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碰撞测试不过关,“中国特供车”本该如此?

    车驰神往ccsw01头像车驰神往ccsw01头像
    车驰神往ccsw012019-08-23

    长期以来,“中国特供车”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认为它贴合了中国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也有人认为它不过是淘汰技术在中国的“第二春”。当然,还有第三种声音认为中国特供车在安全性能上不及全球车型,这一点,似乎从中保研旗下C-IASI发布的碰撞测试结果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本田凌派是一款销量不错的“中国特供车”

    大众途观虽然是全球车型,但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大众对途观进行了加长,得到了途观L(图片|配置|询价)。熟悉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途观L看似只是对途观的简单加长,但实际上,车身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么,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途观L碰撞测试表现如何呢?

    在C-IASI公布的碰撞测试成绩中,途观L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项目中仅获得M(一般)评价。究其原因,正面25%偏置碰撞成绩仅获得P(较差)评价,是拉低总分的关键因素,而途观L的这一成绩和售价只有六七万的宝骏510处在同一水平。中国特供的途观L碰撞测试成绩不佳,但未加长的途观在美国IIHS的碰撞测试中却几乎满分通过,大众的“中国特供”是好是坏不言而喻。



    相比途观L,本田凌派和现代菲斯塔都是彻头彻尾的“中国特供车”,完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但在C-IASI进行的碰撞测试中,这两款车的表现依旧不容乐观。本田凌派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项目中仅仅获得了M(一般)评价,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都是M(一般),让凌派在车内乘员的保护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现代菲斯塔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先从销量上来看,凌派月销过万,菲斯塔也能取得月均七八千台的销量,说明这两款为中国市场专门开发的车型是相当成功的,但销量上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安全性的不足,这两款车型销量越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乘员数量就越多。中国特供车,特供的是外观和配置,但安全性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


    两款车型在车内乘员的保护上表现都不好,菲斯塔A柱折断

    本田不只是“中国特供车”表现不佳,一些在中国合资生产的全球车型,其安全碰撞测试成绩也不及海外版本。2018年C-IASI进行的碰撞测试中,本田共有两款车型参加,分别是雅阁和思域(图片|配置|询价),雅阁成绩优秀,但思域却漏了陷。

    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项目中,思域仅仅获得M(一般)评价,侧面碰撞测试中B柱断裂,让思域侧面碰撞只拿到P(较差)评价,从而拉低了整体评价。而在美国IIHS的碰撞测试中,思域几乎全部项目都拿到了G(优秀)评价,同一款车型在中美两大市场有如此天差地别的安全测试表现,其中玄机就留给读者自行分析吧。

    东风本田思域B柱断裂,美版思域全部是G


    除了中国特供车,还有一些车型在中国生产,然后返销本国,比如别克昂科威(图片|配置|询价)。乍看之下,别克昂科威在C-IASI的碰撞测试中表现不错,“车内乘员安全指数”一项可以拿到A(良好)评价,但这一成绩与返销到美利坚的昂科威,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在IIHS给出的碰撞测试成绩中,美版昂科威不仅在正面小面积重叠碰撞(即正面25%偏置碰撞)中表现出色,在侧面碰撞中同样表现出色,所有项目都获得了G(优秀)评价,相比国内的昂科威,安全测试成绩高出一个等级,莫不是上汽通用准备了两条生产线,一条特供中国,一条特供美国?


    “中国特供车”本来是一个良性的词汇,其中包含了汽车厂商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视,但经历过一款又一款安全性能落后的“中国特供车”之后,这个词汇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代表着落后的驾驶性能与安全性能。

    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中国特供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执行中,缺乏严格法律法规约束的商人们表现出了他们唯利是图的一面。与其指责这些中国特供车对驾乘安全的不重视,不如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更新国内的汽车安全法规,从源头上避免这类安全性能较差的中国特供车的诞生。

    希望下一次中国特供车的成绩不要如此不堪

    万次阅读
    598评论
    31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