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改装笔记我的老头乐TR300目前行驶了一年,行驶里程6000公里。我的所有改装首要原则先是以实用性为主,其次是兼具美观效果。 大灯改装:TR300到手先改的就是这个原厂的大灯,虽然原厂大灯说是什么欧司朗LED大灯,但是实际使用实在一言难尽,晚上去周边农村拍了次星星,更是让我下定决心改掉车灯。当时就哈普的车灯颜值高,亮度好,相较于原厂有很大提升。根据我的主要需求和价格因素,最终选择四代满圈天使眼,亮度首先有了大幅提升,颜值也是蹦蹦上涨。没选菊花灯原因只有一个字穷。 挡泥板改装:骑TR的朋友另一个深恶痛绝的点就是原厂前挡泥板效果太差,特别是洒水车刚洒水后的路面,那甩起来的泥点简直是从脚面到小裤腿,宛如一幅泼墨画。当时市面上只有群伟的无损加装前挡泥板和另一款整个前挡泥板更换的方案,但是听群友安装后反馈效果都是一般,对于挡泥效果改善有限。偶然得知抖音上的老衲正在重新开发TR300的前挡泥板,因此选择等待老衲的产品,最终成品也是让我很满意,挡泥效果提升显著。部分少量泥点才能被摔到裤腿上,完全可以接受。前轮甩泥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增高后移块:TR300设计时整车轴距较长,同时车把位置有点靠前,对于我173cm身高来说,胳膊需要稍微朝前后才能较好的控制住。在骑行了3000公里后,同时感受了其他车友安装增高后移块后的效果,感觉对于骑行姿势改善显著,胳膊明显可以放松,不再紧绷。市场当时是存在老衲和德艺两款产品,德艺的需要重新调整离合线才能使用方便。而老衲的不需要调整,也由于老衲前挡泥板给我留下的好印象,所以最后选择老衲的增高后移块。确实安装时完全不需要调整离合或者油门线。安装完成后,整个骑行姿态更为放松舒适。原厂骑行状态是人的胳膊是朝前勾着骑行,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加装增高后移块后,人的胳膊是放松的,感觉有点耷拉懒散的感觉,骑行体验大大改善。 折叠靠背:折叠靠背和增高后移块这两个功能基本一直,主要就是改善了骑行姿态,让人在骑行过程腰背部和胳膊完全放松,有所支撑与依靠。现在折叠靠背也是两种,一种是靠背在放到前面时,后座就无法坐人了。要是放在后座,前座就没有靠背可以支撑。个人感觉不是太满意。后面老衲设计出了这款,即保存了原厂的后靠背,同时将靠背放在前面是,完全不影响后座人的乘坐。老衲的这款靠背具有前后位置和上下位置的多档可调功能,完全可以满足任何身高和体重的适配,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依靠状态。同时保留了原厂后靠背,在后座载人时,后座也有依靠,同时也能抓住前面折叠靠背,乘坐更安心。骑行体验加大分,因为TR300本身坐垫就比较宽大,加上这个靠背后,以及车重心较低,骑行时有一种坐大沙发的感觉。突出一个腰不酸 腿不累 胳膊不疼的优良驾驶感受。 边包:TR300旅行版原厂就带有箱子,但是箱子宽度有点窄,虽然也挺能装,但是放不下3/4盔和全盔的头盔,对于骑摩托车出去逛有点不方便。因此两个后边箱都改成边包。老衲的这款边包容量大,完全可以放下全盔,甚至还有空间可以塞雨衣和手套。同时边包底部有铝合金支撑板,保证了边包有一个较为支楞与美观的外形。在实用性拉满的前提下,做到了足够的美观,可以说是实用与美观两者得兼。 行车记录仪:我的行车记录仪选用了突破者M2带胎压版本。记录仪摩托车上路必备这个对于自己的安全保障是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要上路最好把记录仪弄好的。当然市面现在记录仪厂家如此之多。我选择突破者M2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这个记录仪的摄像头选用的版本好,不论是白天还是夜间成像效果都十分nice,成像清晰,防抖效果也很好,几乎看不到画面抖动。第二,该记录仪集成了catplay hicar的车机互联系统,通过hicar与手机互联后,可以在车机端就行导航选择,接打电话播放音乐功能,就可以把手机收进口袋,不用担心把手机放在支架会不会震坏摄像头的问题了。第三,该记录仪还集成了胎压监测,可以实时显示胎压 胎温,万一路上碰到了扎钉子这种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有利于行车安全。这款记录仪不仅做好了记录的基本功能,同时再行车的智能体验上基本满足我对于一款智能车机产品的所有需求。
#试驾体验江淮钇为3已提车一天,有问题随便问,贷款买的,大本再收,河南首提,第二名应该今天提了。23号购车,本来说当天把车开走,但是太晚了,临时牌打不出来,而且车不在店里,需要从30公里外送过来。就没有提,24号上午提车,下午上牌。当天下午就跑了100公里的高速,从郑州到洛阳。下面说说驾驶体验。我提的是505pro 驾驶视野不受影响,动力强劲,高速跑到120的时候继续踩电门一样有很强力的推背感。 高速汽车平稳。 车辆加装了17寸轮毂,胎噪比较大,高速上除了胎噪,整体隔音效果很好。 夜间车灯很亮,和油车的比没区别,甚至比油车的亮度还要高。 从郑州出发到洛阳,一共134的里程,续航350开始。到地方还剩104续航,平均车速120,一半路程100左右,一半路程130-140。高速总里程104公里,下高速的时候还剩115,下高速后的里程剩余15公里。全程3档空调。等于是高速104公里,用了差不多235的续航里程。高速打折不到5折,可能因为我开得快。空调三挡的原因是车没贴膜,店里没有物料,要到下个月才有,太阳晒得特别热。 天幕:天幕隔热效果很不错,但是用手摸烫手。车内温度不高。厂家送的有遮阳板,还没到手,不知道长什么样子。 车机使用比较流畅,但是好多功能用不了,车联网还没有开,没有账户,无法登陆,销售说今天或者明天可以。车机自带华为应用市场,但是里面只有二十多个软件可以下载,很不方便。希望厂家改进。 空调制冷效果很好,我这款带有座椅通风加热,通风效果比较一般,但是够用,屁股和背没那么热 座椅舒服度一般,我弟弟说比较硬,我感觉还可以。 后排空间,我178的身高,坐后排膝盖还有两拳距离,但是后备箱空间我感觉比较小。 充电:我今天第一次充电,但是充电速度不是很快,30分钟从18%充到70%多的。 驾驶舒适度一般,底盘和海豚一样,偏硬。 方向盘:可能我开习惯了油车,方向盘我感觉有一点硬,特别是急加速的时候,方向盘很硬,可能是为了防止急加速左右打方向盘,我试驾的时候开的车方向盘有一点往右偏移,但是提的车没有这个问题。 功能:钇为3几乎把所有功能都集中到车机上面了,包括后视镜功能,座椅功能,车灯功能,空调系统等等,车内除了方向盘上的按键和车窗升降,车内没有按键。所有的功能都需要使用车机来实现,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停车别人从外面上车我找不到开锁键在哪,外面打不开门,后来才发现在车机上面开锁,对于第一次使用的人比较尴尬。所以大家提到车第一时间摸索一下车机功能。而且有一些功能需要我们去车机上面打开才可以使用,比如车门自动上锁,自动开锁,拿要是靠近自动开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