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9月汽车销量:新能源、出海“两驾马车”

    踢车夏东头像踢车夏东头像
    踢车夏东2022-10-18

    9月销量落槌,意味着三季度终了。后3个月销量冲刺,今年的车市目标,稳了吗?

    9月车市销量出炉,零售达到192.2万辆,同比增长21.5%,环比增长2.8%。乘联会公布了另外一组数据,1-9月,车市累计零售1487.5万辆,同比增长2.4%,相当于净增35.5万辆。但要注意,6-9月净增了143万辆,这一时间窗口,拉动车市回升的作用非常关键。

    至于原因,大家都猜得到。一方面,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芯片供应也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确实发挥了刺激作用。

    后3个月,年末的最后一波冲锋。只要物流和供应链不再出现大的问题,车企应该还会加大产能,以及终端优惠力度,弥补之前因疫情带来的损失,争取实现年度销量目标。

    轿车、SUV、MPV:细分市场如何分化?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盘点月度销量,其实已经很少按轿车、SUV、MPV划分了。

    犹记得几年前,行业内有一句话,“得SUV者,得天下”。自主品牌销量快速增长,确实是拜SUV所赐。那几年,SUV非常火,咱们消费者也非常青睐这一车型。

    所以,关注SUV细分市场的增长,也就抓住了车市增长的核心。

    如今,SUV增长到一定份额后,再难往上拔,与轿车基本持平,并将长期维持这种比例状态。增长点不在此,关注的价值自然减少了。

    近两年的关注点是什么?新能源。

    不过,新能源车型并没有“偏科”。起初,新能源SUV比较多,尤其冲击高端市场的,优先以SUV做试水。后来,特斯拉Model 3、宏光MINIEV,以及比亚迪秦PLUS DM-i(图片|配置|询价)的相继成功,告诉整个行业,轿车同样可以做好新能源。

    于是,后续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不再押注于某一类具体的车型。无论SUV,还是轿车,各领域、各价位,俨然都在“开花”。

    唯一没有得到验证的,其实是MPV市场。

    从1-9月累计销量来看,轿车、SUV均同比增长,但MPV却在“跌跌”不休,同比跌幅扩大到15.1%。

    电动MPV就能拯救这个下滑的细分市场吗?暂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但不妨碍去“试水”。至少,由燃油车转电动车,从零开始做的增量都是真实的。

    车企销量排名:比亚迪、奇瑞皆勇

    我们再换另外一个角度,9月,车企销量排名是怎样的?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剧透”了,比亚迪当月销量超20万辆,基本锁定车企第一了。从乘联会的榜单来看,也确实是这个结果。9月,比亚迪零售销量为19.1万辆,批发销量为20.1万辆,再次超过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夺得冠军。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比亚迪,其他自主品牌的表现也很勇。9月,吉利汽车零售10.9万辆,批售13.1万辆,在双榜单中,均排在第四位。奇瑞汽车的批售更猛,达到13.8万辆,在批售榜单中排第三,在零售中也挤进前十。

    在这些车企背后,新能源车型都发挥了重要的“促增量”作用。

    相对应的,合资车企正在被冲击,上汽通用滑落到第5名之外,东风日产甚至在批售排名上都没有“上榜”。

    这种冲击还会持续,品牌优越感的滑落是不可逆的,尤其在合资品牌并不擅长的新能源赛道里。

    新能源的马力,持续拉动

    研究汽车市场,我们要找核心。目前,能带来销量驱动力,就是“一大一小”两驾马车,分别是新能源、出海。

    上文,我们强调了一组数据:1-9月,车市累计净增35.5万辆,仅6-9月净增143万辆。作为对比,我们摆上另外一组数据:1-9月,新能源零售累计净增205.8万辆,批售累计净增232.6万辆。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车市增长都是靠新能源拉动的。

    再度引用乘联会的数据,9月,新能源零售销量为61.1万辆,同比增长82.9%,环比增长14.7%,又是大好势头。

    其中,9月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31.8%,较2021年9月21.1%的渗透率提升11个百分点。在自主品牌中,新能源渗透率为55.2%;在主流合资品牌中,新能源渗透率仅有4.2%。

    针对上文车企销量排名的原因分析,如此也得到证实了。

    出海的桅杆,欣欣向荣

    “第二驾马车”——出海,在2022年成为新的风向标。

    乘联会有一份更详细的对比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出口规模是150亿美元;2021年,上升到323亿美元;而在2022年1-8月,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314亿美元。

    不仅出口的汽车数量、经济规模在增长,而且出口的单车均价也在增长。

    对比2018年,出口单车均价是1.29万美元;来到2022年,单车均价达到了1.64万美元。

    背后的原因主要有2点:1、纯电动车的出口比例在提高,而纯电动车更贵,也就提高了出口的单车均价;2、出口的目标市场,不局限于亚拉非等欠发达国家,同时冲向了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输出了更高端、更高价的产品,自然提高了单车均价。

    领跑新能源赛道,这是中国品牌的产品实力。而剑指海外市场,不仅在于谋增量,更在于输出品牌影响力。像比亚迪先登陆日本,再登陆欧洲,再像蔚来以挪威为桥头堡,最近又进军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等市场,开启“以租代售”新模式。

    扬帆远征,欣欣向荣,我们真正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猎猎旌旗。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曹安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