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旭日映雪3头像旭日映雪3头像

    旭日映雪3

    汉EV车主·车龄4年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 精英创作者LV1精英创作者LV1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持之以恒LV1持之以恒LV1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懂车帝4周年懂车帝4周年

    我的汉EV,用车分享

    2021-01-11发布于:汉EV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我第一次买车的时间是在2014年11月,当时买的是凯美瑞双擎,这六年来我一共开了10W公里出头,平时基本上下班单程20KM左右,偶尔周末自驾游,让我见证了丰田车的省油省心耐用:没有一次是因为车辆故障进4S店的。不过随着了解到当时这款车的碰撞成绩不理想,以及缺少ACC自适应巡航、360环绕影像等功能,且六年免检期过后要两年一次上线检测,心中逐渐萌生起换车的想法。

    在14年能选择双擎的人是非常少的,那时候选择纯汽油车的想法绝对是社会的主流,因此可以看出当时我的选择也是非常的大胆和超前,不过直到卖车我也一点不后悔当初的选择。(顺便一提,这车当时落地25.2W,现在卖了12.5W,再加上比亚迪的1W的置换补贴,可以说保值率很高了;卖车时遇到同来卖车的比亚迪唐一代车主,他说起自己的车直皱眉头,说变速箱都换了两三个了,26W落地的车现在只能卖6W)现在到了2021年,社会上对于新事物的接纳度也在渐渐提高,新能源车的讨论热度也在随着一项项利好政策的颁布而逐渐升温。这时候,社会对于混动的接受度比之前大多了,混动的销量也在逐年增高;但这时候我却继续延续之前大胆超前的选择:将目光投向了纯电车。

    虽然目前纯电车还有克服不了的各项缺点:

    1、充电时间比加油长。

    2、充电桩存在着坏桩占桩的情况。

    3、后期贬值率高。

    4、冬季续航打折严重。

    但我理性分析了下我的用车场景:平时就上下班代步,偶尔周末自驾游;我家里和单位都有地下车库,家里可以装独立充电桩,单位也有商业的充电桩,家附近还有两个快充桩,高速上目前服务区都布置了国家电网的充电桩。因此补能方面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地下车库的停车环境对于电车冬天保温有很大的益处。而且上海这座城市,大街上特斯拉已经变为了街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商用车也有一部分变为了纯电车——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看一座城市是否适合买纯电车,就看这座城的出租车有没有纯电车。你想人家用来赚钱的工具都可以依靠纯电了,自己的代步车就更不用说了。

    纯电车这个汽车的新领域,普通民众第一个知道的品牌自然是特斯拉,尤其是上海这个特斯拉的大本营。可我深入了解后,发现特斯拉有一些我不能忍受的缺点——后排座椅像小板凳,全景天窗夏天不防晒,价格各种割韭菜,各种配件,比如FSD,充电桩价格巨贵;于是放弃特斯拉;第二个映入我眼帘的自然是国内的三大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蔚来的换电策略我很欣赏,只可惜蔚来目前只有SUV,而且蔚来的价格超预算,于是PASS。理想试驾过相当舒适,只可惜也是SUV体积过大。

    因此剩下的自然只剩下新出来的小鹏P7了。P7外形很有未来感,而且自动驾驶自动泊车也是向特斯拉看齐的。只是试乘试驾的时候就感觉P7还是缺乏一些造车的经验——后排和特斯拉毛豆三一样也是小板凳的感觉,副驾脚部空间不足,后备箱概率性进水让我有些犹豫。但当时选择不多,我也下定了P7,直到比亚迪汉的发布。

    说真的,当时我对比亚迪这个品牌还停留在以前的低端车的印象,第一感觉我是比较抵触的,不过后来随着深入了解,以及接触到了实车,我才发现之前我的印象已经是老黄历了。汉属于比亚迪十年磨一剑的旗舰车型,比亚迪在上面倾注了太多的诚意。我深入对比过P7和汉,逐渐发现汉虽然不如新势力那么新潮,但是造车经验的积累绝对是比新势力强的。举几个例子:


    P7的后尾箱与后档之间是没有胶条阻挡的,因此如果下雨天后后备箱上盖有水,抬起后备箱后,水就会先落到后档上,然后会顺着后档滑落下来,如果没有胶条阻挡,水就有可能进入到后备箱里面。我自己也试过拿着矿泉水瓶慢慢倒在后档上面,果然5%的水落到了后备箱里面——这个问题在特斯拉上面也同样存在,但是在我6年前买的凯美瑞上是不会有这个问题的,自然比亚迪汉也不会有这个问题。

    副驾的拉手,P7没有,汉有,我6年前买的凯美瑞也有。对于副驾的体验能有一定提升。

    后备箱的按钮,P7没有,汉有,我6年前买的凯美瑞也有,P7要开后尾箱还要到车里面按按钮或者掏出钥匙来按。不过P7官方上了个电尾门来补救,也算是亡羊补牢吧。

    除了造车细节,还有其他的点我发现汉比P7强:

