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没有后防撞梁像一汽大众捷达这样价位的车型,通常原厂就没有后防撞梁。如果说廉价车型为了节省成本可以理解,像宝马X1这样的豪华品牌车,也仅配备了一副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后防撞梁,这就让人感到不可接受了。
#我的保养日记【个人情况】 2021年3月底订的车,4月提的车,3000公里的时候去店里做了首检,也不知道检查些什么东西,就是把车子放在架子上把地盘升起来检查车子有没有漏油什么东西的。流程很快,大概半个小时就搞定了,然后洗了个车就回去了。 在5000多公里的时候店里打电话过来让我去保养,去店里做了第一次免费的保养。 第一次保养也不用搞什么,就换了个机油滤芯,地盘升起来检查,检测了车辆的每一项功能,技师有个表,按照表上面的项目一个一个对着搞 11000公里的时候刚好年底了,要回家过年需要到处跑,就去店里做了第一次消费保养。 自己也稍微懂一点吧,第一次消费保养也没花多少钱,空调滤芯和空气滤芯是我在网上买的博世的自己换的,店里换这两个东西估计要收两三百吧。 机油买车的时候送了三年的机油,三年六次。 所以保养就给了人工费和机油滤芯的钱,一共消费195块钱。 空气滤芯和空调滤芯其实可以自己换的,网上买不贵,两个加起来博士的才花了50多。 换起来也简单,几分钟就换好了,不懂得可以百度查一下,抖音查一下也可以的。 【选车对比】 卡罗拉应该是十一二万出头这个价位落地性价比比较高的车型了吧? 预算刚好卡在这个区间的,个人觉得选卡罗拉没问题的。他的很多优点都胜过同级别。 同价位有哪些车,排的上号的,雷凌,轩逸,宝来,朗逸,昂克赛拉,别克英朗,本田凌派,吉利星瑞。 雷凌个人不喜欢他的外观。 大众系列说实话是同级别最肉的。 轩逸这两年变速箱的问题闹的有点重。 昂克赛拉后排小了点,也肉。 英朗小毛病多容易坏。凌派三缸。 星瑞油耗高,吃细粮,怕养不起。 速腾,思域,比卡罗拉贵好几万。 【购车价格】 买的先锋版,当时买了12.3万,懂车帝看很多车友现在11.3万就买到了。感觉血亏。只能安慰自己早买早享受吧。 【卡罗拉做工】 做工很一般,到处都是硬塑料,空调旋钮像老式双桶洗衣机的旋钮。 座椅帆布的,好在买车的时候送了全车仿皮包裹,不知好坏,说质保三年。 车身钣金的缝隙感觉比德系大一些,不过不影响使用就无所谓了。不漏雨不漏风就行了。 时常有轻微异响,只能靠音乐来掩盖。 只能自己花点心思网上买点装饰品装饰一下了。 底盘的包裹比起上一代有很大的进步,底盘很平整。 【卡罗拉空间】 本人身高176,体重90KG。开这个车也没觉得很压抑,后排调好座位自己坐后面退步还有一拳的距离。 新卡罗拉的TNGA平台增强了安全性能,也牺牲了一些乘坐空间。老款的空间比新款的大一些。 家里就我块头最大了,平常也不怎么坐人,就过年过节的时候会满载。 横向空间一般,坐三个人会稍微有点挤。 空间不说多宽敞,也没有说多小,仅仅够用吧。 【车内异味】 新车异味有点大,熏人! 新车除异味只有开窗开门通风+暴晒。 见成效估计大概通风十天半个月吧。没有捷径! 车友们别去花冤枉钱去搞什么全车除甲醛除异味。那都是忽悠人的。 车载香膏香水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起不到祛除异味的功能。 【卡罗拉隔音】 这个车的隔音效果在同级别中等水准吧,强过本田,弱于轩逸,速腾。 和德系的朗逸宝来同水准吧。这个级别隔音最好的还是福特福克斯。 【卡罗拉优缺点】 先说这个车的缺点吧 第一,动力和操控弱了点,个人喜欢动力强操控好的车,因为比较喜欢开车。 第二,内饰用料差了点,哪哪都是塑料,现在这个年代,比起同级别确实感觉有点寒酸。 第三,同级别当中,丰田车最显小。感觉和我块头严重不匹配。 第四,车漆薄,车门开门稍微不注意就蹭掉漆了。