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400 Hi4-T质量反馈上一辆vv7科技版,2年7个月,无任何故障,8月刷到坦克400各种刷各种喜欢,预售第二天下定,11.4号提车,坦克400hi4t,有点开心,有点兴奋,各种兴奋,半夜12点还没忍住某群嘚瑟一下。11.5号下午发现车上抱气球🎈图标,故障灯亮了,打开百度搜索一下安全气囊故障灯,虽然开了6-7年车,也没有经历过,有点慌,安全气囊故障灯,在我心里已经对我安全造成了影响,比较紧张,因为刚提车心里有点兴奋,可能对车太喜欢了,之前提车也没注意,翻阅前一天发到某群的图片,果然气囊就亮了,还好当时销售讲解功能的时候家里还好给录了个视频,翻出来看果然,提车就直接故障灯给我的,我就纳了闷闷了,下板车的时候都只检查外观吗,故障灯这些都不看的吗?所以赶紧联系4s店,说提了故障车给我,销售说让我第二天去检查,第二天售后排查,左侧压力传感器故障,说要拆门板才能弄,因为是新车也不愿意拆,直接故障车给我,现在还要拆门板,肯定不愿意,销售给我讲好话,拆个门板,卡扣,都是小事,不拆也解决不了,反复给4s售后确认是不是只用拆门板,给我的答复非常肯定,销售售后一致拆了门板就能解决,给补偿1000油卡,虽然心疼想想拆了门板就能解决,也不是太大的事,只要能解决,遇到点小故障能解决也没事,后面拆了门板,上面一个小圆形的东西应该就是他们说的传感器,检查没问题,插头拔了重新插也没用,解决不了,现在要拆我整个中央扶手箱,和方向盘下面那一块板,我不同意,我提出换车,4s说和厂家沟通不同意换,给补偿拆车,我让他们先出方案,怎么补偿我再决定,其实心里第一想法是想换车,现在4a说和厂家沟通也给不出方案,就是让我先拆查故障,然后再聊这个事,所以也达不成一致,现在我车都还没去验,没去上牌,今天晚上心里想了很久,我从4s店提的故障车,为什么要让我消费者自己来承担????车辆出厂不检查???车辆到4s店下板车不检查???我现在就是想换车,希望厂家能看到我的诉求。大家提车也别光看外观,也要注意下故障灯。
#AEB之争,你支持谁?前言:小鹏g6 580max车主,对AEB的理解和专业人员的理解肯定存在知识不对等的情况,在没有国家标准之前(可能有标准,不清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不盲目解释了,本文只是站在个人角度进行分析。 正方:小鹏 反方:华为 结论:每个车企都有自己的研发重点和方向,在没有统一的标准前,没有对与错,但因为买了小鹏汽车就无条件支持我方小鹏。 一、事情脉络 1.反方表示:AEB最高刹停时速提升至90km/h,可减少90%因注意力不集中和路况复杂造成的交通事故。 2.正方表示:目前(汽车)行业里谈AEB,主要是纵向AEB,它在触发时,大部分情况下的速度是在60km/h以内。如果速度过高,一旦误刹车,对用户来说将会是巨大的惊吓。 3.正方表示:大部分人可能从来没有碰过AEB。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都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步的,全是来自民间小视频。质疑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4.反方朋友圈表示: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有高懂。 5.正方表示:吵不过,就上成绩单,量出p7的双五星认证。 6.懂车帝测试AEB,小鹏翻车。 7.正方表示:认怂,承认不足,努力提高技术能力。 二、问题分析 1.性能过剩。个人感觉目前小鹏并没有将现有硬件完全利用起来,可能扶摇架构内部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门,相关之间存在壁垒及新老平台兼容性问题,导致虽然有激光雷达,但在各别程序或接口上并没有通过激光雷达进行识别,整体硬件的应用能力不足。 