    汉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对比P7的811三元锂电池

    汉后排的行政级别的座椅设计(脚很舒适,后排角度调节,而且后排还标配通风和加热)而P7则是简约的后排小板凳设计,如果买来后排经常坐家人的一定要慎重。P7后排唯一的好处是可以放倒。

    汉的升压充电的技术比P7充电速度更快。在不增加电流发热的情况下,保证了大功率的充电,在好一点的桩上,车友分享的汉最高的充电功率达到123KW。

    汉核心部件自产自销的成本控制比P7全用供应商的好,也导致同样的价格汉可以买顶配而P7只能买中配。这点其实是最重要的,你想想不到30W的价格能买到一辆加速3.9秒,刹车32.8米,空间大且坐起来舒适,配置齐全的轿车,这么性价比爆棚还要什么自行车?


    只可惜大家都知道顶配性价比实在是太大了,据说当时顶配的订单都破了三万了,因此顶配的等车周期销售说了要三个月。我这边算了下,上海的充电补贴要求上牌时间不能晚于2020年年底,8月底买11月底提车应该是来得及的。最终我在下大定P7后,又在8月底的时候下了汉的大定1W定金且退订了P7的大定,选择的颜色是白外棕内,虽说比亚迪主推红色,但个人觉得红色有点太跳动了,还是白外更大气一些。可惜比亚迪不生产米色和灰色内饰,只好退而求其次选了棕色内饰。顶配的最终落地价是279500+1000上牌费+保险费6000左右。又因为比亚迪有置换补贴的政策——比亚迪新能源旧车置换可以补贴2W,非新能源车置换补贴1.5W,非比亚迪品牌的车置换补贴1W,我的凯美瑞置换后相当于购车款又可以便宜1W。


    下了大定后自然就开始了漫长的候车过程了,我也加入了本地的比亚迪汉的微信群;因为汉当时正处于产能爬坡期,且存在着SIC部件缺货的问题,群里天天各种哀嚎:我的汉什么时候能到?群友们都戏称这个群是候车室,各种情绪渐渐失控表情逐渐狰狞,各种扬言:我都等了四五个月了,再不来月底一定退订买其他车去了。


    终于,在11月中旬的时候,销售终于给了我好消息:我的车到了!我兴奋之余想着不是先提车,而是先上牌——因为上海的临牌工作日早七点到晚八点是无法上高架的,这对于我上下班是很不方便的,我还不如先开着有牌的老车,等到能上绿牌之后再提车。于是我第一时间去4S办理了上牌手续,然而销售要求我申请上牌手续之前再交4W尾款……算了,反正这钱早交晚交都一样,不过这么多钱我还是希望看一眼我的车再说;这里十分感谢我的销售,牺牲半天卖车的时间陪我到仓库找我的车,还连着跑了两个仓库,最终在鸟不生蛋的人烟罕至的第二个小仓库发现了我的车。

    虽然车蓬头垢面的放在露天,不过大致看了下没什么外部损伤的,也就交了尾款了。然后就是继续等啊等……终于在12月初的时候,网上查到上牌审核通过了!终于可以提车了!

    到4S尾款付清,开了发票,这时候云服务也终于可以开通了。迫不及待地查看车的状态,发现新车已经开了7KM,电量95%

    然后透过定位和千里眼发现车已经挪到了主仓库了。不知道半夜里停车场管理员看到车幽灵一般地亮起大灯是什么感觉,不过说不定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4S的场地实在太小,之前看人家交接新车居然是在4S外面的马路上,最后我和销售就约定在临牌办出来之后直接在仓库交付新车……

    新车的交付没有什么红花红布鞭炮之类的花里胡哨的玩意,销售帮我撕掉玻璃上的一些广告贴纸,脚垫帮我铺好,雨刮帮我换好,然后给我简单讲解一下系统的功能后就交接完毕的,更加细节具体的还需要自己阅读厚厚的说明书。之前也看了网上所说的附送的东西,一一对照发现都不少,最后满意地拿了钥匙提车。


    上午提完车下午就去验车,验车相当简单,三角警示牌拿出来,然后验车员围着车辆拍一圈,拍拍车架号发动机号啥的就结束了,全程不超过半个小时。验车点应该是专为新能源车验车的,验车前后来了好多比亚迪的车。

    验完车,过了两天牌照就寄过来了,自己上好牌后整个购车流程算是正式完成!