不管是我蹭别人,还是别人蹭我,都是我掉漆 卡罗拉优点 第一,功能实用,全系标配了一键启动,自动驻车,主动刹车,ACC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移辅助。8个气囊。自动大灯。 这些东西,同级别可没几台车有的,至少11-12万落地的这个价格是没有的。 第二,好用,安全,对新手友好。因为有主动安全配置的加持,主动刹车避免了两次追尾的情况。 自适应巡航高速用很舒服,缓解了很大一部分驾驶疲劳。现在高速必用的功能。谁用谁知道。 第三,省心吧,用了一年多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丰田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虽然也很多投诉,但是看看投诉的问题。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丰田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只剩下省心了,如果这一点都没有了,那丰田离落魄也不远了。 第四,有独立悬架,舒适性不错,同级别这个价格轩逸,宝来,朗逸,昂克赛拉,可都是扭力梁板悬! 【卡罗拉使用感受】 现在用了一年多,跑了一万三千公里,没出现过什么毛病。使用感受良好,买它不后悔。 就是个普通的家用车,没有多好的动力,没有多好的操控,也没有多么的省油。就是这么平平无奇且中庸的一台买菜车。 没有多突出的优点,对比同级别也没有多不堪的缺点。 可能这就是丰田的精髓吧。 好用,省心,这就是它最大的卖点。 [感谢懂车帝卡罗拉圈主.自由如风宇949的推荐]
#海豹如何对标Model3?💰价格略贵 海豹上市了,价格也出来了。普遍反应是高于大家预期的。长续航版比556续航Model3便宜一万,高性能版比这个贵了1万。确实来到了Model3领域了。如果你为了数据买海豹,不是不行,但是你为了品牌,可能看上去特斯拉是更加优秀里的选择。 🙋🏻♂️硬件爆表 前双叉臂后五连杆,这不仅直接打脸之前的前麦弗逊后三连杆(其实也是麦弗逊)的和丰田老凯美瑞悬挂形式一摸一样的byd汉,也是比亚迪久违并且是纯电车型第一台前双叉臂后五连杆。 而且是低配后驱,高配四驱。后永磁电机有230kw。这是比亚迪第一次出现后轮驱动的车型,也是比亚迪单一电机中功率最大的。Model3P的后电机也就220kw。目前国内已量产最大的是上汽集团的250kW,在智己L7后桥上。而以后国产最大的将是路特斯Eletre上的那个带2AT的后电机,大概率超过350kW。 iTAC可能是让这台比亚迪操控上升的关键。它其实就是个扭矩分配算法,在主流四驱车型都有,也不是什么很复杂的东西,但是呢相比以往燃油车利用轮速传感器,它用电机上的旋变传感器来实现轮胎转速监控,分辨率提升100倍,相比以往系统反应速度快50ms。大家都知道起步的时候轮子转速慢,这个时候是最不容易细腻控制的场景,itac也在冰面起步做出了展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运动性能期待巨大 83.5km/h的麋鹿测试成绩固然nb,但是这个伎俩当年的汉也用过,实际驾驶感受依然是属于廉价车的感觉,除了动力猛且不可控以外,没有很大的令人赞叹的点。 BYD的短板向来是底盘调教,希望这次不会因为大领导们插话太多,又导致车子口味莫名其妙。因为467mm的重心高度,已经比标榜操控而且实际操控确实很好的智己L7都要低了! 这个问题在设计上依然存在,外观上各种多余的线条,尤其后视镜上的回旋线条,内饰里蓝色封边和廉价感塑料感满满的中控。虽然设计比原来好一些,而且风阻系数做到了0.219,但设计依然也是短板。就是过度设计。 这样一来我对底盘的期待更大了。看看能不能在操控上翻盘。刹车的话,应该依然有Brembo吧?而且这次和歌尔旗下的丹拿合作了,不知道玩的是贴牌丹拿还是真的有丹麦技术人员开发+丹拿MSP振膜材料的喇叭,回头等拆解。 📒CTB又是什么JB? 其实就是CTC技术。