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车型:
2021款探影 280TSI DSG 悦Pro智联版

4.2分“优秀”【购车经历】
2022年6月3日提了探影2021款280TSI 悦Pro智联版。
去年2月购买的21款1.5自动悦智联版,开了一年感觉确实肉,所以才有了这次换车。在这之前也开自吸车,喜欢一步一步磨合车子发动机与变速箱的感觉,原本准备换马自达。老婆还是喜欢探影的外观,最后选择了升级探影顶配。
【最满意】
1.动力及操控感受:
- 动力组合:顶配小钢炮,大众1.4TSI和DSG干式DCT是经典的一套动力总成。放在B級车上,可能会有点感觉中规中矩。但是,在A0级到紧凑级,这配置一定能给到一些惊艳的感觉,推背感,爆发力很到位。尤其是车子长度短,在4.2米以内,重量轻,相对来说更能发挥出这套总成的优势。
- 平台,底盘,悬架:MQB-A0平台,这个平台的车型很少,全球也就3个车系在用:POLO系列,T-CROSS系列(在中国两个版本:探影和途凯),奥迪A1(国内停产了)。底盘非常扎实,国产版本2650的轴距,加长了一点。使得操控体验感觉非常扎实。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尝试高速过弯,支撑力足。整体操控性真是挺棒的,我一直想买奥迪A1,这款算是替代了。
- 其他实用的配置:后视镜折叠,语音控制空调,空调语音控制确实是个亮点,开车时候说空调调到多少度,直接就控制了,不用担心驾驶分心。
【空间表现】
这个车的综合空间表现,我可以说同级绝对碾压了日系。
前排空间表现还好,手套箱位置因为是866的分体车机,有点牺牲空间。
后排空间还是很强,而且放倒后排容量足够2-3人出去happy装上3-4个最大号行李箱,仍然有空间。
【油耗】
这确实也看个人的驾驶习惯,还有对车子的了解程度,我个人开可以自行灵活控制每次油耗。一般夏天开空调能去到6.3每公里,堵车或者激烈驾驶最高能去到8-9。
要说省油这个维度,如过要有人拿日系怼我的话提前说好:CVT,车架材质,日系定位不一样没必要互吹互喷,定位不同,成本也不一样。技术与市场属于两个维度的评判标准,这个没意义。我个人喜欢德系,一贯用料扎实。
【个人选择原因】
我个人是做产品设计的,买这个车也是综合了个人需求,从产品本身的外观,功能,技术,综合使用成本等维度分析后挑选了这款。
很多销售推我这个价格买探歌,我直接pass,广州老城区寸土寸金的,很多路挺窄,车子宽度小,更灵活。而且我这里一个免费车位,正好刚能停下4.2米的车,哈哈(如图)!
还有外观,这个车的敞篷概念版本,曾拿了欧洲Plus X Award奖项,探影依旧保持了概念车整体外观设计,途凯改动相对明显。
因为喜欢这个小车,也打算开久一些,直接闭眼入了。
【综合建议】
1.如果日常代步,并且驾驶经验不太丰富,完全家用,考虑日常代步,1.5L足够用了,综合保养成本低,喝92就行。
2.如果是喜欢驾驶乐趣,喜欢小尺寸车,又兼顾上下班代步,喜欢出行时超车的快感,买1.4T吧。加1万多还是可以的。
张源☜:买1.5的自吸,最起码6AT,动力不够用,花一万块改涡轮增压,原厂都预留。
用户9991859145290:我也买的1.4T顶配版,动力强还省油
手机用户6713702450:动力会不会小了一点?