    汉因为原厂就标配了前档双银镀膜玻璃,后排和后档都是隐私玻璃,因此我就只贴了两个前侧挡的膜,这样太阳从侧面照过来就不晒脸了。

    用车感受:

    外观:前脸的dragon face相当有辨识度,后侧窗的银色三角也是顶配的标志,尾部的3.9s更是突出了性能为王的特性。每当解锁的时候,车头灯那华丽的动画效果和那类似小篆的汉字亮起,满满的仪式感。

    内饰做工:内饰座舱满满的奔驰环抱感,不愧是挖来的奔驰设计师的作品,顶配镶嵌的实木木纹透露着不少的高级感,nappa真皮的座椅坐起来也十分舒适,车门也十分厚重。

    车内空间:一个字大,后排跷二郎腿没问题,前排主副驾还有舒适进入功能,满满的奢华感。后排更是行政级别的奢华,老板键,座椅靠背调节,座椅通风和加热一应俱全,扶手上还配置了显示屏,完全不是model3和P7那种小板凳的感觉,这才是中大型车应该有的感觉。除了后排中间会顶头外,其他座位都是非常舒适的。

    后备箱空间也足够大,婴儿车可以轻松放下,右侧还有网兜,左侧我放了灭火器,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备胎,官方标配了补胎液,不过据说最好不要用。根据我之前六年的开车经验,一般扎钉子只会慢慢泄气,因此如果发现胎压异常,及时开去补胎方为上策。

    车内异味:只有轻微的一点气味,不像其他某些新车一进去闻了那味道就有点头晕。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在网上买了除味的包放在车上。

    车载功能使用:车机方面虽然比传统的车强,但是和新势力比又弱了很多。骁龙625的处理器和4G速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只能说勉强够用。不过好在导航,播放多媒体这些开车时的基本功能还是很流畅的。后排空调面板也是液晶的这点很高级,后排扶手的小显示屏虽然功能也不少,不过略显卡顿。

    NFC钥匙相当方便,配合华为手机,只需要把手机在后视镜上一扫即可解锁,实体钥匙都不同带了。

    驾驶感受:车重2.2T左右,虽然加速动力充足,但是变道就感觉车子不如其他车那样轻快了。3.9S的加速不敢轻易尝试,凡是坐过我车尝试过的都直呼头晕,这感觉就和迪士尼创极速光轮刚起步时一样。一般驾驶开eco(适时四驱)绝对够用了,sport(全时四驱)虽然加速非常爽,但是能耗也是直线上升。悬架虽说是没啥特别的前麦弗逊后三连杆悬挂,但一般驾驶也够用了。

    大家关心的续航方面:目前提车正是上海的冬天,冷的时候零度左右,车的能耗会在18-20左右徘徊,平时的驾驶习惯是ECO+标准回馈,24度空调自动,再冷的天还需要开除雾。一般跑到300KM以上电量就不足30%需要充电了。如果是春秋的话续航应该破400没问题。目前还没跑过长途,听别的车友说冬天这个天气长途也就300多公里续航,表现一般般吧。

    不满意的点:

    不够智能化,车机不够流畅,一些升级比如自动泊车还要到4S去升级;

    后排中间的位置坐起来十分难受,头顶的空间严重不足,直接顶头了;

    ACC感觉有时候比较生硬,喜欢急刹,像极了新手司机;前车停了三秒以上还需要踩下加速踏板再走;

    前舱空间浪费严重,因为是和DM共用框架,但又没有DM有发动机占位,这空间完全可以弄些前备箱,热泵空调啥的。

    冬季零下温度时能耗会突破百公里20度电,满电跑300公里左右电量就不到30%要充电了。

    电量标定有问题,前50%看起来很坚挺,后50%直接拉胯,不过攻城师是不是想告诉你过了50%就要赶紧想办法充电?

    充电损耗有点大,家充线路不超过30米,但是车上功率最大只有5.9KW,这时候电表端输出功率是6.6KW,有600W不翼而飞(有人说是交流转直流的损耗)

    布雷顿刹车在冷车的时候启动会有异响,据说这才是正品布雷顿的表现。


    车太宽太重了,1910的宽度,2.2t的重量,让汉很难停在一些比较老的立体车库。上次有个立体车库我倒了N把终于勉强停进去,过程中轮胎壁都磨到了。

    其他心得:

    之前旧车有一个OBD抬头显示,我直接拿到汉上面用,发现除了时速,加速踏板比例和小电池电压外其他的数据要就读不到要就是错误的;开始我还觉得看个时速就算了,但没想到后面出了大问题——有时候低速行驶的时候,在快停的时候居然会自动跳到P档,仪表显示自动驻车已激活……排查了一阵之后发现这个现象是在插了OBD抬头之后出现的,于是拔掉之后再观察,果然后续再没发生同样的问题。

    到了12月底的时候,终于可以去升级自动泊车了

    自动泊车的升级够原始的,先要PAD连接OBD刷程序,然后再在右后门脚下线束处找到一个USB口插优盘升级雷达(这一步简直让人匪夷所思),最后再用PAD激活才算升级完成;和新势力的OTA升级相比弱爆了。

    升级好后回到家中的车位想试下,家中车位是垂直车位,一边是墙和楼梯口一边是车;第一次回家的时候居然识别出无法停车,第二次终于自己识别出来允许停车了,结果平时我顶多倒两把,自动泊车倒了四五把才停进去,还存在原地转向的情况,不过不得不说程序停车比我停的正多了。

    总得来说,比亚迪汉给我的感觉还是诚意满满,性价比高,希望未来的小毛病能够少一些,这样国产车才算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