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7提车作业和理想结缘纯属偶然。过完年准备换车的打算提上议程,我们开了11年的小宝(一汽大众宝莱)日渐无法满足我们日常用车需要了,虽然他很皮实,这十一年来除了刮擦都没出过问题,连一点小毛病都没有,但是随着闺女从襁褓中的婴儿出落成一个大姑娘,小宝的后排空间就显得拥挤了。我和老婆都是很念旧的人,本打算开到小宝开始出故障就换哪怕是一点小故障。没想到小宝也像了解我们的心思一样不但一点毛病没有反而越开越丝滑,偶尔开下其它车还有点不习惯。但架不住闺女一天天长大这车已经到了必须要换的时候了。 换啥车呢?已经有十多年没关注汽车市场了,两眼一抹黑。只有按照需求来选车吧。我们的家庭需求也很简单唯一的硬指标就是要空间大坐着舒适。新能源车不了解压根不会考虑,因为我最担心的就是新能源车容易自然。赶紧上网做功课。泡了两个月的各种汽车论坛终于选中了几款车入围:奔驰GLE和GLC,奥迪Q5,沃尔沃xc90。别问我宝马为啥没入选,纯粹是因为老婆不喜欢宝马的风格。 线上选完了,就开始线下看实车约试驾。首先淘汰了奥迪,Q5的后排坐的太板正,对我家来说是硬伤。冲着沃尔沃的安全属性去4s店看了一下实车,XC90的5座低配版内饰没法看,顶配稍微好一点,但是只有7座版,我这三口之家7座有点浪费。 燃油车还得是奔驰,一进店就被GLS强大的气场深深吸引。奈何囊中羞涩只能去看他的弟弟GLE和GLC。GLE只喜欢450,除了贵点严重超预算其它都很满意GLC的个头小了点,气场不足但顶配价格也没超预算。且GLC新款4月底马上就上市。刚好五一假期长沙有个车展,于是决定假期带家人看完车展再决定到底是咬牙贷款买GLE还是全款买GLC。 万万没想到五一车展看展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无意中路过了理想展台,被789高大威猛的外表给吸引了。销售小伙一介绍才发现理想的L7原来就是给我家量身打造的呀。平常上下班来回六公里节假日或周末偶尔周边游,过年开车回趟老家来回九百公里。这样的用车场景增程式的L7再合适不过了,除了过年回老家要烧点油,平时在自家车位上充电市区纯电行驶真香。奔驰和理想比起来竟占不到便宜。在配置上L7可以说是碾压奔驰GLE450,特别是后排座椅的舒适度配置比奔驰不知道强多少,真是没法比。智能驾驶,人机互动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奔驰完败。当然奔驰也有比理想厉害的地方如奔驰的氛围灯,和音响就是比理想高几个档次。但理想的这几个缺点都还是我能接受的,毕竟车价便宜了那么多。 由于第一次了解新能源车,就颠覆了以前对新能源车的理解。极力控制住想下定金的冲动,和销售约了第二天去门店试驾。回家在网上恶补了一晚理想汽车的方方面面。发现网上吐槽最多也是我比较担心的槽点就是容易晕车的问题,如果这问题真有那我们可受不了,还是会回头选奔驰。第二天带着老婆孩子直奔家附近的理想门店试驾。首先被理想征服的就是我家闺女,坐在后排看汪汪队入了迷,马上就14岁了看这么幼稚的动画片还这么痴迷。试驾完后也没发现很严重的晕车现象,只是觉得刹车比较考验脚法。总之全家都非常满意,当场就付了定金。虽然我的儿奔梦没有实现但真是给我们家省了一大笔钱啊一开心选装就都加上了。现在看来理想的选装除了颜色其它两项还是值得的,因为是闺女喜欢的色为了体现家庭成员人人平等这一万必须加啊。其实我老婆喜欢红色,我觉得黑色耐看霸气,关键是黑色能省一万啊。老婆选的电踏是明智的。贵虽贵了点,上下车是真方便。