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BMW的设计,都经历了什么?

    汽车漫报头像汽车漫报头像
    汽车漫报2020-03-04


    放心 需要“点”关注



    设计这种比较概念且主观的东西,既然有人接受,那肯定就有人不接受,全新的设计往往会带来很多的争议。


    回过头看,那些我们曾今认为不可接受的激进设计,到如今有多少成为了经典;又有多少作品是被设计所毁,淹没在时代的浪潮里。


    对于有着近百年历史的BMW品牌来说,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不平凡的经历注定了它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其中关于BMW设计的演变、传承至今的经典元素以及颇有争议的作品,恐怕更是鲜为人知。



    前段时间,网络上曝光一组全新宝马4系(图片|配置|询价)的谍照图,其夸张的外观设计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中,宝马标志性的双肾格栅变成了大尺寸的“巨肾”格栅。



    有的网友认为宝马的设计焕新升级;而有的网友则无法接受宝马这一“浮夸”的设计语言。借此机会,我们通过对BMW设计元素的解读,来了解一下其发展历程。


    从品牌logo开始



    在BMW公司近100年的历史长河中,品牌Logo一共经历了4次变动,不过每次也只是对一些局部细节进行了修改,这样做也是为了配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BMW Logo的寓意,很多人理解为蓝天白云间旋转的螺旋桨,其实这种说法只是小说式的人为演义。BMW LOGO设计的灵感以及元素来自BMW公司的前身——RAPP(拉普)飞机发动机公司以及巴伐利亚州的州旗。



    BMW公司在成立的初期主要研发和制造飞机发动机,但蓝白相间的Logo图案并不是蓝天白云的象征。由于BMW的总部设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而且BMW的名字就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公司,所以也可以说BMW本身就可以代表巴伐利亚,代表德国精湛的发动机技术,这或许就像法拉利可以代表意大利。


    最具代表性的“双肾”格栅


    你可以不认识BMW的车标,但你不可以不认识BMW的“双肾”。说到宝马的设计,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就是BMW的“双肾”进气格栅了。

    就两个四边形,BMW的设计师就能玩儿出这么多的花样,还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到的?




    BMW的“双肾”设计最早出现在1933年的BMW 303车型上,BMW 303的设计师从一个美学的角度考虑技术问题时,无意中设计出了BMW的“面孔”。


    为了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设计师把303车型的散热水箱设计得略微向后倾,还将其分成两个部分,并且覆盖整个车头。一个最为经典设计元素就是这样“无心插柳”式的诞生了。


    不过伴随着车型的演变,双肾型进气格栅的造型和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时至今日,它已经完全颠覆了原始的设计。


    BMW 1500


    BMW i3


    虽然BMW的“双肾”设计最早出现在303车型上,但是从后来的BMW 1500开始,BMW便给全部车型都用上了这种“双肾”进气格栅设计,到现在就算是在已经用不上进气格栅的电动车型上,BMW还是坚持着使用这个家族式设计。



    我们可以看到,双肾型进气格栅从诞生至今,尺寸由之前的“大尺寸”往“小型化”方向发展,再到“大尺寸”的一个过程。


    而它的造型也由初期细长的椭圆到现在不规则非对称的造型,两个“肾”的排列方式也由“站立”到现在的“卧倒”


    虽然这个进化的过程也会存在着某种不符合规律的基因突变,但是大体的发展趋势则比较明显。



    BMW的格栅,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当全新iNext概念车发布之后,BMW的这一经典设计元素便开始逐渐的放飞自我。BMW的设计总监Domagoj Dukec也表示过,中网为核心的设计思路会在未来影响很多BMW车型的设计语言。



    设计是有“轮回”的,从BMW 4系概念车的发布,也证明了着BMW的中网设计在有意回归早先车型纵向的中网比例,只不过现在尺寸变大了而已。


    夜幕下精美绝伦的“天使眼”


    BMW的天使眼设计,就如同一双有魔力的眼睛,不仅直视你肉体,还照射你的灵魂。




    1995年,第四代5系(E39)诞生,造型设计上颠覆了上一代5系确立的风格,最重要的一点,这一代5系上形成了又一个延续至今的经典设计元素——天使眼。



    那个时候,“日行灯”的概念还没兴起,天使眼的光圈在天色稍暗的黄昏中,一台点亮了黄金色眼睛的BMW 5系,在路上极为迷人,第一代的天使眼为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形,并排设计。这在随后出现的E65/66 7系上也是相同的设计。



