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感受】
家里长辈也有5米的大车,也有4.7m的车。而理想l8给我的感觉并不像一辆接近5.1的车。转向轻松,提速轻松。悬挂会有点偏软,哪怕再运动模式上。刹车会有一点点头。但是这么大的车也已经算不错了。我因为提车后紧接着出差,所以八九成的路况是高速。辅助驾驶也帮了我大忙,虽然有时候自动变道逻辑还有优化空间,但让人很安心。
【油耗】
我已经开了接近一万公里,六七千公里的燃油优先。燃油优先基本上高速顶限速的情况下,8.5个油。并不算低,但是电车的感受油车的续航,以及5米多的大车,我还可以接受。
平时电耗在20+-0.5浮动吧,基本在增程器启动前能开120公里。
【动力表现】
稳稳的5.5s 超车十分有信心。高速上也是很轻松一脚电门超车。
【最不满意】
车还是有点糙。包括座椅下面的电源线,座椅后面的缝线和皮面平整度,都有一点让人不舒服。
Hsu666:一直不懂燃油优先和混合动力两种模式具体是什么意思?
编号ga89757:大哥46天开了9000多公里?
黑曼巴godlee721:我一年撑死也就6000多公里
【购车经历】
本来看奔驰e.和红旗h9,或者奥迪a7的。经常跑县镇,担心下雨下雪路滑,家里不让买后驱。奔驰宝马红旗就不考虑了,本身不打算考虑suv的,年轻还是喜欢轿车,结果去银泰遛弯看到了,有电视这点就太吸引我儿子了(2岁)。
然后服务也好,试驾一个多小时开到我厂里,路上好路,差路,小路都有,感觉车虽然大但是很好开就买了。
【驾驶感受】
空气悬挂肯定开着舒服。我不喜欢开慢车。电车加速就快,喜欢。
【提车价格】
大家都一样,差不多,送了几千积分有一万的劵吧,我选了个轮毂正好用了。
【最不满意】
后备箱太小太小。6座出门旅游,肯定带行李多,后备箱太小了。还有车太高,洗车那个头顶激光雷达根本够不到。
大头冲击波:Pro你买下来怎么都39了,被坑了吧
打距老母riben仔:国产车现在不一定不行。很多都很不错了
4月3日订车,4月8日提车,4月15日“一血”目前行驶2300+。
充电损耗在9%左右,整体可接受。
即无油车高油耗、也没纯电车的里程焦虑,用车成本大大降低,非常满意。平常主要用于日常通勤,以慢充为主。设置预约充电,每天下班直接插上电源,第二天又是能量满满的一天。
【购车经历】
六座、价格30-50万、新能源、油混基本上没有可选车辆,去年九月试驾过L9觉得太大,今天3月再次看车刚刚好、4月直接订车。
【驾驶感受】
方向盘很轻,之前开的思域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科技感满满的。
【油耗】
家里有充电桩,日常通勤基本上用不到油,目前平均在8.0,有待观察?
【续航】
续航有待提高,目前100%到20%基本上能跑120-130之间,算不算优秀,够用。
【最满意】
Max版本基本上满配,没有乱七八糟收费项,非常满意。
【动力表现】
动力在标准情况下完全够用,超车无任何压力。体验过几次弹射起步推背感十足。
【空间表现】
刚好够用吧,个人觉得L9空间大、但不精致。L8刚刚好。平常用于日常通勤基本上一个人开多些。周末带上老婆孩子父母一家五口,最后一排折叠一个座椅放行李刚刚好。
【最不满意】
智能泊车有待提升,试驾过问界,这一块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外观简约大气,内饰用料扎实整体居家风格,配置很高,智能化很不错,动力很强,很线性,虽然车身大,但整体上属于好开
用户2558382256305:高速的辅助驾驶试过了吗怎么样
用户273774344617:哪个门店买的。送了啥东西了没。
用户3054950242613:暖风制热效果如何
整体综合性能作为家用SUV其实感觉是不错的。操控灵活,加速足够,配置可以。价格其实在这个档位是符合的,品牌确实还不能说是豪华品牌,其实本人个人不介意品牌价值的高低,这个取决于对豪华品牌的社交属性需求,最为家用车辆,都是给自家人用的,不需要这种品牌外溢价值。