1. 今天来的客户驾驶的是大众探影,采用了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了6档手自一体变速箱,提供了最大113匹马力,最大扭矩145N/M的动力输出,车主表示这台车的动力比较肉,没有非常强劲的动力,但是有着不错的燃油经济性。
2.这台车遇到了遇到的问题是仪表盘发动机故障灯亮起,但并不影响日常驾驶。在通过连接电脑进行检测后,出现了P0222,凸轮轴角度传感器2电压过小的故障码,在更换凸轮轴角度传感器后,又进行了节气门的积碳清理,消除了故障码,灭掉了故障灯
3.底盘方面这台车采用了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整体底盘调校非常紧致,在高速时也不会有松散的感觉,在经过连续颠簸路段时对于震动的吸收过滤虽然没有非常彻底,但也不会有太大的颠簸感。
4.这台车的内饰并没有太大亮点,还是大众那一套简单实用的设计,大面积的硬塑料也看起来有些廉价。
5.根据保养手册,这台车的保养周期为5000公里,更换机油机滤的成本大约在400元左右,变速箱油推荐在50000公里时进行更换,价格大约在500元左右,与同级别竞争车型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惠。
6.总体来说,这台车的表现主要集中在有着较好的燃油经济性,舒适度也还不错,内饰以及动力等是这台车的短板。
这款车可以让我们凭借10万出头的价格,得到一台出自大众的SUV,只不过体格小了点,它的优缺点都比较明朗,优点主要集中在灯光系统、双大屏等看得见的科技化装备方面,缺点则是动力有些慵懒,而且油耗并不十分理想,空间对于追求宽敞、舒适的朋友来说可能会有些失望,总体属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大众SUV,毕竟优惠后裸车价在10万多的位置。
外观方面,虽然体格最小,但前脸层次感分明,贯穿式前格栅配合全LED灯组,巨大的雾灯和结实的保险杠,勾勒出一幅依旧大气、时尚的德系表情,侧面没有冗余的线条设计,熏黑大包围和银黑色轮毂倒是衬托出几分运动气息,尾部采用了贯穿式灯组设计,而且LED灯带的点亮效果非常漂亮,底部银色装饰看齐前脸,外形整体给人以动感、时尚的冲击力。
内饰方面,相当规整的中控台布局,有了10.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和9.2英寸触控屏的加持,科技感瞬间提升了不少,方向盘带有多功能按键,而且电镀饰条的点缀恰到好处,但中控台大面积硬塑料的材质不显档次,手动空调面板同样有点轻微的廉价感,车机系统有些不称心,比如carplay功能经常性掉线,也没有配备电子手刹和自动驻车功能,我只能用价格来安慰自己。
功能方面,如此小巧的一款SUV,居然给了全景天窗、座舱内的采光度瞬间改善很明显,提供了皮和织物混搭风格的座椅,坐垫的防滑性不错,还配备了倒车雷达、倒车影像等功能,对于狭小空间的驾驶方便了很多,另外诸如电动调节外后视镜、上坡辅助等功能也没有缺失,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这款车做的还是非常人性化的。
空间方面,虽然轴距达到了2651mm,但它的空间表现并不理想,坐垫是偏硬的感觉,我身高1.78米,前后排调整好坐姿后,后排膝盖距离前排座椅只有勉强一拳的空余,不要奢望同时坐下三名成年人,中间的乘客需要面对地台凸起的尴尬,对于左右乘客的双脚来说,其实都不够舒展。
动力方面,1.5L的四缸发动机提供113马力和145牛米扭矩的输出,虽然匹配了可靠性很高的6AT变速箱,但两者的配合无法弥补动力的缺陷,油门踩轻了,车子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反应,稍微踩重了,转速会突然窜上去,但正常需要达到2000-2200转才会升档,感觉变速箱的升降档依然不够顺畅,而深踩油门之后,发动机也是疯狂的嘶吼,可速度就是起不来,没办法,价格限制了它,百公里8-9L的油耗似乎也谈不上完美。
底盘方面,良好的体会是底盘非常紧致,没有那种松散的感觉,高速稳定性很出色,不好的地方在于对波动的过滤不够温柔,尤其是后排乘客,会有略显生硬的体验,石子打在底盘之后的噪音比较清晰,发动机和胎噪也需要适应,另外转向系统非常灵活,女孩子开也毫无压力。
总体来说,这款车有不足,但对于日常就是上下班、接娃上下学的朋友来说,已经把面子工程给足了,好开、小巧、好停、故障率低就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理由,至于空间和动力的表现,我觉得既然选择了它,那就坦然接受这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