洲龙,什么车都有优缺点,说抖的人一定是没开过科鲁泽,三万公里了,等六万公里再来分享油耗,保值和抖动问题,以上仅个人观点,选捷达对比因为同样合资也都是七八万的车子,没有品牌品质对比的意思,只是给准备买车的人分享一些个人心得,以便于日后选车 请圈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