    而在2003年推出的E60 5系上,天使眼得到进一步升华:从E39大小相同的双圆,进化成外大内小,增加了一条上扬的灯眉,整个设计精致感满分。


    金黄色的灯圈和灯眉,在大灯点亮时依然存在感十足,时至今日,小编依然认为:这是BMW最好看的大灯之一。



    在2010年的第六代5系(F10/18)上,BMW第一次使用白色的天使眼灯圈,采用LED光源,并改良导光设计:光源不再是一个卤素灯泡,而是两组LED,直接从灯圈下面点亮。如此设计的天使眼,在正午的阳光下也清晰可见。



    随后的F20 1系、F30 3系也相继采用了相同的发光设计,值得留意的是:F30 3系的天使眼又进行了进化:从5系的正圆形,改成切掉上下两段弧度的“切边圆形”,视觉上来说,显得“眼圈”更大。



    2014年也出现了另一种全新的“天使眼”:BMW i 系列“U型”灯圈,虽然这个设计并不像“眼睛”,但路上的辨识度倒是一流,绝对不会认错。而 i 系列天使眼的完全体设计是在装备激光大灯的i8上呈现。



    另外,在BMW的产品序列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BMW热门的轿车车型,包括3系、5系、新款7系等车型,都采用了一种大灯与中网相连的设计语言,我们俗称“开眼角”

    而BMW大部分的SUV车型,包括宝马X1、X2、X3、X4、X5等车型中,恰恰相反,大灯与中网都是隔绝开来。



    设计永无止境,BMW对于天使眼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未来的天使眼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继续捍卫BMW的设计之光呢?


    从BMW发布的多款概念车中可以得出,未来的天使眼设计将以简洁的设计语言为主,狭长的大灯造型下,只保留最精华的部分,来更好的诠释天使之眼。


    “霍夫迈斯特”弯角



    霍氏弯角(霍夫迈斯特弯角)是1961年推出的BMW 1500车型的一个设计细节,由时任的设计总监威廉·霍夫迈斯特提议,将原本圆滑的C柱拐角进行微调,让车辆显得更加运动。这个弯角设计此后成为BMW的标志造型元素,因此被汽车界称为“霍夫迈斯特弯角”



    BMW早年间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在1951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的501车型,人们惊叹于它圆润流畅的车身线条,亲切的称之为“巴洛克天使”


    虽然此款车型并未体现霍氏弯角的设计元素,但在C柱部分,造型设计师已经开始应用圆润的线条勾勒车窗轮廓,也是后期霍氏弯角的雏形。


    BMW 第一代3系


    霍氏弯角正式发扬光大,正是因应用于第一代到第六代的BMW3系,另外在BMW其他的车型中也得以应用,包括有1系、5系、7系。也正是因为BMW的造型设计师一直坚持沿用着霍氏弯角,霍氏弯角才得以成为BMW家族化的设计元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产品的更迭,这道霍氏弯角也在慢慢升级,线条更加流畅,圆润,更具豪华感



    工程设计方面,由于应用了霍氏弯角,可以不用布置三角后窗,让后门玻璃可以一同集成在后门门板成为分总成部件,待总装线上一同装配,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人机工程方面,得益于霍氏弯角的设计,后门门洞面积有所增加,增大的后车窗采光更好提升后排乘客的乘坐感受。另外,整体横向开口尺寸加长,让后排乘客上下车更加优雅从容。



    2018年巴黎车展上,全新宝马3系(图片|配置|询价)将霍氏弯角完全取消,全球的宝马迷们都炸锅了,并且为之叹息。宝马3系也正式的告别了霍氏弯角这一经典的设计语言。未来,我们还期待着它的回归!


    未来,BMW该怎么走?


    对于BMW未来产品的设计趋势,其实现任BMW的设计师“霍伊顿克”就曾表示过:BMW新的设计语言将更加简洁,使用更少的线条,然而每一根线条都将更加犀利、精准未来,每一款新BMW车型都将拥有独一无二的性格,每一款新车型的推出都将是对品牌内涵和设计语言的丰富。



    根据近些年来BMW发布的概念车来看,小编绘制一张假想图,作为BMW未来车型设计的一个猜想。BMW未来的设计语言将继续延续其经典的设计元素,并且采用更简洁、更犀利的线条,“双肾”格栅自然不会拉下,只不过尺寸变得更加夸张;天使眼造型也必然会有全新的升级。


    总结


    BMW的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然而那些经典的设计元素,却随着车型的不断演变和发展被很好的传承下来。作为一个有着百年积淀的汽车品牌,历史越沉重,想要做出大胆的革新往往也就越困难。


    坚守传统,或者勇于突破,对于车企和人生来说都是两难的选择。有些车企选择坚守自己一贯的优势和传统,有些车企大胆抛弃固有优势去探索全新领域。而我认为,BMW能将这两点都结合的很好,这也是BMW这家“百年老字号”发展至今的特质。


    次阅读
    1评论
    9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