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界L用车体验最近一个月真是忙到飞起。上个月为了西藏长途自驾提前把工作进度赶起来忙得不可开交,这个月是忙着上牌、贴膜、车辆整备、贴拉花、办边防证、整备车辆等筹备自驾西藏的各种事,到今天为止,准备工作结束了,即将开启自驾之旅,Oh yeah! 作为锐界L混动车主,今天就讲一讲我是为啥从丰田混动车主转到锐界L混动车主的吧。我之前就说过,10多年前我就买了丰田混动车,从买车开始就一直在记录详细的用车数据,并且坚持到了十多年,所以对丰田动力分流式混动的结构原理和实际用车都算是比较了解,动力分流式混动的特性我也算是比较熟悉的。 以我个人的用车感受,丰田动力分流式的混动对车主而言,还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电机辅助后加速性能比油车好,更省油,这个基本认知网友都是有的。但其实,动力分流式混动的车日常使用中还有很多优势,比如,刹车片耐磨性提升,不需要清洗积碳,有电池配重轴荷分配好操控更好,火花塞耐用性提升,小电池耐用性提升,冬季低温启动性能更有优势等等,动力分流式这些优势你不成为真实车主,基本是不可能知道的。 用了十年丰田动力分流式混动车型,HEV车的优势让我在选车时对这个品类多了一份青睐,而且也回不到油车品类里了,就只能在HEV你选了。可能有人会说,插混或纯电更香,其实没有私人充电桩,要慎选插混和纯电,它们的充电便捷性和用车成本都不怎么样。 公司去年初买了辆插混PHEV车,也装了私人充电桩,纯电续航100多公里,日常市区用车基本够了,但对于我这种喜欢自驾游一年自驾上万公里的人来说,100多公里太短了,自驾游时车子长期处于匮电状态,驾驶感受特别是NVH很一般,而且油耗并不低。所以,这次选车时我就彻底放弃了插混。 因此,按照我的用车需求,中大型油电混动SUV应该比较合适,而纵观国内油混SUV市场,真的挑不出几辆。最终只能在汉兰达双擎、陆放双擎和锐界L混动之间做选择。我最终选择锐界L混动主要有4个原因,第一是大马力,第二是2+2+3座椅,第三是配置,第四是性价比。 我的用车场景就是既要满足长途驾驶,又要兼顾日常需求,还要保证整个用车周期内成本最低。这就是金牛座理工男的思维,既要又要还要。很难吗?不难,HEV油电混动就满足了。说到底,油混才是最具普适性的选择,它不受气温、地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不改变用车习惯,而且还可以在用车中不知不觉为你省钱。 先说大马力混动,目前市面上HEV车型基本都是重能效轻动力的,所以匹配的混动发动机动力性都比同排量汽油发动机低,但锐界L混动不同,锐界L混动匹配的发动机就比燃油版动力性更强,再加上电机辅助,它的动力性就更突出了。零百加速7.1秒,比汉兰达陆放混动快了1秒多。加速快的车,动力储备强,加速超车并行时间短,相对就更安全。我同时用车涯和VBOX两个仪器测了我的锐界L混动零百加速,车涯是7.06秒,VBOX是7.09秒,这也验证了车厂公布锐界L混动数据的真实性。 再说说2+2+3的座椅布局。首先,锐界L的轴距2950mm,比汉兰达和陆放长了100mm,车内空间优势相对更大,我朋友试坐过这三个车,说锐界L混动的第三排确实比汉兰达和陆放更宽敞。更重要的是,我喜欢自驾游,所以2+2+3的座椅布局非常适合我,再加上第二排有腿托,并且能和座椅靠背形成半躺的姿势,长途驾驶累了在第二排半躺着休息一下,对缓解长途驾驶疲劳很有用。 其次就是配置方面,锐界L混动顶配的轮胎胎宽255mm,轮圈是21寸的,汉兰达和陆放都是235宽的20寸轮胎,视觉效果差了一个档次。而且科技配置方面,锐界L混动也比汉兰达和陆放更丰富,我的锐界L混动还加装了蓝智驾系统。买车以后经过这段时间的使用,我觉得这6000块加装太值了,它对降低驾驶疲劳程度提升安全性太有帮助了。而且,锐界L混动那个1.1米长的大屏,看起来也比汉兰达和陆放更有科技感。 除了配置,用料和做工汉兰达和陆放也是不忍直视,塑料感太明显了,虽然锐界L混动也未必就真的有多高级,但至少没太多廉价感。而且,锐界L混动顶配30.98万,加装蓝智驾后31.58万,比汉兰达双擎顶配和陆放双擎顶配便宜了3.3万和3.7万,显然锐界L混动性价比更高。 4月28日提车到现在40天了,跑了3000多公里,目前来看选择锐界L混动是完全正确的。西藏自驾之旅即日启程,这次还计划去珠峰大本营,我也会不断和大家分享一路见闻以及锐界L混动的表现,敬请关注。