只是可能是企业高层个人风格,造成了舆论上的问题,但作为家用奶爸带娃出门工具,个人目前感觉还是不错的,冰箱彩电沙发有确实比没有强,这个其实喷的没有道理。而作为增程车辆,其实对标的是油车,买这个车,我其实不是很在意为了省几个油费。
说到这,2023年刚提车,第一次驾驶理想L8的五一假期旅途中经历了不算轻微的追尾车祸事故。当时我的车就位于追尾的最后一辆车后面,共有6辆车连环相撞。我当时开启的是NOA模式,车速大概90,从变道到制动介入都是车辆自行,我是在制动介入后才反应过来并踩刹车到底,从开始制动介入到停止大概5秒。
我个人是一身冷汗,因为之前我发生过一次变道追尾事故,当时时速60不到,气囊弹开,我知道那种撞击的严重。
因为是长途开车,时间又是傍晚,天色渐暗,开车注意力确实不及白天初发。如果不是开启NOA,我的跟车距离应该会更近。而且我的预判和刹车点会更晚。5秒从90到0的紧急反应,我自认为我大概率会追尾。
我确实是人为刹车踩到底,但制动的介入和车速的极速降低确实是车辆早与我,从而引发了我的重视并进行制动操作。
因为事故的一瞬间,我并没有认识到前面是事故,但车辆能采集到前车的制动加速度。如果没有电脑介入,我可能在前车刹车灯亮起的时刻,会认为那只是常规的减速灯亮,因为人是无法靠看尾灯知道前车是猛减速还是轻点刹车,而采取何种制动力度。这种预判时间是我认为很多事故容易浪费的规避时间。而车辆的传感器和算法算力我认为只会越来越强。同时,我确实认可理想L8的制动距离。
由此衍生,我进一步谈一下我作为一名新车主对理想的看法。
我对汽车这种产品的感觉和兴趣并不强烈。我想大多数消费者选择汽车是因为需求,而非爱好。
所以,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很认可理想的产品定位。
我的第一辆车是不到十万的紧凑自吸1.5手动挡,十年驾龄,今年我四十岁。我已然成为一名引领和呵护全家出行的大家长。我想很多四十左右的中年奶爸,都需要一台能装载全家的,安全舒适的车,就这么简单。大空间,就是承载全家;智能化,就是安全;冰箱彩电大沙发,就是舒适。
这群目标客户和使用场景,首要需求就不是追求加速感,操控性,省油费,更何况理想对标的同级别燃油车,加速,操控跟省油也完全碾压。是的,燃油车,我认为理想对标的根本就不是纯电,干嘛要对标纯电呢,智能纯电的市场本就是颠覆传统化石机械。我说的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系统产品。
看过人很多吐槽梦想造车。说实话,个人感觉眼界太低,格局太low,永远就只会吐槽增程式。且不说技术的先进与否不代表产品的好坏。现在再先进的烹饪工具,材料,工艺,也不必吐槽传统落后的大锅灶如何不堪。同样,传统美食家也不必吐槽现代高效的中央厨房。因为根本就不在一个赛道,根本就不是同样规模的市场,也不是同样的需求场景。
抛开长远的环境保护,抛开能源安全的国家战略,抛开燃油车国外的知识产权垄断。科技的发展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传统化石机械系统,无法承载智慧交通,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系统集成。就如同现在的手机已经完全不能定义是一种简单的通讯工具。
未来,传统化石机械一定有它的市场,比如追求高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应用场景。但真的无需再将机械产品跟智能产品做互相踩捧。
我想,如果将来智慧交通,城市大脑,人工智能,物联传输等技术越来越成熟的集成到车这种移动终端,那每年因交通事故悲痛的家庭是否能愈来愈少甚至成为历史呢。所以,我们每一个消费者,不正是客观推动人类科技和文明进步的动力么。
提理想L8到现在一个月了,动力强劲,推背感十足,驾驶感比油车爽多了。开出去回头率非常高。最重要的是老婆孩子全家出行的时候,大人小孩都非常满意。市内上下班,纯电续航里程完全够用了,用过两次混动,油耗一点不高,油耗大概不到7,2吨半的车啊!满电满油能达到1000公里以上,出去游玩一点都不会焦虑。非常满意!理想的确抓住了奶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