2.不懂互联网。小鹏开发方向偏向于保守车企(和华为相关,有点像国企和企业的感觉,没有国企的底蕴,但有国企的毛病)。之前我就提到过,小鹏不像互联网公司,不懂互联网,整体需求过于保守,一直在避免犯错误。而华为就比较激进,而且重视营销,重视市场,重视舆论,重视创新。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小鹏和华为就像金融行业中的银行和支付宝,银行会为了1分钟平不了账,投入再大,也要要找出原因;而支付宝肯定要计划成本,直接平账即可。都没有问题,只是站的角度不同。 3.刹住时速。之前我有发文提到过,在lcc时没有识别到前方障碍物,人工躲避后,又自动出现紧急制动,当时应该70km左右,急刹车的感受非常非常不友好,让人有呕吐的感觉。所以个人感觉莫名的制动确实很让人反感。避免没有必要的制动确实更符合普通人的需求。 4.误判场景。如果在开车过程中,出现飘过来一个黑色塑料袋,档住摄像头或雷达,会不会出现AEB;如同时出现石头和纸箱,是否会识别到哪个更软;如果同时出现行人和石头,是否会优先避让行人; 5.功能拓展。个人感觉,目前小鹏仪表盘上的渲染图,可以识别到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大货车以及各种标线等。就像一个平台,基础能力已经有了,但怎么使用这些能力,如何扩展这些能力,需要小鹏尽快规划,实在不行,抄抄华为的作业也是没问题的。 三、总结 (一)优点 1.个人认为大部分购买小鹏g6的鹏友都是站在性价比的角度,不知道AEB的大有人在,大部分人并不会因为AED的问题而放弃小鹏,可以通过此次热点 2.促进小鹏加快OTA进程; 3.加速小鹏自身组织架构体系改革; 4.促进汽车行业主动安全技术规则,由车企自己定义,逐步放到了明面上,利于主动安全技术正向发展。 (二)缺点 1.影响小鹏技术能力基本盘。 2.影响潜在购买小鹏汽车的用户。 四、建议 1.加强客户调研,增加各模块功能满足度调查,定期(每月)收集客户建议,并反馈建议采纳情况。对内部软件研发部门增加考核指标。 2.加强人才引进,加强基础研发的投入,增强核心技术资本。增强研发实力,完善研发人员职级晋升机制。 3.踏踏实实积累经验,好好的把同行好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好好的把出现的问题解决掉,好好的回头看看自己,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4.可以学学塔子,做个紧急制动场景白名单,把行业内特定场景进行学习(如倒地大树、侧翻汽车、落石),遇到白名单内的场景则进行紧急避让。
#家有女司机接下来第三轮 时间为下午15:00,仅仅过去18分钟,他就说他完整的视频调出来了, (因为从快赔公司到他车的运管公司再怎么快来回都得需要一个小时,之前他还说必须要本人去签字才能带视频回来),我就说你这么快就回去拿到视频回来了?对方又说是找同事帮忙调取的,其实我一直怀疑他头一天晚上就已经把所以完整的视频调取,并且研究过好几遍了,才会发生今早的事情,早上他先一来不提供视频,让交警根据我车提供的视频和照片让我迫于压力认责,虽然我哭了,但是我还是坚持不认是我的过错,因为坚信自己事故前没有越线。 我在大厅等了十几分钟我说既然你的视频都调出来了,发给我一下,他说是交警判案又不是你判案为什么要发给你。到这里我就感觉他有点心虚了,进了快赔中心大厅,他直接递手机给交警看最后他导出的视频,交警看了没几秒钟就抬眼问他,这个视频你之前是不是看过,交警问了两遍,他才说他提前看过,然后指着视频给他说,你看对方一直在她的车到内行驶的,虽然偏左但是一直没有越线,明明是你偏过去撞的对方。都到这一步了对方司机还不依不饶说是我太靠左行驶他才撞到我,眼见没理了理论不下,交警就说感觉去找你车对应的保险公司处理,对我也说你也跟着去,赶紧去处理,折腾这么一天了。最后保险定损失处理完都下午四点半了,也没法回公司上班直接回家了。 