#提车日记购车概述:6月2日提车宋plus dmi 旗舰plus版(指导价17.78w),为什么不等下23款宋plus呢?首先是因为外观改款不在我的审美上,其次是旧款优惠真的到,真香定理永远是对的。 选车经历:我的要求定的比较明确,绿盘+混动+SUV+落地20以内,这些给定后只剩下比亚迪宋系列,哈弗骁龙max,吉利银河l7。 pass骁龙max:丑,看着怪怪的。 pass吉利银河l7:侧面和博越L就是一模一样,还有就是我开过1年插混版的嘉际,亏电油耗11个油,吉利的混动一直有顾虑,感觉混动技术一般。 落地价格:冠军版宋Pro最高配落地价格和我的宋plus 17.78w落地一样,落地16.5w,是落地,确定,就是优惠这么大。 用车感受:提车一周跑了1000km,其中750km都是高速,200km左右是市区。 高速的确不省油,新车原因我跑的不快110左右,油耗是6左右(5.8-6.2之间),跑高速时我也没可以设置强制保电,市区怎么样高速也怎么样均为智能保电50%。 市区油耗很省,目前只有提车时4s充电到80%,我自己没有刻意充电,本身也懒得充,当油车开,现一直亏电在跑(电量在21%-24%浮动),目前油耗百公里4.6L。省油是一方面,主要是市区的驾驶感受很好,丝滑,噪音小,提速很轻盈。 总结:市区跑的多宋plus dmi很完美,驾驶感受也很好。如果跑高占比大速建议买唐 dmi。
#零跑C11产品更新讨论先说购车理由,唯一理由:性价比,毕竟是个没有造车经验的新势力。21年11月份下的单,当时看了汉(第一代好像不咋地),问界m5(当时华为商城好像只有四驱,超预算) 驾驶感受:因为还有一辆君威gs,有cdc液力减震,低速时两者相比感觉前双叉臂后五连杆被调教的没啥提升。高速上就明显感觉c11不稳,也可能suv都这样。另外,目前没有SUV开久了的松松垮垮的感觉。动力方面,加速跟我油车差不多(油车0-100加速6.7秒),甚至还不一定赶得上但是也算还行吧,毕竟是个电车。 遇到的问题:22年3月车到店,因为疫情五月才提车,算是比较靠前的批次,遇到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下定第二天跟销售人员说了改内饰颜色的,也明确答应我帮我改了,最后没改。提车的时候车没洗很脏,车里面也全是干了的泥土。第一年保险3400,第二年车价莫名其妙的变成了21万多,没出过险保险4500,都是人保。 能耗:刚提车的版本(就从店里剩余续航480,开了一百多公里开回家,回家就升级系统了),感觉还行,因为开的距离短就不做评价了。ota之后发现表显能耗在续航剩余200到300之间的时候不管怎么开能耗都是35,其他时候能耗就不高。又更新之后,直接满电开始就35能耗,非常离谱。再更新之后能耗就比较平均了,但是能耗高,冬天五折,夏天七点五折(表显速度比实际速度100之前快4,100之后快6)。最近的更新则只显示行车能耗(有点自欺欺人了)。 车部件更换或者问题已解决的:目前更换过360摄像头,水加热升级,更换主驾座椅导轨(还没去),门里面隔音海绵更换还是啥的,充电口盖板无法弹出(维修)。刚开始的时候随车冲只能冲到百分之90,充了几次之后又好了。随车充充了几次之后裂开了,寄回去给我换了个新的。刚提车的时候高速上左右后视镜有啸叫,目前好像没了。 目前还存在问题:1、夏天尤其太阳底下暴晒后,主驾两个出风口没有冷风,副驾两个出风口有冷气,主副驾出风口温度相差很大,最起码空调要开四十分钟往上,主驾才有点冷气,但是主副驾出风口还是有温差。去年夏秋交替开始出现,去店里看的时候由于距离比较远,开到那边主驾出风口已经有冷气,后来天凉了也就不明显了,今年又出现了。2、压缩机散热风扇声音非常大,就像电风扇转速特别快但是扇叶一直刮着一个钉子一样的声音。问了一下店里的人,他没怎么具体听声音就说是正常的,我也不晓得正不正常。3、360影像虽然换过摄像头,但是影像拼接还是有明显问题,不光有周围高度差的时候有问题,平面路面也有问题。背靠大华,360影像居然能搞成这样也是蛮离谱的。 dachshund 4、家用充电桩app已经绑定,最近几个月插枪之后不自动充电,并且小程序启动也经常失败。今天更新了固件,不晓得有没有解决。5、app问题,刚开始的时候的途记存在了没多长时间之后没有了(法规原因:无法保护摄像头拍摄到的隐私即不能使用),这点就算了。同时,最近半年APP不管更新了多少版本最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八九十的概率闪退,我手机从荣耀30Pro换成了荣耀magic5Pro还是不行。目前打开APP之后,2分钟之内百分百自动重启。这篇长文是我在备忘录写好粘贴过来的。6、车灯是真**,路面都亮一块暗一块铺不全。7、方向跑偏,之前开了一段时间感觉也还行,但是一段时间没开之后感觉又有了,并且方向盘偶尔会回不正。8、我的原装雨刮很差,半年不到就刮的非常硬,还是在下大雨的时候,喷点玻璃水会变好,但是刮几下又不行了。自己重买了个换了。9、车机问题:新UI感觉不如老的流畅,并且还要重新学习操作逻辑。虚拟机跟u盘应用有啥区别,并且支持的应用太少。 总结:这车对得起这个价格17.98+1,这个价格也对得起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