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D9登顶2023全品类MPV销量榜首GL8是腾势D9崛起的最大受害者,其滞后的插混产品策略成为腾势D9崛起的最大垫脚石。 「市场销量表现」: 截止11月,腾势D9的上险量接近10万台,距离MPV市场的老霸主GL8不过一万余台的差距,以超过40万的成交均价,拿走了接近11%的MPV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和理想一样,腾势D9在销量分布上更加下沉,做到了高低线城市和沿海内陆城市两开花, 「产品成功原因」: 200km纯电续航+比亚迪势能+平实的产品体验升级策略=商为主,家为辅,两条市场的全面铺开=等于踩到了中空市场 从而切入了「稳定的商用MPV增换购需求」+「多胎家庭换车红利」这两个核心用户群体,在D9的用户群体中涵盖了不少退役商用GL8换购用户。 「200km纯电续航」 200km纯电续航的混动方案,无论对于商用还是家用都是一个非常划算的选择。 MPV作为商务接待等场景的核心用车,这些以中小企业主为核心的用户群体秉承着“花大钱,省小钱”的原则,200km纯电续航可覆盖城区接驳需求,混动行驶里程覆盖省级间出行需求。对于家庭用户来说亦是如此。这从梦想家改款加了大电池后销量回升的案例中可见一斑。 「平实的产品策略」 以MPV的角度来看,腾势D9并不是一个在功能体验上实现创新的产品,也并不会为产品经理所啧啧称奇。MPV车型所关注的座椅和扶手功能、过道宽度、基础空间、地台高度、后备箱空间魔法等,腾势D9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但基于目标用户第一眼最为关注的屏幕、座椅、内饰装潢、里程焦虑等直观体验向,都以同价位的MPV产品为基准做了体验升级,给与了非常直接的回应,使其比同价位的MPV车型都显得「更豪华」和「更具产品价值」。这一方面也源于在固有合资品牌为主导的MPV市场,其产品基于全球思维惯性的配置逻辑已经跟不上国内市场的竞争节奏。这跟汉兰达和途昂们在三排SUV市场的衰落逻辑是一样的。 「24年竞争环境」 但从市场竞争环境来看,随着GL8插混车型的到来和更多新势力的入局,腾势D9系列务必会在24年承受更大的压力。 GL8作为上汽通用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和利润台柱子一定会拿出产品反击,解决当前GL8车型的痛点 另一方,新势力纯电SUV在功能体验上的创新也会对平实的腾势D9产生体验优势,只不过他们要先接受纯电放弃增程。 #微博新知博主##汽场全开##汽车新知加油站#
#摩托车年度吐槽大会说起来我的cb400f,就喜忧参半,喜得是这车还挺好骑的,忧的就不止一方面了,今天稍微展开说说,进来的先给个赞👍🏻,并且欢迎交流,谢谢。 第一个吐槽点,这个车的别透风,真的不是一般的不好看,我加装了一个风挡,单看车头有了点小拉力的意思,但是说实在的,自己不嫌自己家孩子丑,完全不能客观评价他的颜值了,偶尔还是会看看圆灯改装案例,但感觉还是不够完美,所以一直也没有改; 第二个吐槽点,本田摩托23年堪称掉价王,不管是本来就卖不动的cb400f还是销量好一点的cb400x,亦或者是650系列两款,500系列几款大贸车,都是六亲不认式的掉价,本田的营销策略从没见过这样的,无数本田车主今天成了韭菜,成就了一大批二手本田车主,等等真香。举个我自己的例子,23年初五六月份,当时8000公里的22年五月份的我的400f有人出价32000买,由于执意要卖33000未成交,经历过北京车展之后自己卖两万多已经成了小概率事件。 第三个吐槽点,前减震两个都相继漏油了,刚刚过保就开始漏,去买车的车行那换一个油封垫和减震油,修一个150块钱,俩月追加投资了300块钱,算不算为设计缺陷买单?这样情况的车友多吗? 第四个吐槽点,一万四千公里,链条有点打结了,经常洗链条和上油,春夏秋每天都骑一年6000公里,链条还能打结不能理解。不说了,除了好骑,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