下午时我老公还跟我说,对方跑车不容易,最后这个保险赔的钱我们不要我们转给他都行,我说对方不诚实,提供视频还掐头去尾,存侥幸心理,耍小心思折腾了这么一天,我不找他赔付误工费和交通补贴费就不错了。 我不知道自己不依不饶这么让对方提供完整视频对不对,也不知道事故发生后没有立即停车拍照而是减速停到自己认为安全的区域才下车,这种做法对不对,考虑到车里老公孩子在后排,又是下坡路段且下午五点高峰期,所以我没有立即停车拍照。 这就算又积累事故经验了,以前也发生过被别人追尾,都是责任明确,没什么大问题,直接现场就处理了。就这次事故去快赔中心找人家争论,被吓哭了,感觉有理也变成没理了,弱爆了我。
#家有女司机今天感觉弱爆了啊,昨天一个追尾,双车道同向行驶,别人追的我车左后屁股,我的行车记录仪显示我太靠车道行驶,有压线的可能,对方是网约车,借口说去运管公司调监控太麻烦,就没有提供视频,一口咬定我跨线他才撞到我。 这个发生事故的位置位于下拉槽下坡路段中间部分,发现对方撞我之后我就按了两声喇叭示意你撞到我了,然后打双闪犹豫几秒就停到他的车道前面去了,因为是下班高峰期,同向两车道,还是下坡的路段,我心想让出一个车道停好车在找他拍证件拍照什么的。结果就因为这个举动,事故第一现场没有被拍下来,他的车和我的车都已经不在原碰撞位置上面了。 好嘛,今早第一轮,时间九点半到十点 我们带着各自的证件和交强险保单,到快赔中心处理,我说你是否认为你这边有过错,他说不是他的问题,是我越线才撞到的我,那我们就去找交警调解定责,因为他没有提供他车的行车监控视频,我就提供我这边的视频和照片(照片是移位后拍的),提供给交警时我也解释了,这是移动位置之后的照片了已经,为此我还特意解释了几遍,为什么会停到前面去。交警就质问我,发生事故你为什么不立即停在原位,而是跨道停到对方的前面,交规你怎么学的,第几第几条都说了事故发生后立即停车拍照保护现场,你知不知道,有没有学过,一通教训我,还有从你自己的视频看出来你行车靠左,肯定压线了对方才撞到你的。在对方不提供行车监控录像的情况下就这么给我下定论了,瞬间觉得好委屈,因为昨天发生事故后在回家路上,我还特意找了一节路相同角度行驶了一段,和事故时的视频做了对比,我的车方向盘始终没有变化,所以很坚定对方的我。但是今早到快赔中心被训一通还说责任在我,瞬间绷不住了,眼泪汪汪打转,我一口回绝交警我不认可这个处罚,我说对方司机跑网约车的运营车辆,有监控的,你去调你的监控出来,交警也说既然对方不认可,要求你有监控你就去把你的视频调出来,结果对方还各自借口说要回公司签订保密协议才能调取比较麻烦各种推脱,还说双方都有保险,又不是什么大事你就认了吧,听到这我更生气了,即然你知道不是大事你为什么不认,昨天发生的事故约定好的今天早上处理,你故意不提供视频。我就说我不怕麻烦我等你回去调取视频,对方走时来一句,我这调取比较麻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视频回来。而后我就回公司了,十点离开,十点二十到的公司办公室。中午十二点下班时对方来电话了,说他车里记录仪里面的视频调出来拿回来了,问我还在不在快赔中心大厅,我说我回去上班了,不过现在我可以去立刻过去,就二十分钟就到。挂了电话我就马上出发快赔中心。 接下来第二轮,时间中午十二点。 我出发时问他,我说你的视频既然调出来了,先发给我看吧,对方就发来了,发来的视频保留了尾,把头裁剪掉了,无法看到他车的行车轨迹,就发了个撞到我的瞬间和之后的视频,我就说你能不能找你运管公司调一下之前的视频,提前个十几二十秒都可以,他就说公司给我的就是这一节视频,不是我想选哪段就哪段,我说那就先这样,然后我自己把我车的事故瞬间及稍微靠前一点的视频调出来了,因为我想证明我的车头方向盘始终没有变化。就这样中午十二点半我到了快赔中心停车场,等到下午一点交警都快办公了他都还没来大厅,他的车就停在快赔中心外面,就是人一直不进来,对方一直拖到下午两点半来到快赔中心大厅,我们就把各自的行车记录给交警看,交警就说,看你们俩的视频对比,人家监控显示车行驶位置居中的,你的明显就是偏左去了,不然人家怎么撞倒你。