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那些“设计失败”的车说到这个气囊,我觉得捷达VS7的厂家,或者设计师脑瓜子不够灵活!或者营销方面可能不够圆润!目前标气囊标识的地方也就4个! 这个侧气帘从主驾驶,到B柱,再延长到C柱,可以说是对车身乘坐舱完全覆盖!然而这个安全气囊的标识就一个,在B柱位置!算上左右各一个,也就两个!方向盘和副驾那里的2个!总共也就4个! 要是换上我来宣传设计,同样的气帘!主驾驶放一个气囊标识没毛病吧,毕竟这个地方会被安全气帘覆盖保护,同样的道理,后排放一个安全气囊标识也合理!B柱处于弹出的中心,这个放一个标识也合理吧?这样算下来,左右不就是6个气囊?加上前气囊不就是8气囊?哪怕是不能放那个AIRBAG标识,放个其他能提醒此处有气帘保护的也行啊! 我宣传也不去说有好多个气囊,就说有8个保护点!而实际气帘和气囊打开也确实能保护到这8个点!那个气帘打开是从前排贯穿到后排,一个顶三个没毛病!
#座椅的自我修养别笑:后排头枕你会用吗?坐在508L后排,发现自己连坐车都不会了 先做一个问卷调查,各位浏览汽车之家论坛的人,你们会开车吗?你们平时开车多还是坐车多? 我拿驾照二十多年,开车有十来年,自从开车以来,就是开车居多,现在很多汽车的座椅上的都有安全气囊,特别是前排座椅的外侧。有安全气囊的座椅上会多出一个标签“airbag”。 其实我很享受坐在汽车后排的时间。如果问谁不会坐车,估计有很多人笑话我。你还别说,前不久坐朋友的508L外出,除了感受到508L的后排的确比我的4008更舒服,我还感觉到,自己连如何使用汽车头枕都不会了。 这台车的后排有三个头枕,这里不讨论三个头枕舒服还是两个头枕有用。只说说你见过头枕上的这个标签了吗?每个后排 头枕的皮子和下表面的织物之间都有一个黑色的小标签,小标签上一个汉字没有,上面有一些奇怪的示意图、√还有×。 应该是标识头枕如何正确使用。我想把他的头枕取下来仔细看一下,结果发现这个头枕的高度调节行程很长,头枕订到顶棚了都无法取出来,看样子需要把后排座椅放倒了才能取下头枕。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4008,有好几次我在开车,小孩坐在后排,他不知怎么找到了头枕取下的办法,把头枕取下来告诉我说“这个枕头还能拆下来 哦”,我还训了他一顿。 这里也不卖关子了,我结合说明书,算是彻底看懂了和这个标签,说的是使用后排头枕有两个正确的做法,两个错误的做法。正确的两个做法是:头枕需要在高位,也就是不能全部压在靠背上。乘客的头不要一直压着头枕,而是和头枕保持一定的距离。 标签上是四个示意图,而说明书上只用感叹号注明了:头枕最低位置为非使用位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猜,如果头枕在最低位置,当急刹车或者遇到追尾的时候,后排乘客的头会比头枕还高,会向后有个运动,可能会伤到脖子,你觉得我猜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