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行也,行还是不行?本人二十多年的驾龄,以前开的是手动挡别克凯越,已经十多年了,各种配件老化,为了全家人的安全,就想着换一台车,主要用途是市区上下班通勤用,偶尔跑跑高速,外出游玩。2023年五六月左右,下载了懂车帝软件,查看了各种车型和价格,无意中看到了马自达CX50新车发布,被这车霸气的前脸、优美的外型吸引,这车增加了车身长度,后排空间和储物空间足够,宽度也是超过了同类型的其他车,紧凑型的SUV给予了中型车的使用空间,性价比我觉得非常满意,价格在二十万预算以内。去4S店试驾了两次,总体感觉这车内饰用料蛮考究,车身强度也比其他日系车更高,属于日系车里的另类。由于该车是新上市车型,价格太坚挺,也想看看其他车主购买后的用车体验,因此就准备再观望一下。然后又去其他品牌店看了看,丰田,大众,别克,凯迪拉克等店都去看了,对比了一些车型,有途观L,昂科威,xt4,探岳,威兰达等,这些车都试驾了,总体感觉这些车型驾驶体验都差不多,没有哪一款是特别钟意的。后来还在网上看了一些车评,发现国六B的标准出台以后,好多车都加装了颗粒捕捉器,而且有些车是经常堵,唯独马自达没有安装这个玩意,排放却能够满足国六B标准,这样更加坚定了我购买马自达CX50的决心。此后看了懂车帝里马自达主播的一些解说,特别是有个叫马自达锤哥的视频,天天在直播间砸车,发现这车确实是用料扎实,车身上大量使用了高强度钢,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驾乘人员的安全。大约观望了五个月的时间,期间和马自达销售沟通了好多次,一直没有盼到CX50智行版官降,因为年底要用车,在销售答应给予三千元现金优惠,增加三次免费保养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憋住,在2023年12月1日全款提了马自达CX50智行版。四S店赠送了行车记录仪,贴膜,遮阳伞,氛围灯(这个到目前也没有安装),铝合金饰条等。 用车体验。以前开的是手动挡车型,刚上手马自达CX50,驾驶的舒适感一下子提升不少,油门的响应也很灵敏,2.5排量的发动机,动力随叫随到。由于不熟悉L2辅助驾驶的某些功能,车道保持和主动刹车着实让我有几次受到了惊吓,大约在使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后,才慢慢适应了这些功能。过年前跑了一趟长途,学习了如何使用ACC功能,发现这功能比手动挡车好用多了,全程下来,两只脚轻轻松松,大部分时间都是靠手指拨动就可以轻松驾驭,后方来车、变道提醒、自动跟车、自动变光、感应雨刷等等,减少了驾驶员的很多操作,而且驾驶起来还更安全了。最关键的是,马自达CX50在高速上驾驶起来相当平稳,油门响应积极,100码以后的后续提速也很快,要不是开启了定速巡航,经常就不知不觉的超速,风噪和胎噪也不大,120的时速根本听不到窗外有多大的噪音。一句话,L2智能辅助驾驶确实可以大大提高行车安全。 车内空间,我1.73米的个子,头部空间足够,坐在车内一点也不觉得有压抑,我儿子1.80米,坐在后排头部有一拳左右的剩余空间。 不足之处。首先是马自达品牌营销不够,没有把好东西宣传到位,和丰田大众等一线合资品牌相比,宣传和服务不够。自身定位定价过高,如果能够在现有的价位上给个一两万的优惠会进一步增加马自达的销量,以价取量。车辆的使用说明不到位,新车连个操作手册都没有,新车到手不适应,有些使用功能,操作要靠自己去琢磨,还有懂车帝车友的介绍,销售对车辆的功能使用讲解不到位。就比如百公里油耗的重置,我是琢磨了好久才了解了这个功能怎么操作。无线充电的功率太小,该功能聊胜于无。车机系统有待完善,导航偶尔会失灵,需要关闭发动机,等几分钟重启才能使用。自动雨刷偶尔也会发神经,一下快一下慢的。 油耗方面,目前行驶里程五千多公里。纯市区百公里在十个油左右,跑高速油耗7—8个,最经济的时速是80码左右,油耗可以低至5—6个,总体油耗我现在是9,可以接受,毕竟这么大一辆车,接近1.7吨的重量,想要太低油耗是不可能的。智能变缸在行驶中几乎没有感觉,对降低油耗有一些帮助。大灯有些暗,特别是下雨的晚上,聚光不太行,灯光有些发散,我一直搞不明白,明明大灯内侧有个空位,为什么不再加一个副灯,能节省多少成本啊!此外,网友诟病最多的后扭力梁,这个我倒觉得没有什么大碍,要是和空气悬挂或者其他高档车比较,舒适型肯定是比不上的,最起码我觉得不比我以前开的凯越差多少。 购车成本,裸车18.48万,保险是四S店里购买的平安保险,五千五,购置税一万五,服务费七百,减去置换补贴和大客户补贴九千,落地在二十万以内。另外享受到了政府的三千元消费补贴,这个算是意外的惊喜。 总体来说我个人认为马自达CX50是令我相当满意的一款产品,值得拥有。期待后期在用车过程中和售后维保方面能够让我有一个好的用车体验。 本着为车友推荐一个好的产品,把自己使用马自达这近半年来的使用体验分享给车友的宗旨,码了这么多字,实属不易,如有不妥之处,喷轻一点!谢谢啦!