简单一点说是省略了车身地板,和电池包上盖共用,往复杂点说就是电芯本身有没有起到刚性结构作用。byd用的是长条形的刀片电池,紧密排列并且上下粘接的话完全可以和特斯拉4680CTC一样,承担电池包的结构强度。这比零跑C01的CTC要性感多了,毕竟那个包看上去就是电池包上盖当地板而已,电池模组都还在里面,而且看上去还是依靠电池包框架本身在受力。 结果上看,除了让地板薄1cm,比亚迪海豹的车身抗扭转刚度达到了40,500N·m/deg,这达到了第一代劳斯莱斯幻影的数字。这个数字越大,对于操控感受和舒适性都有帮助。就是车身扭曲更少。相比之下零跑也就3万4,洗洗睡了吧。不过过度追求刚性也不见得合理,有可能还是怕电池包吃太多力产生变形而过度设计。这点我们后续还是看特斯拉4680的数据吧。 📚 干的过model3吗?这个问题需要问吗? 这玩意是Model3平替吗?价格上来说好像不够评价,替换上来说,又没有特斯拉强大的autopilot功能。对,这次海豹依然没有noa功能,着重宣传底盘和操控来看,基础L2大概率也还是性能欠佳。 回到运动主题,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是目前最完美的搭配,但是热管理,运动模式的标定以及后市场的可玩性,也是要进一步追逐特斯拉的地方,而且这个级别运动真的是必须的吗?底子好是一方面,运动只是走量以后生态大了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byd出的入门后驱高配四驱3.8秒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CTB技术轿车,卖得好不好,还得看市场接受度。那么你作为潜在用户的话,接受吗?评论区见。
#我的H6改装💔爱车吐槽 先说不好的点,如果开启了自动驻车,刹车就会有点滋滋的响,起步的时候会窜,只给一点油又不走,只有发动机在响。我开过其他有自动驻车的汽车例如思域、xrv、途观l没有这种感觉,轻轻点下油门就往前走,不窜。还有h6这个变速箱换挡后给油有点延迟的感觉,稍稍有点会往后溜车。其他的地方到都挺不错的。 📉能耗分享 开了1200多公里了,B表油耗在9.8L/100km,小🐻油耗显示9.42L/100km,平均0.82元/公里,市区占80%,放假跑了几趟老家来回70公里。油耗还能接受,毕竟原来的车要1块多一公里。 🤦🏻新车一血 其实也算不上一血,就很窄很窄的路我跟一台红色面包车会车,刚上手开不久把握不好距离,右后门蹭了一下,一长条红色的漆,我回去下车才发现,没来得及拍照,就被我用抹布一下给擦没了,我的漆面没有一点印子。还是很光滑圆润,这还是很舒服的。 💘实用车品 中控以及门板把手哪里的钢琴烤漆面板,我提车回来一个星期就有点花了,建议车买回来就贴上膜,我买的那种金属拉丝的感觉挺好看的。还有1.5t的18寸轮胎感觉有点不太协调,车大,轮胎小,上下间距大了,然后我把轮毂弄黑了,感觉协调些了,也好看了,主要是轮胎没有那么显眼了,可能是心里作用吧。 📸爱车美图 分享一波自己内饰装上的东西,你们觉得黑轮毂好看还是原厂样子好看。感觉黑色协调一些。
#用车感受比亚迪元PLUS用车感受(一) 坐标:吉林省长春市 日期:5月9日提车 里程:用车11天,行驶321KM 个人情况:实际驾龄14年,驾驶里程30万KM+ 车辆经验:捷达(3万公里左右)、2代飞度(7万公里左右)、3代飞度(21万公里左右)、指南者、迈腾、速腾、高尔夫等开过千八百公里左右 今后会每隔一段时间就来谈谈用车感受,给纠结电车或者纠结元plus的用户客观的参考。之前我开的都是家用买菜车,所以对驾驶感受也只能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评价的不对的地方请多包含。 2022年3月5日定的车,本来还想立刻提到车来看看电车的性能,因为当时长春气温在零下10度左右,虽然不算冷,但是也能大概掌握下冬天的状况,不过定完车一看论坛都是茫茫的等车大军,也就不抱提车希望了,结果一周后长春市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我本人也是硬生生的在家里待了近2个月。