我175的身高上下车不用电踏也可以但是有电踏踩一脚感觉更舒服,就更不用说对老人小孩电踏那是真香。比起在外面花两三千加装,原厂自带的电踏更放心。我选的21寸轮毂也很满意,大一寸的轮毂提升了整个车的气场,大车必须大轮毂啊。 理想的服务也很贴心,响应非常迅速。2号付完定金,充电桩安装团队无缝对接,除了要我去物业跑了一趟打了张准许安装证明,接下来去国网预约电表安装的手续流程都是他们代劳了。由于现在安装充电桩的客户较多国网的师傅忙不过来等了9天才安装好电表。电表一装好,理想充电桩的师傅就跟着加班5小时忙到深夜帮我把充电桩给装好了。效率真是太高了必须为师傅点赞。充电桩的线30米内免费超过30米每米加收45元。预勘的时候估计会用到40米的线。最后我们家33米,我请师傅额外帮我装了一个淘宝买的电箱加收了安装费50,充电桩安装共花了185元,还是不错的[嘻嘻]以后选车位一定要选离电箱近的车位,不然装充电桩都得加一大笔钱。5.12充电桩安装好了就开始期待理想快点交付了,原本是说要等4-6周,没想到5.2下的定金5.9号就通知周末可以交车了。理想的交付能力也是经得起考验的。
#我给厂家提个建议初中时候有一次在广州市区打车,目的地不远,车费却比预期的要高出一半。我问司机:“怎么路费这么贵?”司机答:“又堵车红绿灯又多,你以为这车加水就能跑吗?你知不知道现在油费有多贵?”从此,我一直幻想有没有可能在我有生之年的某一天,汽车可以加水就能跑?现在回想起来,万一有一套系统,加水就能补能,将会对世界有多大的撼动? 昨天,看了懂车帝上一篇关于要不要换电车的视频辨论,引起了我的思考。纯油,油混,插混,增程式,纯电,哪个才会是汽车发展的最终答案? 本人是2011款标致508的车主,关于换车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反复思考。暂时的认知如昨日发的贴一样,纯电车至少未来5到10年是主流。怎样让这个主流走得尽量远一点?统一电池接口,统一换电也许是目前最合逻辑的答案。谁那目前国内谁最具备统一这个目标的话语权呢?两桶油宁德时代上汽一起合作的捷能公司是我最看好的。 鉴于以上观点,换车的话我一定选择纯电。而局势未稳之前,未达到目前两桶油的加油站和高速的服务站有统一换电之前,我估计我的508还要陪我几年。 如果说用车成本的话,哪怕掏5万元可以换一部纯电,这5万元的油费也够我的508开好几年了。 回到今天的核心话题,那纯电带换电的车将会是汽车的最终答案吗?我更看好氢气。但是直接加氢有两个最大的弊端。一是加氢站和车辆氢气罐存储大量氢气,会有爆炸危险。二是在这智能化时代,如果直接加液态氢燃烧去驱动汽车,而不着重电池的容量,又会导致没有唔够的电力去带动车辆上的各种智能设备。 为平衡上诉矛盾点,今天理清思路畅想出一个车辆架构。这个架构的逻辑是:直接加纯水——进入电离氢氧机(由20千瓦左右的电池供电)——分离出氢气进入氢气内燃机(尾气为纯水又补充入水箱内)——带动发电机发电——带动四轮电机提供动能。这个架构的核心逻辑,要建立在氢氧分离机的耗电,要小于所产生氢气所发出的电量,这需要科技去攻克。 今天这个构想也许会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也许十年,二十年之后,待科技的提升,时间会给我们一个答案。@李想@李斌