#卡罗拉锐放提车日记一、个人情况介绍 因原来那台华泰E70小车用有10年了,小毛病多,就换了锐放这车。买卡罗拉锐放先锋有一个月了,目前行驶了1500多公里了。 二、购车预算 预算12万左右。 三、选车过程 看了好几个月的车,最先看了吉利博越,配置好,空间也大,但我就是不喜欢中控大屏,放弃了,加上之前一直开国产车,小问题多,怕去修理店,所以选择了23款丰田卡罗拉锐放2.0先锋版流光银。从12月份开始看车选车直到3月3日订车和付款,8日提车。出厂日期2023年12月份,提车日期2024年3月8日。 四、价格方面 确定了自己想法选定了要的品牌车型和颜色,,因为工友买了丰田亚洲龙,和工友去保养车,看到了锐放搞活动,同销售谈裸车价9.98万,分期5年货款6万左右,落地11.4万左右。两年后可提前还清送全车玻璃膜(全车含前挡膜),送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 一汽丰田随车脚垫一套。价格在心里预算价位。确认有现车后看现车定车架号和现车的生产日期。并且要求销售必须是三个月内的车。车型车款,车架号,裸车价多少金额,购置税多少金额,貨款多少,全部写进合同,还有提车时要交付给我的那些发票保养手册。 五、购车攻略及建议 1、按自己需求选择车型, 2、选低配的好处省钱,省心,有些配置可能你一年就用一次甚至不用。我觉得这车底配都够用了,手机可以连车机。 五、用车初体验 1、外观感受方面 外观基本上能接受,但这个车的工艺不怎么样,买了车后,才发现车头盖与车灯处,后门处缝隙都过大,可以放一个手指头进去,跟丰田的精溢生产不符。 2、配置感受方面 配置这块没有太多的感受,我虽然买的最低配,但是这个车配有L2辅助驾驶、主动刹车和全车7个安全气囊,对我来说,已经够用了,其它的什么互联网,什么智能车机,对我来说用处不大。 3、内饰感受方面 先锋版内饰车标配织布坐椅,我对这块没有太多的要求,能坐就行,这也是丰田传统主打简洁朴素。 4、空间感受方面 轴距和车长摆在那,空间虽然紧凑,但我感觉也不会很小,可能是我162CM的身高比较矮吧,坐前排空间足够大,坐到后排的话,腿部空间不大,离前排也就一个拳头多一点。另外,后排地台中间有隆起不是全平,但隆起不高。后排适合坐两个大人一个小孩,空间还是够用,后备箱空间还行,放几个行李箱都可以,日常使用和旅游够用。 5、动力加速方面 这个车在市区跑的话,从0提速到60左右,只要油门踩的深,速度提升还是很快的,而且还有轻微的推背感。这个上高速上跑120码,也不飘,方向盘重力很适合,丰田CVT变速箱是齿轮和钢带传动,优点切换挡位平顺节能省油,缺点是不能承受很大扭力,带CVT变速箱基本上都是230马力以下的车。所以开日系车的基本上也是不赶时间的。 6、操控感受方面 在高速路上L2辅助系统非常好用,在堵车的时候有自动驻车和PDA主动驾驶辅助,显得格外轻松。开启全速自适应巡航,车辆会自行跟车前车走走停停,脚部轻松许多,只要双手控制方向盘即可,驾驶起来很轻松自如。转向灵活方向盘也轻,打方向很精准,指哪打打,可能受益于轴距短的关系,在小路掉头很轻松,停车时倒车入库也很方便。 7、油耗感受方面 提车时里程4KM。截止目前(2024年4月5日)行驶里程1578KM. ,高速总平均油耗 6.8个。国道油耗就是8.8个,市区堵车走走停停的话油耗会高一点平均9.8。我对这样的油耗还是比较满意的。 8、隔音感受方面 隔音比我以前那台国产华泰好很多,在市区和国道上跑,80码以内很静音,车内听不到很明显发动机声音。但在高速上了120以上,噪音还是比较大的,刚开始跑的时候,耳朵有点受不了,要跑了半个小时后,慢慢适应了才会好点。 9、舒适度方面 家用代步很适合,我觉得低配织物坐椅舒适感对比皮座椅好,不会滑。后排空间一般,地台中间有隆起,坐中间的大小会比较难受。另外一个,虽然后悬挂是扭转梁,但丰田的底盘调的还是可以,感觉比日产轩逸悬挂舒服,过减速带不是很硬那种。 10、用车总结 这车家用代步很适合,三大件稳定,省心省油,低配的话按自己需求稍加装点东西就够用。让我最满意的就是2.0动力系统、L2辅助系统和全车7个气囊布置。 以上就是我的提车日记,欢迎大家各位车友评论区留言!同时感谢圈主指导。