对于交警这个说法我依然不认可,因为我前方有电瓶车,同车道行驶虽然偏左,我也没有越线,我说就事故发生时及之前我的监控都显示行动轨迹正常,车头没有跑偏,对方的视频不完整,只提供了事故瞬间及之后的视频,我不认可你们的这个说法,对方见交警都在批评我说我的不是,还不时添油加醋,说就是我要变道了偏过来到他的车道,他才会撞到我,见我不接受这个认定结果,最后交警就对对方说,既然你都调取监控了,为什么不多调取事故前十几秒的,多调取几秒都行,为什么就只提供事故瞬间及之后的视频,对方就借口我这视频调取还要本人去运管公司签保密协议,一来一回今天看来是处理不了了,我就向他甩去一句话,我说没关系,我等你的视频调出来了给我打电话,我过来很方便(我故意这么说的,其实我上班位置距离快赔中心不堵车情况下开车20分钟)。就这样第二轮不欢而散,结束时间为下午14:42。
#AEB之争,你支持谁?总是感觉大嘴把手机圈那个风格搞到了汽车圈,虽然可能事情起因不是他挑起来的,但是我觉得小鹏在辅助驾驶方面的投入是有目共睹的,上次就看了一个在北京胡同开车的视频,也不需要接管,咱就说AEB是一个主动安全技术,非要和智驾绑定到底是谁想出来的,安安心心开发驾驶辅助技术不好么?不过数据出来后感觉阿维塔11怎么那么强呢?
#AEB之争,你支持谁?我作为一个问界的车主,肯定支持大嘴 AEB,其实就是辅助刹车的电子系统,能够降低与前方车辆或行人发生碰撞的概率。 作为一个智障版的老车主,AEB还是触发过几次的,尤其是低速的时候遇到前面汽车急停,在自己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车已经点刹了一次,之后自己反应过来了立马脚踩刹停。 智驾版没有开过几次,不过相信华为的辅助驾驶只会比博士的更强,AEB的触发机制会更好更安全。 至于何小鹏说的“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难道什么东西都必须官方发图发视频才能让人信服?抖音一搜一大把的问界自动驾驶,AEB触发的视频都是别人作秀? 开过问界的人都知道这些视频基本都是行车记录仪自己拍摄,其实都能代表问界汽车的真实状况,这些视频不是作秀,只是普通车主在分享自己爱车的真实状况。 最后给大家分享下问界汽车怎么样才能触发AEB(见图三)这是官方的说明,有需要的可以仔细阅读下。
#AEB之争,你支持谁?近期小鹏和问界就AEB问题开展了激烈的交锋,作为小鹏G6的车主,我旗帜鲜明地支持小鹏,为什么呢? AEB是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eaking的缩写,它其实并不是一项新鲜事物,在燃油车时代就已经出现。装备了此系统的车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会先发出预警,在驾驶员没有反应或来不及反应时进行不同程度的制动、乃至完全刹停,从而提升安全性。 拿某一次某个角度的测试去宣传,炒作的嫌疑就很大了。 其次,华为和小鹏的产品手册中都强调了:“AEB的设计目的并非防止碰撞。它最多只能通过尝试降低行驶速度来最大限度减少正面碰撞的冲击。”也就是说,许多测评视频根据车辆能否在障碍物面前刹停,从而评判其AEB系统表现的思路,本身就是不够科学甚至带有误导性的。因此何小鹏作为圈内人评价行业内测试乱象,本身就是没问题的。 此外,做为小鹏g6车主,在使用NGP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他对周围环境感知的准确性,因此我相信小鹏并非不具有感知能力,而是不能为应对某些场景的测试,而增加车主行车中的风险。举个最通俗的例子,如果aeb误触发,急刹了,后面是辆载重大货车,追尾你的车怎么办。 最后,站在用户角度,我希望车企沉下心来搞技术,而不是一味的营销炒作打嘴炮,带坏方向如同只会考试的机器以后只会一事无成,让车主开着舒适、安全,才是我们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