#用车心得理想L9MAX,提车半年跑了10000公里。最真实的用车体验到底是怎么样的,准备买理想L系列的可以作为参考,其他理想车主如果觉得我说的对给我点个赞! 第一个缺点 纯电续航里程不足,配了一个44.5千瓦的电池,只有180公里的纯电续航。跑个两三天就要充一次电,家里要有充电桩才有个好的用车体验。车上电器还特多,冰箱一晚上掉15公里续航,哨兵模式一晚掉5公里续航,加起来一晚上啥都不干掉20公里续航,本来续航就只有180公里,哪经得起这么折腾。现在好了,冰箱不敢随便乱开,我掏这么多钱买这车不就是为了冰箱彩电大沙发吗?还好上次OTA升级之后冰箱能用手机远程控制开关,不然夏天想好好享受上车就有冷饮的快乐还真有点难。 第二个缺点 稍微激烈一点的驾驶,点头侧倾都比较厉害,晃晃悠悠的。毕竟是台大型SUV,车重大,轴距长,悬挂行程长,放大了晃动幅度。所以不少车主反映坐车的人容易晕车,我自己开不晕,坐后排有点晕。不过下个版本的O T A升级了魔毯悬挂2.0,说是能有效改善这个点头侧倾导致晕车的问题。说实话通过软件升级来改变驾乘感受有点超出我的理解范围,下个版本O T A之后再说说感受。 第三个缺点 NOA逻辑对比小鹏问界还是有很大差距,正常跑高速是用的挺舒服,能有效缓解疲劳,就是遇到前面突如其来的堵车也不会提前减速,到了跟前100米左右才开始刹车,刹车很重,体感非常差。自动变道的逻辑过于保守,经常变道失败,要变道的时候又比较急,有时候还给你一脚大刹车再变道,体感不舒服。 还有其他一些小毛病,比如A B柱过减速带或者坑坑洼洼路段不时有异响,自动雨刮无法识别绵密的小雨,香氛系统配的香味很廉价。 这就是我目前遇到的几个大缺点,但是跟理想L9的这几个优点比呢,瞬间这些缺点会变得很渺小,甚至会让人视而不见,那么下个帖子我会为大家分享一下理想L9让人无法抗拒的优点。 不吹不黑不充值 请圈主推荐
#用车心得开了快半年了,简单报告一下智能驾驶相关的心得. 端午去了趟短途旅游,北京->沈阳->长白山->延吉->长春->北京,全程3K左右. 司机用辅助神器,一路开启NOA,路上测试了所有的场景(正好赶上了). 北京->沈阳:路上修路,很多锥形筒和无法通过的障碍,系统能识别,也报警,但是没有具体的处理. 这两天不建议走这个京哈,路上全是坑. 沈阳->通化:一堆的车,NOA跑的非常正常,除了一次匝道手动调整以外,全程司机没有介入. 通化->长白山:车流少,山区,下大雨,信号差,NOA和LKA来回不停地切换,偶尔进入洼地的时候突然没信号,切换LKA后系统有时候会走神,有那么2次差点撞上隔离带. 长白山->延吉:车流少,山区,下大雨,只有LKA,不过雨天也能完美识别前车. 回来的时候,调整了路线,找了信号覆盖的线路,珲乌高速->长深高速->北京. 珲乌高速:司机从延吉出发的时候,刚进高速睡着了,副驾驶玩手机居然没发现,车子自己一路开到蛟河.在蛟河服务区的Y字路口,有个牛马低速抢超车道触碰了一次刹车,晃醒了司机. 长深高速:快到河北的时候已经是晚上,而且全是山路,不过NOA还是相当给力,除了加油以外,全程自己跑. 车辆识别和线路识别已经算是比较完美了. 北京市区5环:当前版本建议什么都不要开. 回来的时候在5环上有个摩托车在我前面跑,NOA认定前面有人,直接给刹停,差点被追尾. NOA的开后感: 高速上穿越匝道勉强算及格,还需加油. 高速路上已经算合格,突然无信号走神的BUG和牛马加塞极端情况处理上需要努力努力. 急弯情况下,车道保持和速度调整都非常OK,刚开始还挺害怕的,后来多尝试以后就安心了. 自动变道也很OK,但是车流非常密集的时候老犯二,来回滚来滚去的. 路上还试了激光雷达,把车灯全关闭情况下,跟随前车,看起来能识别车和车道,但是前车开启了大灯,所以不能算全黑环境.理论上说,全黑情况,激光雷达也应该能识别前车. 路上我老婆开车的时候,我就希望她一直开着NOA,毕竟NOA开启时候我能睡个安稳觉. 系统已经很牛逼了,希望理想再接再厉,Good Job.