#小米SU7建议收集看了发布会,看了雷布斯激情澎湃的演讲,说实话,很牛逼,作为资深米粉,自从认识雷布斯,虽然他不认识我,手里或家里几乎所有电器都是小米,同时由于是汽车行业相关,在此也提下关于小米汽车的个人意见 想到哪说到哪吧 第一,外观部分,围标小米那几个字母间距过大,这样的布局并不好看,由于是跑车外观,这几个字母应该适当缩小,排下版,看下哪种好看,总之,现在的排列,预计很多人拿到车会抠掉的,我买我肯定抠 第二,内饰里面,有实体可以自定义按键,这个点个赞,触屏在驾驶中不太好操作,也不想吼语音助手,所以安静开车很重要。但是方向盘那个六边形造型个人感觉不好看,还有那几个字母也不好看 第三,底盘,这个是重中之重,市场有很多好看的皮囊,但是底盘却做的很差的车,饱受大家诟病,所以别步其后尘,底盘如果要做,以下几款车可以作为参考或者对标,第一 前悬挂建议四连杆结构,或直接参考奥迪A6L,宝马五系,奔驰E级,当然也可以直接往上看,比宝马7奥迪A8.奔驰s级;后悬挂参考未减配前的宝马五系,帕拉梅拉,或者奥迪A7就对了,总体以上车型底盘给人的感觉 ,用料厚重,扎实,驾驶感受都很不错 还有个细节,说直白点,就是用德系的悬挂底盘,用丰田的胶套,丰田霸道同门胶套可真是耐用,手上经历过100万公里的车,40-70万公里比比皆是,胶套真的很耐用,关于这个,业余选手,别犟 关于刹车制动,没见过小米实车 按公布的零百加速而言,前面至少得上个多活塞的布雷博或者trw卡钳吧,也就是大卡钳,后面最好也是,虽然工程师都知道,性能过剩,但大家应该都喜欢这款 关于备胎,不知道有没有,建议装一个吧,小尺寸折叠款的也行,最起码可以实现特殊环境自救,而不是指望别人 第四,内饰和附件用料参考,车身铁皮厚度建议参考下德系,日系在外观用料就不应该出现在你的字典里,说具体一点,铁皮要厚实一些,参考帕美,或者直接参考路虎吧,汽车售后从业小二十年,感觉路虎是最厚的,屏幕前的大多数人没拆过,没切过,经历过自然知道。门边胶条参考奔驰或者宝马的。门铰链参考奥迪宝马或者沃尔沃的,千万别用冲压铁板,切记,后备箱两侧类似毛毡饰板,和下平面饰板,参考宝马,奔驰,和路虎 ,材料要厚实,做的相对拙,别太巧,巧了招人骂 第五,ABC柱和车身钣金件,还有梁和柱,要结实,一定要结实,保命呢,同时在保证结实的同时别生锈,修过很多年龄二十几岁的bba,没见几个生锈的,即使是事故车,用火烧钣金矫正大法,后面也没几个生锈,有人觉得或许认为太夸张,但千万别用你的业余挑战别人的专业;相反国产自主品牌只有刚出生就生锈,或者几岁就生锈的见过不少,哪里学的坏毛病 ,还不敢说 ,说了就攻击你,还老犟,所以,金属处理和钣金工艺要注意 第六,汽车配件零整比,说这个原因是,国人太了解国人,资本也太容易坑国人了,常用易损件,外观件,在你一顿操作猛如虎,技术整合叠加后,别卖太贵就行 目前,其他车企执行的大多是类似工业损失农业补的策略,卖车由于竞争激烈,利润降低 而降低的利润会从售后市场补回来,由此就会产生很多高值易损件,比如车价30多,一个大灯5-7万,一个保险杠塑料外观件一万,机盖一万,风扇一个一万五,装俩,毫米波雷达一个几万,后杠1万多,后盖一万多,四个门几乎大差不差,都是以万打底,感觉用户的钱都是弹弓打的,大风刮的,一个左前门玻璃破开关也要三五千,当然也有品牌一个电池比车贵的,很多用户不了解,不以为然,认为有保险,但是这种转嫁成本给保险公司 ,给用户,超额利润给车企,转嫁使用成本给消费者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剥削,最终,是整个社会会为此买单的,所以,适当良心一些,也适当良性一些 还有很多,不说了,打字指头困,先这些吧 总之,优秀的产品是很多优秀品质的叠加,加油呢,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