这里说多了都是眼泪,还是回头说下提车这十来天的感受。 优点:1.动力非常澎湃,没测过百公里加速,网上说7.3秒,但是从我个人驾驶来看,地板电后车直接就串出去了,时速80-100阶段不知道,但是时速0-80的阶段可能连3、4秒都用不上。 2.车机很流畅,我看了下车机的性能,好像是6G内存,64G存储,由于存储空间有限我不打算下载太多软件了,不过目前使用抖音、看1080P的视频(4K没试过)等日常软件来看都没什么问题,另外本人不玩游戏,所以不知道游戏流畅度。 3.隔音、虑震都还可以,网上都说这车NVH一般并且由于玻璃是单层的风噪胎噪极大,因为我之前常年开飞度,所以个人认为隔音和虑震还是很惊喜的,由俭入奢易啊。这里也得说一下,很多指标都得同价位车横向比较,有些人开着30万的车来比较十多万车额隔音虑震明显有失公允。 缺点:1.内饰:由于内饰的确是标新立异,对于该车的内饰评价网上是两个极端,我属于脸盲型,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只说目前我发现的使用问题-没有地方放手机支架。自己有好几种手机支架,刚开始在车上各种摆来摆去,都没有一个能让自己习惯的位置。中控屏(由于旋转)挡住了中间大部分位置,驾驶左前侧位置的出风口也限制了支架的摆放,总之是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也跪求高手告诉我这车怎么能放手机支架。 2.后备箱门:本人身高180cm,体重90KG,算是较魁梧的人,日常关后备箱门略感重,我想对于女孩来说,关元plus的后备箱门是非常吃力的事情,既然商家不全系标配电动尾门,那就得考虑下全系人群关后备箱门的事情了,目前的门不适于全部人群。 3.主驾驶四键升窗,按照我正常驾驶坐姿,左手自然搭在按键上时,碰到的永远是后排升窗键。如果驾驶的时候想关闭或打开主副驾驶玻璃窗时总是需要手往前伸出一块,不敢说这是缺点,但是从我驾驶过不到10种车型上来看,这还是真是第一次。我认为这起码算是设计缺陷,因为主驾驶最常用的按键(尤其是驾驶过程中)就是主副驾驶升降窗,开车时盲摸这两个键就应该是最自然的姿势触达。 以下不是优缺点,纯闲谈: 1.引擎模拟:为了避免开电车人对于安静的不适应弄出的功能?这个功能建议取消或者选一些合适的声音,一共两种声音,都是发出刺耳的电流声音,现在也不是发动机的声音啊。你要么就弄出个轰鸣声让开油车的人习惯,要么就彻底安静好了,结果目前给出的是两个鸡肋选择。不过这个功能在线升级应该就可以解决,毕竟就只是个从喇叭传出来的声音而已,希望未来的OTA升级能解决。 2.能量回馈:这个功能不知道是不是鸡肋,目前行驶的321公里用较强回馈+ECO模式,电耗12.3KW,驾驶感受真心是非常的糟糕,所有坐我车的人都感觉晕车,甚至我自己也很难受。不要认为原因是我没掌握驾驶方法,我认为较强的动能回馈就相当于频繁的刹车,乘客频繁承受加减速不晕车才怪。目前我已经将驾驶模式调整为了标准回馈+sport,准备用这个模式开500KM然后确认电耗,比较下较强回馈的作用,以后也会将各种组合的模式开个500-1000公里来比较下这些模式到底有多大差别。 3. 安全带警示灯,后排乘客没系安全带会在时速表上一直闪安全带提示灯,并且无法关闭,很烦。 结论:以目前我的观感,还算满意,最后提示下东北的小伙伴买电车的两个前提:家里最好有油车和私人电桩。
#锐际亮点发掘买车之前关于主动刹车到底该是什么样概念不深,认为就是鸡勒,不会好于我之前开的福克斯ST。实际随着使用过程中的几次作用体现,确实帮我避免了碰撞的发生,灵敏度和准确度都还不错,对得起懂车帝SUV排名十位的评分。 请各位车友回复时通过点击“参与”发贴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